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00 KB
- 2022-06-17 15:42:1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人教版高中英语语法板块分析及教学建议 语法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难点,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经历了一波三折。课程改革之初,教师对交际教学法中的“淡化语法”理念存在曲解,语法教学由受重视到受冷落,经历了较大的起伏。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了语言知识教学的重要意义,重新点燃了教师探索有效语法教学的热情。 然而,由于长时间处于备受争议的地位,语法教学并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些教师虽然在理论上对语法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不知道如何下手,“穿新鞋走老路”是目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有鉴于此,本文试图结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高中英语》)的语法板块特色,解读《课标》中关于语言知识的目标要求,弄清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地位,进而就如何以课文为载体实施语法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法教学新理念 众所周知,知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1]语法知识的缺乏直接影响到语言的准确性,对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极其不利。《课标》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2]《10
课标》同时也明确了高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由于教师对课程改革新理念存在曲解,语法教学在课堂上曾经明显受到排斥,语法教学陷入了低潮。[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逐渐意识到排斥语法教学所带来的“耗时低效”[4]的后果,并开始努力探索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语法教学理念。在不断的借鉴和探索中,一些英语教学界的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语法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5]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Skehan认为任务教学法能把形式与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又为学习者提供交际的机会。[6]把这一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时,就要求教师把某一语法知识转化为学习任务的核心,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语法规则,在完成任务中内化语法知识。 2.发现式学习法 发现式学习法倡导者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有共同之处,而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7]引导学生去发现,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8]转化为“主动发现的积极学习”[9]是发现法的核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就是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发现、归纳的方式来学习语法,进而总结出语法规则。 3.外显式与内隐式语法教学10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认为,人们认知复杂任务时通常采取两种本质不同的认知模式来进行。[10]一种是外显认知模式,凡是需要付出努力、采取一定策略来完成的活动都属于外显认知。另一种是内隐认知模式,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学习,学习者置身于鲜活的环境中自然地习得知识。具体运用到语法教学时,外显式认知主张通过对语法形式的讲授来发展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归纳能力。内隐式认知则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语法时,置身于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和使用语言。 二、《高中英语》语法板块设计理念分析 《高中英语》的语法教学采用了“呈现―发现―归纳―实践―活用”[11]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吸收了当今语言教学新理念,特别是以上提到的三种教学理念的精髓。教材中的语法项目以一定的情景呈现,先由学生自己发现新的语法现象,再由教师引导他们归纳出语法形式和功能,并加以运用。在语法知识的编排上,《高中英语》更加突出其系统性,在必修阶段集中呈现,以便于组织教学。在单元的设置上,《高中英语》把该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呈现在阅读的篇章中,然后在“LearningaboutLanguage”板块中的“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加以系统的认知。《高中英语》语法板块设计的另一个理念反映在语法重复性和循环性上,在呈现了一个语法现象后,《高中英语》在模块6至模块8进行循环,帮助学生复习并加深理解,同时拓展高中英语课程所规定的语法内容。 三、《高中英语》的语法板块训练设计分析 《高中英语10
》教材采用话题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每个单元的主课文承载了与该单元有关的重要信息,还呈现了主要的语法结构。教学时,教师应把阅读课文作为整体来处理,通过上下文来教学词汇和语法,排除新的语言障碍理解课文。[12]以定语从句为例,《高中英语》用了几个单元作为呈现的载体,分别为必修ModuleOne的Unit4和Unit5及ModuleTwo的Unit1和Unit5。ModuleOne的Unit4的课文载体为Anighttheearthdidn?蒺tsleep,呈现了以关系代词that、which、who、whose为引导的定语从句。ModuleOne的Unit5课文载体为Elia?蒺sstory,呈现关系副词where、when、why以及介词+which/whom引导的定语从句。ModuleTwo的Unit1的课文载体为InsearchoftheAmberRoom,呈现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ModuleTwo的Unit5的课文载体为Thebandthatwasn?蒺t,循环复现介词+whom/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教材最后一次循环复现定语从句出现在选修ModuleTen的Unit1,课文载体为Asuccessfulfailure。所不同的是,除循环复现定语从句之外,这个单元的呈现还连带了非谓语动词等其他形式的定语。利用课文所设定的语境来呈现语法知识,强化了各种语法形式在语境中的运用,使语法学习变得生动和鲜活。 此外,《高中英语》在练习的处理上注重层次性,首先是结构认知性练习,接着上升到控制和指导性练习,再过渡到交流性练习。但是这几个层级的练习并不能完全保证学生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因此在Workbook的UsingLanguage板块中,教材设计了听说读写任务来进一步提升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的程度。 以必修ModuleTwo的Unit1为例,本单元呈现的语法项目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训练步骤分析如下。 1.结构认知性练习 题例:10
①Readthepassageandunderlineallthesentenceswithattributiveclause. ②Lookatthesentencesthatyoufoundandnoticetheuseofcommas.Whatarethedifferencesbetweenthem?Trytodefinenon-restrictiveclausesinyourownwords. 分析: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定语境中发现含有目标语法的句子。本单元共呈现了7个包含有目标语法以where、when、why等关系副词以及关系代词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发现并体会定语从句语法形式及表意功能。这种基于语法形式的观察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控制和指导性练习 题例:Jointhepairsofsentencesusingattributiveclauses(restrictiveornon-restrictive). ①Herearethefarmers.Theydiscoveredtheundergroundcitylastmonth. ②HangzhouisafamouscityinChina.Manypeoplecometobuyteainthatcity. 分析:《高中英语》的语法认知是通过提供特定的情景和语境来实现的。在上一环节的探究活动后,学生已初步了解这一类定语从句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课本提供练习帮助他们归纳目标语法的变化规律。为了便于学生聚焦目标语法,这一阶段定位为控制和指导性练习。控制和指导的目的是通过类似的句型操练来规范学生的语法知识,保证理解的准确性。10
