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 MB
- 2022-06-16 13:17:2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密级UDC编号硕士专ᇿ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从动物歇后语看汉民族的认知英文题目:Astudyonthecognitivecharacteristicsofanimaltwo-partallegoricalsayings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专业学位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领域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姓名李轩博学号1625150001导师姓名黄启庆职称讲师(博士)2018年06月06日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yZ_0|S年(X月日|I\.V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云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Vy学位论文作者签名:0指导教师签名年月a曰年/月3曰I
摘要摘要歇后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与劳动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个性鲜明的表达方式。其中,动物歇后语更是朴素生动,自然风趣,诙谐幽默。动物歇后语是汉民族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语汇系统。然而,迄今为止,中西学术界甚至是汉语言学界对汉语动物歇后语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文献成果主要是以歇后语的产生渊源、意义内涵、修辞分类、表面意义为研究切入点,因此浅层化特征非常明显,缺少深入、系统、完整的研究探索。为促进汉语语言学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本文运用Rosch原型等前沿理论,在动物歇后语丰富的意义内涵和文化背景下,首先归纳了其基本分类,发现在中国较为常见﹑对汉民族有一定的实现价值或有害的动物出现频率会更高。其次,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汉民族的认知特点,发现汉民族眼里的动物没有绝对,有的特征如快﹑慢﹑强﹑弱是可客观衡量的,有的特征如美﹑丑﹑善﹑恶主要是凭主观的判断,而且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的认知特点,受修辞功能的影响,多与负面义相关。本文谈论了汉英两种文化对动物词语的不同认知,推演出两种语言对动物的评价并非完全一致,汉英表达方式中有少数不对应的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归纳为思考角度和文化差异。最后,对教学意义给予了纵深化的分析和论证,主张适当使用双语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本文对继承发扬歇后语这一富有特色的语言形式,促进汉语言在全世界与地区的传播,提升汉语在跨国际交流用语中的地位,帮助非汉语母语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汉语动物歇后语分类分布认知特点分析汉英文化对比教学意义I
AbstractAbstractChinesexiehouyuortwo-partallegoricalsayingsarealinguisticphenomenonuniquetotheChineselanguage.ThisspecialformofidiomaticexpressionsoriginatesfromtheeverydaylifeandrichexperienceoftheChineseworkingpeople.Animalxiehouyuareparticularlysimpleyetvividfullofnaturalwitandcharm.AnimalxiehouyuareavaluablepartofChina’srichculturalheritageandhavesteadilybeendevelopedandrefinedthroughmanycenturiestofinallybecometheuniquesetofvocabularyitistoday.However,there’sstillverylittleresearchonxiehouyuinChinaaswellasintheWestandeveninthefieldofChineselanguageitself.Presentliteratureanddatafocussesprimarilyontheorigins,connotations,rhetoricandsuperficialmeaningofxiehouyu.Asaresult,there’salackofin-depth,systematicandcomprehensiveresearchthatleavesalotofroomforfurtherstudies.Inordertopromoteinnov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ineselanguage,wewilltakeupapragmaticviewpointdrawingonRosch’sprototypetheoryandotherrelevantpreviousresearch.ThispaperfirstexploresandanalyzesthedifferenttypesofChineseanimalxiehouyuwiththeirprofoundmeaningandrichculturalbackground.TheresultsshowthatanimalswhichcanoftenbeencounteredaroundChina,animalsthathaveaspecificuseforChinesepeopleoranimalswhichareharmfularemorecommonlyfoundinanimalxiehouyu.ThispaperthenturnstothecognitivecategoriesofHanChinesepeopleandshowsthatthedistinctionsarefuzzywhenitcomestothesecognitivecategoriesaspresentedintheanimalxiehouyu.Somecognitivecategoriessuchasfast,slow,strongandweakcanbemeasuredobjectivelywhileothers,suchasbeautiful,ugly,goodandbadareofsubjectivenature.What’smore,thesecognitivecharacteristicsareoftentimesinfluencedbyrhetoricalfunctionandnegativelyconnoted.Next,thispapertakesalookatthedifferentcognitivecharacteristicspresentinChineseanimalxiehouyuandEnglishanimalwords,thosedifferencesaremainlycausedbyadifferentanglefromwhichtheHanpeopleandpeopleintheWestlookatcertainanimalsaswellasinherentculturaldifferences.Finally,thispaperanalyzesanddemonstratestheII
Abstractsignificanceofanimalxiehouyufor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advocatinganappropriateuseofbilingualandflexibleteaching.Thiswillbeavaluablecontributiontowardsthepreservationandusageofthisuniquelinguisticphenomenon.Moreover,thisresearchbearsgreatsignificanceforpromotingandencouragingChinesecultureandChineselanguagelearningoutsideofChinaandforestablishingfruitful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Keywords:Chineseanimaltwo-partallegoricalsaying,classification,analysisofcognitivecharacteristics,Chinese-Englishculturalcomparison,significanceforteachingIII
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绪论..........................................................................................................1第一节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1一、歇后语是国际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二、汉语动物歇后语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2三、汉语歇后语研究的理论意义.......................................................................................2四、汉语歇后语研究的实践价值.......................................................................................3第二节汉语歇后语的研究现状.........................................................................3一、探讨歇后语的文化内涵研究.......................................................................................3二、歇后语的意义关系研究...............................................................................................5三、歇后语在国际汉语教育中的价值研究.......................................................................6四、歇后语研究的成就与不足...........................................................................................7第三节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8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10第一节歇后语的定义以及类型.......................................................................10第二节动物歇后语语料库分类.......................................................................11一、兽类.............................................................................................................................13二、畜类.............................................................................................................................15三、禽类.............................................................................................................................17四、水生动物.....................................................................................................................19五、虫类.............................................................................................................................21六、神话传说类动物.........................................................................................................23七、隐喻拟人...................................................................................................................23八、其他.............................................................................................................................24第三节动物歇后语分类统计及初步分析.......................................................24一、动物歇后语类型分布.................................................................................................25二、动物歇后语动物分类分布.........................................................................................26IV
目录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32第一节范畴化理论以及比喻认知功能与其使用.........................................32一、范畴化理论的初步认识.............................................................................................32二、Rosch的原型理论......................................................................................................33三、范畴化中的比喻认知功能.........................................................................................35四、动物符号意象的范畴化以及原型理论的结合.........................................................36第二节歇后语文化意义的初步认识...............................................................40第三节动物歇后语反映出的精神世界...........................................................42一、动物歇后语的认知分类.............................................................................................43二、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认知特点分析.................................................................44第四节汉语动物歇后语和英语动物类idioms体现的不同认知..................72一、不同的民族对动物有着不同的认知.........................................................................72二、汉英两种语言里动物词语的评价义不同.................................................................73三、汉英两种语言里动物词语的比喻义不同.................................................................75第三章本研究对国际汉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启发和意义............78第一节国际汉语教育教不教歇后语?怎么教?...........................................78一、歇后语在国际汉语教育教材中的编写情况.............................................................78二、文化是歇后语教学的重要途径.................................................................................80三、教学以教材﹑学生语言基础以及交际活动为前提.................................................81四、国际汉语教育中的歇后语.........................................................................................83第二节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动物歇后语.......................................................85一、跨文化交际背景的简单介绍.....................................................................................85二、熟语性词语的掌握应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86三、动物歇后语的交际功能.............................................................................................86四、跨文化交际中使用动物歇后语.................................................................................87第四章总结............................................................................................89第一节研究的主要结论...................................................................................89一、动物歇后语的基本分类.............................................................................................89二、动物歇后语的认知特点.............................................................................................90三、动物歇后语的汉英对比.............................................................................................90四、动物歇后语对当前国际汉语教育的启发意义.........................................................91V
目录第二节研究限制与展望...................................................................................92一、研究的限制.................................................................................................................92二、对研究的展望.............................................................................................................93参考文献..................................................................................................95致谢........................................................................................................97VI
绪论绪论第一节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每一个研究课题的出发点都是问题的发现以及对问题的兴趣程度。从事跟语言有关工作的人每天都会使用语言、分析语言、思考语言。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专门途径,其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范围很广,包括语言的结构、运用、历史、发展、心理因素等等。认知语言学不仅是语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属于一种跨学科的语言学分支,它既涉及到语言学又涉及到心理学的研究。简单地说,它关注的是语言的语义,探索人类对世界的解释,考虑某一些语言现象的主观性,涉及语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世界特征,而且关注语言随着共同思想和概念变化的演变。汉语歇后语属于汉语熟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并且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民族客观世界的认知特点,所以研究动物歇后语背后的认知特点是完全符合逻辑的。本文以动物歇后语为研究对象,进而对动物歇后语的基本类型﹑意义内涵﹑认知特点﹑汉英对比以及教学要领等给予分析和论证。选择缘由如下:一、歇后语是国际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歇后语作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文化的产物,并且具有记录文化的功能,因此它理所当然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汉语歇后语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其结构特殊,因此对汉语学习者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只有通过老师的解释和阐述,学生才能把握它在语义和文化上深奥的意义。其次,歇后语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因为歇后语的口语性很强,因此它的难点就在口语方面。通过学习歇后语,学习者能够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动物歇后语是对汉民族文化与思维方式的高度概括,为我们展现一个绚丽多姿的汉民族文化世界,它可以为汉语学习者形象地了解汉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并提供有效的切入点,同时有利于认识汉民族对于动物的认知特点,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歇后语形象幽默的特点让汉语学习者增强对中国文化以及汉民族文化的研习兴趣。1
绪论二、汉语动物歇后语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存与劳动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句式,其特点是朴素生动、自然风趣、易于牢记。从本文在各大高校图书馆的检索和查阅来看,对于歇后语尤其是对动物歇后语的界定与论述而言,其主要是存在于近代以来的《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语言辞书中,尽管语言学家们通过考证证实,早在唐、宋两代,中国的歇后语就已出现,且《旧唐书·郑綮列传》、《战国策·楚策四》等书籍中均有记载,但并没有系统、统一的论述。相关专著以及论著极为罕见。本文在中国知网检索“歇后语”这一词条时,可以搜到31954篇文章,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歇后语的毕业论文,其中大多数为硕士论文,但是只查到了两篇关于动物歇后语的文章,一篇是以歇后语为例探析生肖“虎”的熟语文化意义,另一篇讲的是动物型歇后语的认知与应用研究。关于歇后语的研究前沿涉及到以下几个重点问题:首先是汉语歇后语跟其他语言的对比。其次是,汉语歇后语的翻译问题。最后是歇后语的教学,尤其是它在国际汉语教育中的价值、应用和作用问题。有文献对歇后语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如民俗文化以及关于人物的歇后语等。王晓娜撰写的《歇后语和汉文化》一书中,讲述了动物类和植物类的歇后语,还有收集动植物类歇后语和带有生肖的歇后语的词典,均可视为相关的良好范本。在西方国家和地区,有不少关于中国以及汉民族文化的研究,但关于歇后语研究的文章并未见到,更毋庸说动物歇后语了。三、汉语歇后语研究的理论意义研究汉语歇后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主要体现为汉语教学,但是又不限于汉语教学。歇后语属于汉语的词汇内容,因此该课题可以丰富词汇的研究和扩大读者的词汇量。歇后语是汉民族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的缩影,其文化内涵很深,并且十分生动,耐人寻味。此外,我们认为本题目对国际汉语教育的意义很大。不少的汉语学习者没有接触过歇后语,或者对歇后语的概念十分模糊。那么本论文的目的是系统性地去收集和分析动物歇后语的基本分类与其中反映出的意义内涵和汉民族的认知特点,以便探索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动物歇后语的文化背景,因此利于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而且掌握好歇后语的形式和用法。2
绪论总之,本论文将会涉及到国际汉语教育中的三个重点,分߿是汉语词汇背后的认知理论、汉民族文化和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我们相信对歇后语进行研究会对这三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和意义。关于词汇的研究总是也是针对语言本体的研究,因为歇后语的比喻性强,关于歇后语的研究也要涉及到认知方面的理论和知识。通过关于歇后语的研究,我们能够归纳总结汉民族对各种动物的认知,即汉民族对动物的认知分类。本文涉及到认知、文化、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先人已有的理论要作本文的理论基础,是贯穿全文的红线。其次从认知学﹑文化内涵﹑国际汉语教育三个方面来介绍理论基础,为以后的研究主题奠定基础。四、汉语歇后语研究的实践价值歇后语的研究是中国语言文化研究的一部分。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因此在国际汉语教育中适当地引入歇后语的教学很有意义。通过歇后语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同时还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汉民族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汉语歇后语特߿丰富,动物歇后语虽然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但是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汉民族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和民俗文化,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汉民族的观点和主张。由于歇后语的文化、习俗因素和较强的口语性,留学生能常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歇后语。汉语歇后语普遍存在于生活中,如它会出现在某些文学作品和电视节目中,其幽默形式导致其很有吸引力,可以给学生的汉语学习和在华生活带来乐趣。歇后语作为一种富有韵味、朴素无华的语言形式,蕴着历史文化信息。因此,学习好歇后语,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将得以传承与发扬。搜集和分析大量的动物歇后语不仅有能探究歇后语的价值,而且能够了解汉民族是怎样给某些动物的表象赋予其背后的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让其他国家的读者跟自己国家的文化做对比。第二节汉语歇后语的研究现状一、探讨歇后语的文化内涵研究已有学者对歇后语本身的文化内涵进行过研究,如姜博洋(2013)、王岩(2010)、李云彤(2008)等都提到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的观念。歇3
