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50 KB
  • 2022-06-16 14:16:06 发布

试论英汉谚语文化比较与翻译方法-稿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试论英汉谚语文化比较与翻译方法摘要:谚语,是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的精华体现。它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地理、宗教和历史等深远文化。本文对英汉谚语这两种语言文化瑰宝所体现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对英汉谚语文化背景的了解来探讨英汉谚语间的差异及翻译方法。了解谚语的定义与产生、起源差异、相关的历史典故、地理环境差异、习俗差异和宗教信仰差异。通过对文化差异的了解来帮助理解消化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掌握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可以流利并准确的进行英汉谚语的互译。关键词:谚语,定义,文化差异,翻译方法 目录前言1一、谚语的定义1二、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1(一)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2(二)英汉谚语相关的历史典故差异2(三)英汉谚语的地理环境差异3(四)英汉谚语的习俗差异3(五)英汉谚语的宗教信仰差异4三、英汉谚语的翻译原则与方法4(一)直译法4(二)同义谚语套用法5(三)意译法5(四)直译与意译相结合5(五)释意法6总结6参考文献6 前言FrancisBaconsaid:"Thegenius,witandspiritofanationarediscoveredinitsproverbs."(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都从他们的谚语中表现出来)。谚语,是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的精华体现,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它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是民族形式和各种传统的浓缩精华,是语言中经过长期的反复使用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凝炼出的语言精品。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它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地理、宗教和历史等深远文化,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谚语,是人类语言文化大树上的一颗硕果,是语言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英语,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语言,在其漫漫长路中,吸收了欧洲多个国家的语言精髓。英语谚语更是从古希腊文明、罗马文化及《圣经》中大量吸取养分。英语国家的作家、思想家等又为这座宝库添加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但是,英语谚语的主体同样来自于民间。那些无从考证出处而又家喻户晓的谚语同样是一代代普通民众长期积累并流传下来的语言经典。又由于起源、历史典故、地理环境、习俗、宗教信仰等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优美的译文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谚语的含义,更会带您走进一座智慧的殿堂、语言的宝库。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的话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而谚语的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本文对英汉谚语这两种语言文化瑰宝所体现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对英汉谚语文化背景的了解来探讨英汉谚语间的差异及翻译方法。一、谚语的定义什么是谚语呢?它是通俗简练并生动的短语,通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群中广泛的流传与应用,是用通俗简练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是人们经验的总结。《谚语·歇后语概论》中是这样给谚语下定义的:“谚语是人民群众生活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传授经验和教训劝戒功能,流传于人民群众口头的话语”。[2]"Proverbsarethedaughtersofdailyexperience."这则英文谚语也告诉我们“谚语是日常生活的产物”。[3]像英国的搜集家ThomasFuller就曾这样描述过谚语:“众多的事理经过煎熬,凝练成寥寥数词,这便是谚语。”还有英国的JohnRussel首相则说谚语是“众人的智慧,一人的妙语。”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火花、经验的结晶,是一种精美的语言。谚语以其令人们熟知的形象和比喻体现了人们世代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价值观,它们作为社会共享的口头文学的袖珍版本,被成百上千次地引用,成为说服他人的论据,并用以指导日常生活。英语谚语是几千年英美文化的沉淀,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更是给我们学习英语增加了不少难度,尤其是谚语的翻译,能否正确理解谚语的本身含义与所折射的民族文化对我们尤为重要。