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2022-06-17 15:40:06 发布

从v-ing用法浅论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从v-ing用法浅谈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摘要】语法学习在英语语言习得中至关重要,但这也是经常困扰语言学习者的问题所在。纷繁庞杂的语法点让学习者感觉枯燥乏味,也是教学中的难题。随着教改的全面展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版教材的推行使用,教师必须思考如何落实课标的教学理念,充分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案例谈一谈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语法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新课程语法教学学生评价策略一剖析当前语法教学现象偏重语法知识的讲授,过度强调语法规则在语言学习中,尤其是在“应试”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努力把详尽的语法规则灌输给学生,唯恐少讲了哪一点,学生考试就会失去宝贵的分数。这样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更谈不上语言的运用了。这种学习手段,通常是单纯以考试作为终极目标和唯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即使是练习也是主要练单项选择题等与考试相关的题型,然后教师又引用各种规则去解释。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因而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效率极低,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二以v-ing用法为例解析新课标要求1.教学内容分析和目标设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修订的new.-- -seniorenglishforchina,student’sbook4,unit2,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s,教授verb-ingformassubjectandobject。作为语法系统的学习,这一语法点属于新授课,但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经常见到这种语言现象,因此不会陌生,理解上没有太大问题。这其实正是新教材语法呈现的特点──在正式学习前做足铺垫,从而减少焦虑,增强信心。因此,我把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在熟悉了解这一语言现象的基础上,能在口头和书面的交流中基本正确使用目标语言结构,并能自主开展相关语言结构的探索和发现。2.教学过程设计taskone:listentoasong.教学思路:这首英文歌的歌词使用了很多verb-ing形式,而且词汇较简单,因此抽空了使用verb-ing形式的动词,让学生边听边填词,目的是引入本节课的目标语言结构,使学生通过听、写、看的形式,在教师的提示下自我发现并关注目标语言的形式和用法,同时也在一开始给同学们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仔细听歌曲,并把空缺的词填上;由于歌词较简单,而且目的在于引入而非训练听力,所以只听一遍,在听之前就要把“只听一遍”的指令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尽快地记录听到的词语;听完之后同学之间互相对照结果,获取更全面的信息;然后与教师共同验证信息的正确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填单词,发现共同点:都是动词,都用了-ing形式;再观察loveis.-- -feeling中的feeling,学生通过理解句子发现尽管feel本身是动词,在加了-ing以后却具备了名词的意义,这时教师顺势指出:“动词在加了-ing以后会有很多用法,今天学的是其中的两种”,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verb-ingformassubjectandobject。评价策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共同学习,获得来自同伴和教师的外界评价;通过不断的观察与发现,获得自我肯定。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也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tasktwo:learnabouttheuseofverb-ingassubjectandobject.教学思路:利用课本discoveringuseful.-- -structure部分提供的语法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体验目标语言现象,形成初步的、感性的认识。教学过程:第一,学习动词-ing作主语的用法。课本中提供的材料是句型转换的练习,让学生先观察例句,然后模仿例句的形式进行句型转换,前三句口头完成,后三句要求学生把答案写下来;个别提问检查答案的正确性,并提供正确答案供学生参考;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写下的句子,明确动词可以充当主语,但要用其-ing形式,不能用原形。第二,学习动词-ing作宾语的用法。课本中提供的材料是连句练习。限定时间,让学生两个之间轮流造句,提醒学生注意造出来的句子必须具有合乎逻辑的意义,学生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口头向全班展示,教师让全体学生观察这部分句子,明确动词可以充当宾语,但要用其-ing形式,不能用原形;限定时间,让学生模仿刚才的句子写出一个用动词-ing形式充当宾语的句子,然后向全班展示。评价策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认知是通过自我观察以及师生、同伴的相互合作形成的,使个体的主动性和能力得到发挥。这种学习方式使学习者较容易获得自我肯定,从而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并内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另外,教师在某些步骤中限定了任务完成的时间,就此也可以给出类似的评价:ifyouhavefinishedallofthem,that’sgreat.ifyouhavefinished3ofthem,that’sgood.ifyouonlyfinishtwoorlessthanthat,pleasewritefasternexttime.这样的评价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准则,利于他们对照并确定努力方向。taskthree:talkaboutthreefamouspeople.教学思路:给出特定句型让学生练习使用verb-ing形式,属于简单的句型操练,目的是使学生能用目标结构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为下一个任务作一定的铺垫。选出的两个句型是学生在前面的单元中学过的,可以达到“温故”的目的。