- 121.00 KB
- 2022-06-16 14:16:0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英语谚语的特点及翻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标题:浅谈英语谚语的特点及翻译 学生姓名:刘巧 系部:经济贸易系 专业:商务英语 班级:高英语0901班 指导教师:黄卉老师 二0一二年五月目录摘要...................................................I引言....................................................21谚语的定义及语言特点...................................3
1.1谚语的定义........................................3 1.2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32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42.1历史背景..........................................52.2地理环境..........................................52.3风俗习惯..........................................62.4宗教信仰..........................................73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83.1直译法............................................83.2意译法............................................93.3释意法...........................................103.4套用法...........................................103.5倒译法...........................................11结论....................................................13参考文献................................................14后记....................................................15摘要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文学的瑰宝,是英语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是在英语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来源广泛,形象地反映了英语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及文化习俗。它高超的语言技巧,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真实地传达了劳动人民的心声,最大限度地表现出生活本身的美。本文拟对英语谚语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着重论述了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欣赏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提高英语知识水平和英语审美能力。 关键字:英语谚语;语言特点;翻译方法 引言 谚语是民俗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火花。英语是一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欧洲多个民族语言的精髓。英语谚语更是博采众长,特别是从古希腊、罗马文化及《圣经》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英语国家的著名作家、思想家如培根、莎士比亚和富兰克林等更是为这座宝库增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但是,英语谚语的主体还是来自民间。那些无从考证出处而又家喻户晓的谚语是一代代普通民众长期积累、流传下来的思想火花与语言经典。通过英语谚语可以浏览英语国家思想与文化的精华,领略英语语言的精悍与传神。优美的译文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谚语的含义,而且会带领人们走进一座智慧的殿堂、语言的宝库。1谚语的定义及语言特点谚语是一个民族天赋、智慧和精神的体现。谚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手段的集中体现,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而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语言精品。谚语是人类语言文化大树上硕果累累的一枝,是语言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1.1谚语的定义 谚语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熟语,也是语言的词汇单位。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谚语取材广泛、风格通俗、结构凝练、语感生动、寓意深刻,堪称民族语言的精华。《辞海》(2000年版,491页)是这样定义的: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于意义的语句”。《朗文当代高级辞典》给谚语下的定义是:“ashortwell-knownsupposedlywisesayinginsimplelanguage”。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表现在它的谚语中”。R.//.tmann和GregoryJames从文化的层面做出界定:“aculturallysignificantpithysayingwithamoralorpracticalmessage”。 英语中有这样两句关于谚语的谚语:Proverbsarethedaughtersofdailyexperience谚语是日常经验的女儿,Proverbsarethecreamofanation"sthought谚语是一个民族的思想精华.英语谚语源远流长的历史及其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正是英语精华之所在。1.2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英语谚语历史悠久,来源广泛。远在八世纪前半叶,英语谚语就开始流行了,可谓源远流长。英语中大部分生动的谚语都是田间的农民、作坊工人、村中的猎手、海上的水手、家庭的主妇或厨师等的口头创作,此外,还来源于外来语、《圣经》和《伊索寓言》以及名人名作等。英语谚语的来源大概有四个方面:1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2来源于《圣经》和《伊索寓言》。3来源于外来语。4来源于历史名人名作。
英语谚语具有丰富的名族性。英语谚语与民族特定的历史、经济、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具有丰富的文化性,能使英语学习者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背景,感受东西文化的差异。例如:EveryJackmusthavehisJill.人各有偶。此谚语形成于17世纪前半叶。在英语国家里,Jack是常见的男子名,而Jill是常见的女子名,分别用来代表男子和女子。意为不要无事担扰,人人都有妻可娶。 英语谚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民族性,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有些英语谚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人们生活、行动的指南。 语言凝练,富于音乐美和形象美也是英语谚语的一大特点。英语谚语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兼有“诗的活泼、文的凝重、熟语的简练”。它结构紧凑匀称、韵律优美和谐,念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有一种和谐的音乐美。不少英语谚语常借助于头韵、尾韵、对仗、重复等来增加音韵美。 头韵:Libertyisnolicense.自由不是特别通行证 尾韵:Birdsofafeatherflocktogether.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对仗:Artislong,butlifeisshort.人生有限,学问无涯 很多英语谚语大量使用修辞格,使之精练简洁、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语言艺术美,使人们在得到经验教诲的同时,又得到了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英语谚语常用的修辞手段有明喻、暗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明喻Simile:Thereisnoplacelikehome.金窝银窝,不如咱的狗窝 暗喻Metaphor:Deedsarefruits,wordsarebutleaves.
