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01 KB
- 2022-06-16 14:24:0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4期JOURNALOFQINGHAINATIONALITIESUNIVERSITYVOL.37NO.42011年9月(socialscience)Sep.2011青藏地区民间熟语的民俗价值———以谚语、谜语为例蒲生华(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8)摘要:民间熟语是一种特殊的民间文学,由于它反映了一定的民俗现象,因而极具民俗价值。考察青藏地区谚语、谜语的民俗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与生俱来的民俗属性、字里行间的民俗内容以及为民俗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等三个方面。关键词:青藏地区;民间熟语;谚语;谜语;民俗价值中图分类号:I20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227(2011)04-0124-05一些研究民俗语言的学者曾将民俗语言分为常集部分,毫无疑问它们是语言民俗的重要内容,如用型熟语、特用型熟语、构件型熟语和谐趣型熟语四此,谚语、谜语的民俗属性是与生俱来的。类,其中谚语属于常用型熟语,谜语则归属谐趣型熟民俗学家陶立璠将谚语、谜语归入口承语言民[1]语。不论是常用型的谚语,还是谐趣型的谜语,它俗之中,甚至认为它们是具有浓厚民俗意味的韵语们都有类属于民间熟语的共性。以青藏地区的谚歌唱形式之一,“韵语歌唱中,还有一部分重要的内[4]语、谜语为例,就其民俗属性、承载的民俗内容等可容是谚语和谜语……”如果按王娟的民俗三分以说明民间熟语的民俗价值。法———口头民俗(包括神话、传说、故事、谚语、谜语、一、与生俱来的民俗属性绕口令、歌谣和史诗等)、风俗民俗(包括迷信、人生“民间文艺实质上不能以一般文字概括之,在民礼仪、民间游戏、民间节日、民间舞蹈等)和物质民俗间,它是与民众信仰、技艺、生产、人生礼仪等等连在(包括民间美术、饮食、服饰、建筑等)去查询谚语、谜一起。少数民族原有的情歌,是与婚俗连在一起的,语所属,显然它是口头民俗中的重要内容。上述学诸如此类,俯拾皆是。所以民间文艺实为民众集体者从理论上肯定了谚语、谜语的民俗属性。[2]传承生活文化现象的一种,属于民俗。”谚语、谜除了民俗理论上的界定,从生活事象中去考察,语都属于民间熟语,它们也自然而然归入民间文学谚语、谜语的民俗属性也很明显。“经幡插到门上,的范畴,因为民间熟语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谚语挂到嘴上”(藏族,黄南)、“学下谚语不用,说起学。狭义民俗论者认为:民俗的概念归纳起来主要话来没劲”(湟源)、“没有把柄无法抓,没有谚语无有四种———即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法说”(土族,互助)……这些用谚语的形式所表达的说和传统文化说。如是,属于民间文学的谚语、谜语谚语观,不仅将谚语在当地历久不衰的盛况和盘托也理所当然归入民俗之范畴。出,而且也点明了“说谚语”本身就是风靡当地的一从语言民俗层面来看,谚语、谜语分别属于语言种民俗活动,“谚语以其高度的概括能力,透彻的说民俗的两大系统———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因为“狭理能力而被广泛应用,甚至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5]义的民俗语言,是指在一个民族或地区中流行的那口才、有学识的标准。”些具有特定含义,并且反复出现的套语,如民间俗“说谚语”是一种民俗风尚,当它以一种思维定语、谚语、谜语、歇后语、街头流行语、黑话、酒令,等势出现时,它是一种民俗心理、民俗观念。藏族民众[3]等。”既然谚语、谜语是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的交普遍认为谚语具有开启智慧的功能,谚语的益智作收稿日期:2011-04-15作者简介:蒲生华(1970-),男,青海乐都人,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俗学。