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8 MB
  • 2022-06-16 13:04:27 发布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及发展地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

  • 6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摘要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许多民俗体育活动已退化消亡,虽然近些年,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之下,许多沉寂已久的民俗体育开始复苏,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以目的理性化为实质的现代化社会中,民俗体育的生存处境是值得担忧的,民俗体育在当代社会的多种发展维度同样值得怀疑与反思。目前,一些民俗体育项目有的逐渐消亡;有的在传承中苦苦支撑,面临或衰落或兴起的不定局面,生死难料;有些虽然保留了名称,但内容却与传统的项目活动相距甚远。那么如何保存民间艺术,民俗体育需要什么样的生存土壤,民俗体育的生命活力又在哪里。笔者以长乐故事会为考察对象,结合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在实地考察中采取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口述史的方式去把握长乐民俗体育存在的社会实态,描绘出长乐民俗体育的生态图景,以此探寻民俗体育的生命依托,试图揭示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前景。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长乐“故事会”有“花灯演变说”和“地花鼓演变说”两个主要的起源说法,其中花灯演变说认为故事会起源于唐代贞观年间,由正月举行的祭祀活动与上元闹花灯相结合慢慢演变而成;地花鼓演变说认为“故事会”起源于明清时期,由民间艺术地花鼓与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中的祭祀、花灯融合在一起而形成。(2)长乐故事会从项目组成来看,它是一种集戏剧、杂技、鼓乐、体育于一体的春节集会活动,从活动形式来看,“故事会”是一种具有竞争性、游戏性的社会互动活动。长乐故事会中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高跷、玩龙、舞狮、腰鼓、秧歌、锣鼓、采莲船等。(3)“故事会”是长乐民俗体育传承的文化载体,“比”是长乐民俗体育传承的地域特色和传统,自组织是长乐民俗体育的组织支撑,地方精英是长乐民俗体育传承的主导力量,熟人社会是长乐民俗体育的社会基础,儒家伦理是长乐民俗体育的价值基础。(4)长乐民俗体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对个体而言,长乐民俗体育活动具有健身、情感宣泄、归属意义的获得三个方面的 意义;对于社会,能通过教化和凝聚,促进乡土社会秩序的再生产和村落结构的稳定;同时,长乐民俗体育的开展还具有文化承载和文化传递、符号象征、文化建构的功能。(5)长乐民俗体育是一种生活文化的呈现,乡土社会资本的运作,是一种混合了情感性和工具性的社会交往行为。(6)体育化与项目化、现代化与市场化是当前我国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现实走向。当前我国民俗体育传承的误区:民俗体育系统走向,即民俗体育从其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中剥离出来,而把它作为一个体育项目来开发和利用,走项目化的发展路径,失落了意义与价值、失去了生命依托民俗体育最终将走上静止与死亡。因此,从文化哲学层次上民俗体育的发展前景应是回归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它存在的根基与源泉,因此民俗体育在经历“物化”之后将逐渐回归它的内在价值,回归它自身的生态体系,依托它自身文化传统发挥作用的方式传承发展。关键词:民俗体育长乐故事会生活世界 AbstractWiththemoderntransformationofthesociety.manyfolksportsactivitieshasdegenerated,althoughinrecentyears,underthenationalnon.materialculturalheritageprotectionmechanism.manyfolksportsbegantorecoversilencealreadyalongtime,andpresentsthegooddevelopmentmomentum,butintheobjectiverationalityintotheessenceofmodernsociety,thefolksportssurvivalsituationisworry,folksportsinavarietyofcontemporarysocietydevelopmentdimensionsalsosuspectandreflection.Atpresent,somefolksportsinsomedying;Somestruggledinsuccession,faceriseordeclineoruncertainsituation,deathiSuncertain;Althoughsomekeptthename.butthecontentiSfarfromtraditionalprojectactivities.Sohowtopreservethefolkart,folksportsneedwhatkndofsoil,andwheretheenergyoffolksports.TheauthortoChanglestoriesasinvestigationobject,andcombinedwiththeresearchmethodsofliteratureanalysisandfieldinvestigation,fieldtripinadoptingparticipantobservation,depthinterview,Changleoralhistorywaytograsptherealstateoftheexistenceoffolksportssociety,describingtheecologicallandscapeoftheChanglefolksports,inordertoexplorethelifeofthefolksports,triestorevealthedevelopmentprospectofChina’Sfolksports.Specificresearchconclusionisasfollows:(1)theChangle¨story¨has”lantemsevolution¨and¨DeHuaGuevolutionsaid.”thetwomainorigin.evolutionoflanternssaidthatstoryoriginatedinthetangdynastyyears,heldbythefirstritualactivitiescombinedwithhasmakelanternsslowlydescended;DeHuaGuevolutionsaidthat¨story”originatedintheMingandQingdynasties,thefo墩叭DeHuaGutradition,suchastheSpringFestival,theLantemFestivalofsacrifice,lantemstogetherandform.