行动是果,言语是叶 拟人(Personification):Wallshaveears.隔墙有耳 夸张(Hyperbole):Thepenismightierthanthesword.笔能杀人 运用修辞手段,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增加了谚语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从而更富于艺术感染力。 2.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 谚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谚语的翻译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为了能够反映其特有的文化特色,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影响其含义的因素,正确理解和翻译谚语自身所蕴涵的深刻含义。2.1历史背景 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旧的语言逐渐衰亡,新的语言不断产生。在历史的进程中,谚语好比一面镜子,能清楚地反映其历史的变迁。因此在翻译谚语时需要考虑其历史背景,才能正确理解谚语的含义。 公元前55年,古罗马统帅恺撒征服不列颠岛,而英国历史上真正的“罗马人的征服”(RomanConquest)是在公元43年开始的。从此罗马人占领不列颠400年之久。罗马人的文化对不列颠的影响仍留在岛上,在今天的英语谚语中仍然可以找到历史的痕迹。例如: DoinRomeastheRomansdo.在罗马就要过罗马人的生活。(喻:入乡随俗。)
Romewasnotbuiltina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喻:伟业非一日之功。) Allroadsleadto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喻:殊途同归。 这三条谚语足以反映出“罗马人的征服”(RomanConquest)对英语谚语的影响,足以反映出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2.2地理环境 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生活和劳动的地理环境习习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颠诸岛上,南面有英吉利海峡(theEnglishChannel),多佛尔海峡(thestraitsofDover),东面隔北海(theNorthSea)。这里的海上运输业和渔业特别发达,因此留下了不少与航海业和渔业有关的谚语。例如: Allisfishthatcomestohisnet.进到网里的都是鱼。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是“任何有用的东西或有好处的东西都来者不拒”,含有贬义。 Neveroffertoteachfishtoswim.不要教鱼儿游泳。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是“不要在行人面前卖弄自己”。相当于汉语谚语“不要班门弄斧”。 Hewhowouldcatchfishmustnotmindgettingwet.要想抓鱼就不能怕弄湿衣。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与汉语谚语“要吃龙肉,就得亲自下海”的比喻意义相似。 Thegreatfisheatupthesmall.大鱼吃小鱼。
这条谚语形象的描绘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激烈斗争,相互倾轧的状况。 Hethatwouldsailwithoutdangermustnevercomeonthemainsea.谁在航行时不冒险,他就永远不要来到大海上。 这条谚语比喻“不付出就没有收获”,相当于汉语谚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大不列颠岛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风大雾多,降雨量特别大。因此产生了一条谚语:Itneverrainsbutitpours.(不雨则己,一雨倾盆)。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是“倒霉的事情总是一起发生的”,相当于汉语成语“祸不单行”的意思。2.3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的东西很多,涉及生活的各个地域。它既受到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等方面的影响,又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谚语更是与风俗习惯紧密相关,英语谚语的翻译离不开对英美风俗习惯的了解。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因此宠物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中国人一般都鄙视狗,常用狗来比喻坏人坏事。但英美国家大都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其中一部分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没有贬义。在英美文化中,“狗”经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派生出许多谚语。 Everydoghashisownday.每只狗都有他的好时光。 这条谚语比喻“人人都有得意的一天。” Anolddogbarksnotinrain.老狗不乱吠。
这条谚语比喻“老年人做事有经验。” Dogdoesnoteatdog.狗不吃狗。 这条谚语比喻“一个人不应该攻击或伤害同伙,或赚他的钱。”与这条英语习语相近的汉语有:“同室不操戈,同类不相残。” Loveme,lovemydog.喜欢我,也要喜欢我的狗。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思是:任何希望与我保持友谊的人,都必须接受和容忍所有属于我的东西。我的个人爱好和我的观点意见。同这条谚语相近的汉语习语有“爱屋及乌。” Hethatliesdownwithdogsmustriseupwithfleas.与狗同眠的人身上必然有跳蚤。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近似与汉语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猫也是英美文化的宠物,多用来比喻女人,猫和狗一样,常被比喻成人,自然也引出不少谚语。 Allcatsaregreyinthedark.(所有的猫在黑暗中都是灰色的。) 这条谚语比喻“人在未成名时,很难看出有什么区别”。 Acathasninelives.猫有九命。 在英美文化习俗中,传说猫天资聪明,动作灵敏,在很多其他动物会被伤害的情况下,猫都能逃脱劫难。这条谚语比喻“生命力极强”。 Acatinglovescatchesnomice.戴手套的猫捉不到老鼠。 这条谚语比喻“四肢不勤的人,什么事也做不出来”。