124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9月用几乎成了广大藏族民众约定俗成的民俗心理、民现。青藏地区的谚语、谜语中有许多反映风土民情俗观念,“太阳的光辉能照耀四方,谚语的力量能开的元素和信息,可谓一抹耀眼夺目的亮丽风景。在启人智”(藏族,海东)、“炎热能消融冰山,谚语能启充满智慧和经验的谚语里,“民俗学者可以在这里进[10]发智门”(藏族,海东)、“雷电能降大雨,谚语能启大行民俗的考察……”;民俗的信息和元素构成了智”(藏族,黄南)。甚至藏族民众还把谚语摆在一个青藏地区谚语、谜语中永远流淌的音符。青藏地区很高的位置,认为谚语是那些德高望重的贤者和学谚语、谜语中的民俗内容主要体现在礼仪民俗、信仰识渊博的学者们常用的语言,“骏马跑时有走手,贤民俗、物质民俗和游艺民俗等几个方面。者讲话多谚语”(藏族,黄南)、“谚语是学者说的,念“礼”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俗”是民众生活[11]珠是手指拨的”(尼木),或许是贤者和学者们使用谚的习惯,“礼缘人情而作”,此语道破了“礼源于语最具启智效果,或许是谚语已印上了人们生活智俗”的事实,“礼”与“俗”是难解难分的,这样“礼”不慧的色彩而成为一种民俗语言。不管从哪个角度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也是一种民俗事象。“礼”说,民俗元素是构成谚语的基础,谚语民俗属性是与一经产生之后,其内容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俱来的。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恪守遵从,所谓“旧礼旧规,动谜语产生和展演的语境是“猜谜语”活动,“猜谜弹不得”(民和)、“礼多人不怪,油多菜不坏”(海东)语”活动是融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就是如此。青藏地区各民族民众都具有热情好客的的一种游戏,“游戏娱乐,是一种以消遣休闲、调剂身性格,这里的谚语中向来就有待人以礼的传统,所以[6]心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活动。”“猜就有“众友是自己的交往,好客是民族的习惯”(藏谜语”活动本身是游艺民俗的一种,而谜语是“猜谜族,海东)、“有好吃的应让给客人,有好穿的应留给语”活动的话语核心,这样与“猜谜语”活动形影相伴家人”(海东)的谚语,在接待客人时有“当家要仔的谜语自然也就烙上了民俗的印痕。在青藏地区的细,待客要风光(此处指大方洒脱)”(大通)、“藏家民间,这种益智增趣的猜谜活动非常盛行,当地俗称来客酒肉待,就餐之前先供祭”(藏族、黄南)的传统,“猜谜儿”。由于“猜谜儿”是养性怡情、轻松愉快的去人家做客则有“东家不热客不热”(平安)、“尚未大众文化娱乐活动,故这项活动老少咸宜,深受青藏进门之前,切莫敲打房顶”(洛扎)的规矩。同样的待地区人民的广泛喜爱,“就年龄结构而论,青少年很客之道在这里的谜语中多有反映,“一个黑丫头,来热衷猜谜语……在农村和牧区,许多老人尽管识字了客人钻灶火(谜底:烧茶的砂罐)”,以前农村来客不多,但他们却能背出许多谜语,这些老人除了相互时常用砂罐熬茶以待,酽酽的一罐茶,飘出的是主人[7]间做猜谜语游戏外,还常与孩子们做这项游戏。”浓浓的情意;“一只没脚鸡,长年不叫鸣,吃水不吃另外,“猜谜儿”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人们只要有空,米,客来礼周到(谜底:茶壶)”,客来一壶茶,是当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猜谜儿”。在青藏地区待客中必不可少的礼节;“一物不成材,请客它先来,这种游艺民俗活动是全民性、大众化的,是经常性、客来它就走,客走它又来(谜底:抹布)”,请客待客,普遍化的,考察青藏地区“猜谜儿”活动,我们不难发首先用抹布将室内擦洗一番,让客人在清洁干净的现,“猜谜儿”通常引领当地民间谜语的传承,“猜谜环境中品茗饮酒,在明窗净几中尽享宾主之欢;“客儿”活动的频繁,为当地谜语创作的丰富提供了便人来,炕上爬,客人走时柜上爬(谜底:炕桌)”暖烘烘利,谜语因“猜谜儿”活动而佳作纷呈,“猜谜儿”活的热土炕上,放上炕桌,摆上茶酒,款待客人,客人离动因谜语而历久不衰。