绪论后语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绘画、舞蹈等等,却又不仅仅局限于此。王雅静和王坤(1999)提出,歇后语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宗教意识与封建迷信思想、审美态度及价值取向、饮食习惯与地方特色、社会历史和时代特征。由此可见,歇后语的文化内涵涉及到具体的文化事物,同时也涉及到抽象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歇后语的文化内涵从不同角度得到研究,李金葆和梅芳(2000)在他们的文章中探索汉语歇后语与汉族精神文化,涉及到佛教、道家、汉民族艺术等,但也只是从表面上探究了歇后语中的汉民族文化内涵,并非彻底地研究和阐述。缑新华(2006)和李云彤(2008)都写了关于歇后语人物形象的文章,分析了该类歇后语的类型、来源和价值取向,比如讲到汉民族历史知识和民间生活思想,如果读者对中国历史知识掌握度不够或缺乏对中国思维方式的理解,这类文章就会很难理解。陆侠(2016)研究蒙城方言歇后语,在其文章中强调了地域文化特色,也列出不少关于动物的歇后语。比如,传统农业社会里,牛、羊、猪、鸡、鸭都是人们的家养动物,蒙古族对这些经常接触到的动物的习性和特征比较熟悉,因此该民族动物歇后语就会反映人民对这些动物的知识理解和看法。王岩(2010)把歇后语看成是记录过去的好办法:“歇后语作为词汇的一部分,自然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有记录文化的功能。在歇后语中,可以看到曾经有过的历史、曾经有过的文化”,姜博洋(2013)、王岩(2010)、李云彤(2008)等作者提出,歇后语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记录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反映文化。关于动物歇后语的研究非常少,王晓娜的《歇后语和汉文化》(2001)这本书的内容较丰富,讲解了歇后语中的动植物符号意象。这个内容跟本文选题有密切的关系,现将文中主要观点及本文看法深入分析如下:首先,王晓娜提出,“自然之道和人事之理是相通的,人们在观察大自然,描绘大自然的同时感悟人生”(王晓娜,2001:62)。人们就是从大自然中反观和认识自己,换言之,人们从动植物的特征和习性来观察自己的特征和习性,并且用人的眼光来看动植物,把人的特点映射在动植物的身上。在歇后语中,动植物构成了人事的一项符号,是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来实现的。王晓娜具体描述三种途径,第一种是直接类比,提出“某些动植物的物性特点和人事具有直接相似的联系,因而也就成了这类人事的符号”(2001:63),如:“关进4
绪论笼子里的猴子 抓耳挠腮”,这种动植物歇后语既是写物又是写人。第二种途径是同感联系,这种联系把“对物性的物质体验转换为精神感受,即由具体到抽象”(2001:64),类似例子不可胜数,如:“蝎子蜈蚣拜把子 毒上加毒”,这类动植物歇后语由物质上的特征,比如说毒素,它作用于人的肌体或者精神上,可以比喻精神上的狠毒。第三种是对事物的特点加上推演引申,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施加于对象,以拟人化的手法使其和人事建立联系”(2001:65)。这类歇后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王晓娜举例说,给狼编故事,通过拟人化,使狼成为恶人的符号意象,如:“狼看羊羔 越来越少”。这种动物歇后语很多,狗、老鼠、毒蛇等动物都用来填充这种歇后语的内容。此外,王晓娜描述了动植物符号意象的演变,以及人与动植物的关系。总之,王晓娜的歇后语研究着重于文化,其中关于动植物歇后语的研究和分析入木三分,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歇后语的意义关系研究对于歇后语意义的关系,目前的研究尚未成熟,其中赵思思(2012)的文章提出了较好的参考,认为“学界对动物歇后语的隐喻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这类歇后语的特点仅是点到为止,不能充分地解释汉语中这种特殊的现象”(2012:94)。他的研究有两个方面:第一,他把动物歇后语分为两个构成方式,由单个动物意象构成和由两个动物意象构成,后者尤其值得关注。他发现,在大部分动物歇后语中,两个动物词语会同时出现在前段谜面部分,接着对两种动物的意义关系进行分析后,总结出以下四种关系:敌对关系(“耗子陪着⣿睡觉 练胆子”)、对比关系:大小对比、高矮对比和美丑对比(“黄牛背上的跳蚤 自高自大”)、同质关系(“苍蝇找屎壳郎做亲 臭味相投”)以及模仿关系(“哈巴狗蹲墙头 假装地老虎”)。此外,赵思思认为,在动物歇后语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映射,即动物特性映射和文化背景映射。所谓动物特性映射,指的是人们的联想是基于动物本身的固有特性而展开的(动作、性格、生活习性特征),并不存在文化或人们附加的色彩意义等外在因素,如:“螃蟹过河 七脚八手”;文化背景映射却指的“隐喻映射投射的始源域特征并不是动物本身所固有的,而是浸染了文化背景的色彩,有着浓重的人文痕迹“(赵思思,2012:96),这包括神话故事的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发挥、褒贬色彩与传统文化心理,如:“猪八戒扮新娘 其5
绪论貌不扬”。在不少的情况下,动物歇后语文化内涵并不是很明显。比如,动物歇后语中包括许多匪夷所思的例子,如:“老鼠强奸⣿ 胆子大”。这句比喻类歇后语乍看没有太明显的文化内涵,但分析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抓老鼠,因为它们身高和力气等方面的悬殊,⣿具有明显的优势,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老鼠不可能强奸⣿,由此看出老鼠强奸⣿,需要很大的胆子。这句歇后语给人感觉是非常荒谬的。但话说回来,该歇后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可以从它使用的场合来进行分析。这个歇后语应该可以用在中国的政坛方面,通俗地说,就是可以用在官场上来表示下属和领导对着干。这个例子给人的启发是,一句歇后语的文化内涵有时候跟它所用到的场合有一定的关系。三、歇后语在国际汉语教育中的价值研究说到国际汉语教育,首先要问这样一个问题:歇后语有没有必要教?答案是肯定的。歇后语跟成语、谚语、惯用语等一样属于汉语的范畴,因为歇后语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部分。这已足够证明歇后语的教学价值。不过证明歇后语的教学价值的理由不止这一个。王岩(2010:47)提出:“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歇后语具有其他语言成分所不具备的价值。这种价值起码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语言学上的价值(丰富了语言学内容、完善了语义产生形式、歇后语的存在使语言表达完成了由静态到动态的过渡);二是文化学上的价值”。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歇后语的两个价值点,且它们跟我们的国际汉语教育有关系。我们首先简单地来看他提出的第一个点,那就是语言学上的价值。语言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歇后语的构成、类型和修辞作用都属于语言学。说到修辞作用我们就会发现,在国际汉语教育课堂教学中,外国学生常常对一些歇后语的用法感到困惑。他们不但不知道该在什么语境下用歇后语,而且也不太了解其意思,特߿是当一个歇后语只给出“谜面”时,留学生对于“谜底”往往是摸不着头脑,因此在使用上会出现一些偏误(刘中博,2013)。那么,对于外国学生反映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就成了国际汉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认为更值得一提的是王岩提出的第二个价值点,即歇后语文化学上的价值。同意他这个观点的学者有很多,如王沛纯(2009)、姜博洋(2013)、唐蒋云露(2012)、李金葆和梅芳(2000)都强调歇后语丰富的文化内涵。歇后语“准确而生动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王沛纯,2009:220),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特质”(唐蒋云露,2012:176),说6
绪论明它是学习和了解汉民族很有效的一个途径。姜博洋(2013:92)主张“在国际汉语教育中适时适当的引入歇后语教学是有一定的必要的,同时通过歇后语的学习可以更加理解中国人的生活、思维方式,更加容易接受中国的观点与主张”。加上歇后语形象幽默的特点,它能够增强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研习兴趣(唐蒋云露,2012)。最后,如果我们要避免留学生对歇后语产生迷惑和偏误,要注意几个方面(刘中博,2013)。一方面是增强传统文化教学,因为歇后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的理解歇后语背后的意义。另一方面,我们要扩充歇后语等熟语形式在课本中的内容以及提高在考试中歇后语所占比例,成为推动包括歇后语在内的汉语熟语教学的内推力。说到这儿,国际汉语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会发现,留学生常常不懂歇后语的意义和用法,甚至有时候连歇后语是什么都不知道。究其根源是因为歇后语很少在我们的课本中出现,也许是怕学生不懂,也许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本来就很少应用歇后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会尽量避免在课堂上使用歇后语,以免造成留学生的困惑。久而久之,出现了大多数留学生根本接触不到歇后语这种情况。姜博洋(2013)说,在汉语学习中,歇后语是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高级阶段才会成为学习的重点,而我们的观点是,它并不一定会成为一种教学重点或教学内容。由于在理解歇后语的文化背景时,存在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差异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易产生偏误,甚至出现不敢使用的现象,充分说明了歇后语在汉语课堂中教学应用不足,于是我们要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措施。四、歇后语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目前,学术界关于歇后语以及歇后语文化内涵的研究并不少见,但对于汉语中这一特殊语言形式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有关动物歇后语方面的隐喻研究还不够深入。学者张苏亚(2016)认为:歇后语早期的研究总的来说只是局限在语言层面,到了后期,学者们才开始涉及其文化内涵,使用了语言学理论去解释歇后语的深层义,这使得歇后语的研究开始涉及到人类大脑7
绪论在歇后语理解中的工作机制。但迄今为止,关于歇后语的研究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如:缺乏封闭语料库、缺乏数据支持、并且忽略了歇后语的内部分类等。因此所得结论并不完全可信。张苏亚的观点准确地总结了歇后语研究到目前为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同样的,动物歇后语也是其中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部分。王晓娜(2001)关于动植物歇后语的研究着重于其符号意象,这点跟我们的论文选题有很大的关联性。本论文将研究焦点集中在动物歇后语上,在撰文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动物歇后语,系统分析了它们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其所反映的汉民族式思维,在此基础之上将这些结论跟西方文化进行了对比,最后就如何在国际汉语教育中展开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歇后语比喻性强,汉语学习者在理解歇后语的意义的时候应当学会从事物框架或想象的情景框架中转换到人类事件的框架之上,而这一框架转换需要大量的认知方面的努力。我们认为,复杂的认知机制会影响对于歇后语的学习和理解的结果,因此关于歇后语的研究也应当涉及到认知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歇后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理论方面的不足在国际汉语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学生在使用歇后语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些认知方面的误差,教材中很容易会出现忽略歇后语的现象,而教师也缺少关于提高歇后语实践性的建议。可见,我们在歇后语的文化、教学以及意义等方面都还有深入研究的空间。歇后语是汉语中必不可少的瑰丽篇章,我们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更深入地探究有关国际汉语教育以及歇后语的教学方法,以此促进歇后语教学的发展和普及。第三节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歇后语的基本类型和定义进行初步介绍,并重点实施动物歇后语的统计分析。其次是在认知领域的范畴化理论背景下,以歇后语为对象,将研究主焦点放在汉民族怎么给动物界的成员进行分类上,进而对他们的经验进行有益推理和理解,并探讨中西不同文化所导致的认知过程差异,及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语言学的研究最终总会碰触到语言教学,本研究也不例外,一部分内容会讨论国际汉语教育的语言学研究。8
绪论本研究试图以歇后语的出发点去研究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在范畴化理论的背景下去探索汉民族文化的认知特点。通过对动物歇后语的分析,我们还要探索中西思维方式和对动物看法的不同,去了解哪些文化因素导致不同传统文化认知特点的差异,最终目标为加深认知理论的掌握和开拓文化研究的视野,并给国际汉语教育提出一些建议怎么恰当地利用歇后语进行语言教学,扩展语言和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汉语水平。本论文主要用文献资料法、语料收集法、分析法进行研究。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搜集大量的相应文章,在图书馆搜查关于歇后语的书籍,用参考文献目录查到更多内容,在网上买书籍。通过相关文献的大量阅读,了解本题目的研究现状,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现实的依据2.语料库研究法收集大量的动物歇后语,分为不同分类,用表格形式列出来。3.定性分析法根据选题论文的需要,对收集的歇后语进行系统性的重点分析,从而对其文化内涵和认知特点产生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第一次接触歇后语并不是一定课堂上,而可能在于中国人的交流中。对于这样的语言形式,汉语学习者感到陌生,因为歇后语的口语性强,它很少在课本中出现。基于此,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了适当学习动物歇后语的机会。目前,学界对动物歇后语的隐喻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这类歇后语的特点仅仅是点到为止,不能充分地解释汉语中存在的这种特殊现象。从范畴化的角度而言,关于汉语词汇的某些方面的范畴化已有文献研究,但通过歇后语这种独有的语言形式去探索汉民族文化中的认知特点是新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就此方向进行研究。首先系统性地去搜集关于动物的歇后语,然后来分析这些歇后语反射出来的认知信息以及汉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借鉴研究结果,阐述它在汉语教学的具体用法和价值。作为外国学习者,了解汉语动物歇后语及文化内涵和认知的方式,是跟现有的研究截然不同。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汉民族有怎样的认知特点,在学习动物歇后语的过程中,也能够充分展现出中西文化背景差异与歇后语发生的奇妙的“化学反应”。9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在本章中,概括地阐述了汉语歇后语地基本定义和类型。同时,编类了本论文基于的歇后语以及收集一下相关的数据。此外,探究了语料的分类与动物分布。第一节歇后语的定义以及类型歇后同俗语、谚语、俚语等语言形式一样熟语习语中的一种(陈军,2001)。它是一种来源于民间的口头熟语,它完整的格式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字面的表述,称为“前文”,可以说这个部分像谜面,后半部分是对字面的解释和说明,称为“后语”或“后义”,可以说这个部分像谜底(马利军、张积家,2011)。前后两个部分之间有短哲的停顿和问歇,是用比喻的方法组织的,喻体和喻意之间都有紧密的逻辑联系(宗武,1990)。在实际交际中,说话人说出前部分以后常常会“歇”去它的后意,给听话人机会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歇后语”的名称(邹春玲、成晓光,2003年)。歇后语因为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它具有双层意义,它的前部分表征字面意义,后部分通过“谐音”或者“双关”的手法表征隐意义,也就是说现有它的本意,后面是它的本体,是说话人想表达的内容(马利军、张积家,2011)。换言之,歇后语的前后部分之间就存在着密切因果关系,后面的意义都是由前面部分会意而得,而且描写一种生活常识(俞建梁,2007)。正因为前后两个部分在语义上互相照应,某一个部分是不能省略的。如果单独用前部分,那么只有字面意义,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揭示歇后语的本意本体,如果单独用后部分,那么只有词句意义而没有可笑性的隐意义(曾小武,2004)。说起词义,“歇后语的前后语义具有不对等性,对其理解,是在多义中寻找典型的单义或是原型,达到最佳的统合,这一过程需要社会历史文化的不断凝练、不断加工”(马利军、张积家,2011:91)。马利军与张积家举得例子是“骑驴看唱本 走着瞧”,“驴”对应的词是“走”,“驴”是“走”这种行为的最优原型,如果换作其他动物,那么就无法贴切地表达出“走”的意思。宗武(1990)还提出歇后语的两种特殊的形式,一种是同届歇后语(“猴子捞月/竹篮打水 10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一场空”),也就是不同的前文有同样的后义;另一种是异解歇后语(“老鼠钻进书箱里 吃老本儿/咬文嚼字”),也就是同样的前文有不同的后义。分߿歇后语的方法较多。如果按照修辞方法来划分歇后语类߿的话,歇后语只有一类,那就是比喻类(宗武,1990),如“挨了刀的皮球”,是指人像挨了刀的皮球一样瘪了。按照多样性的修辞手段来分߿歇后语的话,分类就多了,例如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拟人、假设、拟声、双关(包括语义与语音)、讽刺、指代等(卜爱萍,2014)。邹春玲和成晓光(2003)和俞建梁(2007)简单点把歇后语分为比喻式和谐音式两种。蒋向勇和邵娟萍(2009)把这两大类称为喻意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在比喻式这类当中,歇后语的前文只是一种额外的补充,它的作用就是加强后文的印象(俞建,2007),例如:“茅坑里的石头 又臭又硬”。谐音式却运用谐音或词语语义上的双关通过联想来表达意思(俞建,2007),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 说是有清(晴)又没有情(晴)”。比喻式的歇后语还可以根据喻体的内客和性质分为四小类,即:明喻、暗喻、借喻、典故(宗武,1990)。换句话说,双关式又分为两种,一是刚说到的谐音双关类,也就是通过前部分的比方,引出后部分的解释,然后再进行联想和引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去代替解释中的字。这样的歇后语很多,例如:“被窝里放屁 一能文(闻)能武(捂)”。二是音义双关类,通过前部分比喻,引出后部分的解释,这个解释要关涉音、形、义三方面,例如:“老鼠爬在秤钩上 自己称自己”(宗武,1990)。李传苏和徐振忠(2005)也把歇后语分为比喻类和双关类。第二节动物歇后语语料库分类语料是本论文的研究基础,本文语料的来源是《古今中外动物植物歇后语大全》(2007)。现有的研究成果里边常常将有动物的歇后语叫做“动物歇后语”,所以我们也将这类歇后语称之为动物歇后语。本论文所有收集和分析的歇后语都来自这本书,我们把所有的歇后语一条一条地输入到表格里面,然后自己进行了其分类与分析。一共收集与分析有14443条动物歇后语,该歇后语还分不同的类߿。首先,我们要来看这些分类。针对大多数歇后语中出现的动物,我们根据《现代汉语分类词典》(2013)进行分类,有一部分还需再改善,换言之词典里没有说到的动物我们按照自己11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的理解分配到对应的动物类。因为本论文的焦点不在动物的科学分类,而在歇后语的认知方面,我们认为这么做并不会影响本论文的结论。并且我们调整了一下在我们看来不太能适用于我们的研究的动物组。一个是把虎、狮、豹组成“大⣿”类,因为三个动物的特征都差不多。还有“龟蟹虾贝”分成“龟”和“蟹虾贝”两个组,因为讲乌龟的歇后语非常多,可以单独列为一个分类。最后,我们自己定了“神话传说类动物”、“隐喻拟人”和“其他”三个分组,以便包括歇后语大全当中所有出现的动物和生物。属于“神话传说类动物”分类的,是指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经常在神话传说中出现的动物。“隐喻”一类,里面包括通过词汇的发展或者语义的延伸而产生的新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偏离了词汇的本意,如“地头蛇”并不是一种蛇类动物,而只是用来说描述人的词语,又如“母老虎”一个词经常用来比喻凶悍的女人,是母老虎凶恶、强悍的特征的拟人化。我们决定把这些词语归纳为单独的一个分类,是因为在汉语日常的话语中,这些词语一般都是用来说人,而不是说动物本身,因此其比喻功能很强。属于“无定义”分类的成员,没有出现在《现代汉语分类词典》里面,而且难于分成该词典里面的任何一个分类,因此统一分成“无定义”分类。有几条歇后语我们并没有加入我们的分析当中,例如只包“肉”的歇后语(“肥肉拌奶油 腻人”、“咸肉骨头 慢慢啃”)或者包动物名,却已经脱离了动物原来的意思的词,比如“马上”(除了“骑驴会判官 马上见鬼”以外,因为这里的马仍然指的“马”的本意)、马路、马桶(除了“马桶上长鹿角四不像”之外,因为这里指的是马的外貌)、马后炮、狂犬病等等。另外要提到的几个词,比如说“人马”、“铁牛”,“马队”虽然脱离了动物的本意,但是跟“马桶”或者“狂犬病”不同,这几个词语仍然跟它们所讲的动物有明显的关系,因此我们把它们分成单独的“隐喻延伸”的小组。每一个动物分组中分不同的组员。像“双头蛇、青蛇、南蛇、泥蛇、铁蛇、米老鼠、牛屎、牛角、牛车、牛皮、牛奶、牛角、牛头、牛肉、牛排、牛火腿、吹牛、牛棚、牛铃、马料、马车、马鞍、马槽、憨狗、鸡爪、鱼钩、鱼塘、游鱼、池鱼、鱼刺、龙珠、羊圈、羊毛、羊角、猪尿泡、鸟枪”等词语,出于简洁,我们没有把这些词语当做单独的名称,而使用了能够概括这些词语的动物,12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比如“蛇”、“牛”、“马”等。这些词指的是动物的某一个身体部分或某一些动物的附加物。它们与它们所属于的动物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能省略。接下来,我们要阐述本论文所使用的动物分类。一、兽类a 动物统称01冷血动物02软体动物03兽、野兽04肉食动物、牲口、海底动物、赖皮动物b 大⣿01狮、狮子、老八子02虎、老虎、大虫、老虫03豹、豹子c 熊01熊、老熊、黑熊、狗熊、狗黑子、黑瞎子、黑狗熊、熊瞎子02北极熊03熊⣿d 豺狼狐01豺、豺狗、豺狗子02狼、东洋狼、狼羔、老狼、老奸狼、奸狼、恶狼、张三、张三儿、野狼、疯狼、饿狼、瞎狼03狐、狐狸、老狐狸、狐狸精、骚狐狸、野狐狸、狐皮e 鹿科01鹿、鹿子、02狍子13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03马鹿、长颈鹿、长颈子鹿、梅花鹿04麋鹿、獐子、香獐子05海子鹿f 猿猴01长臂猿、黑猩猩、02猴、猴子、猴儿、老猴、老猴子、山猴、小猴、毛猴、毛猴子、红屁股猴子、猩猩、猢狲g 蛇蜥蜴壁虎01蟒、蛇、蛇儿、老蛇、长虫、老长虫、长蛇、小长虫、大蛇、小蛇、五花蛇、水蛇、大南蛇、大蟒、乌梢蛇、地鳖蛇、蝮蛇、青竹蛇、竹叶青、金环蛇、毒蛇、眼镜蛇、蚺蛇、蜥蜴、马蛇子、麻蛇、02壁虎、蝎虎子、蝎拉虎子、蝎溜虎子、蛤蚧、老蚧03变色龙h 鼠狸01鼠、老鼠、灰鼠、野鼠、耗子、松鼠、田鼠、地老鼠(田鼠)、地猴(老鼠)02狸⣿、大狸⣿、小狸⣿、山狸子、野狸、山⣿、老山⣿、山⣿子、03果子狸04貉05袋鼠06黄鼬、黄鼠狼、黄鼠狼子、黄狼、黄狼子、老黄狼、黄鼠、大眼贼、黄貔子、鼬子07⣿狢狸、地鼠、鼯鼠i 貂獾01貂、水貂、貂鼠02獾、狗獾、猪獾14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j 其他兽类01象、大象、米克02河马、犀牛03驼、骆驼04刺猬、刺猬子05水獭06蝙蝠、夜⣿虎、盐老鼠、寒号虫(鹖鴠)07豪猪08海象二、畜类a 牛01牛、老牛、野牛02公牛、牯牛、大牯牛、老牯牛、牤牛、老犍牛03母牛、老母牛04奶牛05牛犊、牛犊子、犊子、小牛06黄牛、老黄牛、小黄牛、老水牛、水牯牛、牦牛、老牦牛07耕牛08蒙古牛、春牛(耕牛)b 马01马、马儿、马群、大马、小马、老马、小老马02骒马、母马03马驹、马驹子、驹儿、小马驹、04千里马、千里驹、骏马、05战马06斑马、野马、烈马07大洋马、骥、赤兔、快马、好马、劲马、劣马、五马、骝15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c 羊01羊、公羊、羝羊、老羝羊、羊儿、养儿子、羊子、老羊、羊群02小羊、小羊儿、羊羔、小羊羔、羊羔子、羊崽03羚羊、山羊、老山羊、绵羊、小绵羊、格羝(公绵羊)、黄羊04羊肉d 驴骡01驴、驴子、老驴、老驴子、毛驴、长毛驴02公驴、叫驴、老叫驴03草驴、草驴儿、04骡、骡子、老骡05驴娃子、大耳朵驴、驴驹、驴驹子e 猪01猪、猪儿、猪子、阉猪、猪猡02公猪、母猪、阉母猪、老母猪03小猪、猪娃04老肥猪、野猪、山猪、肥猪、肉猪、猪血、年猪f 狗01狗、老狗、小狗、狗子、狗儿、狗崽、狗娃、幼狗、母狗、老母狗、犬、犬子、黄狗、大黄狗02小巴狗、小巴儿狗、哈巴狗儿、小哈巴狗、巴狗子、叭狗、叭儿狗、叭拉狗、番鬼狗、蜀犬03猎狗、猎犬04警犬05家狗、疯狗、黑狗06细狗、好狗、恶狗、饿狗、笨狗、馋狗、肥狗、狗肉、野狗、癞皮狗、癞狗、狂嚎天犬、看家狗16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g 兔01兔、兔子、兔儿、小兔、小兔子、兔娃、家兔、野兔、野兔子02白兔、白兔子、安哥拉兔子、山兔子、狡兔h ⣿01⣿、小⣿、⣿儿、⣿子、母⣿、老毛02豹⣿、野⣿、野⣿子、波斯⣿03花⣿、獴三、禽类a 禽类统称01鸟、禽、鸟儿、小鸟、飞鸟、飞禽02候鸟b 猛禽01隼鸟、鹰、雄鹰、老鹰、小鹰、稚鹰、秃鹰、山鹰、鹞鹰、鹞鹰子、鹞、老鹞、老鹞子、鹞子、小鹞子、山鹞子、黄鹰、岩鹰02老雕、土豹(鵟)c 飞禽01雁、大雁、孤雁、鸿雁、头雁、阳鸟02雀、雀儿、鹊子、黄雀、野雀、黄雀、麻雀、山雀、老麻雀、小雀、小麻雀、雀子、云雀、家雀、家雀儿、喜鹊、喜鹊子、燕雀、老鹊、鹊、黄头鸟03燕、燕子04小燕05鸽、鸽子、白鸽06信鸽、野鸽子07莺08夜莺17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09布谷、布谷鸟、阳雀、阳雀子、鹃10百灵、百灵子、百灵鸟11八哥、八哥儿、八哥子、鹦鹉、鹦哥12海鸥13⣿头鹰、夜⣿子、夜⣿、鸱鸨14乌鸦、老鸦、老乌鸦、老鸹、山老鸹、乌贼、黑老鸦、老鸹黑15鹌鹑、鹁鸪、斑鸠、鸪鸪鸟16虎不拉、虎伯拉17啄木鸟、叨木鹳子、啄木官、啄树虫、鹐梆梆18画眉、画眉鸟、太平鸟、雅雀、鸦雀子、鹪鹩d 水禽01鹭、鹭鸶、鹭鸶鸟02苍鹭、鸬鹚、老等、鱼鹰、鱼鸦、鱼鸦03鸳鸯04凫、野鸭、野鸭子05鹳、老鹳、鹤、白鹤、白鹤子、仙鹤、丹顶鹤06天鹅、白鹅07鹬e 走禽01鸵、鸵鸟02孔雀03金鸡、山鸡、山公鸡、野鸡、野雉04火鸡、锦鸡、秧鸡子05企鹅06鹧鹧鸟、石鸡f 家禽01鸡、鸡子、鸡儿02公鸡、雄鸡、小公鸡、鸡公18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03草鸡、母鸡、鸡婆04小鸡、小鸡儿、小鸡子、鸡娃、鸡仔06乌鸡07鸭、鸭儿、老鸭、家鸭、家鸭子、水鸭、水鸭子、鸭子、旱鸭子、公鸭、鸭崽、北京鸭、乳老鸭、绒毛鸭子、08鹅、鹅儿、鹅子、雄鹅、白鹅、鹅蛋09鸭蛋、腊鸭、烤鸭、烧鸡、卤鸭子、鸡蛋、鸡子儿、水鸡、柴鸡、灶鸡四、水生动物a 鱼01鱼虾02鱼、鱼儿、鱼崽、大鱼、小鱼03河鱼、淡水鱼04金鱼05青鱼06鲫鱼07鳜鱼08鲢鱼、鲢巴头、鲢巴09黑鱼10鳝、黄鳝、泥鳅、鳅鱼、鳝鱼11黄鱼、黄花鱼12墨鱼、墨斗鱼、乌贼13地老虎(地蚕)14爪鱼15比目鱼16鲨鱼17鳗、鳗鱼18大头鱼(鳕)、河豚、河豚鱼、梭鱼、鲇鱼、金鲇、桃花鱼19鲞、鲞肉、咸鲞、干鱼、干毛鱼、干毛毛鱼、咸鱼、火龙鱼、珑琍鱼、鲜鱼、海蜒 锅炮鱼19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20鲤鱼、草鱼、马鲛鱼(鲅鱼)、鮟鱇、蛤蟆鱼(鮟鱇)老鱼头(鮟鱇)、鲶鱼、塘角鱼(胡子鲶)鲟、红鱼、狗鱼、跳鱼、跳跳鱼(弹涂鱼)、鲈鱼、嘎鱼(黄颡鱼)b 龟01龟、乌龟、水龟、海龟02鳖、老鳖、鼋、甲鱼、团鱼、王八c 蟹虾贝01蟹、河蟹、螃蟹、蟹子、大闸蟹、毛脚蟹(大闸蟹)02虾、大虾、蚂虾03龙虾、虾米04蚌、河蚌、海蚌05海豹06蛤蜊07牡蛎、海蛎、海蛎子08蚶09螺、螺蛳、海蛳10海螺、田螺11老虎蟹(旭蟹)、虾仁、蟛蜞d 软体动物01海蜇02珊瑚e 鲸鳄蛙01鲸鱼02海猪03鳄鱼04娃娃鱼05蛙、蝌蚪、青蛙、田鸡、蚂拐(青蛙)、蜞蚂(青蛙)20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06蟾蜍、蛤蟆、癞蛤蟆、芥蛤蟆、癞克宝(癞蛤蟆)、癞格宝(癞蛤蟆)07无尾目、黄蛙、疥巴子五、虫类a 蝉虫01虫、虫子、虫儿02甲虫03蛀虫04毒虫05毛虫、毛毛虫06秋蝉、知了07蛐蛐、蟋蟀、蚰蜒、蝈蝈08萤、萤火虫、光虫、明火虫、亮火虫09螳螂10花大姐(瓢虫)11蜗、蜗牛12金壳螂13蚯蚓、蛐、蛐蟮、曲蟮、地龙(蚯蚓)、赤虫(蚯蚓)14百脚、蜈蚣、百脚虫、蝣蜓(长脚蜈蚣)15蝎、蝎子、虿16蟑螂17蝼蛄18蜣螂、屎壳郎、牛屎虫、拱屎虫、屎巴牛、屎虫子、屎猴儿、屎蜣螂、推屎爬、粪扒牛、粪巴牛19蚂蟥、水蛭、蚂蝗(蚂蟥)20蛴螬21土鳖22蛆23蛔虫24蠓21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25天牛、牛虻、虻虫26水蝎子、水爬虫、木虫、竹虫、草虫、红娘子(樗鸡)、麦牛子、蝽象(椿象)、臭鼻虫、蛇虫、寄生虫b 蜂蝶蛾蛛01蜂、蜂子、蜜蜂02胡蜂、黄蜂、马蜂03蚕、春蚕、家蚕、僵蚕、桑蚕04蝴蝶05蚂螂、蜻蜓、洋眯眯(蜻蜓)、丁丁⣿(蜻蜓)06蛾子、飞蛾07蚕蛾、灯蛾、扑灯蛾08蛛、蜘蛛、水蜘蛛09毛辣虫(刺蛾)、禾虫(沙蚕)、野蜂、黑蜂子c 蚊蝇蚁虱01蚊虫02蚊、蚊子03蝇、苍蝇、蝇子04牛蝇、绿豆蝇、绿豆苍蝇05蚁、蚂蚁、蚍蜉06白蚁、白蚂蚁07臭虫08蚤、虼蚤、跳蚤、蚤子09虱、虮、虮子、虱子10狗豆子、狗蚤、斑蝥、蜉蝣、篾篾蚊d 蝗蚜01蝗虫、蚂蚱、蚱蜢02花虫03白蛉22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六、神话传说类动物a 传说生物01龙、大龙、飞龙、蛟、蛟子、蛟龙、乌龙02麒麟、天马、飞马03九头虫、九头鸟04凤凰、大鹏05孙悟空、猪八戒、丑小鸭06马虎07马白脸儿08天狗09狈10玉兔11青龙、白虎12黄鹤13狐狸精七、隐喻拟人a 隐喻延伸01铁牛02人马03马队b 拟人01混蛋、坏蛋、笨蛋02母老虎03地头蛇04铁公鸡23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八、其他a 实物01石狮、石马、02木鱼、木驴、木马、木猴03兔儿爷、兔爷04豹花马、泥马、泥牛、泥牛儿05鹿茸、麝香06玻璃狮子、玻璃猴、玻璃鸡、玻璃公鸡、玻璃⣿、玻璃狮子、玻璃蛋、瓷公鸡、铁仙鹤b 无定义分类即不依据某些动物的科目、特征来进行排列,如⣿鹰、天⣿、海⣿、神⣿、龙虎、蚱鸡、蚂鳖、黑马猴、毛狢狯、犸猊等。