(2)theChanglestoriesfromtheperspectiveofproject,itisacollectionofdrama,acrobatics,drumming,sportsintheintegrationoftheSpringFestivalrally,fromtheactiveform,the¨story¨isakindofcompetitive,gameplaysocialinteractionactivities.Changlestorycontainsrichresourcesoffolksportsinthecongregation:stilts,thedragonandliondance,waistdrum,yangge,gongs,lotusgatheringboat,etc.III (3)the"story”isChangleinthedevelopmentoffolksportsculturecarrier,iS"than”Changleoflocalcharacteristicsandtraditionalfolksportsdevelopment,sincetheorganizationisChangleoffolksportsorganizations,10calelitesiSthedominantforceinChanglefolksportsoperation,acquaintancessocietyisthesocialbasisofChanglefolksports,ConfucianethicsiSthevaluebasisofChanglefolksports.(4)theChanglefolksports:therearethreemainaspectsofthefunctionandvalueofindividuals,ChanglefolksportsactivityiSfitness.emotionalcatharsis,belongingtoobtainthreeaspectsofmeaning;Forsociety,canpasstheenlightenmentandcohesion,promotethereproductionofthelocalsocialorderandthestabilityofthevillagestructure;Changle,meanwhile,thedevelopmentofthefolksportshavebearingandculturaltransmission,culturalsymbols,thefunctionofculturalconstruction.(5)theChanglefolksportscultureisakindoflife,theoperationofruralsocialcapital,iSakindofsocialintercoursebehaviorofamixtureofaffectiveandinstrumental.,,、一‘。‘·一(o)Sportsandproject,modernizationandmarketizationisrealityto⋯●‘一tSIalnesetolksportsheritageanddevelopment.thecurrentmisunderstandingbetweenthedevelopmentofChina"sfolksports,folksportssystem,namelytheculturetothesurvivaloffolksportsfromitsmatrix,anduseitasasportfor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thedevelopmentoftheprojectpath,lostthesignificanceandvalue,lostthelifedependson也efolksportswilleventuallytooktothestaticanddeath.Sofromtheculturalphilosophylevel.prospectsofthedevelopmentoffolksportsshouldbearetumtolifeworld.tothelifeworldiSthefoundationofitsexistenceandthesource,SOthefolksportsafter¨materialized¨willreturntoitsintrinsicvalue.graduallyretumtoitsownecologicalsystem,relyingonitsownculturaltraditioninheritancedevelopmentplayarole.KeyWords:folksportsChanglestorylifeworldIV 目录摘要⋯⋯⋯⋯⋯⋯⋯⋯⋯⋯⋯⋯⋯⋯⋯⋯⋯⋯⋯⋯⋯⋯⋯⋯⋯⋯⋯⋯⋯⋯⋯.IAbstract.⋯⋯.⋯⋯.⋯..⋯.⋯⋯..⋯⋯.⋯..⋯⋯⋯⋯⋯.⋯⋯⋯..⋯.⋯⋯⋯⋯⋯⋯⋯⋯.⋯..⋯⋯⋯⋯...III‘11前言⋯⋯⋯⋯⋯⋯⋯⋯⋯⋯⋯⋯⋯⋯⋯⋯⋯⋯⋯⋯⋯⋯⋯⋯⋯⋯⋯⋯⋯⋯⋯.1月q吾⋯⋯⋯⋯⋯⋯⋯⋯⋯⋯⋯⋯⋯⋯⋯⋯⋯⋯⋯⋯⋯⋯⋯⋯⋯⋯⋯⋯⋯⋯⋯⋯⋯⋯⋯⋯⋯⋯⋯⋯⋯..11.1选题依据⋯⋯⋯⋯⋯⋯⋯⋯⋯⋯⋯⋯⋯⋯⋯⋯⋯⋯⋯⋯⋯⋯⋯⋯⋯⋯⋯l1.2研究意义⋯⋯⋯⋯⋯⋯⋯⋯⋯⋯⋯⋯⋯⋯⋯⋯⋯⋯⋯⋯⋯⋯⋯⋯⋯⋯⋯21.3概念阐述⋯⋯⋯⋯⋯⋯⋯⋯⋯⋯⋯⋯⋯⋯⋯⋯⋯⋯⋯⋯⋯⋯⋯⋯⋯⋯⋯31.3.1民俗体育⋯⋯⋯⋯⋯⋯⋯⋯⋯⋯⋯⋯⋯⋯⋯⋯⋯⋯⋯⋯⋯⋯⋯⋯⋯31.3.2文化生态⋯⋯⋯⋯⋯⋯⋯⋯⋯⋯⋯⋯⋯⋯⋯⋯⋯⋯⋯⋯⋯⋯⋯⋯⋯42文献综述⋯⋯⋯⋯⋯⋯⋯⋯⋯⋯⋯⋯⋯⋯⋯⋯⋯⋯⋯⋯⋯⋯⋯⋯⋯⋯⋯⋯⋯.62.1我国民俗体育研究内容的审视⋯⋯⋯⋯⋯⋯⋯⋯⋯⋯⋯⋯⋯⋯⋯⋯⋯⋯62.1.1民俗体育的基础理论研究⋯⋯⋯⋯⋯⋯⋯⋯⋯⋯⋯⋯⋯⋯⋯⋯⋯⋯62.1.2民俗体育的个案研究⋯⋯⋯⋯⋯⋯⋯⋯⋯⋯⋯⋯⋯⋯⋯⋯⋯⋯⋯⋯92.1.3民俗体育的应用研究⋯⋯⋯⋯⋯⋯⋯⋯⋯⋯⋯⋯⋯⋯⋯⋯⋯⋯⋯一102.1.4民俗体育的反思与发展研究⋯⋯⋯⋯⋯⋯⋯⋯⋯⋯⋯⋯⋯⋯⋯⋯..112.2我国民俗体育研究存在的问题⋯⋯⋯⋯⋯⋯⋯⋯⋯⋯⋯⋯⋯⋯⋯⋯⋯.122.2.1研究层次上: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122.2.2研究内容上:对民俗体育文化主体及民俗体育组织的研究较少⋯..122.2.3研究方法上:田野调查不够,多学科交叉研究少⋯⋯⋯⋯⋯⋯⋯一132.3研究构想⋯⋯⋯⋯⋯⋯⋯⋯⋯⋯⋯⋯⋯⋯⋯⋯⋯⋯⋯⋯⋯⋯⋯⋯⋯⋯.13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43.1研究对象⋯⋯⋯⋯⋯⋯⋯⋯⋯⋯⋯⋯⋯⋯⋯⋯⋯⋯⋯⋯⋯⋯⋯⋯⋯⋯143.2个案选择⋯⋯⋯⋯⋯⋯⋯⋯⋯⋯⋯⋯⋯⋯⋯⋯⋯⋯⋯⋯⋯⋯⋯⋯⋯⋯.143.3研究方法⋯⋯⋯⋯⋯⋯⋯⋯⋯⋯⋯⋯⋯⋯⋯⋯⋯⋯⋯⋯⋯⋯⋯⋯⋯⋯.153.3.1文献资料法⋯⋯⋯⋯⋯⋯⋯⋯⋯⋯⋯⋯⋯⋯⋯⋯⋯⋯⋯⋯⋯⋯⋯..153.3.2田野调查法⋯⋯⋯⋯⋯⋯⋯⋯⋯⋯⋯⋯⋯⋯⋯⋯⋯⋯⋯⋯⋯⋯⋯..154个案研究——扎根于汨罗长乐“故事会”的田野考察⋯⋯⋯⋯⋯⋯⋯⋯⋯⋯164.1田野工作地点的概述⋯⋯⋯⋯⋯⋯⋯⋯⋯⋯⋯⋯⋯⋯⋯⋯⋯⋯⋯⋯⋯.16 