2.4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谚语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更能折射出宗教对谚语的影响。在英美国家,基督教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谚语源自《圣经》,或与基督教有关。了解英美人的信仰对翻译相关谚语起重要作用。 Theheartknowshisownbitterness.《圣经箴言》 一颗心知道它自己的痛苦。 Everymanmustcarryhisowncross.每个人必须背他自己的十字架。 这条谚语来自《圣经》,cross(十字架)是耶稣走向死亡之地所带的十字架,钉上十字架而死。cross一词就有了“苦难”的转义。这条谚语的意思是,人人都要忍受生活中的苦难,承担自己的生活负担。 Forbiddenfruit(禁果)一语也出自《圣经》,并为众人所周知。在《创世纪》中,亚当在伊甸园所吃的苹果是禁果,这个典故使“Forbiddenfruit”一语获得“因被禁止反而想弄到手的东西”的转义。从而产生:Forbiddenfruitissweet.禁果是甜的。 这句谚语表示“不让得到的东西格外有诱惑力”。 在英语谚语翻译的过程中,除了以上四个主要的因素需要认真考虑外,还要考虑到寓言神话、文学、艺术、体育和美术等因素对英语谚语的翻译和理解的影响。 3.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翻译英语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只有多注意英语谚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色彩,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3.1直译法
所谓直译,是指在符台译文语言规范化的基础上,在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以及民族色彩的方法。例如:armedtotheteeth”(武装到牙齿),虽然译文听起来有点夸张,不太地道,但是武装到牙齿的形象非常生动形象,令中国读者印象深刻,这一直译译文已被广泛接受。像下面这些直译过来的英语谚语,还能起到丰富汉语语言的作用。 如:Bloodisthickerthanwater.血浓于水。 Knowledgeispower.知识就是力量。 Allloadsleadto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 为了进一步阐明英语谚语的汉泽应以直译为主,以下再来对这些英语谚语的汉泽进行一番比较。 Abirdinthehandisworthtwointhebrush.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十赊不如一现 Whenthecat’saway,themicewillplay.猫儿不在,老鼠成精。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在对以上各句的直译和意译仔细比较之后,不难发现,直译的译文基本上保留了原文的形象和比喻,保留了原文独特的表现手法,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因此,英语谚语的翻译往往以直译为主、为先。下面还有更多直译的例子。如: “Barkingdogsdonotbite.”(吠犬不咬人。) “Thewisestanimalisthegiraffe:itneverspeaks.”(长颈鹿不言,却是兽中慧。) “Weneverknowtheworthofwatertillthewellisdry。”(井干方知水可贵。)
“Speechissilver,silenceisgolden.”(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Hewholistensunderstands.”(听者悟也。) “Nosmokewithoutfire.”(无火不生烟。) “Timesandtidewaitfornoman.”(时不我待。) 3.2意译法 直译法是翻译英语谚语的主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有些英语谚语所用的比喻或表达方式如果直译成汉语后,最难为中国读者所理解,效果很差,或因谚语涉及到的某些典故或传说还不为中国人所熟悉,直译过来后还得加脚注或说明才行,但这样就失去了谚语语言洗炼、短小精悍的特点。因此这类情况一般都不宜直译,而采用意译的方法。“意译法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法的优点在于简洁明了,便于行文,可以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因直译而引起的拖泥带水,隔靴搔痒,甚至以词害意,造成误解等弊病。 例如:Everymanhasafoolinhissleeve.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如直译成“人人袖子里装着个傻瓜。”中国读者则会不知所云。 WhenGreekmeetsGreek.Thencomesthetugofwar.两雄相争,其斗必烈。如直译成“希腊人遇上希腊人,定有一场好斗。则对不大熟悉有关希腊传说的中国读者来说,有点弄不清谚语的意思。。 采取意译,即舍弃原文形象、比喻,抓住内容、喻义,结合上下文灵活传达原意。 Murderwillout如译成:“谋杀终必败露”,不如译成:“纸包不住火”。
???3.3释意法 释意法就是指在对一个谚语翻译的同时,其后再附上注释或解释,以便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谚语的内在含义。在英语谚语中有一些本民族特有的人名、地名和历史典故等,给人们的理解和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翻译这类具有民族地方色彩和历史内涵的谚语时,直译虽可保持其本意却不能使人明白其涵义;意译虽可使人明白其涵义却不能完全体现原文谚语的形象比喻等修辞魅力、地方民族特色和历史内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直译加注或?意译加注的方法。 如:“班门弄斧”可译为“toshowoffone"sproficiencywiththeaxebefore?Lu?Ban?the?master?carpenter.其中?the?master?carpenter?属于注释文字。鲁班在中国是能工巧匠的代名词,但英语读者不一定知道。在中国鲁班是木匠的鼻祖,加了注释性文字后,原文中的文化信息得到了充分体现。采用直译加注释,意译加注释或直译意译加注释的方法,可以达到对谚语原文化内涵的全面理解。 例如:Iftheskyfalls,weshallcatchlarks.天塌下来正好抓云雀,意指:何必岂人忧天。 BacchushasdrownedmorementhanNeptune.(酒比海淹死的人多,Bacchus-酒神,Neptune-海神。意指:别沉溺于酒色,喝死的比淹死的还多。) Whatisaworkmanwithouthistools.没有工具的工匠有什么用。意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HethatliveswithMuseshalldieinthestraw.(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文艺、音乐、天文等的女神。文学艺术家生前大都穷困潦倒,不受世人的重视,只有死后才出名。)