第三节动物歇后语分类统计及初步分析在日常生活当中,鉴于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环境中发展起来,我们遇到多个不同的动物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学者赵思思(2012)和HuYunting(2016)都针对动物歇后语做了统计,其中赵思思(2012)还详细地考察、论证了有单个动物意象的歇后语50类,有两个动物意象的歇后语83类,发现其中大多数动物意象都是基本层次范畴的动物,如“狗”、“马”、“牛”、“老鼠”、“老虎”等。这说明,“基本范畴的动物意象是人类最容易感知的,因此在创造新的语言作品时倾向于选择基本层次范畴的动物词汇(赵思思,2012:97)”。HuYunting(2016)研究的词典中(中国对外翻译出所有版公司的《歇后语大词典》)有1184条歇后语,其中288是动物歇后语,由此可见,动物歇后语并非少数,并且是很丰富的一种语料,在汉语当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HuYunting(2016)还说到不同文化对动物的解释有的是一致,有的是不一致,譬如狐狸在中国和西方文化中都代表狡猾,而对于孔雀的看法却不一样,在汉民族文化当中,孔雀代表美丽,在西方国家,它却代表骄傲。这和张苏亚(2011)的观点相得益彰,要把握汉语歇后语就一定要运用相关的背景知识,而且还要求对汉民族文化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对汉语学习者来说,学习动物歇后语不仅是24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一种挑战,也是提高汉语学习能力、了解和学习汉民族文化的好机会。在此,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动物在中文的歇后语中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哪些的出现频率比较低,再进一步讲其突出的特征。一、动物歇后语类型分布对于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来说,歇后语的形式并不关键,所以我们只会简单地来讲一讲歇后语的形式分布情况。我们一共分析了14443条歇后语,其中说法相近,并且谜底一样的歇后语,我们把它们都放在一起,比如“白鹤流泪/白鹤掉泪 想愚(鱼)了”或“驴子下只象/驴子下头象/驴子生只象/驴子生头象 怪胎”。这样能够避免歇后语重复的情况。为了不让歇后语的分析过于太复杂了,我们把收集过的歇后语分成两类,比喻型和谐音型。有的歇后语的谜底又有比喻,又有谐音的成分,比如“驴了耕田 无油(牛)、替牛做活、不是正教”,这些歇后语即属于比喻型,又属于谐音型歇后语,因此归纳为双型歇后语,同时也分߿算在比喻型和谐音型内。我们搜集到下面几个数据。图1.1类型的分布比喻形歇后语有13113条谐音形1545条比喻形谐音形双形歇后语214条25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大多数的动物歇后语都是比喻型的,只有一小部分是谐音型的,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这点说明动物歇后语有着很丰富的文化背景,动物适合用来作比喻和打比方,也体现了我们对动物和其知识的理解。这些数据对本文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谐音类歇后语借助动物名称的读音跟另一个字词相同或者相近,而乍看经常跟动物本身没有明显关系,例如“黄雀撞倒百灵子 巧(雀)碰巧(雀)”一条歇后语。虽然这种场景称得上是巧合的,但是这句话用黄雀和百灵鸟,跟两种鸟的某一个特点是无关的,它利用的是“巧”和“雀”两个词谐音双关的特征。这种单纯利用动物名称的谐音的歇后语就不适合做本论文研究的对象。再举个例子:“黄鳝爬犁头 狡(绞)猾(铧)”,这条歇后语的谜底并不意味着黄鳝是狡猾的动物,而将黄鳝和犁头绞在一起的现象跟“犁铧”一个词合为新的词语。我们认为,这种歇后语中的动物并非纯属偶然,刚才提到的“黄鳝爬犁头 狡(绞)猾(铧)”,有黄鳝这种体细长的,像蛇一样能够缠绕某一个物体才有“绞铧”具体的画面。但是,有的谐音型歇后语仍然对本研究有价值,那些是不仅仅利用谐音现象,而且还利用动物某一种特征的歇后语。在下面的分析中,大部分的歇后语是单纯的比喻型歇后语,只有少部分也涉及到谐音歇后语,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歇后语就属于那类歇后语,而且它们更明显反映出汉民族眼中某一个动物的特征。歇后语讲的动物很多,而且不少的歇后语会提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动物。我们分析的14443条歇后语中有11311条是单一动物歇后语,概率为78.31%。剩下的3133条是多种动物歇后语,概率为21.69%。二、动物歇后语动物分类分布探讨歇后语当中不同类型的分布状况之前,先探究上文列出的几个分类的分布。因为有的歇后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动物,所以8大类的总数超过歇后语的总数,歇后语的总数为14443条,动物的总数为17074。26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表1.1动物分类分布使用频率排名大类百分比主要成员(次)动物统称、牛、马、羊、驴骡、猪、狗、兔、1.畜类486333.7⣿动物统称、大⣿、熊、豺狼狐、鹿科、猿猴、2.兽类417128.9蛇蜥蜴壁虎、鼠狸、大象、蝙蝠、骆驼3.禽类281819.5猛禽、飞禽、水禽、走禽、家禽4.虫类244917蝉虫、蜂蝶蛾蛛、蚊蝇蚁虱、蝗蚜5.水生动物239716.6鱼、龟、蟹虾贝、软体动物、鳄蛙神异传说类6.2141.5传说生物动物7.隐喻拟人480.3隐喻延伸、拟人8.其他1140.8实物、无定义歇后语中使用的动物都是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森林里的走兽,有天上的飞禽,也有人们的家里养的动物。汉民族对这些动物的看法都反映在了歇后语里边,比方说对猪、龙、蛇等的看法,这些动物基本上都能代表汉民族认知的原型。有的动物经常会出现在歇后语里,有的却很少作为歇后语的对象出现。这个跟汉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系,有的动物离汉民族的生活很近,对它们的了解和看法也自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很少接触到的或者没有生存在汉民族地域的动物便很少会出现在汉民族语言当中。反之,跟汉民族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例如牛、马、鼠等,甚至和人们住在一起的动物,例如⣿、狗等,都经常会出现在谚语、惯用语、俗语等语言形式中。由上面的表格可知,每三条动物歇后语讲的是畜类动物,也就是跟汉民族生活有密切的关系的动物。兽类动物也很多,其中和老鼠有关的歇后语很多。禽类和虫类动物到处都能遇到,所以关于它们的歇后语也比较多。水生动物生活在水里,由于在汉民族内陆遇到的水生动物会相对较少,所以讲水生动物的歇后语自然少了些。最后是讲传说中动物和神异动物,在童话故事和传说中能够看到它们,但它们不是真正存在的动物,所以只有一小部分歇后语会提到它们。在此,我们具体地来看看有哪些动物在歇后语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哪些动物出现得相对较少。27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一)畜类歇后语毋庸置疑,畜类动物在歇后语中的出现率颇高。14443条歇后语中就有4863条讲畜类动物,狗、⣿、牛、马、猪等动物跟汉民族密切地生活在一起,因此汉民族对它们的了解也较多。畜类动物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牛(981条),其次是狗(952),再者是猪(592)和⣿(557)。虽然狗和⣿都是受人喜爱的宠物,跟人同住,但是讲狗的歇后语比讲⣿的歇后语多得多,原因如下:首先,狗对我们生活的用途有很多,如有守门狗、猎犬、盲人用的领路狗等等,⣿却是纯粹的宠物,一般待在家里吃吃睡睡。而且⣿很自由,喜欢孤独,不需要主人陪它,但狗却每天都要放出去遛遛,因此关系和主人更亲密一些。狗也常用于骂人,例如“狗吃屎 打不改”,对⣿也有一些不好的看法,例如“饿⣿不吃死耗子 假斯文、假充斯文”,但在数量上却明显少于用狗来骂人的歇后语。牛是畜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动物。跟狗一样,牛的用途也比较多,牛可以在田里拉车、产奶、作食品等。但汉民族对牛的不好看法也较多,如觉得牛很固执(“牛脾气 古怪就认一个死理”、“大耳牛 不听使唤”),小牛很笨,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经验的人(“小牛犊吃奶 直碰”)。虽然马对人的用途也很多,但是关于马的歇后语还不到牛的一半。马的歇后语没有牛的歇后语多的情况跟⣿和狗的情况相似,这个跟汉民族的文化有关系。汉民族对牛的看法比较多样,有好的也有坏的,但是对马的看法比较单一,一般来说都是好的,很少有不好的。歇后语大多数都是骂人、讽刺和批评人的话,因此汉民族对有不好看法的动物的歇后语用得较多,而好的动物相对较少。“畜类”动物的分类很明显反映这个现象。牛、狗、驴、骡、猪这几个动物在汉语中常用于骂人,因此它们的数量比较多;汉民族对马、羊、兔的看法较好,所以讲这些动物的歇后语也相对较少。28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表1.2畜类歇后语类型分布状况排名大类使用频率(次)百分比典型句式1.牛98120.2老牛走路 不慌不忙2.狗95219.6狗抓耗子 多管闲事3.猪59212.2母猪娘 吃得多4.⣿55711.5小⣿的脸 一日三变5.骡驴53711毛驴脾气 太固执6.马4609.5马尾穿豆腐 提不起来7.羊4278.8山羊吃薄荷 全不知味8.兔3547.3乌龟跟着兔子跑 望尘莫及(二)有害动物歇后语鼠类动物常被用于歇后语中,本文语料库鼠与狸类动物歇后语有1333条,包括老鼠、黄鼠狼、狸⣿等,多数与老鼠相关。它们都是有害动物,老鼠会吃人们的粮食(“老鼠吃满了三斗六 恶贯满盈”),黄鼠狼和狸⣿会吃鸡(“狸⣿装⣿叫 想投机(偷鸡)”),人对它们的看法自然不太好。以前,中国很多地区还以农业为依托,粮食本来就紧张,如果遭遇有害动物,家中粮食就会减少,自然有害动物就成为老百姓的害人虫。老鼠成为了大跃进的“打麻雀运动”所谓“四害”之一。狐狸和黄鼠狼在夜里会像小偷一样鬼鬼祟祟地,钻进鸡棚里咬死或吃掉鸡。类似的有害动物还有虫子。前文提及“害人虫”这一词,它本来是用来比喻伤害߿人的人。真正的害虫类动物较多,如讲蝉和虫的歇后语一共有1166条,但这些歇后语还不包括蚊子、苍蝇、蜘蛛等虫类动物。值得一提的是,1166条歇后语中有近一半是讲屎壳郎的。屎壳郎是人们经常在家里遇到的虫子,虽然它对人没什么害处,但还是人们还是对其感到恶心,人们觉得它不卫生,而且长得有点恐怖。关于蚊子、苍蝇、蛾和蜘蛛的歇后语也很多,一共有827条,它们也是很多人讨厌和害怕的动物。当然,这些动物对大自然而言是有一定存在价值的,但如果它们对人们生活存在负面影响,人们对其就会产生消极看法。29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三)出乎意料的动物歇后语鱼类是人们重要的食物。生活在水边的人时常会接触到鱼,因此对鱼的了解也相对较深,614条歇后语讲到了不同的鱼。有趣的是,讲乌龟和鳖的歇后语也很多,有614条。这个和前文相照应,跟歇后语的功能有关系。关于“乌龟”,有较特殊的说法,如“乌龟”在汉语口语中为“王八”或“老鳖”,这些词一般来说都比喻不好的事物,属于骂人的话,所以歇后语中,“乌龟”用得较多,如“王八下的蚤 天生的软皮子货”或者“乌龟王八 一路货”。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大⣿类动物,它们出现的频率也很高,785条,其中729条讲的是老虎。在汉民族文化中,老虎是最强、最有威严的动物,是动物之王,虽然在今天很少有野生虎,但我们仍然佩服它的力气和威严,狮子与豹子同样如此,如“二虎相争 必有一伤”、“九牛二虎 出大力”、“老虎见狮子 谁也不理谁、相安无事、你不理我,我不理你”、“狮子的头 没人肯替(剃)”、“豹子头上拔毛 逞能”等。关于猴子的歇后语有521条,比兔子、羊、狼等歇后语要多。有趣的是中国大多数地方很少遇见猴子,但兔子和羊却很普遍,并且狼经常会吃羊,人因此会吃狼的亏。那为什么猴子出现的频率比它们都高呢?这是因为猴子长得像人,其有些行为和动作也像人,而歇后语本来就用来描述人的,所以猴子的出现频率自然较高。人们常对猴子这种调皮好动的动物感兴趣,在电视上或者在动物园里面常有它的身影。此外,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主角是孙悟空(孙猴子),不论男女老幼,都对它的噱头和本领有较深刻的印象,而且猴子是十二生肖之一,在汉民族文化中是司空见惯的动物。孙悟空的角色设定也是按照人的一些特性来塑造的,同时它调皮任性的性格很符合人们对猴子的印象。有少部分歇后语也会提到孙悟空,比如“蚂蚁吃了孙悟空 本事真不小”,讲的就是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四)常见与罕见的动物歇后语禽类歇后语中与家禽有关的最多。一共有1618条,其中1291条是讲鸡的。鸡是各民族都认识的动物,在农村和城市里都会看到鸡,人闻其鸣而起、养鸡产蛋、宰鸡吃鸡肉、看斗鸡,关于鸡的歇后语很多并且都在说明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比如“大公鸡上房顶 高明(鸣)”、“母鸡下蛋 叫个没完”、“鸡肉炒酸辣子 各是各的味道”都反映出鸡的这些特点。30
第一章动物歇后语的收集与分类分析还有飞禽也是禽类中歇后语中较常见的一种,一共有821条,其他禽类猛禽、走禽与水禽都不到200条歇后语,可见汉民族对它们的关注并没有家禽和飞禽的多。歇后语中出现频率比较少的动物也有很多种,有骆驼、蝙蝠、大象,还有一些珍稀的动物如长颈鹿、企鹅、北极熊等,它们的栖息地不在中国大陆,因此汉民族对它们的印象并不是很深。我们发现14443条歇后语中一次也没有出现过鼹鼠,这让我们有所不解,因为鼹鼠比鲸鱼或者豪猪更常见,但是竟然没有出现在歇后语当中。我们想应该是以前人们对鼠类的了解不够,所以直接将鼹鼠当作老鼠,就像现在我们将各种各样的外星人都称作外星人,只有专门研究相关领域的学者才会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最后,还有神话和传说中的动物,关于凤凰的歇后语有64条,关于龙的有89条,还有几条讲道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和猪八戒,可见歇后语的文化背景意义深远,而且神话和传说对人的影响力也是不可低估的。31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本文重点要讨论歇后语中的文化内涵以及认知特点。在第一章,我们已经接触了歇后语中遇到的一些动物,而且归纳了其中的一些文化与象征意义。我们在本章要谈到认知学中的范畴化理论,而且会提到认知语言学的一些比喻理论。二者都属于认知过程,以不同文化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文化和人们的认知系统是密不可分的。在本章,我们还要换个角度,以前面的研究作为基础,来更深入研究和仔细看看歇后语反映出的汉民族文华以及认知特点。第一节范畴化理论以及比喻认知功能与其使用关于歇后语的研究也要涉及到认知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本文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两个理论,一个是范畴化现象,另一个是比喻的认知功能。两个理论之间的关系很大,因为范畴化的认知模型包括比喻之内(成军,2006)。认知心理学中的比喻所涉及的两个事物一个是源范围,另一个是目标范围,也就是说汉语修辞研究中所谓喻体和本体(刘亚丽﹑王亚同,2008)。那么,发话者在选择喻体时,在与本体本质不同的前提下,喻体与本体之间必须有某种相似处,不然收话者无法理解其意思(卢英顺,2001)。在这里,范畴化理论就开始起作用。关于比喻的研究并不少,但是这些研究经常把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来研究的(聂绛雯,2006)。20世纪70和80年代,由于Labov﹑Rosch﹑Lakoff等人研究的新发现,为认知语言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解释比喻的一个新途径。一、范畴化理论的初步认识范畴化属于认知的一部分,跟语言习得有密切的关系。歇后语是中文当中的一种语言现象,以比喻、隐喻方式来传递一种信息或概念,从认知的角度就能提出比喻和隐喻理论,这就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化使我们通过分类理解世界上的事物和所发生的事件,并对它们做出预测。范畴是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我们思维和交际的基础。简而言之,范畴化是把不同的事物归为同一个类型的过程。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各文化对于事物的分类不尽相同。把不同的事物归纳为同一个类型的过程的途径中包括转喻﹑隐喻等。32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范畴化属于认知科学,那么认知科学以及范畴化都试图探索我们人类思维的奥秘。我们该怎么推理,怎么去理解我们的经验?什么是概念,概念是怎么成为一个系统的,每一个人的概念系统是否都一样?换句话说,认知科学研究的是下几个问题:什么是意义、理解、推理、知识等;根据Lakoff(1987),认识语义学同样关注这几个问题,因此“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Lakoff,1987)就是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来探讨我们是怎么形成某种概念和表达方式的。关于范畴化的研究通常会借鉴Lakoff的研究理论。范畴化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技能,它就像一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它在语言中星罗棋布。范畴化是一种值得让语言学家、哲学家、各行各业的人仔细体会和琢磨的课题,它被GeorgeLakoff的“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1987)称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二、Rosch的原型理论最近关于范畴化最重要的发现是我们的心理范畴很可能不是以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来界定,而是围绕所谓“最佳例子”,叫“原型”。这些“原型”是决定范畴内某一个成员的:样本质量(goodnessofexamplerating,Rosch,1973),指的是范畴内有的成员比其他成员更有代表性。就比如说原型的鸟就是最有代表性的鸟,也许是因为它包括一些其他鸟都具有的特征,比如,差不多的体型大小、有鸟类标准的颜色、鸟类都具有的形状等。Rosch(1973)在她的试验中让参与者给某一种范畴(比如“鸟”)的成员作评价,决定它们当“鸟”的例子有多好,有多种原型。她发现,有的的成员很明显得到更高的评价,如NorthAmericansparrow(即北美洲麻雀)。或许我们会辩论,只要让人对某些事物进行排列,自然就会产生顺序,但是Rosch关于范畴化的研究说明,这种逐渐的变化不仅在排列的时候会出现,在其他方面也同样存在。一个是这些原型成员能够预测试验对象对口头叙述回答“对”或“错”的速度,例如“知更鸟是鸟”和“企鹅是鸟”,认证图片同样如此。二者都具有速度慢的反应,因为企鹅具有鸟的一部分特征,但不是原型的鸟。Rosch的实验表明,人们在将物体归类时,不是根据某一套确定的理论研究,而是根据原型和家族相似性来分类的。例如小型、会唱会飞的鸟,如麻雀、知更鸟等就是原型鸟类。鸡、蛇鸟、企鹅是鸟类,但它们不是这个类߿的核心成员,它们乃非原型鸟类,但它们仍然是鸟类,因为它们与原型有着充分33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的家族相似性,也就是说它们还是与原型鸟类有着足够多的相似性,因而会被人们归入鸟类。其实,“鸟类”的范畴跟任何一种范畴是一样的,具有十分模糊的界限,那是因为不同的范畴之间的边缘地带不同。一种范畴中的原型是由频繁的接触形成的,某一种文化或者环境中的人的原型跟自己不同文化或者环境的人的典型是不一样的。再比如说,不同的范畴,例如美、丑、大、小,是按照社会的要求,而且导致对某些事物的一种不公平的评价。社会定型能够用来表示整个范畴,“它们可以用来给各种文化预期下定义,所以通常用来进行推论活动,尤其是在‘过早下结论’时。”(Lakoff,1990:85)。我们举例来看一些当代中国中对动物的社会定型例子:1.社会定型中的狗:忠诚﹑人类的好陪伴﹑嗅觉灵敏、爱啃骨头等2.社会定型中的狼:群居性高﹑凶恶﹑智能颇高3.社会定型中的⣿:什么都好,只有爱吃爱睡﹑捉老鼠4.社会定型中的牛:耐劳﹑耕地﹑笨有时候,这些定型也有一定的模糊性,我们本文讲得比较彻底的狗。狗的一种特征是“忠诚”(“狗子不嫌家穷 友情为重”),但是有时候它也是“背叛”的象征(街头的狗 谁有吃就跟谁走)。同样,狼是险恶贪婪的象征,又是很多军人喜欢的一种勇敢和单打独斗的符号。另一个是“启动反应”(primingeffects)。所谓启动效应指的是由于之前受某一种刺激的影响而使之后对同一种刺激的知觉与加工变得容易的一个心理现象。举“家具”范畴的例子,当给人呈现“furniture”,他的大脑会很快就激活家具类词汇。接下来问他下一个词是不是英语词语,让对象尽快回答,呈现词语“chair”的时候(刺激),如果他们之前受了启动刺激“furniture”的影响,他们回得并没有受prime影响的对象快,但是要是刺激不是家居类词语的话,比如“ashtray”,他们的反应并不会更快,于是furniture启动“chair”,但是不启动“ashtray”。得出的结论是范畴是围绕原型组成的。总体来说,原型理论是由Rosch在7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假设范畴是围绕典型组成,为了加入某一种范畴,成员要具有一些范畴的特征,但是并不需要具有所有范畴的特征,范畴有程度之分,他们互相类似,但并不能成为某种事物的代表。最后,不同的人对于典型的成员会有不同的想法。34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三、范畴化中的比喻认知功能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自然范畴的把握不是基于定义的,而是基于对范畴中典型成员的把握(卢英顺,2001)。就比如上文说到“鸟”的概念,我们在习得这一概念的过程中,并没有人事先把鸟的定义讲述给我们,而是通过一个具体鸟的现象来习得“鸟”这一范畴,那就是原型的“鸟”。在Rosch的原型理论的基础上,卢英顺(2001:43)所说的“典型程度的高低对范畴成员的识߿或范畴内成员的联想有直接影响”就很好理解,在选择比喻的本体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离自己代表的范畴最典型的成员不能差太远。聂绛雯(2006)认为,任何一个比喻的使用都在构建新的范畴。他继续说明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本体与喻体两个成员的范畴之间的距离越远,也就是说比喻的特征越明显,比喻的价值越大。这里可以加一句,比喻价值越低,就无法建构比喻,而更像比较。聂绛雯(2006)把比喻分为两种,不同范畴间的比喻和同一范畴内的比喻。我们来看同范畴的一个例子:“王八吃秤砣 铁了心”,民间在吃乌龟的时候,去除内脏,在乌龟肚里放一个秤砣,用来压住它,避免在煮的时候漂浮起来。秤砣是由铁做的,所以看这句歇后语能理解为,它的身体里面有了铁的成分。这句话用来说人的时候就起其比喻作用,意思是做事下来很大的就决心,一心做某件事情。两个意思都与“心”或者“内脏”的范畴有关系,本体指的是身体里面的具体器官,喻体值得是人的思想,因为中国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我们再看一种不同范畴间的比喻的例子:“小耗子骂大街 贼喊捉贼”,这句话里的喻体“贼”属于“人类”,值得是偷窃财务的人。耗子属于“动物”这种范畴,因此不能同时属于“人类”范畴。但是本体耗子本身就是破坏性的小动物,“贼”也属于“破坏性事物”的范畴,因此喻体“贼”和本体“耗子”这两个概念的特征有相似的地方。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同范畴之间的比喻是往往构成一种语义上的冲突,聂绛雯(2006)把这种冲突成为“范畴错置”。聂炎(2006:45)把这种措置解释为“通过范畴错误将两个既相似又不相似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其实,这并不是一种错置,而更符合Barsalou(1983)所提出的“暂时范畴”。“暂时范畴”是“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根据具体目的临时形成的类߿”(周榕﹑龚玉苗,2015:828),特定条件就是,一种比喻具有了逻辑性和可理解性。或者说,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才能理解一种比喻,或者说暂时构成了新范畴。需要指出的是,相似性这个概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可以是客观的35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也可以是主观的。相似性与文化传统或信仰系统有关,因此不同的人可能发现相同的事物之间有不同的相似性。这又涉及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而且范畴化中反映出的是主观性。综上所述,比喻绝不是语言的装饰品,而是提供新的信息和富有创造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对范畴化理论一种有机补充。