4.2长乐“故事会”的历史起源与发展⋯⋯⋯⋯⋯⋯⋯⋯⋯⋯⋯⋯⋯⋯⋯⋯.174.3长乐“故事会”的内容与形式⋯⋯⋯⋯⋯⋯⋯⋯⋯⋯⋯⋯⋯⋯⋯⋯⋯⋯.184.4长乐“故事会”中的民俗体育事项⋯⋯⋯⋯⋯⋯⋯⋯⋯⋯⋯⋯⋯⋯⋯⋯.204.4.1高跷⋯⋯⋯⋯⋯⋯⋯⋯⋯⋯⋯⋯⋯⋯⋯⋯⋯⋯⋯⋯⋯⋯⋯⋯⋯⋯⋯⋯⋯⋯⋯⋯204.4.2玩龙⋯⋯⋯⋯⋯⋯⋯⋯⋯⋯⋯⋯⋯⋯⋯⋯⋯⋯⋯⋯⋯⋯⋯⋯⋯⋯⋯⋯⋯⋯⋯⋯⋯⋯⋯.204.4.3舞狮⋯⋯⋯⋯⋯⋯⋯⋯⋯⋯⋯⋯⋯⋯⋯⋯⋯⋯⋯⋯⋯⋯⋯⋯⋯⋯⋯214.4.4腰鼓、秧歌、锣鼓⋯⋯⋯⋯⋯⋯⋯⋯⋯⋯⋯⋯⋯⋯⋯⋯⋯⋯⋯⋯..214.5长乐民俗体育传承的生态系统⋯⋯⋯⋯⋯⋯⋯⋯⋯⋯⋯⋯⋯⋯⋯⋯⋯.224.5.1长乐民俗体育的生存环境⋯⋯⋯⋯⋯⋯⋯⋯⋯⋯⋯⋯⋯⋯⋯⋯⋯..224.5.2长乐民俗体育的组织行为⋯⋯⋯⋯⋯⋯⋯⋯⋯⋯⋯⋯⋯⋯⋯⋯⋯..264.5.3长乐民俗体育的伦理价值⋯⋯⋯⋯⋯⋯⋯⋯⋯⋯⋯⋯⋯⋯⋯⋯⋯..284.6长乐民俗体育的功能探讨⋯⋯⋯⋯⋯⋯⋯⋯⋯⋯⋯⋯⋯⋯⋯⋯⋯⋯⋯.314.6.1对个体的功能⋯⋯⋯⋯⋯⋯⋯⋯⋯⋯⋯⋯⋯⋯⋯⋯⋯⋯⋯⋯⋯⋯.314.6.2对社会的功能⋯⋯⋯⋯⋯⋯⋯⋯⋯⋯⋯⋯⋯⋯⋯⋯⋯⋯⋯⋯⋯⋯.314.6.3对文化的功能⋯⋯⋯⋯⋯⋯⋯⋯⋯⋯⋯⋯⋯⋯⋯⋯⋯⋯⋯⋯⋯⋯.324.7长乐民俗体育的解读⋯⋯⋯⋯⋯⋯⋯⋯⋯⋯⋯⋯⋯⋯⋯⋯⋯⋯⋯⋯⋯.334.7.1生活文化的呈现⋯⋯⋯⋯⋯⋯⋯⋯⋯⋯⋯⋯⋯⋯⋯⋯⋯⋯⋯⋯⋯.334.7.2乡土社会资源的运作⋯⋯⋯⋯⋯⋯⋯⋯⋯⋯⋯⋯⋯⋯⋯⋯⋯⋯⋯.344.7.3混合了情感性和工具性的社会交往⋯⋯⋯⋯⋯⋯⋯⋯⋯⋯⋯⋯⋯.355对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启示⋯⋯⋯⋯⋯⋯⋯⋯⋯⋯⋯⋯⋯⋯⋯⋯⋯⋯⋯⋯⋯375.1我国民俗体育传承的现实状况⋯⋯⋯⋯⋯⋯⋯⋯⋯⋯⋯⋯⋯⋯⋯⋯⋯.375.2我国民俗体育传承的误区⋯⋯⋯⋯⋯⋯⋯⋯⋯⋯⋯⋯⋯⋯⋯⋯⋯⋯⋯.375.3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前景:生活世界的回归⋯⋯⋯⋯⋯⋯⋯⋯⋯⋯⋯.396结论⋯⋯⋯⋯⋯⋯⋯⋯⋯⋯⋯⋯⋯⋯⋯⋯⋯⋯⋯⋯⋯⋯⋯⋯⋯⋯⋯⋯⋯⋯⋯⋯⋯⋯⋯⋯⋯⋯⋯⋯⋯41参考文献⋯⋯⋯⋯⋯⋯⋯⋯⋯⋯⋯⋯⋯⋯⋯⋯⋯⋯⋯⋯⋯⋯⋯⋯⋯⋯⋯⋯⋯..43附录⋯⋯⋯⋯⋯⋯⋯⋯⋯⋯⋯⋯⋯⋯⋯⋯⋯⋯⋯⋯⋯⋯⋯⋯⋯⋯⋯⋯⋯⋯47致谢⋯⋯⋯⋯⋯⋯⋯⋯⋯⋯⋯⋯⋯⋯⋯⋯⋯⋯⋯⋯⋯⋯⋯⋯⋯⋯⋯⋯⋯⋯⋯⋯⋯⋯⋯55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57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57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1.1选题依据1前言民俗体育不仅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独特的历史背景及文化传统中产生、发展及运行的。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仅体现在该民俗体育活动的活动规程和运行流程中,更是深植于与之相关的经济生活、宗教仪式、行为特征、存在形式等一系列的文化形态中。民俗体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但是,近代以来,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在历史的洪流中跌宕起伏,时而命悬一线,时而阔步向前。1840年伊始,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敲开了我国国门,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着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标准化、模式化的现代体育也随之打入了我国。“现代体育的最大优势是科学化程度高,因此,我们把它作为强国强种的工具在技术层面上是全盘接受,是相当自愿的。甚至不惜放弃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内涵。”胡小明先生如是说。而这也正是百余年来我国体育发展的真实写照。就在这百余年间,我国民俗体育无论是从技术层面、文化层面还是意识层面,都受到西方现代体育和现代化的猛烈冲击,有些民俗体育因被视为落后的、封建迷信的文化而被无情的摒弃。但进入21世纪,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人们开始寻求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民俗体育因其迎合了现代人求新、求异、求知的现实需要,满足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满足一个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的需要,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因此,我国民俗体育也开始其复苏的历程,但在社会变迁中的民俗体育因其生存土壤的改变,一些民俗体育项目或逐渐消亡,或面临传承危机,有些项目虽然保留了名称,但内容却与传统的项目活动相距甚远。纵观当前民俗体育的发展态势,有的走上了市场表演或旅游开发的道路,有的走上了现代竞技体育的道路,还有的仍然是当地人日常生活的一种生命常态。而存在于民间社会的民俗体育项目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作为当地人多年来社会生活的积淀,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并能在地域范围内起到凝聚人心和社会整合等方面的作用。鉴于民俗体育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境遇和历史变迁,以及民俗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意义。笔者以长乐民俗体育为考察对象,通过对长乐民俗体育的生态系统的描述与分析,试图探寻民俗体育的存在基础、生命 硕士学位论文活力,揭示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走向。1.2研究意义(1)如何保存民间艺术,发扬民俗文化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一场世界范围内的非物质遗产保护运动,蕴含着现代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和文化资源意识,从最先开始的对项目的保护到提出文化的活态传承以及对文化空间的保护,体现了人类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认识和积极探索。中国作为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绵延数千年的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及各民族多元的民俗体育文化生态,构成了十分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多姿多彩的中华民俗体育,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艺术形态丰富多彩、文化气息古老而又极富生命活力。但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因为其生存土壤的破坏和文化生态的变迁,正面临着消亡、异化的危险处境,那么如何保存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民俗体育作为一种民俗活动事项,其传承方式主要是活人传承,只有民众的认可和参与才是它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因此,对活态民俗体育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实态进行实地考察,探寻民俗体育的生命活力和发展走向,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民间艺术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2)民俗体育的开展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民俗体育活动,如舞龙、舞狮、秧歌、腰鼓、打陀螺、踩高跷、龙舟竞渡等,这些民俗体育活动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价值,还与特定岁时节日、民间风俗习惯相联系,它作为一种文化传统,靠着文化传统的惯性和民众的文化自觉,还鲜活的存在于民间社会,现在随着人们对民间文化、草根文化的认识,民俗体育是农村体育的本土资源,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另外,体育活动本身的魅力与特点也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这些存在于民间社会的民俗体育活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着趣味性、游戏性、随意性的特点,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形式,容易在人们群众中普及与开展,因此,民俗体育的传承、传播与发展无疑是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体育要为全民健身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么探究民俗体育的延续与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①胡娟.