互为依托的谜语和“猜谜去,招待客人的炕桌放回柜上侯用。看似平常的几儿”,因“猜谜儿”浓郁的民俗特征,谜语也由此具有则谜语,实质上蕴含着礼貌待客的民俗内涵。了浓郁的民俗气息。“在民间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当中,从古至今[8]“谚语本身就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此言一始终纵横交错地表现出许许多多具有信仰色彩的民语道破了谚语的民俗属性是与生俱来的;而“谜语讲俗事象,或表现在行为上形成了某种手段或仪式,或[9]述,是一种启发智力的民俗活动”,如此,谜语的民表现在口头上形成了一些信仰的词汇或口头文学[12]俗属性也是先天生就的。……”属于口头文学的谚语、谜语中就带有许多二、字里行间的民俗内容具有信仰色彩的事象。在青藏地区的这些口头文学谚语、谜语不仅具有与生俱来的民俗属性,而且中,承载信仰民俗的内容主要有佛教信仰、神灵信还在字里行间承载了丰富的民俗内容,蕴含了大量仰、预知信仰和禁忌等。“洁净的人成活佛,污浊的的民俗信息,这是青藏谚语、谜语民俗价值的主要体人下地狱”(扎囊)。因果报应,善恶分明,虔诚的佛125
第37卷蒲生华:青藏地区民间熟语的民俗价值教徒对此笃信不疑;“华盖、经幡、花穗,是为宣扬佛用逆向思维的话,土族崭新的褐衫与毡袄上有饰虎法而高举;竹笛、丝弦、花鼓,是为悦耳娱人而鸣奏”皮、水獭边的传统;“狐帽是男人的装饰,珊瑚是姑娘(藏族,玉树)。神圣的法器,庄严的仪仗,使佛教徒的装饰”(洛隆),同是装饰,但男女有别,头戴狐帽的虔敬的心灵得以感悟和升华。藏族虔诚信仰佛教,藏家汉子配以凛凛宽袍,愈发英武伟岸,藏族妇女着在他们的谜语作品中总是融入一些佛教元素,来传装时饰以贵重珊瑚,更加婀娜多姿;不仅男女衣着装递民众的思想信仰和精神文化。如“山顶树林茂密,饰有差异,就连穿法也是不一样,一般是男性衣袍略山腰雾气弥漫,山麓海螺成行,两根铁管并列,一座过膝盖,而女性衣服几乎拖在地上,有谚云:“男穿一佛塔巍峨,山后神童两尊(谜底:头发、眼睛、牙齿、鼻杆旗,女穿扫地皮”(湟源)是也。同样,当地的服饰孔、喉结、耳朵)”。头部每个部位和器官都用一句形习俗在谜语里也有反映,“绵羊筑成城,牦牛关上门,象贴切的实物景象做谜面,而这些实景都统领于一黑暗宫殿里,关了五个人(谜底:藏靴)”。谜语中暗座葱笼、飘渺的灵山内,充满了浓郁的佛教气息。含藏靴制作就地取材,大多是用牛羊皮或牛羊毛做“白衣上师前面坐,红衣弟子叩长头(谜底:牙和成的皮靴和毡靴。舌)”。据舌齿的动静状态,巧用佛教教职人员制谜,青藏地区的饮食附着了大量的文化色彩,形成不仅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同时传递出人们对佛教的了独特的饮食民俗。不同地方的不同饮食种类和饮热衷和依恋。食方法与当地的物产资源、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很大“预知信仰是根据自然现象和人的行为表现来关系。青藏高原东部农业区盛产洋芋(马铃薯),是推测事物未来或人的命运如何的一种巫术行当地人们的主食之一,几乎每顿饭都缺不了,故有[13]为。”而征兆是预知信仰的一种主要形式,在青藏“洋芋是个宝,顿顿离不了”(湟源)的谚语。青藏高地区的谚语中蕴含了不少征兆型的预知信仰,如“心原气候干燥,高寒缺氧,因而当地民众的膳食结构也急哩眼跳哩,家里必定有事哩”(湟源)、“天上乌鸦有具体的应对性,尤其藏族人民的膳食更具有其独盘旋,地上恶讯即传”(藏族,玉树)等等。此外禁忌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他们的食品包括糌粑、酥做为信仰层面的习俗。在青藏地区民间俗信认为,油、酥油茶、牛羊肉、奶渣(曲拉)、青稞酒等,这些食若犯禁忌,必将招致灾祸,许多“不洁物”和“神圣物能产生很高的热量,有很好的御寒作用。在饮食物”都带有“不可触摸、不可侵犯”的禁忌色彩,当地搭配上,他们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俗和传统,“肉和就连母鸡打鸣等怪异现象也是非常忌讳的,由此而糌粑同吃,有茶有酒同喝”(岗巴)正是这方面的反产生了诸如“母鸡叫鸣怪着气,婆娘当家驴犁地”(海映;经常饮茶能去腥除腻,帮助消化,这对常吃牛羊北)一类的谚语。