范畴化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比喻的功能和意义。比喻是人类认识和解释世界的重要方式,汉语歇后语是其很好的例子。四、动物符号意象的范畴化以及原型理论的结合Rosch的原型理论是范畴化的核心理论之一,在歇后语中也可以加以应用。很多歇后语直接反映出汉民族对某些动物的原型的理解,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种,一种是代表动物的原型,另一种是接近核心成员,还有一种是离原型较远的成员。范畴化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影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定义,而语言用来描述和解释我们的世界,因此范畴化的过程会呈现在语言,尤其是在隐喻类的说法当中。接下来,我们要分析几个在歇后语常见的,能够反映原型理论的说法。(一)动物歇后语的核心成员有不少歇后语形式为“属(某种动物)的 (某种动物的特征)”,这种动物歇后语简洁、生动地总结出对某种动物的看法,例如“属长颈鹿的 高人一头”。长颈鹿,顾名思义,是脖子颇长的动物,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的某个身体部分。因此,它的这种特征就出现在这条歇后语当中。谜底“高人一头”用来比喻比一般人高出一等,“高”跟“好”之间划等号,因为长颈鹿脖子那么长,它的头自然也很高,所以适合用来比喻“高人一头”。汉民族对十二生肖十分讲究,觉得每一种生肖有自己性格特征,而且会影响我们的运气和爱情。正如生肖,“属...的”这种歇后语也给予某种动物一些特征。跟长颈鹿一样,外貌特征的这类歇后语很多。“属长臂猿的 手长”描述长臂猿的手臂伸得很长,“手长”一个说法用来比喻某人善于谋取私利。再比如麻雀身体小,不能远飞,只会跳不会走,因此“属麻雀的 小心眼儿”指麻雀的心和眼睛都很小。这条歇后语用麻雀短小的体质来比喻某人的思想有局限,心胸不宽广。变色龙的舌头特߿长,说到变色龙一定会想到这点,36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所以歇后语“属变色龙的 长舌”的来历是很好理解的。这条歇后语跟上面几条一样用来批评人,“长舌”借指爱传闲话、好拨弄是非的人。跟十二生肖一样,“属...的”这类歇后语有不少部分讲的是动物的特征,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好的特征。猪和熊、黑瞎子都描述为很懒的动物,能吃能睡,其他的不做。其实,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经历,吃晚饭之后就想睡觉,特߿是中午的时候,吃完饭就躺床上呼呼大睡。其实吃饱之后就睡觉对身体有害无益,使人发胖,而且容易养成懒惰的坏习惯。因此,“属老母猪的 吃饱就睡”和“属黑瞎子的 吃饱就睡、光认吃”都用来比喻一个人无所事事,好吃懒做,给人的感觉是没有出息。另外有歇后语描述的是动物的所具有的好斗性格,当人们说“属马蜂的 不好惹”、“属公鸡的 好斗”、“属狗的 老爱咬人”之类的话时,是用这些动物比喻好斗之人,马蜂的蛰会刺人,公鸡喜欢相斗,狗会咬它不认识的人。这些经历都来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且都是我们不喜欢看到的事,所以印象很深。通过“属...的”这类歇后语,我们还能够了解汉民族对动物性格的看法。说兔子胆子小,如“属兔子的 胆子小”、“属野兔的 怕见人”等。说狐狸狡猾,如“属狐狸的 狡猾得很”等。说猴子好动,借以讽刺人没有主见,受߿人操纵如“属猴的 变化多、没个老实气儿”等等。除了动物的形貌特征和性格之外,“鼠...的”这类歇后语还讲动物的典型行为。乌龟的龟壳就是乌龟的一种特征,它用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当有危险,乌龟会依靠龟壳来保护自己头和四肢,因此要缩头缩脚,这样才能利用龟壳保护自己不伤害。歇后语“属王八的 缩手(首)缩腿”说的就是乌龟的这种行为,也形容胆小,不敢放手干事。比乌龟更常见的动物有蚊子,说到蚊子的话,人们一下子就会想到被蚊子咬了好刺痒的感觉。蚊子不咬人肯定不是原型蚊子,所以有歇后语说“属蚊子的 爱咬人、专吸人血”,被咬的感觉,而且被吸血的感觉当然不舒服,所以这句话指的是某人喜欢打击人或骂人,也就是说是像蚊子一样不受欢迎的人。蚂蚁也是常见的动物,身体小,善于爬墙,有裂缝就能钻进钻出,这是我们观察蚂蚁时一定能看见的行为。“属蚂蚁的 见缝就钻、钻空子”比喻用漏洞或疏忽来进行有利于自己的活动,多用于贬义,我们总是要严防坏人钻空子,不让不法分子钻空子。⣿头鹰是夜行动物,通常昼伏夜出,捕食鼠、鸟、昆虫等。人们对黑夜总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因为看不见,罪犯也喜欢在夜里行动,避免被发现,所37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以在夜里行动的人会让人产生怀疑,如“属⣿头鹰的 夜里欢、爱夜间活动”。鸵鸟头小颈长,两翼退化,不能飞但是擅长走,鸵鸟的一种突出的行为是把头放在土里,它这么做并不是出于害怕,而是想吃点沙子来帮助食物在胃里的消化。歇后语“属鸵鸟的 顾头不顾尾”描述了鸵鸟把头插入土里的同时把屁股翘起来的样子,形容一个人做事或者考虑事情不够仔细周到。“属...的”歇后语还会涉及我们观察动物后所发现的动物本身具备的技能。如袋鼠善于蹦跳,可用“属袋鼠的 会跳”表示,通常用于在一个人很会跳或者指小孩子顽皮的情况下,可以是赞扬的意思,也可以调侃,朋友之间开玩笑。蛇给人们的印象是有毒,如“属蛇的 能屈能仲、张嘴就放毒”等,描述一个人喜欢散布有害的言论,说话总是很伤人,很不好听。斑马的自卫抗敌能力差,但是它的嗅觉和听觉都很灵,一旦发现可疑的情况就还有充足的时间跑。于是歇后语“属斑马的 听觉灵敏”通过斑马的这种技能来赞扬一个人非凡的听觉。此外,有的歇后语只有动物的名称,紧接的就是谜底,例如“白鲢鱼 吃现屎”、“屎壳郎 闻不见自己臭”、“老母猪 记吃不记打”、“老乌龟 又精又硬”等等,它们跟“属...的动物”类歇后语一样反映出汉民族对该动物的原型的理解。(二)动物歇后语的非核心成员原型理论的核型效应说范畴中的某些成员比其他成员更能代表这一范畴。上文提到“属 的”类歇后语讲的就是某种动物的原型特征,但是Rosch关于核型效应的研究表明范畴成员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不少歇后语描述某些动物的一些行为或者特征跟这种动物的典型行为或者特征有所不同。汉民族常用的例子是“狗抓耗子 多管闲事”。狗的任务很多,有守门、有精神陪伴、有打猎助手等等,但是抓耗子的动物应该是⣿。如果狗去抓耗子,它仍然是狗,但是它的行为跟我们对狗的正常行为的理解不同。狗和⣿都跟人一起生活在家里,通常人会养狗,也会养⣿,所以故意把狗和⣿的行为给交换来表达“多管闲事”,这种说法也是一种很好理解的结论。类似的说法还有“母鸡孵小鸭 多管闲事”,意思是一样的,孵小鸭的应该是母鸭,而不是母鸡,但是两个形象相似,都是禽类动物及孵蛋的动物,所以把它们搭配在一起也不难理解。“马捉老鼠 不务正业、不干正经事”也属于这类说法,而且说明人对动物的38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功能有自己的看法,马本来是在田里劳动的、拉车的、用来骑的动物,怎么可能会用来捉老鼠这种微不足道的事。跟“属...的”类歇后语一样,有一部分歇后语讲的动物的外貌,我们对动物的外貌有一定的印象,如果有所改变,该动物就给我们的感觉有点不对。很简单的例子是“黑老鸹白脖 新鲜样”,老鸹指的是乌鸦,常见的乌鸦全身或者大部分羽毛为黑色,如果它的脖子是白色的,就不符合我们印象中的乌鸦。类似的说法不少,有“麻雀走路 新鲜事”,麻雀是不能走只会跳的鸟,“马拉汽车 新鲜事”,这条歇后语说明在中国,至少以前,马是用来拉车的,但是马拉的是马车,而不是汽车。还有另一种说法描述动物的不正常行为或者外貌,那是“正经”、“冒充”和“假(充)”。使用这些词语的歇后语一般是荒谬的说法,例如“老鼠做道场 哪有正经”,道场是僧人所做的法事,而老鼠地位特߿低,受人厌恶,远远称不上僧人,所以汉民族对老鼠的看法包在这条歇后语中。僧人能够代表心地纯洁、宽厚仁爱、品格清高。与其相反的是老虎,它性凶猛、威武勇猛、夜间出来捕食猪、鹿、羚羊等动物,有时也会伤人。“老虎念经 假正经、口是心非”强调僧人和老虎相对的性格。还有“老虎守着长明灯 假充正经”,长明灯是日夜亮着的油灯,多点燃在佛像前,于是这句话也表达了僧人和老虎形成鲜明的对照。有的歇后语说的是动物的饮食习惯,如羊吃草、⣿吃鼠、猴吃香蕉等等。一旦动物吃的跟我们脑海中想的不一样,我们会感到很诧异,如“狼不吃肉 假装”。狼昼伏夜出捕食鹿、兔等动物,晚上还会害人害畜,所以人们会怕它,也会怕它来吃人们饲养的牲畜。值得一提的是,讲屎壳郎的歇后语包“假充”的歇后语特߿多。这可能与屎壳郎的形象丑陋、行动迟缓、不像蝴蝶那样花枝招展、轻盈迷人有关,因此人们亏待蜣螂,叫它“屎壳郎”,在它身上小题大做,比如“屎壳郎打幡 冒充孝子贤孔”﹑“屎壳郎变知了 高升”﹑“屎壳郎戴礼帽 假充文明人”等等。屎壳郎远远不如人们理想中的形式与特质,因此给予它攀升之意向,其实它朴实无华的外表以及辛勤的劳动也值得我们欣赏。最后还有“怪”和“罕见”来描述某种动物诡异的行为或者形象,如“母鸡司晨 个߿现象、怪现象”,因为母鸡是下蛋的,而公鸡才是鸡鸣喈喈的动物;“马长角犄角骡下狗 怪事一桩”,二者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山坡上落凤凰 罕见”是因为凤凰的形象是非常美的、高贵的,而山坡39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或者其他地方,是普通的动物才会出现的地方,如果凤凰落了山坡上,就会让人觉得罕见、稀奇。综上所述,动物歇后语中体现了汉民族对动物中原型﹑核心成员﹑非核心成员的理解。本文将系统性地分析动物歇后语具体用动物的何种特征来表达换喻性意义。第二节歇后语文化意义的初步认识文化是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而成的且与我们自身的生活密不可分的知识﹑经验、习惯以及行为认知系统相关。它用来帮助我们适应自然和周围的环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潜意识的外在表现。语言作为一群共生的人群的交际工具就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因此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动物是汉民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对动物歇后语的分析是研究汉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了解汉民族人们性格的有效方式。关于动物的歇后语即丰富又精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其内容和本质。如今,歇后语在汉民族生活里出现得很少。只有在专门的活动或者学术性的研究中可能出现得多。老人在开玩笑、讲段子的时候偶尔会说,其他时候出现就会相对较少了。歇后语用简短的语言表示一些生活小常识、自然现象,还有人际关系(骂人,批评,委婉、讽刺、羡慕;比较容易接受,没那么强的攻击性),可以让我们从一句话里面就能直接明白一个道理。歇后语源于汉民族的日常生活,因此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条件,经常折射出丰富的文化意义。有的歇后语具有浓厚的历史背景。我们举例看关于“马”与“驴”的歇后语。对两种动物的看法的不同,其根源还在于历史。研究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我们会发现,画里头驴特߿多马很少,这时我们才知道,在宋代马是战略军需物品,严格控制,一定级߿的官员才能骑马,多数人只能牵驴。又如《清明上河图》是我们了解宋代社会风情的最直观的东西,歇后语也能过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汉文化以及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有的歇后语与地理知识有关。例如蜀地(进四川中部)多山多雾,于是就有“蜀犬吠日 少见多怪”一个说法,或者“东山跑过驴,西山打过虎 见过点阵势”和“陕西驴 大个儿”讲的不同地区能遇见的不同动物。此40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外,还有一部分歇后语讲中国的山与河,如“狗咬泰山 不可思议”和“黄鼠掉到昆明湖 不着边际”。有的歇后语展现出方言的特色。如“洋眯眯戴眼镜 好大的脸”,“洋眯眯”是长沙的方言,是蜻蜓的߿称,因为蜻蜓眼睛很大,所以会有“好大的脸”这句谜底。或者“⣿子吃豆芽 满另打沙的”,谜底“满另打沙的”是罗山方言,是不整齐之意。如果我们不懂当地的方言,我们就难以理解上面的例子要表达的意思。有一部分歇后语会提到一些特߿是农业社会经常用的工具,例如:犊子背犁 没路数小老鼠钻风箱 两头受气老鳖拱碾盘 翻不了天狗咬簸箕 不识抬举因为动物很早就用来为人劳动,动物歇后语中讲一些农民用的工具的歇后语不可胜数。这些歇后语反映出人们以前日常使用的各种器物,也让我们意识到技术的发展。有不少歇后语与中国的神话和传说有关。常见的题目是神异的龙和凤,如“二龙戏水 闹大了劲啦”﹑“凤凰落脚 站得高”等。有的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如“蚂蚁吃了孙悟空 本事真不小”﹑“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等。还有山海经中的传说生物,如“九头鸟抬到帽子 不晓得戴哪头好”等。通过这些歇后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丰富的民间传说和神话资源。宗教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因此宗教文化也会出现在一部分歇后语当中,以佛教为主。例如:耗子啃菩萨 不识大体买干鱼放生 不知死活狐狸念经 假允圣人木鱼的嘴巴 合不拢41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在上述例子中,“菩萨”是佛教名词,是梵文菩提萨埵的简称。“放生”是放掉捕获的动物的意思,特指信佛的人把߿人捕捉的动物买来放归自然。“念经”是信任宗教的人诵读经文。最后的“木鱼”是一种打击乐器,最初作为道教的法器,后来成为了佛教僧尼念经化缘时敲打的法器。跟佛教有关的这类歇后语很多,可见佛教在汉民族文化当中的地位和普遍性。歇后语里面蕴的文化信息与意义不止这几个,还涉及到汉民族的烹饪﹑价值观﹑音乐领域等等。总之,歇后语,包括动物歇后语在内,在其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确定性﹑可用性。整体性指的是歇后语包的知识点很多。确定性,这是俗语,包括歇后语,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不是乱编乱造的,它们都是揭示一定的生活常识以及汉民族的一些习俗和语言习惯。可用性,是指歇后语现在还是会偶尔地出现在人们的交流中,当然老人交流时用得更多一些。如果我们对歇后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常识不了解,我们对其有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也就不得其详。相反,对歇后语的理解也是对汉民族文化的理解,歇后语的研究和分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民族丰富的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历史,同时也能够影响我们对歇后语的正确使用。歇后语即是语言的精华,又是文化的精华,这点在本文中已经多次表明。歇后语中出现的动物,许多带上了一种文化的色彩,这点我们也已经谈过。除此之外,这些动物还反映汉民族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那么这三个点就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基础。本文试图从动物歇后语来探讨汉民族的心理文化状态以及动物符号意象的认知过程。在此,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一些常见的动物。第三节动物歇后语反映出的精神世界通过动物歇后语,我们能够了解到关于汉民族精神世界的哪些认识呢?汉民族文化里的“善良”动物﹑“险恶”动物﹑“狡猾”动物等有哪些呢?这是歇后语中汉民族对各种动物的认知以及认知特点。我们在上文讲道,歇后语经常用来骂人,因此歇后语中对动物的认知分类大多数是负面的。因此,在本节中,重点将放在带有贬义色彩的象征上。当然,也存在有负面义的一些动物歇后语,这些我们也不能忽略。我们在上文中以动物为启发点,探索了对应的象征意义。此外,本节还以认知分类为启发点,排列出相应的动物。42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一、动物歇后语的认知分类跟本文第一章一样,我们参考《现代汉语分类词典》(2013)来总结动物所有的认知分类。因为分类十分详细,我们本文的分析无法全部覆盖,但会归纳其中符合本文研究内容的六个类߿。鉴于该词典采用五级语义层分类体系,本章从词典一级类“性质与状态”里所包的二级类“性状”与“才品”中,各选出三个三级类进行分析。分析两个二级类,会发现“性状”类中的分类相对简单,而“才品”类中的分类相对复杂。“性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分得没那么细,而“才品”一类抽象,包许多较为不同的概念,因此分得更细。本章要分析“键弱”﹑“丑美”﹑“快慢”三种性状类切分,还有“善恶”﹑“诚伪”﹑“智愚”三种才品类切分。每一类分积极和负面两种义。由类߿的名称可见,词典的词义以反义词为排列,前者具有积极义,后者具有负面意义,我们也要按照这个形式来分析哪些词义由哪些动物代表。我们把这些分类称为“认知分类”,因为它们是一种人们对事物的构成及基本考虑的把握。它们基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特征,同时以人的行为与性质来描述动物的这些特征。换言之,它们就是人们精神世界或者心理世界的直接映像,它能够反映出人类的一些性格特征以及对动物的看法。下面,我们归纳了本章要探讨的这些认知分类。表2.1认知分类总结一级“形状”类名健弱美丑快慢a美丽a健壮a快切分b俊俏b孱弱b慢c丑陋一级“才品”类名善恶刚柔智愚a暴躁a聪明a善b温柔b蠢笨b恶c倔强c糊涂切分c厚道d温顺d机智d刻薄不义e直率e鲁钝f委婉43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二、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认知特点分析歇后语是用来说人的,而且通常是有批评或讽刺的意味的一种语言形式。理所当然,歇后语中对动物的评价通常是不好的。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人,难免良莠不齐。人们心理世界里都会分好丑,有值得追求的品质,也有应该舍弃的品质。简单地来说,所有让我们觉得难看的﹑无用的﹑致力于个人利益的﹑让我们害怕的﹑弱的﹑不公平的等行为都会获得不好的评价。虽然歇后语一般是用来说人的不好的,但是有一部分歇后语也有表扬或者赞成的意思。对动物而言,一般是形体强壮、优美、有价值的动物,容易获得人们褒义的评价。接下来我们单独来探讨上文介绍过的六个认知分类。(一)健弱健与弱在自然界的重要性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基于健与弱的概念,竞争能力强的获胜而得以生存,竞争力弱的失败而被淘汰。万物为了生存而竞争这一必然现象。同样,“弱肉强食”这个说法,指的是动物中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对现代人类来说是力量弱小的被力量强大的欺凌与吞并。毋庸置疑,“健”胜过“弱”。动物界中力量和身体大的动物为“健”,力量和身体小的动物为“弱”。歇后语中应该能够找到这个自然现象的例句。1.牛马之苦劳用来比喻“健”与“强”的动物首先有马与牛两种驮兽。因为这些动物身体健壮力气大,它们才用来为人劳苦。马是可以驯服的动物,有的马适合用来骑,无论是当做交通工具或者用来战争,马的这种功能对汉民族很重要,尤其是古代。有一种马跑得特߿快,它的价值就在它这种出色的速度上,叫“千里马”,是良马,有夸张的说法说是可以日行千里的骏马。“良马”、“骏马”两个词里隐这种马的高价值。“千里马拉犁耙 大材小用、用非所长、并非所长”是指千里马的特长用错了地方。犁地对人是很重要的任务,因为犁地才会有丰富的庄稼,但是犁地的人是农民,社会地位很低,骑千里马的人却是统治阶级、将军、臣民等社会地位高的人物。这条歇后语不仅能够反映出马对汉民族的具体用处,而且包着一些历史和社会的知识。因为马力气强,它不仅能用来骑行,还能拉车。“马力”或“马力小时”这个词就是来自马的动力。牛也是健壮的动物,中文有“健壮如牛”的一种说法,但是牛不适合骑,也不适合拉车,因为它速度比马慢得多。所以,“牛耕44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田,马拉车 各有所长、各有各的道、各有各的事”说两种动物的特征不一样。牛是注定劳动的动物,比如一个人像牛一样辛苦谋生了一辈子,就称他是“农村的老黄牛 苦了一辈子”。牛要听主人的,其身上会被套上缰绳,这样就好被主人控制。人和人在工作上的关系与此类似,下属要听上司的,而且在中国古代,汉民族思想中丈和妻子的关系也与此相似,丈对妻子的期望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这种情况可以用歇后语“牛鼻子上有缰绳 好牵”来描述。我们看一下下面的例子:牯牛掉到水井里 有力没处使小牛撅尾巴 上劲、来劲儿、又来劲了大马拉小车 有劲使不上八匹马拉车 劲头够足的鉴于这些动物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及茁壮的身体,我们会把这些动物作为健壮的象征。一旦它们的这种身体特征有变化,我们对它们的想法就会改变。“瘦牛想吃高山草 心有余而力不足”,本来劲头很大的牛,如果瘦了,它就不再让我们联想到那种劲头大的现象。“身体健壮如牛”要求牛的这种健壮的身体,不然担不起重负,这种概念也来自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一棵大树不容易被人砍倒,但是树枝轻易被掰掉。我们没法移动一座大山,但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一颗小石头抬起来。2.强壮而危险的动物动物界作为“健”象征的动物不止马、牛这两个。说到动物界里具有其象征意义的动物,老虎是不可缺少的。正如我们在第一章所说到的,老虎既勇敢又凶猛,其强健的身体以及爆发力让它成为十分危险的动物。我们看下面几个例子:老虎背上翻跟头 找死、自取其祸、惹祸上身九牛二虎 出大力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骑老虎走冰山 好险、冒险、危险45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老虎明显是力气极大的动物,比牛的力气还大,所以不是“九虎二牛之力”,而是“九牛二虎之力”。老虎没有天敌,齿与爪即尖锐又硬,体重较重,爆发力强,在老虎的栖息地,通常没有其他动物能跟它比,因为它的灵敏性和体重都会胜于狮子,十分强悍。人们观察老虎会佩服它雄壮的体形与强大的裂齿,就是因为咬合的时候表现出巨大的力量,老虎能够杀死大型的动物,这点人们光靠自己的双手是做不到的。动物判断自己能否战胜它们的对手,经常是通过体积大小的对比,身体大的动物占用一定的优势。其实,从实力的角度来看,狮子跟老虎是相等的。像“狮子搏兔 以强凌弱”这样的歇后语不少,还有“狮子配老虎 十全十美”一条歇后语还说狮子和老虎十分配。那么,它们的区߿在哪?区߿在讲老虎的歇后语经常会带一种威严的意味,狮子却没有。中国有老虎,但是没有狮子,所以老虎接近汉民族的生活,是中国大陆最厉害的动物。当然,中国还有石狮子,是雕刻成狮子形状的石头,是汉民族文化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经常用来看门的,成双成对的,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大门口的石狮子 成双成对”一条歇后语也描述这点。摆设石狮有宫殿、寺庙、园林、陵墓等等地方,可见,狮子在汉民族心里的地位也是很高的。马与牛这两种驮兽,虎与狮这两种肉食动物都有着健壮之义。比老虎还厉害的有神奇的龙。用“神”字描述它是很常见的说法,大多数是褒义,有“神圣”、“学神”、“神仙”等词都说崇高庄严的事情或者超人的能力。“龙打呵欠 生(神)气”就直接把龙说成“神”。封建时代,龙作为皇帝的象征,只有皇帝才能穿龙袍,皇帝的权利也是一种力量。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这种说法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原始社会的很多民族都会有图腾,其中蛇图腾的分布在那时很广。那些具有蛇图腾的民族认为,蛇是龙的原型,而龙是蛇的身形显示。这么一来,龙就慢慢成为了中国人的象征。就是因为龙神奇的能力和超人的庄严的派头,中国人对龙的尊重特߿大。如果真的遇到龙的话,那么自身普通的人也不知道跟龙相处有什么结果,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像龙那么强大的动物,除了佩服之外,也有一定的惧怕的感觉。“出得龙潭,又入虎穴 祸不单行、躲了灾又一灾”这一条歇后语直接在龙和老虎之间划等号,因为二者都是能力强大的动物。在真正存在的动物当中,最能接近龙的威严可能就是老虎。“强龙斗猛虎 都是好汉”授予二者好汉的称号,说它们是有胆识、有作为的动物,勇敢坚毅,敢作敢当。老虎是万兽之王,它是食物链的最顶端,46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它身上的纹路很漂亮,面孔威严,力气强大,而且十分危险。对虎的这种看法在汉语中俯首皆是,“虎虎”形容气势旺盛的,“虎狼”比喻凶残暴虐的人、两虎相斗比喻两个强大者之间的争斗。跟虎和龙比,其他动物难以望其项背。凶猛的动物很多,如狼和熊,但是它们更多的是说一些负面的意思,如狼是残忍狡猾的,熊是笨的。我们再以“虎背熊腰”为例,背宽如虎、腰壮如熊,意思是身强体壮,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不仅老虎和熊的体形都十分健壮,二者都是大型食肉哺乳动物,都没有天敌。老虎与熊的栖息地不同,但是如果老虎遇到大熊,它也一定要竭尽全力才能打败熊,熊毕竟比老虎还大,歇后语“老虎吃熊 稳住神儿斗”意思就可以理解为老虎要聚精会神专心去跟熊争斗。跟老虎一样,人类如果没有其他工具的话,就无法打败大熊。虽然熊看起来走路有点笨拙,但人们一般情况下也不是他们的对手,因而熊也成为了汉民族眼里健壮之象征,如下面几条歇后语:黑瞎子打人 架不住那一巴掌黑瞎子举千斤顶 身大力不亏马蜂蜇狗熊 找死狗熊请客 没人上门、没人敢上门3.食物链底部的各类动物除了大型动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看动物界体形小的动物。蚂蚁有“大力士”之称,有种蚂蚁能举起比自己体重100倍的物件,有种能够跳到超过自己身高100倍的高度。歇后语中的蚂蚁却没有“大力士”的称号。我们看两个例子:蚂蚁送货 超载蚂蚁扛鲞头 力小任重、全力以赴这两条歇后语中的蚂蚁是微不足道的一种动物,当然从人的角度来看,蚂蚁真的力气的确很小,怎么可能像驴一样载货。这跟蚂蚁身体的大小有关。虽然有的物种能够抬举比自己中力气大好几倍的物件,但是因为蚂蚁身体本来就47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很少,对人来说仍然是微不足道的。通过相关歇后语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汉民族的思维中,小等于弱。以“八个麻雀抬轿 担当不起”为例,麻雀又小又轻,因此力气太小。其他的例子还很多,如“一万只蟑螂成队 拦不住路”,昆虫身体都很小,不适合作力气大的象征。所以,“老虎背上拍苍蝇 送死”之类的歇后语是易懂的。我们再举个例子阐述这个概念,“老虎头大蛇尾小 虎头蛇尾”很好地指明大和小之间的差߿。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的是刚开始的时候声势很大,但是后来的劲头就很小。这种大与小、强与弱的对照经常会出现在动物歇后语中,如“老虎皮,兔子胆 色厉内荏、外强内虚”,都是同一个概念,身体又大又壮的老虎为强硬,长得又可爱又小的兔子为软弱。此外还有“替罪羊”这种说法,“替罪羊”这种概念来自于献祭羊作为神的祭品。羊本来是无辜的,但是要替人赎罪,因此有了“替罪羊”这种说法,而不是“替罪牛”或“替罪鸡”。羊是吃草的动物,它不会伤害其他动物,不会咬人,没有太大的战斗力,因此它经常是温顺的象征。“小绵羊碰老水牛 想也不要想”讲的是温顺的羊和强壮的牛,想象这种场景就知道,身轻、性格温顺的小绵羊肯定打不过身重、力气大的水牛,口语的说法是“没戏”。人遇到没有可能或没有希望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也像“小绵羊碰老水牛 想也不要想”一样,有着无能为力,有时候甚至俎上肉的感觉。在“泥鳅也想翻大浪 自不量力”这条歇后语中,泥鳅是一种很温顺的淡水鱼,可以被食用,但其不习惯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以不适合比喻很大的力气。这种特征应用身体又大又健壮的动物。如前文所述,身体大的动物一般也占一定的优势,如大象或鲸鱼,那它们为什么没有被给予“健壮”之象征?这就是因为它们虽身体极大,但是战斗力不强,动作太慢,且不是捕食者。如大象还会怕像老鼠那样的小型动物,就算大象想攻击它们,动作灵活的小型动物都已经跑了,所以一般不会作为强健的象征。4.“大”与“小”的延伸义最后,我们谈一谈“大”是“好”的概念。证明这个的例子很多,如“蚂蚁坐轿子 不值得抬举”。上文提过,在古代,坐轿子的一般是地位高和有钱的人。蚂蚁很轻、很小,所以不值得抬举。小等于没有地位,没有身份,是“小人物”。和“家雀学老鹰 想得高、想头不低、想得太远”一样,麻雀是很小的鸟,老鹰却是大型的有着敏锐的视觉的猛禽,它几乎没有天敌,住在能够眺望远景的山上。所以小小的麻雀远远比不上它。鲸鱼是世界上最大48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的哺乳动物。