龙舟竟渡流变历程中的现代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7.2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3)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本研究试图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分析长乐民俗体育的生存环境、生态结构,试图探寻民俗体育的生命活力,揭示民俗体育的存在基础和发展走向,为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制度设计和民俗体育的理论研究提供事实依据。1.3概念阐述1.3.1民俗体育对于民俗体育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定义。郭晓峰①认为民俗体育是具有普遍模式的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林林总总,其中只有那些体现着普遍模式的事象才是民俗体育。《体育科学词典》对民俗体育的界定是②:在民间风俗或民间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余万予@在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提出民俗体育是在民俗活动中产生,依赖民俗节日发展,并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流传的与健身、娱乐、竞技、表演有关的活动形式。张鲁雅@干脆将民俗体育定义为民俗活动中的体育。涂传飞等⑤认为民俗体育是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化、仪式化的传统体育文化体,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王俊奇@认为民俗体育是指那些与民间风俗习惯关系密切,主要存在于民间节庆活动、宗教活动、祭祀活动中,是一种世代传承和延续的体育文化形态,具有集体性、传承性和模式性特点。针对长期以来民俗体育与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概念处于纠缠不清甚至被模糊、替代的问题,一些学者对民俗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等几个概念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些很有价值的探讨,如涂传飞⑦认为按①郭晓峰.试论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J】.辽宁体育科技,1991(06):33—37.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香港体育学院编.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余万予.对中华民俗体育的初步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2000.④张鲁雅.论民间体育的内涵、外廷与作用[MI.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⑤涂传飞,陈志丹,严伟.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08):24.32.@王俊奇.也论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概念及其关系【J】.体育学刊,2008,15(04):8-11.⑦涂传飞,陈志丹,严伟.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1.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08):24—32. 硕士学位论文照民间体育是否具有传统性的特点,可分为传统体育和非传统体育,传统体育又可以分为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大部分都交叉,但并不等同。这四者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王俊奇∞则认为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之间存在相互交叉与重叠,要绝对划清它们的界线,目前还很难做到。占玉珍、王俊奇②认为民间体育在空间上比民俗体育宽泛得多,其内容包括民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甚至外来体育,即指那些非官方的、除统治集团机构之外在民众中开展的体育活动;而民俗体育是民间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与民间的风俗习惯关系密切,主要存在于民间节庆、岁时、宗教信仰和禁忌仪式等活动中。在以上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中,笔者倾向于认同涂传飞的观点:民俗体育是为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民俗习惯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化、生活化的体育活动。1.3.2文化生态目前学术界关于文化生态的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其一,文化人类学视角,文化人类学视角的文化生态指的是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有学者对此作出了界定,文化生态是指某一区域范围中,受某种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及其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影响,文化的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呈现出的具有明显地域性特征的现实人文状况@。其二,文化哲学视角,它主要是指文化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处在现代化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化变迁、文化失衡、文化滥用、文化危机等文化问题的出现,使得许多学者从文化哲学的视角解读文化生态,开始对文化形态的多样化进行思考,开始注重文化的生态保护,并试图通过文化生态的调适去达成文化系统有序的状态④。