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2 KB
- 2022-06-16 14:30:0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析谚语修辞摘要:英国作家培根说过:“一个名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都可以在其谚语中找到。”谚语是人们在长期工作、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智慧的结晶,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以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特别是谚语中不自觉的融入的修辞格,充分显示了谚语独特的艺术魁力。关键词:思想内容、语言特点(一)思想内容大多数谚语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不少谚语以通俗简洁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如:①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④Timetriesallthings.(实践检验一切。)⑤Asthetouchstonetriesgold,sogoldtriesthemen.(试金石试金,金子则考验人。)大多数谚语来自生活,总结人们的生活的经验。如:①慢工出细活。 ②三个和尚没水喝。 ③Manyhandsmakelightwork.(人多好办事。)④Clothesmaketheman.(人靠衣服马靠鞍。)谚语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因此很多谚语反映了世态炎凉、尔虞我诈以及阶级社会的种种丑陋面。如:①窃钩者诛,窃国者侯。②有钱能使鬼推磨。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④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谚语依存于社会生活,它与本名族特定的历史、生活习惯、物产风貌、自然环境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各个具体的表述上,各个名族不尽相同。如:在提到某人,某人就来了的时候,汉语的谚语是“说曹操,曹操就到”,而英语的对等谚语是“Speakofthewolf,andyouwillseehistail”。许多汉语谚语与农业有关,因此就有了“瑞雪兆丰年”“”。而英语中的谚语却与航海有关。如:Agoodsailormaymistakeinadarknight.Itissafestsailingwithinreachoftheshore.Manydropsofwaterwillsinktheship.(二)语言特点1》富于形象很多谚语不是直截了当地发表议论、阐述道理,而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一个具体形象,然后再用这个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意思。举个例子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不仅看到了在沉过船的河上依然有千千万万的船只扬帆而过,枯树前面是一片欣欣向荣。而它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管旁人,只要自己认定了目标就勇敢地走下去。又如:Itisnousecryingoverspiltmilk.牛奶打翻了,哭也没用——覆水难收,后悔无益。
2》简练谚语经过长年传诵,千锤百炼,能以最少的词语表示最丰富的内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寥寥几个词,表达了丰富的思想: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它的这种精练性是从句式上而言的,谚语的句式整齐,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如“没有不透风的墙”,“趋热好打铁”,“一个将军一个令”,“有志者事竟成”等等都阐述了一些简单而又普遍的真理。在这些句子中,抽象的概念被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言浅意深,常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谚语中还有一些紧缩复句的习用格式,或两部分压缩在一起,取消中间语音停顿,如“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是冤家不聚头”,“不见兔子不撒鹰”等;或省去某一部分,如“人心不足蛇吞象”省去谓语动词“犹如”;“无毒不丈夫”,省略了主语等等,这样就使得句子更加紧凑和齐整。3》口语性谚语多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是人民大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带有浓重的口语性。例如我们常说的“瞎猫碰着死耗子”,“兔子不吃窝边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是苦虫,不打不行”,“死猪不怕开水烫”,“放长线钓大鱼”等等。虽然用语比较粗俗,却是实实在在挂在嘴边,流于民间的,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谚语的口语性不仅表现在它的通俗,还体现在它善于巧妙地挖掘出生活中的常例来进行描述,给人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感觉。例如“口里叫哥哥,背后摸家伙”指表面上非常亲热,实际上却凶狠无情、暗下毒手。“按着葫芦抠子儿”比喻用强硬的手段逼人讲真话。