“海里的鲸鱼 老大”之所以把它称为“老大”,是因为老大是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一的人,在讲究辈分的汉民族的心中,老大的权利比年龄小的兄弟姐妹高,而且“老大”一个词还是一些帮会或黑社会团伙对首领的称呼。辈分和权利是相联系的,年龄越大,权利越大,权利越大,声势也越大。但是,即使权势袭人也要离不开平民百姓日常生活里的柴米油盐。“千斤牯牛 也要低头喝水”是这种事实的生动的例子。其次,我们来探讨小动物。说到小动物,我们发现歇后语当中被给予“小”的特征的动物经常有麻雀。常见的歇后语“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肝胆俱全”是很好的例子,是颇有褒义的一条歇后语。麻雀虽然很小,但是这不意味着它不如其他动物,因为它生存必要的器官它都有,这条歇后语可以描述一篇文章短小精悍,但意味深长,也可以用在工作上,比如说某家公司的生产组虽小,但是生产效率却很高。“小”经常也等于“弱”,再看一个关于麻雀的例子。“八个麻雀抬轿 担当不起”里面的“轿”指的是轿子,是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乘客坐在其中,由两个或多人肩扛着或者手抬,步行运输。坐轿的人一般是地位高、权力大的人,抬轿的人越多,轿中的人也越重要。“八个麻雀抬轿 担当不起”说的是麻雀很轻,力气太小了,它不能承受轿子的重量,其义是一个人承受不了某一项重担,因为它能力不够,就像柔弱的麻雀一样抬举不了轿子。在歇后语中,用“小”来表达“能力不够”的情况不少。比如“小牛吃黄豆 胀死”说的是小牛很难消化黄豆,因为还不具备能够消化黄豆的能力,而不像老牛已经习惯了吃各种各样的东西。这条歇后语可以用来表达人工作太累,他承受不了工作上的压力,因为工作中任务要求太高,也就是说工作者的抗压能力还不够。诚然,如麻雀的例子中,小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某种缺点,但是有时候小动物也有一定的本事,如“马蜂小 扎人狠哩”这条歇后语,马蜂虽小,但是因为它有蛰而变得厉害。“小”通常给人弱小、能力不够的印象,那“大”自然应该有相反义。C.S.Eiton提出的食物链能解释这种说法,大的动物吃小的动物,小的动物吃更小的动物。这虽然是食物链过于简单的一种解释,但也不无道理。由此可见,在大自然中,对动物而言,身体大会有一定的好处,因为四肢和肌肉会相对发达,体重更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青泥 一物降一物”正好意味着大的或者强的动物吃小的或者弱的动物,却又被更大的或者更强的49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动物吃掉。这是自然规律,甲事物能制服乙事物,却又被另一事物所制服。这条歇后语表达的是一种被牵制的感觉,如职场中,总裁下令给经理,经理下令给员工,而员工在最基层。中国有句话叫“能者多劳”,它指的是能力强的人多做事劳累。这句话动物界中的好榜样是马。马力量大且耐力强,经常用来为人劳累。当然,马的体积和其力量正相关,因此有“小马跟着娘走 空去空回”这条歇后语。大马驮东西的时候,已经承担了责任,所以小马跟在后面觉得自己很轻松,没有意识到属于自已的负担已经被妈妈承受。这条歇后语说人的时候指有啃老族的好例子,他们觉得自己过得无忧无虑,但是却并没有意识到责任已经被父母承担。(二)美丑有句话说,我们无法界定美,但是我们都能认出它。对于审美,人们各执一词。“美”的事物赏心悦目,那么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美”这种概念,都会发现不同角度的美。每个人欣赏事物的美是不同,因为审美观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主观的。不置可否,“美”是人们都欣赏的,同时也是很多人都追求的一种概念。“丑”跟“美”相对,具有恶劣﹑不好的义。汉语里面很多词语都能反映出“丑“的负面义,如“丑闻”﹑“丑化”﹑“家丑”等等,可见“丑”的现象让人们反感。人们觉得某种动物好看就会有所好感,反之,如果觉得丑就会反感。1.汉民族传统认知中的最美丽动物人对动物的评价也有美与丑。人们对美的动物赞口不绝,而丑的动物可能臭名远扬。汉民族眼里最漂亮的动物是凤凰。凤凰生有美丽的无色羽毛,是象征祥瑞的神鸟。凤凰也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可以与万兽之王媲美。凤凰齐飞,自古就是汉民族文化中的吉祥和谐的象征。跟龙一样,凤凰是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动物,但是同为有的民族的图腾,随着龙逐步成为了皇帝的象征,凤凰也逐步成为了皇后和嫔妃的象征。“凤凰头上戴牡丹 好上加好、美上加美”强调凤凰的美以及对它的好评价,凤凰又美又仙,牡丹也是美好的事物,所以这条歇后语有锦上添花的意思,可见对凤凰的评价十分高。现实中没有的动物,如龙﹑凤﹑麒麟等,它们的意象是单一的,这是因为它们所有的性格﹑品质和特点都是根据人类的想象力和喜好创造出来的,大多数被人赋予了褒义的色彩。凤凰在歇后语中通常和鸡放在一起相比较,例如“小鸡配凤凰 想高攀、50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歪想”或“凤凰生鸡 一代不如一代、一辈不如一辈”。凤凰是神鸟,象征意义很好并且地位很高,鸡却是很普通,是种很常见的动物,它不会飞,生活在地上,而且可作为食物。因此,凤凰代表高贵,鸡却代表俗气。以“一代不如一代”和“一辈不如一辈”作为谜底的歇后语很多,如“老母猪生老鼠 一代不如一代”或“老虎窝里出狸⣿ 一辈不如一辈”,它们讲的是动物之间有一定关系,要么种类相似,要么外貌相似,要么是人们对它们的评价是相似的。深入探究关于凤凰和其他动物同时存在的歇后语,如和⣿头鹰相关有“夜⣿子学凤凰叫 假充俊鸟”的说法,和乌鸦相关有“乌鸦占了凤凰枝 高攀了”的说法,但其中主要还是对比凤凰和鸡。若有一种鸟能够与凤凰媲美,那是孔雀。因为它的尾巴美得无与伦比,故而其他鸟相形见绌。“孔雀换鹦鹉 不合算”、“老鸹跟着孔雀飞 冒充俊鸟”、“野雀跟着孔雀飞 哪里高攀得上”说明孔雀是鸟类中地位最高的鸟,但是它拥有华美的羽翼也比不上凤凰的高贵和神韵。“孔雀遇凤凰 比不上、自愧不如”形容一个人虽然有优势,但是正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句话,总有比自己更强的对手或人,遇到比自己强大的人就觉得完全无法比较。孔雀很漂亮,与其相比,乌鸦则是一身黑且叫声并不好听,是不吉祥的动物,所以汉民族觉得乌鸦是很丑的动物。乌鸦在汉民族的思想中是不吉祥的动物主要是因为其羽毛的颜色。歌德曾言:“阳光越是强烈的地方,阴影就越是深邃。”所以当我们将孔雀和乌鸦相比较的时候,会有类似的这种感受。“乌鸦配孔雀 痴心妄想”是指乌鸦跟孔雀在一起时,它在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比喻有人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有着痴呆的心思和虚妄荒唐的想法。2.其他关于美的动物除了上文所述,还有一种漂亮的动物值得一提,那就是天鹅。《丑小鸭》是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丑小鸭因为长得不好看,常受其他小伙伴欺负,并且都没人愿意跟它做朋友,当有一天变成美丽的天鹅的时候,它有了不少朋友,就像自身有所高升,长得越好看,其自我价值就越高。这个故事通常用来比喻一个人虽然不引人注目、不漂亮,但最后有所成就,“丑小鸭变天鹅 高升”这条歇后语很恰当地能够表达了这个意思。美等于好,我们对动物的印象也如此,除了凤凰和孔雀,还有一些例子可做阐述。再比如“麻雀孵天鹅蛋 一代胜过一代”,这条歇后语中的天鹅形容高贵美丽的。麻雀应该孵自己的蛋,麻雀的等级是低于天鹅的,如同一个51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平民为皇帝生孩子。鸟的另一种美在于它的鸣叫声,百灵鸟唱歌最好听,所以受人喜爱,同样,夜莺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泛指鸣叫清脆婉转的鸟,于是“夜莺进宅 来了俊鸟”里获得了“俊鸟”之名称,再次证明美丽等于好。“山鸡变麻雀 长俊啦、改装扮、越变越好”一样,说美是好的。关于麻雀比山鸡漂亮这种说法还有其他的解释,如山鸡是野生的鸡,而野生的在汉民族的认知观念中多为不好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动物界的美主要是关于飞禽一类的动物。这可能是因为翱翔于苍穹一直以来是人的梦想。在二十世纪,人征服了天空,在21世纪,太空旅行方面的发展仍然很快,现在人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到火星上居住。向高空翱翔是一种优美的场景,鸟儿“忒儿”一声飞走了给我们一种自由的感觉,“高”还具有“好”的义,如“地位高”﹑“经济起飞”等说法。有的鸟儿的羽毛闪闪发亮,因为拒水性而不沾污,给人一种干净、纯洁的感觉。当然,动物界之“美”不限于孔雀与凤凰等鸟,还有另一种擅长飞行的动物具有“美”之象征,那就是花丛中翩翩飞舞的蝴蝶。蝴蝶经常出现在花海中,而花本身就是美的一种符号,如作为“班花”﹑“花容月貌”﹑“出水芙蓉”等词语的本体,都用来比喻人长得美,还有“凤凰头上戴牡丹 好上加好、美上加美”这条歇后语也在歌颂花儿之美。因此,蝴蝶在花间飞舞的情景经常出现在和蝴蝶有关的歇后语中:蝴蝶落在鲜花上 恋恋不舍蝴蝶落到花海里 不知哪花好看蝴蝶群舞 花花世界双飞的蝴蝶不仅美,还成了中国的爱情象征,因为它一生只有一个伴侣,而且它轻盈优美的身姿和随风飞舞的场景给人浪⓿、温馨的感觉,如“成对的蝴蝶 比翼双飞”。爱情给人美好的感觉,美丽的蝴蝶在歇后语中就能结合了爱与美这两种积极概念。汉民族欣赏美,但同时也忠实、谦虚,不喜欢臭美。花公鸡的羽毛本来就很美,但是它却有骄傲的象征,如“花公鸡上舞台 光显你的漂亮﹑谁跟你比漂亮”这条歇后语形容一个人非常自恋,有极强的表现欲。花公鸡骄傲的概念可能来自于鸡窝里通常只有一只公鸡,有“花花公子”一种说法,而且公鸡的用处不如下蛋的母鸡大。此外,公鸡十分好斗,“属公52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鸡的 好斗、光叫唤、不下蛋”嫌弃的就是公鸡的这两种特征。另一方面,公鸡挺起胸脯的那种姿势更加让人觉得公鸡自傲。关于美的最后一个例子来自水生动物。除了吃肉之外,很多人也喜欢吃鱼,但是有的鱼类是用来观赏的,而不被用作食物,其主要原因是它们长得漂亮、有吸引力。“金鲫鱼喂⣿ 舍不得”的意思是在家里饲养的鱼不是给⣿吃的,换言之,把金鱼给⣿吃是不值得的,跟花钱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觉得某一个东西或某一件事不值钱,我们就不忍花这笔钱,因为钱跟金鱼一样是宝贵的东西。3.歇后语之“丑”接下来我们要看那些外貌无法跟凤凰﹑孔雀﹑蝴蝶三种容貌格外美丽的动物比的禽兽。在本节,我们谈及了乌鸦作为汉民族思维中丑的象征。但是,有其他动物更有资格称为“丑”。如下面的歇后语:马脸比猪头 一个比一个难看毛驴笑人耳朵长 不知自丑驴子脸比母猪头 一个比一个难看驴脸和猪头 一对丑、丑对丑马﹑驴﹑猪都具有“丑”的象征意义。驴和马很像,可以放在一起讨论。其实,两种动物并称不上丑,只是说它们脸长,这几乎是每一种兽类动物的特点,但因为马﹑驴两种动物的脸还很瘦,所以看起来更长。说它们丑,跟人的审美观有关,我们对一个人的审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涉及到他的脸型,脸长不符合很多人的审美。在此,汉民族对两种动物外貌特征视作一种“人化”。此外,“猪”是丑的这一说法有很多的解释。首先,猪长得胖胖的,鼻子又大又塌,有一双扇风耳,那些都是人们觉得让一张脸很丑的特点。而且,猪是肮脏的动物,喜欢在污水中打泥,经常满身污垢,令人觉得恶心。像蝴蝶与孔雀两种动物,它们的外貌如万花筒般五颜六色、干干净净的,猪却一身脏兮兮的粉色,加强了其丑感。脏与丑不是同一个概念,但都属于美学的范畴,在人们的思维中,美的东西应该干净,不干净就不美,至少不那么完美。干净是品德高尚的象征,不道德的环境却是肮脏污浊的,“出淤泥而不染”或“扫除污浊”类似的说法就基53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于这种概念。因此,不干净的或者臭的东西经常也归纳为“丑”这一分类。歇后语中的相关例子也很多:屎壳郎的手脚 不干不净屎壳郎的食品 臭东四屎壳郎的房子 空的老蛆出粪坑 到处钻空子屎壳郎出国 臭名远扬屎壳郎下蛋 孬种、不是好种屎壳郎和蛆交朋友 臭到一块儿了人对昆虫这一类动物通常会产生恐惧与恶心感,虫子虽然小,但是不像人一样,腿很多,有触角,经常还有坚挺的额部,可能身上还长着毛,外貌让人觉得十分丑陋。虫子爬在地上,预示着不洁或者疾病,有不少昆虫具有毒性,这些都会对人类造成伤害。屎壳郎出现在厨房里,我们怕它会污染厨房里的食物与环境,因为屎壳郎主要吃其他动物的粪便,所以它“不干不净”,吃“臭东西”。蛆也如此,它孳生于粪便﹑动物尸体或垃圾等污物中,所以在人们的思维中跟屎壳郎“臭到一块儿了”。现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里很少会遇到像屎壳郎或蛆这种动物,并且很多人讲卫生,所以遇到这些动物的反感会相应强烈些。丑陋的动物,不一定对人有害,如马与猪,但个߿情况下,如屎壳郎与蛆,它们让人觉得有一定的危险。美丽的动物,如孔雀与蝴蝶,就不会有这种伤害人类的能力,并且它们更纯洁,因此加强了人们对其的好感。屎壳郎与蛆都是家里的不速之客。此外,还有一种很普遍的、使人烦恼的昆虫:苍蝇。苍蝇飞来飞去的声音特߿烦人,而且会爬到人的身上,特߿是当人想睡觉的时候和飞到餐桌上时,让人心生厌恶。苍蝇特߿喜欢有臭味的东西,比如垃圾、排泄物或其他动物的腐尸,可以取食。“老虎嘴上的腥味儿 苍蝇争着舔”描绘的是苍蝇的这种特殊行为。它的引申意义是拍马屁、阿谀奉承,争先恐后地舔老虎的脸,而老虎嘴上的腥味儿本来就很恶心,但是苍蝇非要去舔,联想到的就是恭维对方,比如老板、上级等。至于为什么是老虎而不是狗呢,因为老虎在动物界的地位非常高,它是动物之王,而奉承的人物肯定54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是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拍马屁这种行为令人反感,苍蝇喜欢飞到有臭味的东西上也一样。4.与臭有关的动物除了丑以外,人们还会嫌弃臭的东西。在动物界“代表”臭的动物应该是臭鼬,连其名字都默示了它的这个特征。但是关于臭鼬的歇后语我们还没有找到,可能是因为汉民族遇不到野生的臭鼬,所以汉民族对它也没什么看法。更重要的是,汉民族有其他动物来代表臭的,那是狐狸。狐狸身上有一股特殊的骚味,是由尾巴根部的臭腺放出的,那是因为狐狸攻击能力不是很强,遇到危险只能跑,而且跑得不快,所以它的这种骚味用来保护自己的,还能划定地盘。中文有一个词叫“骚狐狸”,表达的是不正经的女人。狐狸的外貌特征有眼角往上翘,就像美女的媚笑一样,说女人媚如狐,是指她很能吸引异性。有一条歇后语说“狐狸放屁 臊气”,很直接地强调狐狸的这种气味特征,说一个东西或者一个人有着臊臭的气味,而且跟“骚气”是谐音的,表达“骚狐狸”的义。因为狐狸臭,碰到了狐狸洗几次澡也洗不掉自己身上臊臭的味道,所以人们最好不要去惹狐狸。“狐狸打不着 反惹一身臊”说的“反惹一身臊”比喻的是߿管闲事,因为会找不自在。打不着可以理解为有问题想管管不了或想解决解决不了,所以最好不要去干预。最后,我们来探究常见但讨人厌的老鼠。老鼠体小尾长,毛灰色或者黑色,门牙发达。用歇后语“小老鼠戴眼镜 没有鼻梁骨”意思就是形容一个人的外貌像一只老鼠有塌鼻子,汉民族却喜欢高鼻子,因此一个人没有鼻梁骨肯定是不好看的意思。另外还有“老鼠的脑壳 灰头土脸”这条歇后语,因为老鼠的头和皮毛是灰色的,而且它跑在地上,因为身体小,它的脸也靠近地,钻来钻去,避免不了脸上有一层土,所以说是土脸。形容一个人灰头土脸是指他像老鼠一样到处跑,所以脑袋上很脏。通常会说这样的人风尘仆仆,经历了很多事情,而且一般是不好的事情,所以这个人现在的状态不太好。55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三)快慢动物界与运动界相似,速度是一种优势。动物跑得快能够抓到猎物或者逃脱捕食者。人在各种比赛中比谁快谁就赢,很多人都喜欢跑车,因为跑车的速度很快,同时速度也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力。我们希望能快点达到目的地,能快点实现我们的梦想,不喜欢等候߿人或者适当慢下来。例如汽车的行驶速度、电脑的运行速度,人们都希望越快越好。自然地,人类佩服速度快的动物,而嘲笑速度相对较慢的动物。1.动物界的快跑高手在古代,马是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汉民族说的“骏马”,指的是一匹良马,即泛指跑得快的马。“千里马”不仅跑得快,它还可以日行千里。它的这种能力具有很强的积极义,如“千里马长翅膀 突飞猛进”一条歇后语,其急速的意思十分明显,可以用来形容事业﹑技能﹑学问等进步非常快。马可以参加比赛,有的人很喜欢马,会花很多时间和金钱养马,而且有的种类的马可以卖很高的价格,皇帝或者将军等地位高的人物常会骑马。不置可否,马能够象征地位比较高。例如“骑马不带鞭子 全凭拍、拍马屁”一句话,说的地位低的人拍马的屁股,这里指的是地位高的人。虽然马与驴有相似之处,但是不会说“拍驴屁”,那是因为马能代表人,而驴却不能。驴主要用来拉磨和驮货,远远跑不过马,如“骑驴追马 望半莫及”,所以它比不上马的威严和价值。“马换毛驴 太亏了、划不来”和“毛驴换马 划得来”的说法强调了两种动物不同的价值,“骑着毛驴想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贪得无厌”同样强调了两种动物之间的差߿。跑得快的动物不止马一种,像猎豹﹑捷豹﹑豹子三种迅猛的大型⣿科动物,它们速度比马快。之所以用马作为迅速的象征,而不是这些大型⣿科动物,是因为跟马的普遍性与使用情况有关。特߿在没有汽车的时代,马是常见的运输工具,老百姓都对马很熟悉。但大型⣿科动物却没有跟人类生活在一起,中国大多数地区就遇不到太多大型⣿科动物,因此它们对很多人来说是较为陌生的动物。另外,它们也很危险,不敢接近,人类对它们的看法就集中于它们危害之出,如“豹子临死还想扑人 本性难移”﹑“吃了豹子胆 胆子大”等说法。我们知道,对动物的看法有部分是来自传说与神话故事。乌兔赛跑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故事里代表慢的就是乌龟,快的是兔子。“乌龟跟着兔56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子跑 望尘莫及”就是借鉴这个故事的内容,乌龟跟兔子赛跑的时候,望见前面兔子带起的尘土,远远落在后面。这句话比喻一个人远远落后,相距甚远。但是兔子身体较小,怎么能用来说快的呢?那是由其天性造成的,兔子不管是体力、耐力、还是灵活性都比狗强。而且兔子在拔腿就跑后,能跑很长时间,不容易被抓住。2.迟缓的步伐下文将论述动作较慢的动物。通过阅读语料,能发现有蜗牛和乌龟这两种动物动作慢的特征较为突出。“田螺爬行 慢慢吞、动作太慢”很直观地体现了这层义,用来形容一个人行动迟缓或者事情的进展极慢。蜗牛背上有壳,给人的印象是它随时都要携带自己的家,而且背着家移动肯定很辛苦,所有有了“蜗牛赶路 负担太重”这一说法。从两个角度来分析这条歇后语,一方面是因为蜗牛背上有壳,所以要承受的负担太重,有点吃不消。另一发面是蜗牛本来速度就很慢,还要背着壳,所以是很繁重的劳动。跟蜗牛相似的是乌龟,乌龟背上驮着一张又重又硬的壳,走路的速度也极慢,但是乌龟的迟缓的步伐有两个涵义。一个跟蜗牛的一样,由于速度很慢,有很辛苦的意味,例如“乌龟上山 难上难”,但是该歇后语还有一个谜底叫“慢慢爬”。这种谜底象征着很有韧性、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乌龟的寿命比人还长,所以人们觉得它也不必着急,做什么都可以不慌不忙,如“王八走路 不慌不忙”。由此可见,用蜗牛和乌龟来比喻人时用法和语境是有不同的。此外,慢不一定等于差。以大象为例,大象因为体积大且身体重,导致其走路慢,根据“大象走路 稳重、稳稳当当、稳当当的”这条歇后语就是很稳重的样子,稳重是褒义词,是沉着冷静、不焦躁的意思,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言行举止。和蜗牛不同,大象是一种非常雄伟的动物,而且十分聪明,富有同情心。用褒义词来形容它就源自汉民族对大象的这种高度评价。此外,蜗牛与大象这两种动作迟缓的动物,有“蜗牛赛跑 慢慢爬、慢慢来”﹑“大象的表演 动作太慢”、“田螺爬行 慢慢吞、动作太慢”等歇后语也在强调他们的这种特征。汉语有一条成语叫“蜗行牛步”,意思是像蜗牛那样爬行,像老牛那样⓿步,比喻行动迟缓、速度极慢。其实,说到牛行动慢,和乌龟一样,会有贬义的感觉,但是其也有褒义的内涵。“老牛走路 不慌不忙”是嫌一个人动作行为慌忙,特߿是工作上,但是这条歇后语还有胸有成竹、早有准备、可以慢慢来的意思。老牛经验丰富,没有小牛那么冲57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动和活蹦乱跳,所以它做事心里有数,而且压力没有那么大,所以可以慢一点。以下面歇后语的为例:老牛过山 慢慢来老牛赶山 推着干、慢慢来、走一丈是一丈、到哪天算哪天老牛拉破车 快不了牛的力气一般很大,动作也不算很慢,但是牛老了之后,它就会有衰老之征象,那也是我们经常可以观察的现象。牛天天劳动,在田里消耗它的精力与实力,它老了之后仍然会为人劳动,只是它的动作变慢了,没有以前那么活跃。在工作上,如果做得很慢,那就会耽误工作的进度,像“老牛拉破车 快不了”这条歇后语也在表达这种概念,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慢慢吞吞,不讲究效果。老牛的使用价值有所贬值,印证了我们上文提过“越快越好”的这种概念。(四)善恶才品第一类为“善恶”,“善”和“恶”是一组常见的二分法,是我们进行道德评价的最基本的概念。简单地说,“善”的概念表示符合道德原则的行为,“恶”相反是违背这些原则的所有行为。人类的“善恶”没有绝对的标准,我们却有明确的善恶方向。看上面的表格,我们把“善恶”一类分成了“善”﹑“恶”﹑“道德”﹑“刻薄不义”四个子类。善良﹑慈祥﹑宽厚﹑淳朴等特征具有积极义,凶恶﹑狠毒﹑凶残﹑不正当等特征具有负面义。接下来本文将从歇后语来分析动物界的“善”与“恶”。1.歇后语中“善”的概念羊和乌鸦在汉民族看来都是很孝顺的动物。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意思就是羊羔要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在歇后语中,这种品质却没有反映出来。那是为什么?羊和乌鸦这两种动物被汉民族所认可的品质有孝顺,其他的在歇后语中出现的乌鸦黑心﹑羊胆子小,也都是。对乌鸦不好的评价,主要是跟乌鸦黝黑的羽毛有关系,例如“老鸹请客 乌合之众”描写的是乌鸦请其他乌鸦吃东西,这样就会有很多乌鸦聚在一起,给人以同流合污、臭味相投的感觉。因为乌鸦代表死亡,在很多文化中,很多乌鸦聚在一起是不好的兆头。此外,乌鸦几乎什么都吃,包括田里的庄稼,所58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以对人们而言也是有害的动物。“老鸹请客 乌合之众”这条歇后语可以用来形容坏的人、坏的东西、坏的事情,全部聚在了一起。因为歇后语有讽刺﹑批评﹑骂人法人功能,羊与鸦两种动物的公认的负面性格更合适用来作比喻。再者,蜜蜂也是一种多面性的动物,古代诗人写过很多赞扬蜜蜂的诗歌,他们认为蜜蜂勤劳,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句诗句跟歇后语“蜜蜂采花 不为自己、劳苦功高”相照应,都在歌颂蜜蜂无私的精神。2.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歌颂动物的道德的歇后语极少,但讲那些凶恶的﹑黑心的﹑居心不良的动物的歇后语就非常多。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关于黄鼠狼与狐狸的歇后语:黄鼠狼骂狐狸 一对坏、都不是好东西狐狸进宅院 来者不善山狐狸给飞龙拜年 没安好心黄鼠狼冬眠 高枕无忧黄鼠狼和狐狸都是受汉民族批评的动物。在“黄鼠狼骂狐狸 一对坏、都不是好东西”这条歇后语中,物以类聚,因为这两种动物对人的伤害多、用处少。它们都喜欢偷鸡,等到晚上或者没有人注意时,它们会来鸡棚里吃鸡,被人发现后拔腿就跑,但鸡已经死了,而且有时候它们还有狂犬病,爱咬人,着实可怕。因此,它们出现的时候肯定不会发生什么好事。“山狐狸给飞龙拜年 没安好心”跟常用的“黄鼠狼给鸡拜年 没安好心”是一样的意思,把狐狸和龙放在一起来比较,狐狸是反派,龙是正派,好与坏形成了更鲜明的对照。对人的伤害大的动物肯定不受人欢迎。“老鼠过街 人人喊打”这种说法比喻的是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老鼠经常被称作“贼”,歇后语里也一样,有“耗子看门 贼防贼”和“小耗子骂大街 贼喊捉贼”的说法。二者里面骂街是抱怨的意思,但是老鼠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因为对人们来说原本就是坏形象,它偷吃粮食,啮断家里的东西,吓人,到处排泄粪便等。老鼠是贼,主要是因为它是家里的不速之客,而且会偷东西,这点跟狐狸是一样的,所以有“耗子捉狐狸 一个比一个刁”这条诙谐的歇后语。两个动物在汉民59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族思维中都很精明、很有心计,说人的时候可以用来比喻刁蛮,刻薄,尖酸,或不好相处的人。狗和狼都属于犬科,狼的心很凶狠,因此会有“狼心狗肺”这个说法。对狼的评价和狗有一定差߿,不好的居多。比如“老狼做生意 没有好货”这条歇后语,反映出汉民族对狼的看法是不好的、狡猾的,和狐狸相像。其实,狼在汉民族的印象中也是很威风的动物,但是有时候也有坏的成分,因为狼会吃六畜,而且狼捉猎物的时候表现出很聪明的群体思维,它不会孟浪行事,所以有狡猾的义。但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汉民族对狼的看法也是不同的。如一头狼站在石头上叫,给予它“孤狼”的名称。军人也会有“孤狼”这个代号,就是因为狼战力很强,而且也有帅气的形象。尽管如此,在歇后语里,多数都是讲狼的负面义:狼肚子里 没有好心肝鸡死狼吊孝 一佃慈悲、假慈善老狼做买卖 以售其奸张三哄孩子 没安好心狼跟上文讲过的熊﹑虎一样,是捕食者,它们凶残成性,对猎物残酷无情,给人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的感觉。因此,把它们视作凶恶象征的歇后语很多,如:黑瞎子装弥勒佛 面善人不善、面善心小善熊瞎子装弥勒佛 面善心恶母老虎念佛 假慈悲大虫打哈哈 笑面虎同样,有毒的动物也被人害怕,像蜘蛛﹑蛇﹑蝎子等动物。“毒”这个字指的是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如“病毒”,也有残酷的意味,如“狠毒”,还用来比喻对思想意识有害的东西,如坏人会毒害߿人的思想。因此,歇后语中对有毒的动物的看法偏于恶毒一类:60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大黑蜘蛛打喷嚏 放毒乌梢蛇下水 没有正道乌梢蛇打喷嚏 放毒金环蛇和银环蛇 同样歹毒在此还要说到文化方面,以“打了兔子喂鹰 好处给了恶人”为例,在这句歇后语里,鹰就象征着恶人。这和中国的历史有关。中国自古以来是农耕民族。鹰﹑狼这些动物都是草原上比较常见的动物,而草原的游牧民族和中原的农耕民族有很大的不同,游牧民族将狼作为图腾,但是农耕民族却有“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等成语,在游耕民族看来,狼和鹰不仅仅是动物,更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从中国的地图可知,北方是蒙古草原,从古至今都是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地盘,古代中国的战争史有很大一部分是讲中原与游牧蛮夷之地的战争的,历代王朝更是把通知敌情的烽火称为狼烟,已经有历史文献证明,狼烟并不是燃烧狼粪,其名称很可能跟狼在汉民族文化里是个负面角色有关。3.夜行动物的内涵意义⣿头鹰是夜行动物,但是汉民族觉得⣿头鹰是不吉祥的动物,还有其他原因。汉民族觉得其面相不善,并且它在黑夜中的叫声像鬼一样,令人觉得十分恐怖。事实上,⣿头鹰与那些捕食者与有毒的动物不同,它对人类没有任何害处,而对⣿头鹰的这种负面的看法全部来自于汉民族的联想与文化背景。这些都反映在了歇后语当中:夜⣿子进门 不是好兆头⣿头鹰吃娘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以怨报德⣿头鹰捕食 暗中行动⣿头鹰报喜 没好事鰐鱼上岸 来者不善夜⣿子唱歌 不入耳,难入耳⣿头鹰在西方文化里具有积极的义,是智慧与女人味的象征,汉民族对它却有负面的看法。蝙蝠是另一种夜行动物,在西方文化它是生活与死亡的符号象征,但在汉民族文化的义里却不太一样。蝙蝠是夜间在空中飞翔的动物,61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其视力很弱,它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白天倒着睡,这样遇到紧急情况可以随时展开翅膀飞起来。因为蝙蝠晚上才出来,生活在黑暗的洞里、倒着睡,而且有的蝙蝠是吸血的,甚至是西方传说中吸血鬼变身的时候会变成蝙蝠,所以有骇人听闻、望而生畏的负面印象。“夜蝙蝠 怕见阳光”描述蝙蝠的夜行性。蝙蝠夜间出来活动的原因并不是怕阳光,而是因为它的视力很弱,所以白天和晚上出来对它来说没什么区߿的,但是晚上它可以躲避天敌,相对安全。如果一个人“怕见阳光”,意思是它不想被看见,跟蝙蝠一样,在黑暗中行动就不容易被߿人发现。这样的人通常爱做不能被߿人发现的事情,那肯定是在隐瞒着什么,很可能是不好的,或者这个人爱避免出现在公共场合,可能是因为有尴尬的原因,可能是其貌不扬,也可能是性格内向。反正,在人们的思想中,光明总是有公开的、正面的义,黑暗却有负面的、不合法的、暧昧的义。在西方国家,蝙蝠是不祥的象征,但是在有的汉民族的眼里,蝙蝠却是很受欢迎的动物,那是因为蝙蝠倒着睡的现象。“蝙蝠”的“蝠”跟“福”是谐音的,蝙蝠倒立的形象比喻“福到”的意思,跟汉民族春节的时候倒贴“福”字是同一个概念。在歇后语中,相关的理据过少,只有“夜蝙蝠回家 吊起来、挂起来”这条歇后语说的是蝙蝠倒着睡的现象。4.歇后语中的“狗”最后,我们探究和汉民族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狗。汉民族对狗的看法有一大部分是不好的,证明这点的歇后语有很多。“狗嘴 吐不出象牙来”这条歇后语是比较常用的,说好听点是狗的嘴里肯定是狗牙而不是象牙,象牙是宝贵的东西,而狗的牙齿却不值什么钱,但是有一种说法就难听多了,叫“狗嘴里掉不出象牙来 吃屎的货做不出高贵事”明明是骂人的话,人们嘴里出来的不是牙,而是话,所以比喻的是什么人说什么话,贱人说贱人的话,高贵的人说高贵的话。汉语里用狗来骂人的话也很多。