二、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谚语,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所在,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谚语的翻译也因其多文化受到各方面的各种制约,为了更好的理解与翻译谚语并体现其文化特色,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从谚语起源、历史典故、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来正确的理解和体味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7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谚语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一个民族的丰富文化,英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英语谚语中的谚语,伴随着文字的产生,开始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中。英语谚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书面文献,主要出自希腊罗马神话、寓言故事、莎士比亚戏剧以及一些名家作品中。有些是在民间口语说法的基础上提炼打磨而成,而有些则属独创,有着鲜明的文化色彩、语体特色和教育警策作用。汉语谚语则基本出自于社会生活或生产实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步积累而总结出的。因此英语谚语多直接出自书面文献,而汉语谚语则由人们生活实践所积累,正是由于谚语的起源不同,而使谚语的主体有所不同。英谚以神话等为主体,汉谚以生活为主体,以下面的谚语为例,AnAppleofDiscord.(争斗之源;不和之因;祸根)直译为“纠纷的苹果”,出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Cowardsdiemanytimesbeforetheirdeaths;Thevaliantnevertasteofdeathbutonce.(懦夫一生死多次、勇士一生死一回)出自莎士比亚戏剧。远亲不如近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二)英汉谚语相关的历史典故差异1.英汉国家对于皇权的认识英语国家的封建历史较短,君、臣、民的关系不像我国古代那样清晰、根深蒂固。相反的,英语国家受自由与平等的思维影响较多,人们追求平等的人际关系。皇权在他们看来并不是那么的神圣。而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但同时也是一个长久被封建思想控制的国家,君主自诩为上天之子,独裁一个又一个朝代。君主的话就是一切法度,当官的话就是律法。因此,在谚语中就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君主观。以下谚语为例,Akingwithoutlearningisbutacrownedass.(无知的皇帝只不过是一匹戴皇冠的驴子。)Acatmaylookataking.(一只猫可以盯着皇帝。)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2.英汉国家的人民经历英国是历史上第一个进行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初期,他们经历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受到阶级压迫严重,因此,英语谚语中有很多反映了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控诉,而我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封建社会的腐朽表现的是淋漓尽致,统治者如狼似虎,人民受尽剥削之苦,在水深火热中度日。这正体现了英汉的相同之处,英汉谚语均有体现人们受剥削与被压迫的一部分。以下为例,Thekingandpope,thelionandwolf.(国王、教皇都是狮子豺狼。)Needmakesthenakedqueanspin.(衣不遮体的姑娘就不得不纺纱。)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7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英汉国家对于金钱的认知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进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人们开始崇拜金钱,唯利是图,并且认识到商品贸易的重要性。我国对于金钱的认识也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改变,人们开始对金钱有了一定了欲望,这也是英汉谚语的共同体现,以下为例,Moneycanbuythedevilhimself.(金钱能买通鬼神。)Moneyisthebest.(金钱是最出色的律师。)有钱能使鬼推磨。2.英汉国家对于知识、自由的认知经历了资本主义“文艺复兴”运动的英语国家,人们的思想获得了很大的解放,他们认识到了教育和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且对自由平等有着强烈的追求。我国在进一步的发展中也拥有同样的改变,因而这里又有一些英汉相近的谚语,以下为例,Betterbeafreebirdthanacaptiveking.(宁做自由鸟,不做囚中王。)Knowledgeispower.(知识就是力量。)(一)英汉谚语的地理环境差异英语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自古便重视捕鱼业和农牧业,捕鱼业和农牧业又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英谚中有许多与气候相关的谚语。正因为他们四面环海,因此人们的生活与海洋息息相关。自然而然的,与海洋和船只相关的谚语也就有很多了。而我国是一个陆地国家,更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农业在历朝历代都受到重视,人们根据在劳作中的经验,经过总结而创造出这一行业的特色谚语。英汉的地理差异便导致了英谚与汉谚的偏重点的不同,英谚比较偏重于海洋和渔业,而我国则偏重于土地和山河。以下为例,Amackerelskyandmare"stailsmakeloftyshipscarrylowsails.(鱼鳞天,马尾云,大船降帆莫航行。)Livingwithoutanaimislikesailingwithoutacompass.(生活没有目的就像航海没有罗盘。)Itishardsailingwherethereisnowind.(无风难使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农夫不耕田,城里断烟火。