可以说,文化哲学视角下的文化生态内涵更宽泛、更具反思性,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观、文化理念,它关注文化的整体性、多样性、活态性、生态性,把特定社会的总体文化构成,看作是多个子文化的有机集合,注重它们之间的融通和互动,①王俊奇.也论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概念及其关系[J】.体育学刊,2008,15(04):8.11.②占玉珍,王俊奇.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04):140—143.@管宁.文化生态与现代文化理念之培育[J】.教育评论,2003,(03):7.11.哚建.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5):6.10.4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并以此作为解读文化演进和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①。而笔者意在从文化哲学视角来审视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①孙卫卫.文化生态一文化哲学研究的新视野【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4,(01):59.61. 硕士学位论文2文献综述2.1我国民俗体育研究内容的审视研读和梳理文献,不仅可以从整体上、理论上理解和认识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而且有利于我们在把握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打开思路,发现问题,深入的认识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点。2.1.1民俗体育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学术界对民俗体育的基础理论研究非常多,主要集中于对民俗体育的概念、分类、特征、功能或价值等方面的探讨。(1)对民俗体育概念的研究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搜索发现对民俗体育的概念进行专门探讨的文献不是很多。涂传飞、陈志丹等通过梳理国内外对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概念的研究,认为“民间体育是指存在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没有高度组织化、制度化的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是指人类业已创造的和将要创造的能够经由历史凝聚而传承、流变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形态;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民族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它是反映并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为该民族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特殊的传统体育文化,中华民族体育、少数民族体育都是民族体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民间体育由传统体育和非传统体育组成,传统体育又可分为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互有交叉,但两者并不等同,而是并列的关系”①。陈红新、刘小平通过对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概念进行辨析,认为②“民间体育是一个内涵与外延宽广的概念,涵盖民族体育,民族体育分为传统体育与非传统性体育,民俗体育是传统体育的分支,是传统体①涂传飞,陈志丹,严伟.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08):24.32.@陈红新,刘小平.也谈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概念及其关系[J】.体育学刊,2008,15(04):8-11.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玉珍、王俊奇①认为“民间体育在空间上比民俗体育宽泛得多,其内容包括民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甚至外来体育,即指那些非官方的、除统治集团机构之外在民众中开展的体育活动;而民俗体育是民间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与民间的风俗习惯关系密切,主要存在于民间节庆、岁时、宗教信仰和禁忌仪式等活动中。"(2)对民俗体育分类的研究对于民俗体育的分类,胡小明②按民俗体育的运动形式和内容,将其分为跑、跳、投类、体操类、球类、水上类、射击类、骑术类、角力类、武艺类、舞蹈类、游戏及其他。余万予③按活动性质将民俗体育分为健身性民俗体育、娱乐性民俗体育、竞技性民众体育和表演性或称观赏性民俗体育。王俊奇④在《中西方民俗体育文化》中按民俗体育的活动形式将其分为群体性民俗体育和非群体性民俗体育两大类。徐礼云⑤按文化源流将其分为传统劳动生产、日常生活中的民俗体育,中国婚俗文化、节令中的民俗体育,花会、庙会、祭祀中的民俗体育。(3)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的是涂传飞、余万予、钞群英@的《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他们通过对民俗体育的普遍性特征的系统研究,认为“民俗体育具有内部和外部特征,其中内部特征主要有竞技性、娱乐性、依附性、民族的差异性和全人类共通性等,外部特征主要包括历史性、地域性、传承性、变异性和观赏性等方面。”张文涛、李磊等⑦则从草根文化的视域探讨了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认为“民俗体育文化具有生态性、风俗性、民间性、自发性和顽强性、相对区域性”等特征。还有的学者从地域、项目等个案研究来探讨民俗体育的特征,如卢玉、陶丽⑧通过田野调查研究发现许村大刀舞呈现出活动器具的地域特征显著、活动行为的宗族性色彩极为浓厚、活动心理的复合性互为交错等文化特征;黄永良、傅纪良⑨通过对舟山海岛民俗体育的实地考察,认为“海岛民俗体①占玉珍,王俊奇.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04):140.143.雪胡小明主编.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余万予.对中华民俗体育的初步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2000:38.40.固王俊奇.中西方民俗体育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徐礼云.徽州民俗体育的特征和功能研究阴.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580~582.@涂传飞,余万予,钞群英.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6.。