当地的回、汉民众甚至在路上捡到肉的牧民尤为重要,“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帽子也是讳莫如深,“拾了帽往后撂,拾了鞋往怀里热,非茶不解”(藏族,海南)便道出了其中的真谛。揣”(回族,西宁、海东)。捡帽犯禁忌,拾鞋交好运,谚语中包含了大量的当地饮食习俗内容,在谜语中相同的行为不同的信仰,捉摸不定,耐人寻味。传统同样也有反映,“海上有雪山,五个精灵雪中舞(谜民众的信仰思维正是在谚语、谜语中传承了下来。底:拌糌粑)”。谜语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人们拌糌粑青藏地区的谚语、谜语中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当的情境。“肉床上的木床,木床上的海洋,海洋上的地的衣饰、饮食和居住习俗。由民族传统和民族差花香(谜底:喝酥油茶)”。手掌(肉床)木碗(木床),别形成的服饰上的特色,是民族服饰文化最鲜明的碗盛茶水(海洋),茶水中飘出一股诱人的酥油香味标志,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服饰民俗,“白布汗褟尕(花香),“酥油是牧人生活中的美味佳品,不仅用酥夹夹,多是循化尕撒拉”(撒拉族,循化),精干的撒拉油冲酥油茶、拌炒面,还常用溶化的酥油炸面[14]族男性喜穿白衬衣(即“白布汗褟”)和马甲(即“夹食。”夹”);“热脱夹衣冷穿袄,背心一年不可少”(回族,自古以来,人们对自己栖身、藏身之所的结构、海东),这是凡事讲究实用的回族群众的季节时装;设施等特别重视,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居住习俗。青“花袖子的衣服瞅着好看,跳安昭的人活着舒坦”(土藏地区的民居主要有庄廓和帐篷两种,庄廓是农区族,互助),爱美尚艳的土族人的服装领口、袖边多带常见的四面由墙围成院落的民居,围墙就地土夯而彩条花纹;“衣裳款式大的好,皮袍袖子长的好”(阿成,院内房屋的梁、柱、椽选用木材,形成土木结构,里),豪放的藏族爱穿长袖宽袍……各民族的衣服款东部农区“没有土打不起墙,没有木头盖不起房”式各具特色,并在装饰上各有异同,“破褐衫上莫放(湟源)的谚语便揭示了庄廓的这一结构特征;帐篷虎皮领,破毡袄上莫饰水獭边”(土族,互助)。如果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的居所,它是牧民就地取材,126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9月以牛毛褐子制成,虽简易,但便捷、实用的特点深获语和谜语也不例外。青藏地区的谚语、谜语承载了牧人的心,“牧人的帐房虽简陋,视同国王的宝库”许许多多的当地民俗内容,字里行间荡漾着世俗人(定日),此谚便道出了牧人们的心声。栖身之地一情、风尚习俗的波沦涟漪,这些丰富的民俗元素,为定要有安全感和舒适感,这既是人的本能需求,也是研究当地民俗提供了充足的资料。人的经验智慧,“水线上坐不得,崖根里站不得”(化三、民俗研究的重要资料隆),庄廓不能坐落在“水线”(水容易经过的地方)“民间文学不仅是艺术的、情感的、鉴赏和审美上,是出于安全考虑;“窗子向北开,阳光从南照”(乃的,更是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和传统的,研究作家东),缕缕阳光经由北开的窗户入室,增添了室内暖文学的方法、视角、观点及理论等均可纳入文艺学学意和亮度,从而也使居住者更加舒适愉悦。青藏地科,而对民间文学的研究则是民间文艺学难以单独区独特的居住民俗在当地的谜语中亦有体现。“一胜任的。民间文学本身的特质远远超越了文学本[16]个黑山羊,杂杂草儿(方言:指各种草末)都吃上(谜身,它为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底:炕洞)”。当地庄廓内习惯住火炕,炕洞里多煨民间文学(含民间熟语)的民俗属性及其民俗内容也马、牛、羊粪和各种柴屑草末,炕洞周围常受烟熏火为民俗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能,尤其是资料方燎之故而漆黑黏糊,谜语以黑羊吃草喻草末煨炕,形面的可能。属于民间熟语的谚语、谜语是民族思想象自然中又通俗地表达了当地住火炕的习俗。