在选材上选择了学生熟悉的人物作为话题,确保每个学生均能“有话可说”。教学过程:向学生呈现三张人物图片(刘翔、袁隆平、jane.-- -goodall)和两个句型:he/shedevotes…to…he/sheisconcernedabout…布置学生分小组讨论,轮流发言,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每人至少要说出一个句子,然后选出最精彩的句子,最后向全班展示。评价策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首先得到来自组内成员的评价,然后在向全班展示的过程中得到来自教师和全体同学的认可。同时通过对照他人的成果,可以进行自我认定,并且修正不足之处。taskfour:summaryandhomeworkassignment.教学思路:学生在完成了之前的任务后,对verb-ing充当主语和宾语的基本规则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形成了初步的语言习惯。这时,教师把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和重点进行简单的小结,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形成清晰的概念,使学生明确课后复习的要点和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方向。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本节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today,we’velearnedthatwecanusetheverb-ingformassubjectandobject.andweknowsomeverbsshouldbefollowedbythe-ingformasobject.someshouldbefollowedby“todo”.somecanbefollowedbybothforms.sotrytodosomeresearchonverbsafterclass,foritishelpfulforyourfurtherstudy.herearesomequestionstofollowforyour.-- -research.dosomeresearchonverbsfollowingthequestions:whichverbsshouldbefollowedbythe-ingformasobject?whichverbsshouldbefollowedby“todo”?whichverbscanbefollowedbybothforms?评价策略:学生顺着教师提出的要点,不断对照自我,反省在课堂中的自我表现和学习所得,从而肯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并发现自己的不足,这种自我评价给予学生信心和动力,促使学生在进一步的探索学习中完善知识体系。三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上语法教学课同样可以在轻松愉快,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关键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始终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在不断的观察、发现和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反思这节实验课,笔者认为在语法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目标的设定语法教学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知”,更重要的是为了“用”,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学会“用语言去做事”。同时帮助学生将孤立和零碎的语言现象进行归纳,提炼“精华”,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例如本节课属于该语法专项的新授课,因此舍弃了该语法项目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哪些动词用-ing形式做宾语,哪些用to.-- -do形式,哪些用两者都可以,意思相同还是不同。传统的教法是把这几类的动词都列出来,要求学生全部背下来,巩固练习的形式主要是单项填空和句子填空,形式较为单一枯燥,而学生也不可能把这些词马上都背下来,看到一大堆要记的词反而产生了焦虑厌烦的感觉,而且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因此,本节课没有把孤立的词罗列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发现充当宾语的动词除了-ing形式,还有todo,以及意义上的异同,点到即止。至于具体到每个词的用法,则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探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积累。2.任务的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背景,使学生有话可说;任务的完成形式应是多样化的;任务的难度应该是有层次性的,有难有易,以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并且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让学生逐步适应。本节课的任务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熟悉的题材,所以学生都能参与;形式上涉及了听说读写的技能;而难度方面则弹性较大,好的学生可以说多一些,或是说得较为精彩,不太好的学生就说少一些,或是平淡些,但不至于无话可说,这就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参与任务的完成。3.评价策略语法教学也应重视发展性评价,除了在学习结束后以测验、考试等传统形式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外,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以肯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评价的目的──.-- -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在课堂上,则主要是来自同伴、教师的评价和学生本身的自我评价。评价的标准应该尽可能具体化,例如在本节课的各个环节,教师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参照标准,获得来自不同主体的评价。实践证明,评价手段在课堂上的介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找到发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逐步形成。参考文献[1]沈瑛.新课程中语法教学的定位及其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2]陈琳、王蔷、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