张文涛,李磊等.草根文化视域下对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解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11,32(03):77—79,144.@卢玉,陶丽.许村大刀舞的文化特征及其价值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1):79.83.@黄永良,傅纪良诲岛民间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07):39-42.7 硕士学位论文育不仅同大陆内地一样,具有娱乐健身性、竞争性、生产性、依附性和文化性特征,而且具有涉海性、地域性、传承性和变异性、交融性和信仰规约性的特征,且许多海岛民间民俗体育的产生,是由海岛人的特定生产和生活环境所决定的”。因而可以看出民俗体育的特征除了一些共性外,还呈现出地域上、文化上的差异。(4)对民俗体育功能的研究学者对民俗体育的功能探讨较多,如陈莉①在《试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现实作用》一文中提出民俗体育具有文化、经济实用、教育、以及独特的强身功能,有利于体育人口的增加,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卢玉、陶丽@@通过对许村大刀舞的田野考察和文化解读,认为许村大刀舞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文化开发价值和文化教育价值。黄玲④认为“民俗体育体育旅游迎合了现代人求新、求异、求知的现实需要,满足了现代人的寻根、健身、体验、参与的心理需求,可有效的吸引和拉动体育消费。”罗湘林⑤通过对刘村的个案考察,从个体、社会结构、社会文化三个层次探讨了村落体育的功能,村落体育作用于个体的功能有满足生理冲动、情绪的宣泄、归属意义的获得、教育及健身;村落体育的社会结构功能主要体现在村落体育构建社会的反作用;村落体育的文化功能有文化隐喻功能、文化承载功能、文化构建功能。王若光、刘曼航@则认为民俗体育的功能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奏而得到了自然演进,民俗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规范、健康、经济、娱乐、维系、信仰等6个方面。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以归纳总结出民俗体育具有如下几个功能:健身、社会交往与娱乐、体育旅游与体育消费、教育与规范、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谐等。(5)其他基础理论研究随着民俗体育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与现实需要,一些学者提出要建立体育民俗学科,柯玲⑦等认为“民俗体育学将以体育与民俗相互交融的关系和民俗体育史实为客观依据,以体育学为基础理论,以民俗体育为主要研究对象,挖掘体育①陈莉.试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现实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6(03):5.7.圆卢玉,陶丽.许村大刀舞的文化特征及其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1):79.83.固黄玲.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内涵式发展的优势与策略——以浙江省海岛城市舟山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5):562.564.@罗湘林.村落体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204.231.@王若光,刘曼航.我国民俗体育功能的现代化演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10):24.28.。柯玲,邵荣.体育民俗学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6,(3):25.28.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一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的民俗精神,丰富体育和民俗学的学科内涵”。王俊奇①认为民俗体育学的建立“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深化;更好地配合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推进体育人文科学的发展,能尽快与世界接轨,可以抢救即将消失的民俗体育文化”。还有些学者对我国民俗体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民俗体育研究的走向。如戴维红、许红峰@《民俗体育研究回眸与展望》一文中提出“理论体系是民俗体育研究的基础、村落是民俗体育研究的基点、区域是民俗体育研究的重点、多视角是民俗体育研究的生命力、跨文化是民俗体育研究的新亮点”。李先长、涂传飞③等在《百年来中国民俗体育研究述评与展望》一文中,认为今后中国民俗体育研究要“加强民俗体育基础理论研究、重视民俗体育个案、细化民俗体育发展对策研究、加强对民俗体育文化主体的研究、研究范式上倡导对民俗体育的整体研究、研究方法上完善田野调查研究、加强对民俗体育的跨学科综合研究。"张建华、常毅臣④等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一文中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未来走向:从文本描述走向理论解释、从学科闭守走向对话交流、从体系建构走向问题研究、从方法单一走向多元综合”。2.1.2民俗体育的个案研究我国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孕育了十分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因此民俗体育的个案研究也是让人眼花缭乱。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1)不同地域的民俗体育研究,如湖湘传统体育文化、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徽州民俗体育、黔南民俗体育、晋南社火民俗体育、天津妈祖民俗体育、赣皖边区村落民俗体育、陕北民俗体育、闽西客家民俗体育、闽台民俗体育以及台湾地区民俗体育等涵括了全国各个区域的民俗体育,数量相当多,这些研究主要论述了当地民俗体育的起源或成因、特征或特点、价值或功能、传承现状、发展对策等方面;(2)少数民族民俗体育研究,如程斌的《原始宗教情结下的花腰傣民俗体育文化探析》、李延超的《水与火洗礼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傣族体育与彝族体育的比较研究》、李志清的《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在乡土社会的存在与意义——以抢花炮①王俊奇.关于民俗体育的概念与研究存在的问题一兼论建立民俗体育学科的必要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02):16.20.@戴维红,许红峰.民俗体育研究回眸与展望四.体育文化导刊,2008,(09):47.50,61.@李先长,涂传飞.