历史和心理的表现,其间包括了仪式制度、地方风俗、宗上的藏族绝大多数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教信仰等诸多内容。凡欲研究地方民俗者,皆可从活,在不断迁徙的生活中,牛毛帐篷对他们是至关重当地的谚语、谜语中撷取不少可资利用的资料。可要的。藏族民众对赖以居住的帐篷也是格外钟爱,以这样说:在一定程度上谚语、谜语是民众生活的百就在谜语中也将之叙述得没完没了、描绘得奇巧有科全书,是了解民众生活的一个窗口,是反观民众习趣。“肚中会说话,嘴里能吞人(谜底:牛毛帐篷)”、俗的一面镜子。“野牛不动内脏动(谜底:牛毛帐篷内的人)”。从事青藏地区的谚语、谜语本身就是当地民间习俗物的动静角度制谜,反映藏族民众独特的居所。的一部分,与习俗本身不可分离。这儿的谚语、谜语游艺民俗主要包括讲唱、表演、游戏和竞技等的中很多内容涉及到当地各民族礼仪民俗层面的待客民俗活动,这些民俗内容和事象在青藏当地的谚语敬客之道,物质民俗层面的服饰、饮食、居住习惯,精中多有反映。河湟地区流行的地方曲艺—平弦和民神民俗层面的征兆、禁忌思想,游艺民俗层面的娱乐歌—“花儿”,每当农闲时节老人们就聚在村口路边助兴活动等各个方面的民俗信息,加之谚语、谜语与弹唱平弦,年轻人们则在野地山坳处尽情歌唱“花生俱来的民俗属性,使得这些民间熟语严实地笼罩儿”,平弦和“花儿”是当地家喻户晓的演唱艺术,当在民俗氛围之中,进而透射出千姿百态的民俗事象,然,人们在谚语中对此也是赞不绝口,如“兰州的鼓为研究当地民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青藏地区谚子(兰州的一种曲艺),西宁的赋子(即青海曲艺平语、谜语中诸多民俗内容,被研究当地民俗的学者作弦),陕西的乱弹(即秦腔),民和的少年(即民歌“花为珍贵资料加以利用。尽管它们涉及当地民俗的内儿”)”(回族,海东);在“会走的就会跳舞,会说的就容或许是只言片语,但这些零碎的民俗信息叠加起会唱歌”(班戈)的藏族中,不仅人人能歌善舞,而且来足可洞穿当地的某一民俗事象。尤其在礼仪民他们对唱歌跳舞有一种特别的理解,“俊杰有七种歌俗、信仰民俗、物质民俗、游艺民俗等方面,谚语、谜曲,少女有八种舞姿”(尼木)、“唱歌跳舞是人生的语包含的民俗容量大、民俗信息周全,能够较为全面精神良药,爬山摔跤是人生的健康食量”(日喀则)。地勾勒这些民俗的基本轮廓。可以这样说:研究谚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喜射善骑,人们将这种由语、谜语无疑是在研究民俗事象,因为“民间文学本古代战争遗传下来的射箭和马术衍化而为闲暇时节来就是民俗学的对象之一,它除了直接研究民间文各地举行的竞技游戏,并且吸纳在谚语中,“渡河要学之外,在研究其他各种民俗现象(如节日、婚丧礼有渡口,射箭要有技艺”(藏族,果洛)、“赛程太短人俗、信仰等)时,也都和民间文学有关系,这两个学科[17]小看,不善马术人耻笑”(藏族,玉树),体现当地藏族是相互联系和依赖的。”重视射箭和赛马等大型游戏竞技的习俗。青藏地区的谚语、谜语为研究当地“说谚语”、“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猜谜儿”等民俗活动提供了可能。民俗学语境论者[15]反映”,民俗的方方面面在民间语言中都会有不认为:语境在支撑民俗生存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同程度的体现,作为民间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谚任何脱离了语境的民俗研究都是残缺的或不科学127
第37卷蒲生华:青藏地区民间熟语的民俗价值的。青藏地区的谚语、谜语是在“说谚语”、“猜谜[3][7]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M].上儿”等具体的语境中精彩亮相,它们维系着“说谚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6.366.语”、“猜谜儿”等民众口头民俗或游艺民俗活动,离[4][10]陶立璠.民俗学[M].北京:学苑出开了谚语、谜语的“说谚语”、“猜谜儿”是虚无的、不版社,2003:353.存在的,同样,离开了“说谚语”、“猜谜儿”等活动的[5]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谚语、谜语是不鲜活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版社,2001.