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到黄河不死心(二)英汉谚语的习俗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习俗,而英汉国家关于习俗的典型差异,莫过于对狗的认识。狗,在英语国家的人们看来,是最忠实可靠的朋友。因此,英语国家多以狗来喻人,多含有褒义。而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度,人们一般都比较鄙视狗,常以狗来比喻坏人坏事。这就体现了英汉国家对于动物认知的不同。以下为例,Anolddogbarksnotinrain.(老狗不乱吠。)比喻老年人做事有经验。Loveme,lovemydog.(喜欢我,也要喜欢我的狗。)与汉语谚语的“爱屋及乌”相近。7 狐朋狗友狼心狗肺而猫是深受我国人们喜爱的,人们对于马也很是喜欢,它是我国古代时候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就算失去了也无妨,说不定随之而来的便是好运。而英语国家则不同,他们对与猫的认识很比较负面的,也任务马不可失。(一)英汉谚语的宗教信仰差异英语国家的信仰较多是对基督教而言的。很多的谚语均是出自《圣经》。在基督教中,上帝是至高无上的神,因此在英语国家存在许多与上帝相关的谚语。而我国却是不同,佛教传入我国已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是佛祖在左右着世间,因此汉语中含有许多与佛和庙宇相关的谚语。 以下为例,Everymanmustcarryhisowncross.(每个人必须背他自己的十字架。)比喻人人都要忍受生活中的苦难,承担自己的生活负担。[6]Forbiddenfruitissweet.(禁果是甜的。)表示“不让得到的东西格外有诱惑力”。Naturedoesnothinginvain.(造物主无所不能。)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借花献佛无事不登三宝殿我国同时还深受道家思想和儒家学派的影响,正由于不同的宗教信仰,才使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知存在差异,也对于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一、英汉谚语的翻译原则与方法谚语,不仅大量在文艺作品中出现,在政治和科学论文中很常见。谚语的翻译好坏对整个文章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关于翻译标准,Nida曾说:所有的翻译,不管它是诗歌还是散文,都必须关心接受者的反应;因此,翻译的最终目的,从它对观众产生的效果而看,是评价任何翻译的最基本的因素。”还有很多的中外翻译理论家提出了相关的主张,例如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和张培基先生的“忠实通顺”。[5]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文章相关文化异同的理解,才能更好的对谚语进行翻译,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意义。一面忠实地表达原文的语义,同时还要保持原文的形象比喻、丰富想象、修辞效果以及其民族的特色。根据中英的不同文化色彩,本文总结了以下谚语翻译方法。(一)直译法对于英语国家与我国的谚语起源和历史的了解,我们彼此都接受了对方的一些文化,因而有很多的谚语我们完全可是采用直译的方法。直译法,就是在翻译时保持原文的内容有保持原文的形式,比喻、形象和民族的地方特色等。许渊冲就有讲过:“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6]能够直译的谚语多半是英语和汉语在谚语的比喻和形象方面基本相同的部分,或者是直译后一目了然不至于产生误解的。如:Theremembranceofthepastistheteacherofthe7 future.(前事不忘,后事之师。)Afireoncitywallbringsdisastertothefishinthemoat.(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同义谚语套用法1.由于英语国家对海洋与水的热爱,而我国人们则是对于陆地上事物的重视,因此,在翻译的时候不同的谚语可能有着相同的寓意。对于此类谚语我们可以采用“同义谚语套用法”。如:Smallleakwillsinkagreatship.(小漏不堵也会沉大船。)与我国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都是规劝人们不要灰心丧气,在困境中也要朝好的一方面看。Spendmoneylikewater.(“挥金如土”)2.英美国家人民和我国人民之间存在着相似的经验和阅历,对世界的认识在不少方面也是相似的,这使得两个民族的谚语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有的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相符合的,双方不但有着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同时有相同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来阐述相同的道理,此时我们同样可以使用“同义谚语套用法”。如:Thereareasgoodfishintheseaasevercomeoutofit.(“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Justlikemushrooms.(“雨后春笋”)(二)意译法有些英谚的表达方式因含有英语国家所特有的历史或文化背景,如果采用直译,则译文可能会牵强附会,也不易为读者所理解。因此在通常情况下舍弃原语的表达形式,采用意译,则可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因直译而引起的误解等。所谓意译就是指用译语常用的语言和熟悉的形象来翻译英语谚语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因其表达方式和汉语有着某些差异,当原文的意思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取直译法处理,或用直译法处理会给读者带来歧义时,就应采用意译法。例如:Achilles’sheel.直译为“阿克勒斯的脚后跟”,读者是无法理解的,我们应将其译为“唯一致命弱点”才恰当。Ahorsestumblesthathasfourlegs.直译为“有四条腿的马会失蹄”,这自然会给读者的理解带来困难,甚至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此时,我们应将其翻译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适合。