有“狗娘养的”、“狗崽子”和“狗儿子”的说法,也有“狗儿子 爹多娘少”这条歇后语。骂一个人的母亲是很多语言中都会有的现象。母亲很珍贵,是给予你生命的人,所以母亲的地位很重要,骂母亲所造成的伤害比较严重。可以用狗来骂人的母亲就说明狗的地位很低。再以文明点的例子作分析张三和狗比胸膛 狼心狗肺,如“”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狠和凶残,用于说以怨报德,对人做没良心的事的人。心和肺都62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是动物的,没有人的器官,就不配做人。人是高级动物,如果形容你是动物就是一种蔑视,如说一个人是“狼心狗肺”的家伙,猪狗不如。把狗看成恶劣的动物,这点还体现在汉民族的饮食文化中。特߿到冬天的时候,汉民族喜欢吃羊肉。但是,有的人并不爱吃羊肉,觉得有膻味,所以“羊肉没得吃 空惹一身膻”说的就是羊肉的这种特征。但是羊肉并非是什么不好的肉,也并不便宜。狗什么都吃,捡到什么就吃什么,如果能够捡到点羊肉它会很幸福,因为有好肉吃。“肥羊肉掉进狗嘴里 正好”描述狗不出力即可享受现成的、一般得不到的东西,跟歇后语“天上掉馅饼 坐享其成”的感觉是一样的,用来形容人的话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因为狗的地位本来就很低。中国人吃的动物很多,有一句话说广东人天上飞的飞机不吃,地上跑的汽车不吃,水中游的轮船不吃,除此之外,什么都吃。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确实中国人吃很多不同的动物,最有争议的一种是狗肉。在很多国家,吃狗肉是不可思议的,其实在现代中国,小众才会吃狗肉,大部分饭店菜单上不会出现狗肉,而且过去汉民族认为猪肉是最好的,狗肉不好,狗什么都吃,连粪便都吃,所以吃狗肉真的会被看不起,只有极贱的人才会吃狗肉,而且是偷着吃。招待客人的时候肯定不会上狗肉,“狗肉上桌 没有那一家”,说明狗肉是拿不到宴席上的。“红烧狗肉 上不了正席”说一个人穿不出去,没有脸面,在此强调狗在汉民族的思维中很低的地位。其实如果狗真的那么恶劣,人们肯定不会跟它同居,甚至于有时候把它当做自己家里的成员,所以我们还是救赎了它一下,说明狗的用处很多。有守门狗、猎狗、警犬、盲人用的领路狗等等。狗的不同用途也会出现在歇后语中。狗可以用来守门是因为当有危险或者不认识的人和动物靠近它时,它会发出狗吠,而且它的这种叫声比较大。“⣿抓耗子狗看家 各守本分、分内的事”很直接讲道其任务。此外,还有另一种特征,让它适合做猎狗和警犬,这是因为狗的听觉和嗅觉很发达,而且狗很聪明,学习能力强,能够学习听主人的指令,所以它灵敏的鼻子和耳朵以及精明伶俐的头脑对猎人和警察很有帮助。“山兔子斗猎狗 白白送死”、“猎狗的鼻子 真灵、灵得很”、“警犬的鼻子 特別灵”这三条歇后语反映了汉民族脑海中对狗的使用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可。由此可见,狗在汉民族的思想中并不只有负面的看法。除了狗守门、打猎等多样的用途之外,它的性格特征也讨人喜欢。狗是很忠诚、重情义的动物,这些特征是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美德。“狗子不嫌家穷 63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友情为重”体现了狗的这种美好品德,狗总会跟随主人,恪尽职守,无论主人待它如何。新闻里报道里还会提到在主人去世后,狗在主人的墓碑前泣不成声的这类感人肺腑的故事。其实,对狗的一种蔑视也就来自于这一点,连被主人打的时候,狗仍然也会跟着主人和保护主人,这种行为被很多人认为是没有主见和没有骨气的。(五)刚柔“刚”与“柔”类似于“健”与“弱”的概念。“刚”指的是硬的,经常用来形容行动或态度强硬,意志坚毅。“柔”跟“刚”相对,是软的意思,用来形容性格温和,心情柔顺。二者即具有积极的又具有负面的义,如“阳刚”﹑“刚强”﹑“温柔”﹑“柔婉”等词语都是褒义词,但是相关的“粗暴”﹑“转弯”﹑“倔强”﹑“柔弱”等词语都具有贬义色彩。“刚”字经常用来描述男的,“柔”字反而经常用来描述女的。刚强的动物,如虎﹑狼﹑马我们已在前文中阐述,下面我们要着重探究“刚”字的负面义,也就是脾气不够温顺的动物。1.喜怒无常的动物歇后语通常可用于批评人,因此讲的动物不太好的性格的歇后语比较多。好斗的人也是不受߿人欢迎的人。鸡是好斗的动物,因为两只鸡斗争是经常可以看到的现象。鸡好斗是一种雄性特征,是一种强烈的挑衅行为。好斗的人肯定不好对付,经常惹麻烦,不好相处。但是鸡再好斗,过了一会儿它会重新跟它的对手好好相处,显得若无其事。因此尽管鸡经常打架,但是不像那样猴子记仇,因为猴子很聪明。如果一个人像鸡一样不会记仇,那他就是“小公鸡打架 不记仇”。说到了猴子,我们还要讲道猴子的性格特征,猴子是行动敏捷灵活的动物,性情乖巧,活泼爱动。“猴的脸 说变就变”,说的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孙悟空变化多端,说是有七十二种变化,所以说他的脸是说变就变,比喻变化多端,迅速,难以预料。还有一条歇后语的谜底是和猴子有关的,“炒虾等不得红 性太急、真急、真性急、猴急”,“猴急”亦作“喉急”,形容因发急而不能自控。猴子喜爱经常活动,说一个人猴急,形容急欲做某事或着急的样子。小牛跟老牛有点不同,上文说过老牛做事不慌不忙,小牛做事却出于一时冲动,相当于性子急躁。那么,⣿也一样,小⣿跟老⣿也有些不同。前文提到64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的“猴的脸 说变就变”,关于小⣿也有类似的说法,如“小⣿的脸 一日三变”说的小⣿的情绪分很清楚,和老⣿不同,它说变就变。而说人的时候指的是婴儿,孩子,或者是女人,中国有一句话,“女人心海底针”,意思就是女人的心难以捉摸,特߿是年轻的女人。2.牛性子,驴脾气歇后语里也常表达性格倔强这一特征。性格倔强的动物不止一种,以牛、驴为主,它们在歇后语中都有着倔强的性格特征,如下:大耳牛 不听使唤劝牛不吃草 白费口舌牦牛的性子 按不下脖子牛脾气 古怪就认一个死理毛驴脾气 太强、太固执踢套的骡子 尽耍驴脾气以牛为例,牛象征着通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因为它不知疲惫地在田里劳动。牛是中国的一种耕畜,为人劳动,可以说牛是注定劳动的动物,一个人像牛一样辛苦谋生一辈子,他是“农村的老黄牛 苦了一辈子”。牛要听主人的,他会给牛身上套上缰绳,这样牛就好控制。人和人的关系是类似的,下属要听上司的,而且在中国古代思想中老公和妻子的关系也这样,老公对妻子的期望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这种情况可以用歇后语“牛鼻子上有缰绳 好牵”来描述。虽然牛早就被人类驯服,但牛的身体还是不易被控制。“牛不喝水 硬按头”是比较常用的一条歇后语,它比喻的迫使就范,类似的说法“牦牛的性子 按不下脖子”也是牛倔强之性格的表现。有的人跟牛一样,不会听߿人的话,߿人说什么他们就不当回事,左耳进右耳出。“大耳牛 不听使唤”这条歇后语很生动地描述这种情况,耳朵再大,牛也不听话,这种说法很适合用来说性格固执的人。跟牛一样倔,但更笨的动物有驴。说人的脾气像驴一样,是说此人有“毛驴脾气 太强、太固执”,打着不走,牵着倒退,这是很形象的一种说法,就是要驴做什么,它都不听话。”驴脾气”这种说法指人的一种性格,是指脾气不好,容易暴躁的人。驴一旦犯了脾气,它的主人诉诸棍棒也无济于事。这65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种现象,还有像“扛驴的父子”与“倔强的驴子”等故事,给予给驴“犟驴”的名称。不过,东北方言中的“毛驴脾气”,并没那种贬义色彩,反而褒义。毛驴脾气的这种性格,是形容直率,不拐弯抹角的一种人格,是指这些人径直来去,说话做事都直截了当,心眼实在,因此最可交,适合做朋友。这让我们意识到,对动物的看法以及生活任何事情,不存在非黑即白的情况,对我们周围的世界允许我们有各种不同的解释。3.性情温和的动物那些性情温和的动物我们在歇后语里难找。被驯服的动物或者食草动物,如兔子和羊,乍看相当友好和睦,但是俗话说,“就算是佛也有发怒的时候”。性情温和只是相对而言的,兔子急了会咬人,羊有角能撞人。不过,就是它们最具有“柔”这种概念的特征。我们先把“柔”这种分类定义一下。“柔”包括温顺﹑温和﹑软弱、稚嫩等子类。分析时,发现羊﹑兔﹑鹿三种动物可以用这些形容词来描述。这些动物都是食草动物,并且自卫能力差,不善于跟其他动物战斗。因此,它们容易成为食肉者的猎物。首先是羊,上文说过,羊不会伤害其他动物,不会咬人,没有太大的战斗力,因此它适合作温顺的象征。羊是很多动物的猎物,而且它顺从牧羊人,如果没有牧羊人的照顾,就会成为赤手空拳的猎物,如果羊走失了,很可能回不来,要么找不到自己的羊群,要么被其他动物吃掉。羊的这种无防卫的特征通常出现在歇后语中,如下:老虎借羊 有借无还老虎吃山羊 熟练老狼哭羊羔 虚情假意老黄狼哭羊羔 虚情假意迷途的羔羊 无家可归和羊相比,兔子和鹿两种动物还有胆小的特征。兔子胆小的情况我们上文已谈过,如“属兔子的 胆子小”或“老虎皮,兔子胆 色厉内荏、外强内虚”两条歇后语。兔子经常被猎人猎杀,或者被其他动物吃掉,鹿也一样,而且两种动物身上没什么尖锐的牙与爪,体格小、重量轻,战斗力跟羊一样非常低。这两种特征也体现在歇后语中,如下:66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老虎吃兔子 一口吞老虎皮,兔子胆 色厉内荏山兔子斗猎狗 白白送死老牛逗兔子 真没意思、没什么劲儿狍子闻惊雷 傻愣着哈巴狗撵麂子 冒充猎犬狼给羊拜年/狼给鹿拜年 没安好心老虎吃鹿 等死羊﹑兔﹑鹿这三种动物有没有温顺﹑温柔﹑温和等象征意义,歇后语里我们没有找到理据。如果我们把它们归编入“柔”一类的话,那么“柔”一类不就是包括所有包在“弱”一类的动物吗?我们把“柔”和“弱”两类分߿来讲的,是因为它们存在主要的区߿。首先,“柔”不一定等于“弱”。有的动物,如大象或鲸鱼,经常被称为“gentlegiants”(温柔的巨兽),它们虽然又大又强,但是一般不会伤害其他人或动物。“弱”也不一定等于“柔”,我们上文也针对这点举过例子,例如马蜂虽然小,称不上是“强”的动物,但是它非常好斗,也不怕接近其他动物,它都敢蛰偷蜜的大熊。换句话说,我们在此讲的“柔”一种概念包括无法保护自己,没有战斗力,婉娩服从,胆怯等特征,跟“弱”明明是不同的一种概念。(六)智愚和“弱肉强食”的概念一样,聪明在自然界会是一个重要的优点。动物或者人的智商能够弥补身体具有的一些缺点,在人们的心里中,“聪明”是一种美德,而且聪明的人更招人待见。历史上的很多伟人因表现出的智慧而获得了胜利或者成果,现在仍是这样,成功的人通常具有非凡的智商。同时,笨拙的动物或者人经常受到߿人的嘲笑与鄙视,例如“笨蛋”﹑“弱智”﹑“智障”等词语都用来说߿人的不好。那么,动物界有哪些动物具有出类拔萃的智商呢?我们在此来看看。1.动物界聪明的概念说聪明的歇后语倒是有的,如“人上一百 文艺俱全”或“十里高山观景 站得高,看得远”,但还是有带着讽刺意味的歇后语,如“麻雀子过路67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分公母 厉害角色”或“被窝里放屁 能文能武”。动物歇后语中找不到讲“聪明”的歇后语,甚至智商极高的猴子在歇后语中被给予其他特征,如其灵活性﹑活泼的性格或者跟人类的相似性,却没有反映出聪明的特征来。我们针对这点有不同的解释。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因为猴子跟人类很像,但是仍然是一种动物,如果给予给它像人类那么聪明的象征意义,那么猴子跟人类没有什么区߿了,而人把自己看成顶端生物,猴子跟其他动物一样,不配做人。人的聪明表现在他会制造工具和学习新知识的方面,猿猴也有这些技能,如猩猩使用木棍打蚁巢或者马戏团的猴子学骑车。可能就是因为人类的智商才让其将自己称为独特的生物,但并不想把这种特征给予给猴子。因为人被认可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说人聪明如某种动物没有太大的意思,因为人本来就是聪明的顶端。我们可以说人像虎一样强,像马一样快等,正是因为这些动物在某一领域超过人,这样才会有比喻的价值。另一种解释是,人类观察猴子时,其智商不是一看就能看出来,更明显的是猴子工作灵活,它在原始森林里自由自在地行动,而且经常表现出活泼调皮,所以人们的关注点通常放在猴子的这些特征。还有一种因素的影响较大,就是歇后语大多具有批评与讽刺的特点。2.对牛的看法智商低通常是受߿人批评或者讽刺的一个原因。我们上文说过猴子十分聪明,不仅是因为它外表很像人,而且它的一些行为和动作也特߿像人的,它的学习能力很强,但并不是每一种动物都像猴子一样那么聪明。汉民族认为有几种动物是比较笨的。其中一个是牛。其实在汉民族的思想中,牛不一定是笨的,它更是笨拙、粗鲁、没文化的象征。如“牛犊扑家雀 心灵身子笨”,这条歇后语里面的牛犊能感受到家雀飞在哪里,但是它的身体太笨重了,所以没有办法抓它。小牛犊身体很重,四肢在地上,不像猴子会爬,也不像兔子会蹦跳,拿它比喻人是说那个人力不从心,那个人想做什么事情,但是外界原因导致他做不到。以水牛为例,“水牛的肚子 草包”描述的是水牛习惯吃草,吃饱了以后肚子装满了草,草包是软的,比喻头脑简单。软的东西是可以捏的,“捡软的捏”是欺负߿人的意思,因为性格懦弱即为“软”,所以易被性格强势的“捏”。“草包”说人的意思是一个人容易欺负,而且有点没有文化的内涵,是一种对农村人的偏见,而且水牛也是在农村能经常遇到的动物。其实,这条歇后语不直接把水牛当作头脑简单的动物,而是通过水牛爱吃的食物来比喻没有学习能力的人。这条歇68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后语中的本体是水牛的肚子,严格来说跟水牛的智商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选择水牛作本体并非偶然。如果人认为牛的智商很高,那它就不合适作这条歇后语的喻体,而人们会找到更适合当喻体的一种吃草动物。再举个例子,有时可以看见牛打喷嚏的时候嘴在震动,而且舌头从嘴里面出来,看起来有点笨。“黄牛打喷嚏 笨嘴拙舌”就是说的这种现象,用来形容一个人口头表达能力很差,因为说出的话听起来没有连贯性,很空,没有道理,但是不会直接说这个人的脑子有问题,而是说说出怪话的嘴和舌头是有问题的。除了上文说过的关于牛的特征之外,小牛在汉民族的思维中还有乳臭未干的标志。没有经验的、一根筋的人可以说是“小牛犊吃奶 直碰、顶碰、顶撞”,因为小牛想喝奶的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力量与速度,直接冲着母牛的乳房,就像没有经验的人一样不善于变通,不懂分寸。“初生的牛犊 不怕虎”同样用于强调牛的经验和情感较少,所以表现莽撞、无所畏惧,不通过深思熟虑去做事情的行为,因为牛不敌老虎,但是刚出生的牛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与界限在哪,同时也不知道老虎到底有多厉害。3.猪的蠢与熊的笨等汉民族认为猪是笨的,如“栏里关的猪 蠢货”,这句话很直接地表明猪是愚蠢的,“虎生猪喽 又笨又恶”也有同样的义。事实上,猪并不笨,但是就是在观察猪的时候,汉民族发现,猪的食欲很强,吃饱了就睡觉,这种行为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窝囊,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只顾吃喝玩乐。此外,歇后语中熊十分能表现“笨”这种特征,如下:黑熊念经 瞎说一气老狗熊掰棒子 掰一个扔一个狗黑子抱皮球 大笨蛋狗黑子爬墙头 笨手笨脚“黑熊念经 瞎说一气”这条歇后语会让汉语学习者感到迷惑不解。熊不会识字,也不会说人话,但是为什么该歇后语中是熊而不是其他动物呢?反正熊力气很大,身体也大,而且很凶,人都会怕它。对此,我们通过歇后语,来分析汉民族认为熊是笨的缘由。在“黑熊走路 大摇大摆”这条歇后语中,69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熊走路的方式不灵巧,甚至有点笨拙,笨拙跟愚笨不同,笨拙说的是动作,愚笨说的却是头脑反应迟钝,但是熊走路的这种情景让人觉得很可爱,有点傻傻的感觉。“老狗熊掰棒子 掰一个扔一个”这条歇后语可以按照童话故事来解释,熊去玉米地里掰玉米的时候把玉米夹在腋下,接着又把一根又夹在腋下,此时它把前面夹的玉米丢掉了,所以无论加多少玉米,它总是只夹了一根。这条歇后语比喻的是一得到新的就丢掉旧的,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好比通常说的边学习边忘记。通过这个故事,熊在汉民族思想中的笨的形象就得以解释。当然,汉民族也知道熊实际上并非是那么笨的动物,而是一种很危险的动物,熊是食肉动物,通常情况下是捕食者,所以遇到熊就是很危险的场景。“狗熊请客 没人上门、没人敢上门”就说明汉民族对熊的这种意认识,如果熊请客,吃的食物肯定是它的客人。下面我们总结了这些特征以及相应的歇后语。上文探讨的动物并没有全部归纳在下表中,因为有的例子算不上是某一种分类的符号,如“金鲫鱼喂⣿ 舍不得”这条歇后语,不置可否,金鱼对于许多人来说是美丽的,但是它达不到凤凰或孔雀等动物美丽的境界,而且关于它的歇后语并不多,因此没有足够相关的语料作为理据。我们之所以把这样的例子在论文中提到的,是因为它们适合用于加深我们对某一种认知分类的理解。表2.2对动物的认知分类以及具体的实例认知分类动物例子牛九牛二虎 出大力马八匹马拉车 劲头够足的健熊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虎九牛二虎 出大力羊小绵羊碰老水牛 想也不要想弱兔狮子搏兔 以强凌弱凤凰凤凰头上戴牡丹 好上加好、美上加美美孔雀老鸹跟着孔雀飞 冒充俊鸟天鹅丑小鸭变天鹅 高升猪马脸比猪头 一个比一个难看鸦乌鸦配孔雀 痴心妄想马马脸比猪头 一个比一个难看丑驴毛驴笑人耳朵长 不知自丑屎壳郎屎壳郎的食品 臭东四狐狸狐狸打不着 反惹一身臊70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绪表2.2)认知分类动物例子马千里马长翅膀 突飞猛进快兔子乌龟跟着兔子跑 望尘莫及龟王八走路 不慌不忙蜗牛蜗牛赛跑一一慢慢爬、慢慢来慢大象大象的表演 动作太慢老牛老牛走路 不慌不忙狗狗子不嫌家穷 友情为重善蜜蜂蜜蜂采花一一不为自己、劳苦功高黄鼠狼黄鼠狼给鸡拜年 没安好心狐狸狐狸进宅院 来者不善狼狼肚子里 没有好心肝恶熊熊瞎子装弥勒佛 面善心恶虎耗子看门一一贼防贼鸦老鸹请客 乌合之众⣿头鹰夜⣿子进门一一不是好兆头牛大耳牛——不听使唤驴毛驴脾气 太强、太固执刚⣿小⣿的脸 一日三变猴猴的脸 说变就变羊老虎借羊 有借无还柔兔老虎皮,兔子胆 色厉内荏鹿老虎吃鹿 等死智-牛水牛的肚子 草包愚牛犊初生的牛犊 不怕虎熊狗黑子爬墙头 笨手笨脚71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第四节汉语动物歇后语和英语动物类idioms体现的不同认知动物与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因此对动物词语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由于动物自身的特点,它们常常会影响人类的语言,有的动物名称可以称为语言中词语的因素。这种动物词汇的延伸意义常常不是随便的,而是有理据的,跟动物的特性和人们对它的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歇后语里面描述的特征不能代表该种动物,那么这些歇后语就不易被理解。之所以有的歇后语对非汉语母语者来说很难理解,是因为其文化背景和知识不同,也就是说其认知不同。人观察动物的时候角度不一样,而且对所观察的评价不一样。例如,“孔雀”在汉民族的定义中是很美的动物,没有贬义,但是在西方人的眼里,孔雀虽然美,但是它更具有骄傲的特征,可见角度不一样,对动物的评价也不一样。一、不同的民族对动物有着不同的认知我们可以把动物分成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动物是有差߿的,但是不同的民族对于同一种动物的认识一样是有差߿的。因此汉民族对动物的认知常常和其他文化的认知有差߿,这些差߿就会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和文化义中。这个世界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认知的过程,也就是说解释这个世界的过程,是主观的,主观性有一定的不准确性。宏观来说,影响人主观看法的因素就是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微观来说,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审美情趣、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地域风貌、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都有些不同(王全瑞、刘宏、2010)。总的来说,就是这些因素的不同导致两种文化对动物看法的不同以及动物词语里面区߿的不同。人们的认知,不但因地而异,而且不同时代各有不同,因为每一个时代的精神、价值观、面临的挑战等都不一样。本节中,我们要对比汉语动物歇后语中和英语词语中体现的不同认知。这里的英语用来代表西方文化。中国人普遍认为,亚洲的文化基本上是相似的,西方文化不一定相反,但是跟亚洲文化是不同的。“西方文化”这个词意味着“非亚洲文化”,西方文化包括欧洲文化在内。当然,英语代表不了西方文化的整体,但是说英语的国家很多,可见英语的影响力很强。由于这篇文章讲的是语言,我们就用英语来代表西方文化,中文代表汉文化,以作合理的对比。不同文化诞生了不同的语言系统,语言系统又对不同的民族产生了不同的认知72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方式。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是乔治 奥威尔的《一九八四》里面的“新语”。它基于英语,但是因为书里的主义政府不喜欢,因为有与政府不一致的思想和看法,新语中大量表达自由、改革、不满等词汇都被取消或取代,导致了整个民族的一种典范转移。比如说,新语没有“坏”这个词,只有“不好”,因此不能说一个人是坏的,只能说他不好,从而削弱了人们表达意见和想法的能力。本文的重点在汉语和汉文化,所以这些因素的具体性质和影响我们没必要深究,接下来我们简单地来对比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语以及认知过程的区߿。二、汉英两种语言里动物词语的评价义不同在观察动物的时候,人们会发现,动物即具有不同于人类的特征,又有跟人类相似的特征。如果这些特征符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三观,那么对该动物的评价肯定是褒义的,如果是跟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三观相悖,那么对该动物的评价就是贬义的。一个民族对某一动物的褒贬态度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该动物在民族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动物本身的特点;三是该动物在民间创作和宗教神话中扮演的角色(王全瑞、刘宏,2010)。客观地说,动物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人类对动物的喜好,主要来自人类的功利需求,对自己有利的就喜比如欢,不利的就不喜欢,甚至厌恶。人们还会把自己的期望转移到动物身上,一般来说,形体强壮、优美、有价值的动物,容易获得人们褒义的评价。不同语言中,虽然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也是一种动物,但是说一个人是“动物”都是骂人的话。这是来自人的一种“优越感”,把自己称为“高级动物”。其实,中文中用来骂人的动物词相当少,以狗和猪为主。在汉民族的看法中,猪好吃贪睡、愚蠢、懒惰、肮脏、贪婪,喻义是“笨”:“猪变的 吃了睡,睡了吃”、“母猪敲门 哪里来的蠢货”。猪喜污秽,它的生活区域是肮脏的,所以有的文化中是不许吃猪肉的。英语中也存在“猪是笨的”这种看法,例如“pig-ignorant”(像猪一样无知),也用关于猪的词语描述其肮脏的特征,例如“dirtyswine”(肮脏的猪)和“Neverwrestlewithapig”(从不与猪搏斗,意思是跟一个不要脸的人吵架或者争论的时候,两个人都会变脏,而且“猪”是喜欢这一点的)。73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狗是一种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的动物,中国人喜欢狗的奴性和使役性,一直把它视为看家和狩猎的得力助手:“狗子不嫌家穷 友情为重”、“牛耕田,狗看门 各守本分”,但是在中文中也有很多对狗的不好的看法,其中一种是狗忠诚的特征跟“走狗”这个词的矛盾。“走狗”在英语中的等同语是“rat”,英语里面说“rat”有可能是来自于船即将沉船或者一栋楼即将垮塌的时候,老鼠就立刻离开。不同的动物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显现,就是跟人们的不同认知有关。我们在本章第三节说过的“张三和狗比胸膛 狼心狗肺”,拿狼和狗来代表动物的统称,说一个人像动物一样。选择狗的就是因为狗受汉民族的鄙视,狼同样也经常不受汉民族喜爱。例如“饿狼”比喻贪心的人,也引起“张三和老虎抢食 狼吞虎咽”这种说法,是指一个人吃东西又急又猛的样子,但是算不上是骂人的话。王全瑞与刘宏(2010)还提出了另一种为什么狗受汉民族鄙视的理由,那是因为汉民族强调集体观念,注重人情交往,那么狗在现实看家护院功能的基本手段是又叫又咬,这往往妨碍人际交往。英语中却有“Adogisaman’sbestfriend”(狗是人类最后的朋友)的一个说法。西方国家养狗的家庭很多,它是很多人好多年最忠诚的陪伴。有人被狗救的故事,有狗与主人分开之后跨越万水千山之后终能团聚的故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西方人跟狗的关系往往很亲近,它算是自己家里的一个的成员,提到它的时候用“他”或者“她”,来体现对狗的好感和亲密。从语音特点来看,汉语中存在大量的谐音现象,这些现象会引发相关的联想,从而极大地丰富词汇的隐喻意义。王全瑞与刘宏(2010)认为,英语词汇音节过多,谐音概率很低,通过谐音获得文化内涵几乎是不可能的,像“年年有鱼”、“蝙蝠”等来自谐音的附加意思英语中几乎没有。但是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比“bitch”的一个意思是“母狗”,另一个意思是“娼妇”,这个意思的来历跟“狗儿子 爹多娘少”背后的概念是一样的。再比如“cock”的两个意思,一个是公鸡,另一个意思是“鸡巴”,两个词的义都是阳具,英语的“cock”根据“Cassell’sDictionaryofSlang”(2000)来自阴茎前端形似公鸡头的部分,中文中阴茎前端却叫“龟头”,这也是因为两个比较相似。阴茎的其他说法,例如“鸡巴”,可能来自睾丸如一对鸡蛋的形象,“鸟儿”有可能也是跟鸟蛋的形象有关系,也有可能是因为阴茎像鸟的颈部,又有可能是跟鸡的下巴有关系。还有,《古汉语大辞典》(2000),“鸟”是多音字,一个因读“diǎo”,同“屌”,是旧小说﹑戏曲中常用作骂人的话。“鸡巴”一词74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并不是近现代才有的,明朝的《金瓶梅》、清朝的《红楼梦》等文学作品都有提及。英语中还有“scaredycat”(胆小⣿)一个词,中文中却说“胆小鬼”,“鬼”在中文力的杀伤力就比较大,还有“吝啬鬼”、“爱哭鬼”、“鬼脸”等说法,英语中就不存在。但是除了狗和猪之外,汉英两种语言用来骂人的动物词语少,是因为其他动物词语没有杀伤力。当然,动物词语的作用不限于用来骂人,也有批评、描述、夸赞等作用。三、汉英两种语言里动物词语的比喻义不同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语很多时候还被赋予了一个隐喻意义。对比汉语和英语中的动物比喻,因为汉英民族对动物的认知有不同之处,有时候有相同的喻体来表达相同的比喻义,有时候也有不同的喻体来表达相同的比喻义,当然还有相同的喻体来表达不同的比喻义。汉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的比喻义和喻体相同的情况不少。比如狐狸被汉民族们赋予一种灵敏机智可爱的性格,叫“狐狸精”,古代传说中常有狐狸的精怪变成美女的故事。现在“狐狸精”来比喻淫荡的女人或贬称眼睛迷人的女子,也比喻奸诈狡猾的人(“狐狸精变美女 人面兽心、迷人心窍、迷人妖精”)。英语中“foxy”用来比喻性感迷人的女人(“foxylady”),而且也有“slyasafox”(狡猾如狐狸)的说法。再比如,除了上文的“scaredycat”之外,还有“astimidasarabbit”(胆小如兔子)的一种说法。中文里面,兔子也有胆小的象征意义,如“虎皮包住兔子胆 外凶里怯”。另外还有“胆小如鼠”(“见了⣿就怕 胆小如鼠”)的说法。因为老鼠一发现可疑的动静就跑,英语里也说“runlikearat”(跑得像鼠一样)或者“cowardlyrat”(胆小的老鼠)。再比如“stubbornasamule”(固执像驴)跟驴在汉语中是倔强的象征是同一个意义的(“毛驴脾气 太强、太固执”)。英语也有“stubborncow”(固执的牛)这个说法,跟牛在中文里的喻义也一样(“倔强的牛脾气 碰到南墙不拐弯”)。下表是一些汉英不同的例子:75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表2.2汉英动物喻义对比英语动物喻义例子汉语动物喻义例子猴子教书一一坐不住monkey诡计Monkeyaround猴子灵活、淘气猴子拉碾子一一不听使唤黑瞎子长瘤一一熊粗鲁Amanofabear,as包bear强壮熊窝囊、愚笨hungryasabear老狗熊掰棒子 能吃掰一个扔一个骄傲Asproudasa孔雀开屏 多彩、peacock孔雀优美、商量自恋peacock,cocky媲美盲目Asblindasabat,夜蝙蝠飞屋里一一bat蝙蝠祝福反常crazyasabat尽福(进蝠)愚蠢blacksheep,make怯弱sheep’seyesat饿狼逮羊羔一一专sheep脉脉羊温顺、受欺someone,helpless拣弱小的欺替人受罪sheep自身难保盲目Blindasamole,mole鼹鼠 暗中侦探placeamoleGetupwiththe家雀进窝一一叽叽sparrow早起sparrows,sparrow’s麻雀吵闹喳喳fart蜜蜂蜇脸一一刺到Busybee,worklike勤劳不好惹、了痛处beeabee,abeehiveof蜜蜂努力有毒、甜言小蜜蜂说话 甜activity言蜜语龙打呵欠 生凶暴Dragon’steeth,the神奇、(神)气dragon龙严厉olddragon帝王的象征蚂蚱跳龙门一一想得高76
