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农业谚语拾零 5页

  • 208.77 KB
  • 2022-06-16 14:21:38 发布

印度农业谚语拾零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印度农业谚语拾零X华南农业大学魏露苓印度是一个具有同中国一样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印度河———恒河平原土地肥沃,是产生和发展农业的好地方。考古发现显示,早在公元前7000年,那里就有了栽培水稻。在位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公元前2500-1700)遗址中,发现有栽培作物大麦、小麦、水稻、棉花、椰枣等,还有牛、羊、猪、狗等家畜骨骼化石。当时那里的人们已经采用了牛耕。该文明衰落之后,雅利安人从西北陆续迁入这块土地,时间是在公元前15至6世纪之间。他们与当地居民混血后形成了当今印度人的主体,而且由游牧转向农耕。他们吸收了哈拉帕文化的成分后创建的以《吠陀》、婆罗门教、梵语、种姓制为主要特征的印度文化也初步成熟。在上古和中古时期,印度人创建的光辉灿烂而又独具特色的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正是印度发达的古代农业,为这伟大的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最北部为高山区,其次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和滨海地带。全国高低、冷热、干湿千差万别,使得印度的农业技术和农作物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和地方特色。这些农业技术靠手传、口授和世代相传的农业谚语来传播、推广和继承。农谚集中了印度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是研究他们的传统农业的好材料。尤其是,印度不像中国有这么丰富的农业历史文献,农谚的史料价值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谨将在印度访学期间搜集到的零星农谚列出并加以分析评论,以管窥印度传统农业的特色。一、关于精耕细作1.Ploughdeepinsteadofwidely.耕地要深不要宽。2.Ahorseislostbynotriding;aloanislostbynotasking;acropislostbynotcaring.马儿不骑要走失;债款不讨要流失;庄稼不管要损失。3.Onlytheploughshareissharpenedwilltheploughwork.只有磨好犁铧,才可耕好田。前二条农谚说明了精耕细作的重要性。第一条训诫耕田者要认真耕地,耕够深度,而不要浅浅戋刂完一遍就“交差”,以免翻土不彻底,影响幼苗生长发育。中国有一条农谚与它意思相近“:人糊弄地皮,地糊弄肚皮(北方地区方言“:糊弄”为欺骗之意)。”同样是说如果地耕不好,庄稼就长不好,最终导致歉收,人受饥饿之苦。第二条强调了田间管理的重要性。印度的七、八、九三个月份为雨季,全年的降水大多集中在这个季节。农民在六月底雨季到来时耕地播种,种下的庄稼在雨季完成营养生长。而野草也要利用这个季节完成一个生命周期。草与苗之间的生存竞争是你死我活的。生命力极强的野草能在几天之内长到庄稼的高度。若不及时除草,地里就会见草不见苗。在这段时间里,没有哪位农民敢于懈怠。走到农村“,锄禾日当午”的情景随处可见。第三条农谚强调工具对于耕作的重要性,与中国谚语“若要善其事,先要利其器”相通。X本文属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支持项目115©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二、关于施肥浇水4.Cropwithoutmanureisuseless.庄稼无肥没收成。5.Ifyoutakecareofthewell,thewellwilltakecareofyourstomach.人管好水井,水井管饱肚皮。肥料是庄稼的粮食。只有通过施肥来保持土壤肥力,人们才可以真正放弃刀耕火种加撂荒土地的原始耕作方式,推动农业向高级阶段发展。印度传统的肥料和施肥方法类似中国传统方法,除牛粪晒干作燃料外,其它粪便和树叶、杂草都沤成肥。即使在化肥很方便的今天,农户们仍尽量多施农家肥,以保持地力和降低生产成本。至于水,它对印度农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由于印度的降水集中在六月底至十月初这段时间,其它月份干旱少雨,很多河流也是季节河。自从印度农业诞生开始,人工灌溉都是必不可少的。从上古开始到欧洲殖民地时期,印度人一直保持传统的灌溉方式:第一,修渠引水,兼用戽斗等器械;第二,开挖蓄水池,雨季积存雨水到旱季使用;第三,打井利用地下水灌溉。在地表水不济的时候,印度人视井水为“生命之泉”。一口普通水井,他们也要精心装饰一番:砌井台、建井栏,井栏上还要描绘鲜艳的花纹,甚至井上盖一个漂亮的亭子,远看像座小庙。可见照料之精细。三、关于“靠天吃饭”6.Iftheskyfails,theearthwillfail;iftheskyfails,charitywillfail.天不作美,地也就不帮忙;天不作美,好也没用。7.Unseasonablerain,likeuntimelyfood,isuseless.不适时下雨,就像不适时吃饭一样,是无益的。这两句农谚表达了印度传统农业对雨水的依赖———“靠天吃饭”。为什么?正如中国百姓历来企盼“风调雨顺”一样,本质问题是季风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印度的主要产粮区恒河流域属季风型亚热带森林气候;德干半岛的大部分属季风型热带草原气候。由于印度洋季风的作用,印度全年的降雨集中在六至十月份(六月底至十月初),其它时间非常干旱。国人赖以活命的粮食就靠这段时间的“喜雨”的滋养才能产出。季风正常与否,决定着印度土地的收成好坏甚至有无收成。倘若天公不作美,庄稼失收,其惨状毫不亚于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印度历史上灾荒年也不少。曾有一次闹大灾,庄稼绝收。王室卖官鬻爵换取粮食,一个相当于部长的头衔开价是一张面饼,竟然无人问津。所以,从古到今,每年六月下旬,印度农民都像盼救星一样盼季风。这时,其它民族所厌恶的乌云闪电在印度农民心目中是天降喜事,是“吉兆”。每年季风一到,全村男女老少出动,给耕牛戴花环,大象身上涂画美丽的装饰图案,人则换上节日盛装,吹拉弹唱,歌舞一整天,以迎接季风带来的第一朵乌云和第一道闪电。次日,农夫们就满脸喜悦地赶着爱畜耕田去了。印度是一个传统文化和习俗与现代化并存的国家。那里的农业也是如此。高校与农科所里,农作物良种培育用上了核辐射、基因工程等现代化尖端技术,而田里耕作的农民还有人用着“二牛抬杠”的老式犁来耕地,灌溉也有人沿用至少两千年形制不变的戽斗。走到今天的印度农村去考察其传统农具、技术,搜集农谚,对研究印度农业历史是很有帮助的。116©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图1.印度的旧式耕犁,直辕,二牛抬杠。图2.沿用了至少二千年的灌溉、排涝工具———戽斗。117©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图3.守田人的小草屋。图4.收回家的粮食才算自己的。118©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119©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