以下各例谚语的翻译均体现了“形相远而意相近”的翻译的原则:WhenGreekmeetsGreek,thencomesthetugofwar.(两雄相遇,必有一争。)Anewbroomsweeps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三)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在翻译谚语时,有的时候会遇到直译难达其意,意译又不够传神。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用直译来表达字面的意思,再用意译来点出其隐含的意义,使译文更加的生动,来做到真正的画龙点睛。如:Adaughterisfairerthanfairmother.(青出于蓝而胜于蓝。)EvenHomersometimesnods(智者千虑,必有一失。)7 (一)释意法  释意法就是在对一个谚语翻译的同时,在其后再附上注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谚语的内在含义。在英语谚语中有一些本民族特有的人名、地名和历史典故等,给我们的理解和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在直译和意译都不能完全达到翻译准确的情况下,需要用一定手段来进行补偿,可采用直译加注释,意译加注释或直译意译加注释的方法,以达到对谚语原文内涵的全面理解。如:  BacchusbathdrownedmorementhanNepture.(酒比海淹死的人多,Bacchus-酒神,Nepture-海神。)  Whatisaworkmanwithouthistools.(没有工具的工匠有什么用,意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总结谚语,是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可贵财富,是语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经过历史的考验,将丰富多彩的文化进行浓缩精炼,充分的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英语国家与我国在谚语的起源、历史、地理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异同,还有一些相关的翻译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谚语并对其进行翻译。当然,单单这些还不是全部,还不等于掌握了完整的翻译方法,梅德明就曾讲过:有些谚语的翻译需要译员“转形解意”,而有些谚语的翻译宜“以不变应万变”,以保其“原汁原味”。[7]而且通过谚语的学习,可以扩大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可以了解各国的历史、文化等,扩大视野,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待事物,了解事物。参考文献[1]FrancisBacon,Essays,1597.[2]王勤,《谚语歇后语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35-40[3]翻译中国,【译言译语】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http://www.hjenglish.com/new/p351304/[4]沈超英.《圣经》与英语谚语[J].大学英语,2002年,第3期[5]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6]许渊冲.翻译论集[J].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7]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8]EugeneANid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M].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9]冯蓉慧美.比较英汉谚语的来源[J].科技创新,2009,第四期7 Comparing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cultureandtranslationmethodsSummary:Proverbsembodyanational"scultureandthelanguage’sessence.Itcanreflectanation"sgeography,religion,historyandsomeotherfar-reachingculture.Thisarticleexploresthetranslationmethodsanddifferenc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bycomparingandanalyzingthedifferencesofculturalbetween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aswellastheculturalbackgroundsof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Byunderstandingthesedifferencesofcultural-thedefinitionofproverbs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generation,origin,historicalallusions,geographicalenvironment,customsandreligiousbeliefs,ithelpsusunderstandanddigesttheprinciplesandmethodsoftranslation,masterthetranslationmethodsof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whichcanhelpustranslatethe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fluentlyandaccurately.Keywords:Proverbs,Definitions,CultureDifferences,TranslationMethod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