百年来中国民俗体育研究述评与展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09,43(06):16—22.固张建华,常毅臣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03):133-139.9 硕士学位论文为个案的研究》等;(3)不同项目的个案研究,较早的有民俗学家江绍原的《端午竞渡本意考》和民俗学家钟敬文的《金华斗牛的习俗》,他们主要是从文化、民俗的角度研究民俗体育;而体育领域比较经典的个案研究有胡娟的《龙舟竞渡流变历程中的现代发展》、张基振的《文化视野中民间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以潍坊风筝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万义等《湘苗族鼓舞文化生态变迁的人类学研究——湘西德夯的田野调查报告》,还有对舞龙、舞狮、武术、摔跤、斗牛、赛马、永新盾牌舞、东巴跳、阿细跳月等相当多的民俗体育项目进行了研究,有的能透过个案分析民俗体育的生存机制、存在意义、变迁规律与发展路径。2.1.3民俗体育的应用研究当前我国学界对民俗体育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市场开发或产业化开发;如倪依克①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大众,大众消费的潜力是体育发展的动力,只有大众体育消费才有体育事业的前途”。黄国平、黄永良@认为“海洋民俗体育游戏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给海岛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效益”。第二,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即民俗体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应用与开发;不少学者提出将各地域、各民族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纳入当地学校体育课程,还有的学者提出将民间、民俗体育形式运用于体育表演。第三,民俗体育按照现代竞技体育的标准进行项目化的开发。倪依克、胡小明③认为“对符合现代体育原理的、适于改良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以科学整理,如竞技武术、中国象棋、围棋、风筝、龙舟竞渡等拳头项目,仍然实行‘奥运战略’,突出竞技性,借鉴奥运会的竞赛、管理体制,使它不仅作为世界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媒介,而且成为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真正体现出奥林匹克运动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冯胜刚④提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方式可以“作为课程资源进入学校体育教育,作为文化资源进入旅游活动,作为竞赛项目进入运动训练活动,作为社会体育方式而散存于民间生活等。"这些都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民俗体育资源意识和文化意识。@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24(11):54.61.圆黄永良,傅纪良.海岛民间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07):39-42.@④冯胜钢.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存在方式和存在基础的特征调查与近30年内逐步现代化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1462.1464.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2.1.4民俗体育的反思与发展研究当前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边缘化和异化的现状,引起了学者们的担忧、关注与反思。面对民俗资源消费和资源保护的现实矛盾以及民俗体育的现代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如高松山①提出“要避免民间民俗体育资源开发的庸俗化,反对民间经典体育资源开发的雷同化,防止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反对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李艳茹②认为“涵化才是民俗体育文化交流中健康的发展路径”;倪依克@认为“走‘民俗化’道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啜静、王若光④等认为“民俗体育的身体活动性‘填补’了民众‘内在自然’硬件(身体)的‘苍瘪’;其神秘、信仰、禁忌、仪式及顺应自然时空节律等性质又‘治疗’了民众‘内在自然’软件(心灵结构)在科技文明中的种种空虚、无奈,往往在科学、理性下无法解决的人生问题却能通过‘民俗’予以心灵上的慰藉。社会文化环境愈‘现代’,民俗体育‘自然化’属性愈显弥足珍贵;人愈现代化,愈需求‘自然化’。‘自然的人化(即现代化)’与‘人的自然化’是不可分割、相互辩证、相互对应、彼此包容、彼此消长的一对关系。民俗体育的‘自然化’属性是民俗体育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它会在文化现代化高度发展的后现代文明社会中更加不可或缺。"王俊奇@从边缘文化的视角提出“要正确认识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正确认识民俗体育在‘文化共生’中的作用,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还有些学者对民俗体育事项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如胡娟@从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分析了龙舟竞渡的现代生存环境,认为转型期民俗体育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三条:与现代体育合流、走竞技表演的社会化道路、自在自发的散落于民间。涂传飞⑦通过对涂村舞龙变迁的考察,认为“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体需求与民俗体育文化所承载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民俗体育要走综合化的发展路径,即在依托于其民俗文化母体的前提下,保留民俗体育核心①高松山,云林森,张文普.河洛文化中民间民俗体育的开发与利用叨.体育文化导刊,2007,(10):93-95.罾李艳茹,汪普健,张黎.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及其资源的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07):88-91.@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p】.华南师范大学,2004.④啜静,王若光等.我国民俗体育的历史变迁与现实状况[J】.体育科学研究,2013,17(01):15—21.@王俊奇.”边缘文化”语境下民俗体育发展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学报,2009,26(04):448.451.