3.交流性练习 题例:Ingroupsoffour,lookatthesentencesbelow.Completethembyaddingtherestrictiveornon-restrictiveclauses. ①Themother_______________wasveryproud. ②Theman_______________wasafarmer. 分析:如果说前一阶段的练习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语法认知,那么这个阶段的练习就应该属于半控制的训练。这个练习并未提供明确的表达指向,而是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做创造性发挥,不仅检验了学生对目标语法的认知,而且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 4.综合性练习 题例: ①ThelargestonestatuesonEasterIslandremainamysterytous.Readthefollowingsentencesandcorrectthemistakes. ②Inpairsplaythisgame:“WhoamIthinkingof?”StudentAisthinkingofoneofhis/herclassmates.StudentBhasfourchancestofindoutwhotheclassmateis.Eachquestionmustincludeatleastoneattributiveclause.StudentAcanonlyanswer“Yes”or“No”. 分析:综合性练习应该可以定位为交际性练习,这是语法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将语法知识的学习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13]以上几个层级的训练构成了“呈现―发现―归纳―10
实践―活用”的完整链条。这种从“控制性到半控制性练习,再到自主表达”[14]的多层面语言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避免了语法学习的枯燥和乏味,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教学建议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语感的重要阶段,而语法规则的学习则是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从课文中去感悟语法规则,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观察力和领悟力的形成。同时,借助情景化的呈现,把抽象的语法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知识记忆的保持和应用时信息的提取。 1.充分利用课文阅读,引导学生关注语法规则 高中阶段的主要阅读课文除了承载与该单元主题相关的重要信息,还呈现其中大部分词汇和主要语法结构。[15]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特定的情景有效地呈现语法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语法规则,从而内化语法知识并创造性地使用语法知识。教师还应适当添加内容生动、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的语篇素材以增加语言输入。Ellis指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指导学生观察和留意语篇中包含的目标语法特征,并作归纳总结,然后练习使用。[16]学生只有在足够的语言输入的情况下才会真正体验和感悟到英语语法的特征,也才能使所学的语法知识不断地得到验证,逐步构建关于语法的内隐知识。 2.增加语法训练的丰富性,创设语言输出机会 教师应该明白语法教学并非目的,而是为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服务,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高中英语10
》采用不同层级、形式多样的训练形式,增加了语法训练的多样性。篇章阅读给学习语法知识提供真实有效的情景,突出了语法知识的实用性,给学生发现、体验、探究语法提供了保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与话题相关的情境,激励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根据目标语法设计相应的活动对保证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语法教学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Johnson认为,语言教师都知道,有语言陈述性知识,亦即知道语法规则与能够说出这种语言完全是两回事。要将陈述性的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的知识,必须通过“自动化”与“重构”过程,“自动化”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生。[17]因此,英语语法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建构性和探究性。 3.合理发掘课程资源,拓宽学用渠道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外资源,开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材料,构建合理的阅读资源。让学生通过报刊、图书、网络,进一步培养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技能。 “淡化语法”并不等同于不教语法,而是要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行为。通过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发现、体验、探究、归纳、运用”的途径来学习和掌握语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合理开发教材,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语法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语法的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百色高级中学,广西百色,533099) 参考文献:1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刘伟.高中英语课堂语法知识结构输入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张正东.外语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差异(上)[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0). [5]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SkehanP.ACognitive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7][8][9]季爱民.试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10]刘耀中.内隐学习的理论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6). [11][12]刘道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第2册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3][14]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5]王笃勤.英语阅读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16]EllisR.DoesForm-focusedInstructionAffecttheAcquisitionofImplicitKnowledge?AReviewoftheResearch[J].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2002,24(2):223-236.10
[17]JohnsonK.AnIntroductiontoForeign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M].Beijing:PearsonEducationLimited,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