第二章动物歇后语体现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认知特点与象征意义当然,这并非很详尽的列表,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喻义有时不止一个,而且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动物的认知完全一致或完全相反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比如说,上面说的“蜜蜂”在英语中是勤劳和努力的象征,在中文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例如“小蜜蜂说话 甜言蜜语”,但是蜜蜂的这种特征没有英语里面那么突出。有时候,对某种动物的一些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原因是不一样的,例如“蛇”在汉民族和西方人的想法中都是险恶、记仇、聪明的动物,西方人对蛇的不好的看法来自于蛇圣经中的角色,它引诱夏娃犯罪,基于给它狡猾险恶的特征。汉民族对蛇的害怕和怀疑来自有些蛇有剧毒,咬了人能快速致命,而且蛇形怪异,是冷血动物,因此更加引起人们的厌恶和恐惧。蛇在汉民族的概念中还有吉祥的象征意义。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就预示谁家平安,所以不能打它,也不能杀它(王全瑞、刘宏,2010)。这种意义在西方人的想法中就不存在。两种语言动物词语有什么异同是完全可以单独去研究的语言认知学的一个问题。我们在此只想简短地总结我们的研究中针对这方面的一些发现和意义,强调认知过程的主观性和跟文化的关系,以便助读下文关于跨文化交际和国际汉语教育的思考。77
第三章本研究对国际汉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启发和意义第三章本研究对国际汉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启发和意义第一节国际汉语教育教不教歇后语?怎么教?本文探索动物歇后语的象征意义以及背后的认知机制,但是鉴于语言研究跟语言教学的密切关系,我们也要做到务虚务实。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和有效的工具,如果精通这种工具,两个人﹑两个国家﹑两个文化之间的交际就会成功。“跨文化”,就是跨越不同文化的意思,要跨文化,就要理解߿文化的精神,߿文化成员的思维方式,社会的价值观等等。在进行语言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考虑词汇﹑语法﹑语言的基本技能等,也要安排这方面的教学。那么,歇后语在国际汉语教育教材中的编写情况如何?歇后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其中有什么价值或者地位呢?以什么方法来教文化内涵这么丰富的语言形式呢?这些问题将于下文论述。一、歇后语在国际汉语教育教材中的编写情况歇后语属于熟语,而我们认为在各种汉语教材中,歇后语的使用率远远低于熟语中的成语﹑惯用语﹑谚语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博雅汉语》是目前国际汉语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材,被各大高校(如北京语言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广泛运用。因此,本论文选择以《博雅汉语》一套教材为例,分析了教材入编歇后语的情况。《博雅汉语》系列教材全套书共有九本,它包括《起步篇》(I﹑II)﹑《加速篇》(I﹑II)﹑《冲刺篇》(I﹑II)和《飞翔篇》(I﹑II﹑III)四个阶段。出于歇后语难度较高的考虑,我们分析了《博雅汉语》中级和高级阶段的课本,共5册。学习者学完了整套教材后能掌握10000个词。《博雅汉语》是一套综合类教材,其涉及到对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讲解。虽然歇后语的口语性较强,但有的老师却主张把歇后语教学以阅读的形式教学,这样就只要求学生能看懂歇后语,而不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歇后语。即使如此,歇后语也在教材中出现,以供学习者学习。此外,鉴于歇后语的口语性较强,一套综合性教材的内容也不能供学习者较全面地对歇后语进行学习。所以,本论文还分析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和高级教材。该教材分为综合﹑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五个部分的课程,因此通过教师教学能为学习者提供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训练。本文对两套教材78
第三章本研究对国际汉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启发和意义的中级﹑高级阶段的课文和练习中的歇后语进行了统计汇总,其入编歇后语的具体情况如下表:表3.1《博雅汉语》与《发展汉语》入编歇后语列表教材名称歇后语总数例子中级冲刺篇(I)无-中级冲刺篇(II)无-高级飞翔篇(I)无-高级飞翔篇(II)无-高级飞翔篇(III)无-发展汉语中级综合(I)无-发展汉语中级综合(II)1芝麻开花——节节高发展汉语中级口语(I)无-发展汉语中级口语(II)无-发展汉语中级听力(I)无-发展汉语中级听力(II)无-发展汉语中级阅读(I)无-发展汉语中级阅读(II)无-发展汉语中级写作(I)无-发展汉语中级写作(II)无-发展汉语高级综合(I)无-发展汉语高级综合(II)无-发展汉语高级口语(I)无-发展汉语高级口语(II)无-发展汉语高级听力(I)无-发展汉语高级听力(II)无-发展汉语高级阅读(I)无-发展汉语高级阅读(II)无-发展汉语高级写作(I)无-发展汉语高级写作(II)无-79
第三章本研究对国际汉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启发和意义由上表可见,教材确实极少涉及歇后语,分析的两套中、高级阶段教材总共只有一条歇后语。我们发现的这条歇后语出现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程第二册的第7课“彩票”课文里面。它并没有被列入生词中,而是在课文里加了备注解释,备注中讲道“芝麻开花——节节高”是歇后语,并解释了其义,且在该页右侧附加了一道思考题,问“芝麻开花”和“节节高”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它说明编者在编写这段时,意识到了歇后语特殊结构的难度以及对学习者的汉语理解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芝麻开花时是从下面往上面开的,如果学习者没看过芝麻开花的样子,对其现象和特征不了解,那就无法很难理解这条歇后语是用来比喻人们步步高升,事业日益兴旺发达。该条歇后语在教材编写的这种情况告诉我们,歇后语远不是国际汉语教育的重点,它在课本里面的出现率非常小,易被词汇教学忽略。如果老师不补充关于歇后语的教学,很多学生不但不了解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甚至还根本不知道其存在。当然,歇后语在编写教材的实际情况,完全可以当作单独的一种研究对象,我们在此只是提供了一个初步的介绍,但是分析汉语水平考试的词汇我们也会发现同样的情况。HSK6级词汇共有5000个词,其中没有一条歇后语。毫无疑问,这和歇后语的口语性较强有关系,HSK包的高级词汇涉及的大多数都是书面语性较强的词汇。综上所述,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学里易被忽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保证汉语语言形式的多元性教学,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歇后语讲解。二、文化是歇后语教学的重要途径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通过歇后语的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者就能感受到许多有关汉民族的文化知识,这对他们的汉语学习有着很大的推动力,歇后语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熟语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加深他们对中国以及汉民族及其文化的了解。歇后语的教学不仅有趣,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歇后语跟语法教学、汉字教学、诗歌教学等都是汉语的一个部分,要全面教汉语,歇后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内容。因为歇后语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口语性比较强,关于国际汉语教育歇后语教学的研究很少,因为教的人较少,然后老师经常也不把歇后语划分出来教,很多是归于成语当中去教。另外,很少有第二语言学习者学到较高程度的基础,再来学歇80
第三章本研究对国际汉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启发和意义后语,因为大部分学生到那个基础的时候,都已经去学专业了,专业来学汉语的人就不多了。那么,歇后语这种汉语特色到底怎么教?对此,我们认为学习一门语言意味着解读这门语言的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学习者也能感受到汉语的这种魅力,使他们有更多的学习动力。汉语学习者们了解中华文化、探索东方文明的时候尝试理解其中的文化奥妙与语言瑰丽。此外,歇后语也是国际汉语教育的一个宣传中华文明、传播中华文化的好机会。这要求老师在课内外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教师要从语言的角度把中华文化传播给学习者,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向外国学习者输入包括歇后语在内的汉语熟语,从而加深这类语汇形式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印象(刘中博,2013)。国际汉语教育对于外国人学习与理解中国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文化作为汉语教学的关键途径之一,既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又是其必要结果,要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以及语言的得体性,学生必须有牢固的文化知识基础。歇后语是汉文化的一种生动的展现,而且是一种非常幽默的语言现象,因而歇后语的教学是教关于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趣内容。比如,“过年死头牛 不好也说好”,也可以说“过年死头猪 不好也说好”或者“过年死头驴 不好也说好”,这条歇后语体现了很多汉民族文化。首先,牛、猪、驴都是家里很重要的牲畜,因为能被用来赚钱养家,要是死亡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过年的时候,汉民族忌讳说不吉利的词语,因此牲畜死了也不能说不好的话。在此,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讲解汉民族过年的一些传统习俗,加深学习者对此节日的理解。退一步说,就算牲畜死亡,因为是阖家团聚的春节,大家本来就要吃好吃的,那有何尝不能将它们作为食物呢?所以这条歇后语的谜底“不好也说好”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自我安慰,讲解了这些文化知识,就能为学习者指点迷津。三、教学以教材﹑学生语言基础以及交际活动为前提俗语以及歇后语教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和相关词典的编纂有关。俗语以及歇后语体现的汉文化内涵比较浓,汉语学习者在这方面多少有不了解的地方,经常比较难理解其文化背景和内涵,因此学习的时候多少会感到迷惑。编辑者针对他们具体的需求也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还缺乏系统性的体系,也就是说对此类学习词典的翻译方法、注释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都还缺少教研工作。由前81
第三章本研究对国际汉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启发和意义文可知,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人们理解这个世界,都是基于给定的词语的意义,以及对某件事情的联想,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受到文化因素的干扰。自然地,如果词典以及教材没有提供足够的文化因素信息和背景知识,老师讲解歇后语仍然是很困难的。“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这条歇后语中,有两个部分会让学习者困惑,一个是学生可能不知道猪八戒是谁,另一个是学生可能不知道“里外不是人”这个说法,那么如果词典或者材料不提供相应的注释,学习者就没法理解这条歇后语的意思。《西游记》可以延伸出来很多细节的小故事,传说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猪八戒听人家都说长得丑,便找了一块镜子照了自己,发现镜子里的自己果然很丑,他就愤怒地拿起了钉耙,把那镜子打碎了。他正转身要走,无意中看到了散落在地上的镜子碎片,碎片里面的自己无论大小,都是自己丑陋的模样。所以猪八戒丑得不像人,因此我们说,镜子里面和镜子外面的猪八戒都不像人。但事实上,“里外不是人”这个说法的意思并非如此,而是形容一个人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做什么事情都被人指责。没有这些信息,这条歇后语的意思就很难翻译。汉语歇后语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汉语歇后语主要分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种结构,要求学习者掌握一定的汉语语言知识,这包括词、字以及对汉文化的基本了解。没有相当牢固的汉语基础会增加对歇后语的理解和运用的挑战性。这是一些老师很少去教学歇后语的原因之一,也是学生难以了解歇后语的意思和用法的原因之一。所以,歇后语的教学不应该放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而应该放在中高级阶段,当学生不再需要查词典时,就能比较轻松地去解读歇后语的义了。到了中高级阶段,老师不用再着重于语法教学和词汇解释,而是能够补充一些教材外的内容,因为歇后语仍然很少会出现在教材中。其实,现在很少有人会使用歇后语,所以如果在国际汉语教育中老师根本不讲解歇后语,学习者就错过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课堂教学中适度引用歇后语能够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迅速记住、记牢,并把握歇后语前后两部分所表达的意义,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刘中博,2013)。语言是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学习一门语言就是掌握一种交际工具。歇后语的口语性强,如果歇后语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在日常交际中不能恰当地传达,那么就很容易会产生理解上的空白。要学习一种语言中的特色就要把握一些特定的词汇,并在交际中实现学以致用。于是,老师在制定歇后语教学计划时,也要考虑能否让学生学以致用。歇后语是不能乱用的,因文化不同而导致使用82
第三章本研究对国际汉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启发和意义不当会造成交流的障碍及产生文化干扰(王沛纯,2009)。在进行语言交际的时候,学生要培养正确的语感和语言的得体性表达,于是老师要提供合适的语境和上下文。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表达的得体性要求老师帮助学生自上而下地整体理解词汇的意思和用法,同时,老师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此外,学习者还可以参加一些课外的社会活动,关心日常生活中周围的人的语言,日常生活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一部分,当学生做饭给中国朋友吃,而且味道还不错的话,它可以对他朋友说自己做饭是“老虎吃豆芽 小菜一碟”。看起来十分简单的一句话,却包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更不容易忘记(刘中博,2013)。这是一种内容丰富的语言资源和很好的练习机会,如果学习者不在目的语的国家,那么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和互联网上的博客来弥补这个遗憾。四、国际汉语教育中的歇后语在国际汉语教育中,我们通常更重视语法教学,却在一定程度上轻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导致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词汇时常出现错误。加强重视词汇教学是促进国际汉语教育发展的好机会。词汇教学,也包括歇后语的教学。歇后语的教学跟一般的词汇教学有些不同,其原因我们上文也提到过,首先是其特殊的结构,但是更具有挑战性的是歇后语不像字面意思,它与中国不断发展的文化﹑历史﹑经济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歇后语的意思不像“桌子”﹑“说话”﹑“漂亮”等词汇容易理解和翻译。有时候,一条歇后语传递的思想仍然存在,但是它讲的具体的事物或形象在现代社会已经很少见或者已经消失了,正如上文说过的“老鼠钻风箱 两头受气”。歇后语的教学和普通词汇的教学有所不同,那么我们也应该去寻找适合国际汉语教育歇后语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歇后语中蕴了丰富的汉民族文化,因此汉语学习者除了把握歇后语字面上的意义,还要了解和掌握歇后语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在本章第一节讲过的“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这条歇后语,在汉民族来看,无论是对《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了解程度,还是对“里外不是人”这个说法的掌握程度,都容易理解。而对汉语学习者来说,只看前文,要想得出谜底实属万难。正如黄兴运(2015:48)所说,“语言教学在本质上是文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文化讲解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在歇后语教学中讲解歇后语背后的文化背景知83
第三章本研究对国际汉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启发和意义识,无疑会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上文讲道,老师先要打好学生的扎实汉语基础,再去教歇后语,把相应的典故和文化知识给学生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歇后语的过程中体会与理解歇后语。对此,胡宝丽(2016)提出,文化导入时可以使用双语教学,适当地使用学生的母语辅助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讲述,以便让学生更快地明白和理解一条歇后语的来历和义。老师还可以挑选两种语言中意思相似的歇后语来使用对比导入的方法,我们在第二章也发现,有英语的一部分熟语跟某一条歇后语在意义上是类似的,比如说中文的“鳄鱼流眼泪 假慈悲”和英语的“crocodiletears”区߿不大,或者“狗抓耗子 多管闲事”和英语的“mindyourownbusiness”相似。和英语一样,在其他语言中肯定也会有跟某些歇后语的表达或者意义类似的说法。教歇后语的途径有很多,刘鹏(2017)给我们提供几种很有效的手段。其中是选用视频和多媒体等方法来教歇后语,“歇后语本身具有故事性和叙事性,所以选用视频的动态性更好地体现其中的内容和意蕴”(刘鹏,2017:137)。例如“熊瞎子掰玉米 掰一个丢一个”本来就来自于一个故事,老师可以在网上找一段大熊掰玉米这个故事的视频,像讲故事一样引出这条歇后语的谜底。使用多媒体就是讲解歇后语的很好方法和资源,例如综艺节目、娱乐作品、相声、小品等中国的文艺作品,经常包着大量的歇后语,如果学生的汉语水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从这些文艺作品中可以轻松地和快乐地学歇后语以及汉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刘鹏(2017)也提出了另一种简单且奏效的方法是简笔画或插图展示,很多歇后语可以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来表现内容,例如“猴子捞月 一场空”,用简单的草图或者插图来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最后,他还讲到歇后语的特殊结构,它本身就是谜面和谜底的结合,所以像猜灯谜一样用猜谜语的形式进行讲解,这也是一种既轻松又快乐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在游戏中学歇后语。因为歇后语口语性强,而且已经不是常用的语言形式,所以它很少会出现在课本中。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对付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借鉴刘平(2009)的观点,他主张俗语的“随机教学”,也就是说,根据恰当的时机,灵活地教学某个俗语或者歇后语。课文导入、讲练和讨论,甚至批改作业时,都可以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歇后语。比如,学生学了生词“豆腐”,可以给学生讲解“马尾穿豆腐 提不起来”这条歇后语的意思。再比如,成语教学的时候学生学84
第三章本研究对国际汉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启发和意义习了“一日三变”,可以让学生猜“小⣿的脸 一日三变”的义。随机教学歇后语,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深词语和语法理解(刘平,2009),而且能够弥补教材中很少会有歇后语的缺陷。歇后语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它更能让学生学会联想,发散思维,这是体会及理解汉民族文化以及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很好机会,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在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进行文化教学,这也是国际汉语教育的目标。虽然在教材中很少会出现歇后语,但是在进行国际汉语教育的过程中,都会有歇后语教学的机会,而且教歇后语的方式各种各样,都可以让国际汉语教育课充满乐趣与内涵。第二节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动物歇后语一、跨文化交际背景的简单介绍基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全球化等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交流工具。在跨国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会带着他们自己文化的价值观、信仰、标准等去进行交流。如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密切的国际交流。这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的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学习一门语言涉及到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谈芳英,2011)。中文和英文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使用这两种语言的国家的人民有着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中,人们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使用熟语,中英文都有丰富的熟语,由于它们的独特意义,作为文化的交流者,研究不同语言熟语的跨文化差异具有重大的意义。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表征,它还在语汇、语法,熟语、文学,科学以及书面和口语中有着一定的文化价值。因此可以说任何一种外语课都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资源,因为外语里的每一个词都反映了其国家的文化背景。对等的词语,例如“house”不会成为外来的人问题,它们通过简单的方法或直接的翻译就能解释其意思。“house”这个词在不同人的脑海中形成非常不同的观点,比如“家”、“医院”、“学校”、“邮局”等。但是只要文化的因素改变,交际的因素也会改变(谈芳英,2011):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中也会激发不同的联想,针85
第三章本研究对国际汉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启发和意义对“house”,美国人可能会联想到“白宫”,欧洲人会联想到“教堂”,蒙族会联想到“蒙古包”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能够缩小不同文化或者不同民族之间的这种文化差异。对于熟语性的词语而言,外语学习者的语言掌握能力差距本来就比较大,因为它们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区߿本来就很大。下面将要探究熟语性词语的掌握。二、熟语性词语的掌握应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语言学习者不仅要学会目的语的准确形式,而且还要掌握怎样在社会中使用这些形式,要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和连贯性,以保证跟目的语的母语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能够自然顺利。这么来看,学习一门语言等于与一种新文化相融合,而且在这种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新的文化构架和世界观。因为成语、俗语、歇后语等都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很普遍,于是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必会遇到此类词语。学习者要是希望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能够顺利,那么他要试图建立对这类词语的知识和把握(Boers,2004)。换言之,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仅包括语言能力,比如语法知识、词汇量等,也包括语用能力,把握在恰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恰当的语言形式和规则(周瑜,2013)。然而,熟语类词语广泛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绊脚石。因此,在熟语的教学的时候,老师既要重视语言形式的准确性以及词汇、语法等的教学,又要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减少语言使用中的错误(王沛纯,2009)。熟语性词语有时候虽然是不合语法的,且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难以理解的也不好翻译,但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贡献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能得到认可的(Yağiz,2013)。因此,要理解熟语以及汉语歇后语,我们首先应理解其功能。三、动物歇后语的交际功能歇后语的特点繁杂,如下:首先,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不同的地带和方言地区有不同的歇后语。歇后语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它讲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道理。它使用的表达方式自然贴切、有着幽默的风趣、还有耐人寻味的特点。歇后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表现力,它的历史悠久,其语言独特,使用广泛,双部结构的意义深邃(卜爱萍,2014)。此外,歇后语86