这样,在“说谚语”、“猜谜儿”等具体语境的培育和[6]李晓丽.藏族韵文体民间文学中的民俗因浇灌下茁壮成长起来的谚语、谜语反过来成了研究素[J].青海民族研究,2001,(3).其生成语境的最佳材料。[8]张宗显,主编.中国民俗大系·西藏民俗“民俗事象遍布语言海洋的各个角落,某些早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387.[18]消亡的旧习古俗,也还深藏语海之中。”谚语、谜[9]黄涛,编著.中国民间文学概论[M].北语还或多或少地遗留下一些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10.识过去一段时间所存在的民俗文化,不仅唤起了我[11]王毅.略论中国谚语[A].苑利主编.二们对历史的记忆,而且为我们研究民俗变迁提供了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史诗歌谣卷)[Z].北京:社有力的证据。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25.总之,以谚语、谜语为代表的青藏地区民间熟[12]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M].北京:中语,它们与生俱来的民俗属性,蕴含着其本身所具有华书局,2004:14.的民俗价值;那些字里行间传递的民俗信息,折射出[13]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了它们极高的民俗价值。当然,民间熟语所承载的学出版社,1999:267.这些民俗元素往往为研究某一民俗事象提供了大量[14]叶涛.中国民俗[M].北京:中国社会出的素材,这种为民俗研究储备的强有力的材料支撑版社,2006:141.亦是民间熟语的民俗价值所在。的确,民间熟语的[15]格桑本,尕藏才旦,编著.青藏高原游牧民俗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其中的谚语、谜语的民俗价文化[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22.值更是不容忽视。[16]菲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43.[17]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京:北京参考文献:大学出版社,2006:98.[1]马学良,李耀宗.论民俗语言[J].中央民[18]许钰.口承故事论[M].北京:北京师范族大学学报,1994,(5).大学出版社,1999:484.[2]陈勤建.中国民俗学[M].上海:华东师范(责任编辑耿筱青)大学出版社,2007.FolkIdiom‘sFolkValueintheQinghai-TibetRegion———ExampleasProverbsandRiddlesPUSheng-huaAbstract:Folkidiomispartofthefolklanguage,isalsoaspecialkindoffolkliterature,thusithasagreatfolkvalue,thefolkidiomsoftheQinghai-Tibetregionisalsothecase.Belongtothefolkidiom,theproverbs,riddles,anditsvaluecomparedtootherfolkidiomismoreprominent.Thefolkvalueofproverbs,riddlesinQinghai-Tibetregionmainlytakeonthreeaspects:thefolkloreofitsinherentproperties,folkcontentbetweenthelines,itsalsoprovidesalotofinformationtofolklorestudy.Keywords:folkidiom;proverbs;riddles;folkvalue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