这类谚语具有极强的意蕴,能够启发读者由此物到彼物,进而体会其中的道理。4》声律美语很讲究节奏和韵律,讲究声律美。谚语的节奏,大致和诗句的节奏相似。什么“入乡随俗”,“情急智生”,“礼多人不怪”,“日久见人心”,“一山不藏二虎”,“响鼓不用重锤敲”,“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家瓦上霜”,它们不论长短,都显示出一种均匀整齐的美感。谚语在注意节奏的同时,还注意押韵。有的押平声韵,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中的“言,前”;有的押仄声韵,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中的“到、报”;有的平仄相间,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讲究“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还有的押尾韵如“先苦后甜,富足万年”中的“甜、年”,押头韵如“人前一只鼓,人后一面锣”等。这样说起来不仅朗朗上口,听起来还悦耳动听,并且易记易传。5》修辞性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就是文采,文饰,也就是讲求语言的艺术性。谚语广泛而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来表情达意,像比喻、对偶、夸张、对比、双关、拟人以及顶真、借代等等。这里我们仅就比喻、对偶、拟人来展开讨论,来进一步了解谚语修辞。 1、谚语与比喻在谚语运用的众多修辞中,比喻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应用比喻,不仅能使谚语有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表达含蓄,产生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言近旨远,辞浅意深”的语言效果,我们可以说,没有比喻就没有谚语,比喻是谚语的生命。
谚语比喻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目前修辞学界对比喻的分类说法不一。一般来说,比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借喻,其它有的称为变式或特殊式。从其语法功能入手,我们把前两类归为语句层面(形式上)比喻,而把第三类借喻及其它归入语义层面(内容上)比喻,具体来看:1)、语句层面的比喻此类形式上的比喻句,包括明喻、暗喻两大类,明喻式谚语有本体,有喻体,有喻词;暗喻式谚语也有本体,喻体,没有喻词或者用“是”、“等于”等词语联结本体和喻体。它们有相同的结构形式:“兵败如山倒”,“救兵如救火”,“伴君如伴虎”,“军令如山倒”,“人心不似长流水”等,有本体,有喻体,有喻词。又如“车辙是路引”,“有病方知健是仙”,“失败是成功之母”,“丑妇家中宝”,“人生一盘棋”等,前三句用“是”字联结本体喻体,后两句干脆省略了喻词,是典型的暗喻式谚语。有的比喻不只具有三个基本的要素,比喻后面还有延伸的部分,这部分和喻体有意义上的联系,实际上是形象地阐明和深化本体的,显示本体的固有特征,并且进一步展示喻体。例如“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众人是杆称,斤两称分明”前句明喻,后句暗喻,都对喻体作了进一步的阐述。2)、语义层面的比喻许多比喻构成的谚语,由于长期频繁的使用,有了固定的意义,人们不觉得它们是一种比喻了。这类谚语形式上不是比喻句,没有本体,没有喻词,但有固定的比喻义,修辞学上称之为“借喻”。借喻式谚语就是借助某些客观的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事理,相比之下,人们对它并不重视,重视的是比喻义,即本体。例如:“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办事不需要大人物动手;“枪打出头鸟”,比喻人不可过于显示自己;“浅池难养大鱼”,比喻任何事不能过于勉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比喻做事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这些以生活经验喻人世规律的谚语,长期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运用,意义早已约定俗成,但并不说明喻体本身不重要了,我们必须明确,没有喻体,也就没有本体。2、谚语与对偶除比喻外,对偶也在谚语中被大量采用。把在概念、意义上相对立的事物、行为、性质并列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照,是语言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①渔人观水势,猎人望鸟飞。②莫生懒惰意,休起怠荒心。③Thelifeofthewolfisthedeathofthelamb.(豺狼活,则羊羔死。)其中,“观”、“望”分别是同义词,它们把前后两个部分的意义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加鲜明地表达意义,而“莫、休”,“生、起”,“懒惰、怠荒”,“意、心”也分别是同义词,构成同义反复。"life"和"death""wolf"和"lamb"分别是反义词,构成反义对比。此外,谚语中还广泛运用了夸张,对比,双关,拟人等多种辞格,它们各具特色,为谚语增添了无穷魅力。夸张如“宰相肚里能撑船”指人宽宏大量,能容人容事;对比如“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双关如“给个棒槌作针”,“针”谐“真”,比喻把别人的敷衍认真地当件事来对待;拟人如“太阳早发笑,大雨淋破庙”,借代如“会嫁嫁对头,不会嫁嫁门楼”,“门楼”代门第高的人家等等,显示出独特的艺术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