3.4套用法 英汉两种语言尽管差异很大,但却有不少相通的谚语,它们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即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结果,以及具体的表达形式,常有不谋而合之意,和异曲同工之妙。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谚语的汉译就不妨套用同义的汉语谚语。 例如: Strikewhiletheironishot.趁热打铁。 Wallshaveears.隔墙有耳。 Whenwineisintruthisout.酒后吐真言。 Talltreecatchesmuchwind.树大招风。 英语谚语众多,能与汉语谚语或成语相对应的终究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在翻译时切不可逐条寻找两种语言相应的说法,那不仅是徒劳,而且会显得牵强附会,不伦不类。只有在两者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隐义,而且还有相同或大体相同的形象和比喻,或相同的说理方式,英语谚语的汉译才可套用同义的汉语谚语。还有另一种同义谚语的套用,是属于意译的范畴,双方所使用的形象比喻或修辞色彩等很不相同,但所表达的意义完全一样。 例如: Itisanillbirdthatfoulsitsownnest.家丑不可外扬。 Youcannottouchpitchwithoutbeingdefiled.近墨者黑。 但这种意译式的同义谚语的套用不可用得太多。如果原谚语能直译过来而又不会引起错误的联想,也不显得拖泥带水的话,还是以直译为佳。3.5.倒译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语法规则和语序的不同,在翻译时将结尾部分移到前面,或者将前一部分移到后面,这种调整称作倒译。 例如:Friendmaymeet,butmountainsnevergreet.山与山不相会,人与人总相逢。 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不同,因此英语和汉语在语法和语序上有许多不同之处。有些由两个尤其是表示对照的分句构成的英语谚语,如果直接按原来的顺序翻译,则对中国人来说会显得蹩脚。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倒译法,即把前后两部分颠倒顺序来翻译,以便中国读者更加准确地领会其意。 例如:???1)Thereisnosmokewithoutfire.无风不起浪。 2)Artislong,butlifeisshort.人生有限,学问无限。 3)Anewbroomsweeps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英语谚语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要翻译好英语谚语,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还要熟知英美的地理、历史、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翻译时,可采用直译,意译,或释意等方法,力求准确表达原文的意义,再现英语谚语的内涵和本质。
结论 Thestorehouseofwisdomisstockedwithproverbs智慧的仓库格言多。Aproverbhascontentsofgold谚语之中自有黄金屋。英语谚语是讲英语国家人们的日常经验和智慧的结晶,研究和学习英语谚语对于丰富汉语语汇和陶冶情操具有积极意义。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借鉴。优秀的译文不仅能够起到教育、启迪及规劝作用,还能够丰富汉语文化。因此,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用恰当的翻译技巧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含义意义重大。当然,掌握了以上几种谚语的翻译方法并不等于找到了一把可以翻译所有谚语的万能钥匙。有些谚语的翻译需要转形解意,而有些谚语的翻译宜以不变应万变,以保其原汁原味。参考文献1、李惠芬:英汉谚语的表达特性及翻译模式[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01期.2、彭光谦:英语谚语[M],北京:对外贸易出版社,1984年10月.3、单国灵:英语谚语翻译技巧[J],新疆教育学院报,1997年第4期.
4、田静:试析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J],北京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5年第01期.5、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6、曾自立:英语谚语概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12月. 后记
这次毕业论文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导师黄卉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她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她的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向黄老师寻求帮助,而黄老师每次不管忙或闲,总会抽空来找我面谈,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并在这个过程当中,给予我各种方便,使我在即将离校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能够更多地学习一些实践应用知识,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再一次对我的指导老师黄老师和母校表示感谢。 感谢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以及曾经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在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的最后的日子里,我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助,才让我不仅学到了本次课题所涉及的新知识,更让我感觉到了知识以外的东西,那就是团结的力量。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帮助、共同进步;感谢我的父母对我学习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今天能够学有所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谢谢你们,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作者签名: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