第三章本研究对国际汉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启发和意义具有变易性,它并不是很机械的语言形式,它有形象性,用形象而特殊的形式具体、生动地反映生活、同时能彰显人们的思想感情。歇后语具有通俗性,它会用通俗的语言说明深刻的道理,而且它是简短凝炼,便于记忆的语言形式(宗武,1990)。换句话说,歇后语不只是一种文字游戏,而是文化内涵丰富的一种语言形式,跟汉民族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等有着亲密的关系。歇后语是汉语中独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把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者比喻,另一部分是意义与解释。歇后语就是要把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藏起来,不直接说明,以幽默的方式来呈现一段话语的前半段,然后再让听者或读者通过意义的关联性或语音相近似者,去判断其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动物歇后语不仅仅单纯、呆板的指某一动物,而且与人文环境相关,借以指代具有某种动物特征的人,将某种动物的典型特征用来描述与人有关的品质特征、或褒或贬,使表达更贴切生动,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动物的物种多、性格多,人又和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常常用动物的性格来比喻人。由于动物具有鲜明的形象和突出的特征,长期以来,动物名称和与动物有关的词被用来描写与之相似的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避免不了生气,当我们和߿人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直接说一些伤人的话。但是骂人也是讲艺术的,太直接了就失去了这种艺术。用歇后语来骂人是比较有素质、有讲究的。动物歇后语于此就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当一个人做事不知轻重深浅的时候可以说他是“狗咬月亮 不知高低”,这条歇后语本来指的是狗不知道月亮有多高,这里是婉转责骂他人。有时歇后语的用法谈不上骂人,但还是有损人的感觉,比如,两个人处于争执状态,可用“你还是真是斑马的脑袋 头头是道”这条歇后语,意思就是对方说得对,但是不太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四、跨文化交际中使用动物歇后语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熟语会在电影、书籍、报纸和现实生活中出现。因此,学习者不仅可以通过小说、杂志等书面形式,而且也可以通过电影、戏剧等口语形式来学习越来越多的熟语。以中国的对外谚语学习为例,87
第三章本研究对国际汉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启发和意义不难发现,学习者没有充分意识到熟语类词语学习的重要性,当然此类的教学成果也有待改善。现在的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对歇后语的使用已经很少,因此第二语言学习者不懂歇后语也不足为奇。不过,恰当地使用歇后语能表现出学习者对汉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因为歇后语是很地道的说法,而且其幽默和生动性使人印象深刻。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歇后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歇后语通常具有骂人和批评人的意味,于是应适当考虑其使用的效果,不要乱用,如“狗改不了吃屎 本性难移”、“属骡子的 杂种”等歇后语是骂人的话,具有极强的攻击性,最好避免说此类的话。有的歇后语在表达中跟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会有相似的说法。比如英语的一些说法,跟汉语歇后语是有相似的说法的,学习者比较容易吸收理解,而且使用时也得心应手。比如说英语的“crocodiletears”跟“鳄鱼流眼泪 假慈悲”是一个意思,在理解和使用上应该不会有误解。有的歇后语在学习者的母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但是文化中有类似的想法,因此它的义仍然清楚易懂,比如“狗抓耗子 多管闲事”,各种文化下的人都会养狗和⣿,所以自然知道是⣿去抓耗子,所以如果是狗去抓耗子,那么就是它去管了不应该管的事情。又如“秋后蚂蚱 蹦不了几天”是指蚂蚱到秋后就快冻死了,蹦跳不了多长日子,它借指的意思是离死亡或失败不远了,在熟悉蚂蚱冬天冻死的情况下,这条歇后语就很容易被理解。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思想文化的差异,因此歇后语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就很难理解,在人际交流的时候也应注意到这一点。比如说上文中提到的“熊瞎子掰玉米 掰一个丢一个”,熊这么做是因为它在汉民族的思想中是愚笨、笨拙的动物,但在西方人的文化中熊却代表的是强壮、凶恶,因此中西方对熊的理解不同。又如“老鼠钻风箱 两头受气”中,风箱是鼓风工具,一般由木箱、活塞、活门等组成,使用时,拉动把手使活塞爱木箱中前后运动生风,使炉火旺盛。如果对风箱没有印象的人就无法理解这条歇后语。不置可否,有的歇后语连中国人都很难理解,可能是由于方言差异,可能是由于逻辑思维的不同,也有可能是因歇后语太罕见的原因。如“老母鸡放屁 不大吉利”(为什么不吉利)或者“八虎闻幽册 死的死,丢的丢”(古湖北、辽宁一带),这种歇后语的意思对中国人来说已经很难理解,更߿说第二语言学习者了。88
第四章总结第四章总结第一节研究的主要结论本文基于动物歇后语语料库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考察了动物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动物的象征意义与其对国际汉语教育与跨文化交际的意义。本文第一章,统计了14443条动物歇后语语料,对该语料动物的使用频率与类型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文第二章,探讨了汉语歇后语的文化意义,并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动物歇后语的认知类型及动物的象征意义,然后针对汉语的歇后语与英语的动物类熟语进行了对比;本文第三章,研究了歇后语对国际汉语教育与跨文化交际两方面的新启发与想法。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动物歇后语的基本分类动物歇后语是分为谐音型歇后语和比喻型歇后语。其中,比喻型歇后语占据大多数,是指基于动物的某种特征来表达本体的比喻义。地球上动物的种类很多,而且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国家,地貌多样,动物种类也很多。人类对动物利用较多,已有农业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伴侣动物、实现动物等的出现。这些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对人类有一定的价值和用途。有的动物在中国较为常见,如工作动物:牛、马、驴等,有的比较罕见,如限于某一个地域的动物:骆驼、长颈鹿、鲸鱼等。人类对频繁接触的动物更为了解,因此关于这类动物的歇后语相对较多。在动物歇后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型是畜类,如牛、马、羊、猪、狗、⣿等。这些动物对人类而言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跟人类有较为频繁的互动。对人类有害的动物虽受人厌恶,但也会被当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因为人类要防备它们,因此对它们的研究也多。这些动物也经常会出现在歇后语中,如老鼠、蛇、狼、狐狸等。有的动物对人类来说没有太多的用途,也不能威胁人类的安全,但是它们的某种特征惹人注目,例如大象庞大的身躯或者骆驼独特的双峰,因此也出现在了歇后语中。此外,还有受人关注较少的动物,因此很少出现在歇后语中,如狗獾、鼹鼠、鳄鱼等动。有趣的是,偏于褒义的动物出现率较低,如蝴蝶、龙、孔雀等,89
第四章总结这和歇后语的功能有关,歇后语主要是用来批评、讽刺他人的,所以多具有贬义色彩。二、动物歇后语的认知特点本文从不同的认知分类分析了动物歇后语中的汉民族认知特点。这些认知分类是汉民族对动物的构成系统及基本信息认知。本文的分类简洁明了,以相对的概念针对动物的特征以及象征意义进行了认知分类方面的分析。汉民族思维中的认知分类和范畴通常较为简单,同时分析周围的世界可粗可细。我们在本章提供的是对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的概况,给以后的学者留以分析的空间。汉民族文化中,多数动物都有多面性,有好有坏,但动物的各种特征都值得研习。歇后语中的常见动物是贴近汉民族生活的动物。汉民族对它们的了解、认知、思考以及它们对汉民族日常生活的影响都体现在了歇后语中。比如,为什么不评价马是愚笨的?因为马的种类中包骏马,其有着健康、温顺、速度迅猛的特征,褒义色彩,所以不会说其愚笨。此外,汉民族对动物的认知受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的影响。这些故事中富各种动物的形象,美与丑、聪明与愚笨、诚实与狡猾等鲜明特征由固定角色扮演。此外,动物歇后语的形成也受文化差异下的主观意识和生活经历影响。观察、经历和评价是认知过程的重要步骤。三、动物歇后语的汉英对比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同异,因为语言受到文化﹑历史﹑思维方式等影响,两种语言中的对动物的评价并非完全一致,但因为人们观察的是同种动物,如果对动物的性格和行为的解释是不同的,其主要原因是人们的认知过程是主观的,涉及到人们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的过程,因此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甚至不同人之间的认知都有或多或少的差߿。此外,本文还分析和对比英语习惯用语与汉语歇后语中的动物词语表达特征,阐述了英汉表达方式中多数一致,少数不对应的现象。基于概念与义,同义色彩词汇在汉英中的指代对象大致相同,但也存在感情色彩不同的情况。对不同语言的动物词语理解的难点在于观察角度不同,如“小鸡吃玉米 找死”这条歇后语中,其观察点在于鸡的器官特征,即玉米粒很大,而小鸡的食道却太小,因此会因咽不下去而产生生命危险,如果没有了解鸡的这种身体特90
第四章总结征,就不易理解。又如文化的不同也导致虚拟动物的种类差异,如龙在西方文化和汉民族文化中的形象截然不同。如果对动物的特点了解不足,会导致理解困难,如“老虎离山落平原 抖不起威风”、“虎落平阳 被犬欺”。又如“王八吃秤砣 铁了心”这条歇后语,和英语中的表达方式有较大出入,因为“王八”在英语中仅仅是一个普通词汇“Bastard”,而在中国却指的是一种叫作“鳖”的鱼类动物,其与乌龟也不尽相同,所以只有理解歇后语前缀中的具体动物,才能真正了解其句式的表达义,体验出这种句式的趣味,而英文在表达这类句式时很容易走样。四、动物歇后语对当前国际汉语教育的启发意义汉语歇后语有一定的教学价值,因为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资源、幽默形式。歇后语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蕴丰富的文化知识、民族特征、历史背景,因而能帮助提高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其中,动物歇后语更易于学习者吸收理解,因为每种文化中都有动物因素。然而歇后语的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歇后语结构特殊,要想透彻理解歇后语,对语言能力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要求很高。但学习者达到一定水平后,便可能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或者离开了汉语学习之路。此外,汉语歇后语的实用性也导致其课堂教学的有限性。基于没有专门的歇后语类教材和过多符合学生要求的歇后语类词典,以及相对系统的歇后语教学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歇后语教学的可执行性。歇后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部分,其教学受汉民族不断发展的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影响。适当使用双语教学、灵活地教学歇后语,或在游戏中教歇后语等都是歇后语教学的有效方式。歇后语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词语和其文化内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还能弥补教材中关于歇后语知识讲解不足的缺陷。歇后语客观存在于生活中,希望本文能够有效引导读者认识动物歇后语,感受到其语言的生动新颖、活泼鲜明、诙谐幽默。91
第四章总结第二节研究限制与展望一、研究的限制在研究过程中,由于语料、研究方法、理论上等限制以及推论中出现的困难等导致了研究的局限性。在此,探讨本研究的研究限制。1.样本和数据的限制大量语料的收集能够保证研究的全面性与多样性,但是也产生了一定问题。首先,收集的歇后语里面的动物种类太多,而本文规模有限,不可能涵盖歇后语中的所有动物。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动物,潜心研究关于这些动物的歇后语,能够发现其深刻的意义。本文概括和总结对动物歇后语的研究成果。本文的语料数量导致一定的统计困难。14000多条歇后语,来自中国各地,有一定的民族和方言色彩,但其色彩一般不鲜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不了汉文化,当然也代表不了汉民族的想法。跟动物种类过度的问题一样,限于中国某些地域或者某些民族的歇后语,其代表性更大,来源显明,减少研究语料和成果的模糊性。在数据整理过程中,由于一些数据具有局限性,有的歇后语被多次举例,但对本研究的重点无较大影响。2.题目的限制本文的题目本身有一定的限制。一方面是汉语歇后语的使用率较低,一般是年长的人才会用歇后语,而且大部分歇后语使用率较低。从国际汉语教育的角度来看,在缺乏一定的汉语和文化知识基础的情况下,多数汉语学习者达不到能够学习歇后语的汉语水平。汉语歇后语被列入国际汉语教育课里面目前是不切实际的,若要保证歇后语教学的成功,首先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概念基础。同样,本文题目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好处和用处还待进一步探讨。3.作者本身的限制通常论文最大的限制来自作者本身。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本文还存在一定不足。作者本人不属于汉民族,对汉民族文化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限制,因为成长环境跟本文研究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差߿较大。对中国的文化和语言知识的学习,一部分是通过研究生阶段的汉语课程学习与进修,但也有一部分来自书面和日常交流。作者本身不是汉语母语使用者,所以缺乏母语者的语92
第四章总结感和词面上的理解,因此有的推论受作者本身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不断地进修能够缩小这种差异,但无法釜底抽薪。4.前人相关研究少以往文献对语言认知学和歇后语的研究较少,将这两个领域融会贯通来研究的更少。绝大部分现有的文献注重汉语的其他语言形式,例如成语、量词的应用等。关于语言认知学和歇后语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究。5.推论的限制推论上存在一定限制。首先,因为题目较大,导致应议论的范围也过多,很多发现只能蜻蜓点水,而不能进行更多深刻的推论。我们认为,语言认知学的一个限制就在其假设性,特߿是对于与自己民族不同的文化和语言,有一部分推论可能建立在不完全正确的假设基础上。若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原来的假设是有问题的,那这方面的研究将重新开始,所以研究过程仍处于不断发展和改善的阶段。二、对研究的展望每次研究都有一定缺陷和局限性,对研究的展望就可以弥补这种不足。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明本研究未来的研究方向。1.缩小研究范围本研究的范围可从不同角度缩小。一是减少研究动物的种类,如只研究畜类动物的歇后语,或者和小或六畜类相关的歇后语,也可以更微观地单方向研究某种动物的歇后语。二是针对一种认知类型进行分析,如动物之“善”或“狡猾的动物”。三是缩小歇后语的来源,研究某种少数民族的歇后语,或某种方言里或某个地域的歇后语。四是可以研究某种作品的歇后语,如《红楼梦》里的歇后语已有文献研究,同时可将这类研究和语言认知学相联系。2.对比分析另一种研究方向是对比,可以对比不同方言里的歇后语、不同少数民族的歇后语、汉语歇后语跟其他语言里类似的语言现象等。本文对此已有一定探讨。3.研究其他类型的歇后语除了动物歇后语之外,还有大量的其他类歇后语可研究,如和十二生肖、植物、历史人物、食物等有关的歇后语,应增加对这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认知学的理解。93
第四章总结4.从语言认知学其他方面来研究歇后语本研究侧重于语言认知学中的范畴化,但仅仅对其进行纵深化分析、论证是不够的,因为歇后语在其他方面也需要系统的研究,如关于隐喻、转喻、谐音等方面的认识过程,以及与中国民间谚语之间的密切关联等。9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专注、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1]GeorgeLakoff.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M].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2]JonathonGreen.Cassell’sDictionaryofSlang[M].Cassel,2000.[3]李晓琪.博雅汉语(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4]苏新春.现代汉语分类词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3.[5]王晓娜.歇后语和汉文化[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6]王全瑞、刘宏.汉英动物词语和文化对比研究[M].青海: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7]魏红霞、杨维芹.言语歇后语[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8]武德花.发展汉语[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9]徐中舒.古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二、期刊文章[1]Barsalou,L.W.1983.Adhoccategories[J].Memory&Cognition,1983(11):211-227.[2]Boers,F.,Eyckmans,J.&DemecheleerM.Cross-culturalvariationasavariableincomprehendingandrememberingfigurativeidioms[J].EuropeanJournalofEnglishStudies,2004(8):375-388.[3]Labov,W.Theboundariesofwordsandtheirmeanings[J].NewwaysofanalyzingvariationinEnglish,GeorgetownUniverstiyPress,1973:340-373.[4]Rosch,E.H.Naturalcategories[J].CogntitivePsychology,1973(3):328-350.[5]卜爱萍.模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歇后语英译[J].上海翻译,2014(1):67-70.[6]曾小武.歇后语语义关联的微观考察[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42-146.[7]陈军.歇后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策略[J].温州大学学报,2001(2):77-80.[8]成军.范畴化及其认知模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65-70.[9]缑新华.歇后语人物形象中的意识文化[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5):108-113.[10]胡宝丽.国际汉语教育中的俗语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6(8):61-62.[11]黄兴运﹑李一枝.认知视角下歇后语语音隐喻及其教学研究[J].教育观察,2015(1):47-56.[12]姜博洋.浅谈歇后语的国际汉语教育应用分析[J].内江可学,2013(3):92-93.[13]蒋向勇、邵娟萍.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读[J].南昌大学学报,2009(2):144-147.[14]李金葆,梅芳.歇后语与汉族精神文化[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1):59-63.[15]李云彤.汉民族文化在有关人物的歇后语中的呈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3):76-79.[16]刘鹏.浅析歇后语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136-137.[17]刘平.国际汉语教育中的俗语教学[J].海外华文教育,2009(1):44-47.95
参考文献[18]刘亚丽,王亚.比喻的认知理论研究综述[J].很难大学学报,2008(2):174-178.[19]刘中博.歇后语与国际汉语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2013(9):83-85.[20]陆侠.蒙城方言歇后语探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6(6):44-47.[21]卢英顺.比喻现象的认知解释[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42-47.[22]马利军,张积家.歇后语的内部关系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1(4):84-92.[23]聂绛雯.范畴内的比喻认知[J].平原大学学报,2006(1):90-92.[24]谈芳英.Astudyofpragmaticfailuresin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J].海外英语,2011(15):262-263.[25]唐蒋云露.论歇后语的文化意蕴及其在国际汉语教育中的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6):175-178.[26]王沛纯.国际汉语教育中的“歇后语”[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7):220.[27]王雅静,王坤.歇后语及其文化意蕴述略[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9(6):41-43.[28]王岩.歇后语的文化内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45-49.[29]俞建梁.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歇后语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7(2):56-59.[30]张苏亚.从事件域关联整合模型看动物型歇后语的认知解读机制[J].赤峰学院学报,2016(4):213-214.[31]赵思思.动物歇后语中的隐喻映射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2(4):94-97.[32]周榕,龚玉苗.隐喻性范畴化及其实现机制[J].现代汉语,2015(6):824-832.[33]周瑜.PragmaticFailureinSino-western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andImplicationsforImprovingChineseEFLLearners’CommunicationCompetence[J].疯狂英语,2013(1):149-153.[34]宗武.浅谈歇后语的特点、分类及其发展[J].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90.(4):48-53.[35]邹春玲,成晓光.歇后语的心理模型分析[J].外语研究,2003(3):14-18.[36]HuYunting.AstudyonC-EtranslationofmetaphoricalimagesinChinesetwo-partallegoricalsayingsfromtheperspectiveofmetaphoricalhomogeneityandheterogenity[D].陕西 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37]张苏亚.动物型歇后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四川:四川外语学院,2011.96
致谢致谢本文的完成意味着我在中国大学两年的硕士校园生活即将结束,也意味着我即将走向一个新的生活阶段。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但我不怕在中国的美好大学时光即将告一段落,因为我珍惜了这大好时光的分分秒秒。首先,由衷地感谢中国ჿ府的奖学金,这个奖学金能让我在中国多待一段时间,学到更多知识,获得硕士学位,还有交到许多ࣿ自全球各地的朋友。我也要感谢云南师范大学给我机会在极其专业的指导下学习中文,同时让我在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深造。我们学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校园与浩如烟海、左图右壁的图书馆给我提供了镂心鉥肝的理想环境。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黄启庆老师,他从题目选取、研究设计、材料收集、实施开展到论文撰写与修改过程中给予我耐心的指导与帮助,他常鼓励我们多潜心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激发了我学习的上进心和潜能。黄老师对汉语的热爱,对语言研究的热情,鼓励了我去看书和潜心研究我的论文。老师曾说:“好好干,希望你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就感”,对此,我记忆犹新。在我看ࣿ,能学习新知识就是幸福,能认真完成论文就会有成就感。今兹捧袂,再谢师恩。十分感谢给我们授课的专业老师,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和严格要求使我逐步能具备学生应有的研究精神,让我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写出一篇较好的论文ࣿ。也感谢指导我学中文的教师,他们培养了我对汉语的热爱,总是热心地传道解惑,帮助我克服学习汉语过程中的挫折与困难。感谢宋师哥、高师姐、林师弟、潘师妹,在我写论文的这一年中,他们耐心地帮助我纠正汉语错误,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特别感谢我的家人:父亲、母亲、哥哥和妹妹,他们是最关心我的人,也是我亏欠最多的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在国外花了很长时间求学,家人们一直支持我和鼓励我,每次回家他们让我深感温暖,并且我也很乐意为他们讲解中国文化。今年能够顺利毕业,我希望也是对家人的最好回报。还要感谢班主任袁老师和班上的同学在这两年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谢谢你们的陪伴。此去经年,天涯海角,唯望君安。最后,各位审读的论文老师,衷心感谢您们!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