@胡娟.龙舟竟渡流变历程中的现代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7.⑦涂传飞.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D】.北京体育大学,2009.11 硕士学位论文形式和核心功能,并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民俗体育中不合时宜的作用和功能进行调整和转换”。学者们不仅从社会变迁、社会转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城镇化、全民健身等现实视角来考察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还从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视角对民俗体育的发展与演进规律进行了探索。2.2我国民俗体育研究存在的问题2.2.1研究层次上: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虽然我国民俗体育的研究成果数量大、内容非常丰富广泛,但多从文化起源、特征、价值与功能、传承与发展等整体或宏观层面进行研究,而从民俗体育的微观层次进行深入研究的比较少,如我国民俗体育的生存机制、运行机制、内在发生规律等诠释性、解释性研究不多。民俗体育的研究不应只追求宏观的、表面上的系统化,而应尽量通过区域的、个案的、具体问题的研究来表达出对民俗体育的整体的、深层次的理解。民俗是生活世界的表征或现象,要形成对民俗体育文化的深层解释,只有进入生活世界,对生活世界的民俗体育现象和具体问题进行深挖细掘,才能真正从宏观上把握民俗体育的发生、发展及文化变迁的规律,才能对民俗体育进行有深度的理论探索。2.2.2研究内容上:对民俗体育文化主体及民俗体育组织的研究较少民俗体育是为广大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民众是民俗体育的主体,无论民俗体育在时间上的传承与空间上的流行,都必须通过“人”作为文化载体来进行传承①。民俗体育的存在、发生、发展规律都离不开对民俗主体的价值观念、生命需求等方面的探讨,民俗体育的外在表征往往能透视出人性的需求,而我国民俗体育研究中对民俗体育的主体探讨较少。另外,我国民俗体育的组织多数是民间自组织运行的,但对民俗体育组织及组织行为的探讨同样不多。“民俗就是要通过‘俗’来理解‘民’,理解作为民主政体的权利根基的普通人,要通过‘民’来理解‘俗’的传承,理解‘俗’的传承如何构成国家共同体的文化根基,让社会能够以最经济的方式(也就是依托文化传统发挥作用的方式)得到可以持续的①李先长,涂传飞.百年来中国民俗体育研究述评与展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09,43(06):16—22.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再盛产",高丙中先生如是说①。因而对民俗体育主体及组织行为的关照是学术自觉、文化自觉的体现。2.2.3研究方法上:田野调查不够,多学科交叉研究少近年来随着民间文化的复兴以及文化消费的兴起,学界对民俗体育的关注方兴未艾,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现实视角对民俗体育进行了探索,研究视角多元化且具有时代发展的特征,研究方法从一般的文献、调查、数理统计、思辨等方法到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方法运用与尝试,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少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是以田野调查为依据的研究。但能真正走向田野做实证研究只有少数,进行跨文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也很少。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需要走向田野进行跨文化、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只有深入民族成员内部,方能感悟到民族文化真谛,挖掘出文化的真正内涵。同时,既可避免以“他者”的目光研究民俗体育文化,又可避免出现一些空洞而苍白的主观性结论来②。2.3研究构想毫无疑问,民俗体育的丰硕成果,还有众多专家学者从新的时代背景出发提出的多维研究视角,为本研究提供了许多现实素材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启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对民俗体育文化主体及组织行为的关注较少,田野调查不够,多学科交叉研究少,由此导致民俗体育的表’层研究较多,深层研究太少。因此,本研究把民俗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系统,通过.人类学的田野考察,对民俗体育进行整体研究。主要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考察,,通过对长民俗体育这个文化事项的文化土壤、民俗主体、发生情景、运作过程进行整体上考察与分析,试图从文化哲学层面上思考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走向。@高丙中冲国人的生活世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张建华,常毅臣等冲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J】冲国体育科技,2013,49(03):133-139. 硕士学位论文3.1研究对象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笔者以民俗体育作为研究对象,以长乐故事会作为考察个案,描述民俗体育的生态图景,分析我国民俗体育的存在形式和生命活力。3.2个案选择笔者以泪罗市长乐“故事会”作为个案考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我国体育学者、专家深入田野考察民俗体育,如黔东南独木龙舟、山西匾河背冰以及众多地区伴随民俗节日的体育活动等,除独立性较强的民俗体育外,还会有许多综合的民俗事象,如河北的龙牌会、北京妙峰山香会等等,其中的体育要素都很凸出,他们是与其他民俗活动杂糅在一起,相互依存、依附、不可分割的民俗活动综合体①。长乐“故事会”也是这样一种民俗综合体,长乐“故事会”中有着相当一部分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高跷、玩龙、舞狮、秧歌、腰鼓、锣鼓等,他们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民俗体育文化的宝贵资源,因此从体育学科视角进行民俗体育现象的研究,挖掘民俗体育生存空间和生命动力,促进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笔者了解到“故事会”这样的民俗活动曾经在南北多个地方普遍存在,明清时期尤其盛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地方的这个活动都消亡了,只有部分地方流传下来,变成了一个个个案,如益阳桃江马迹塘扎故事、长乐故事会、广东抬搁等,他们如何从普遍到个案,这些个案又如何能维持,从中是否可以窥探出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故事会现作为长乐人生活的一种常态,是一种活态文化,它能一脉相承,说明它的文化土壤具有一定的特色,同时也说明它的土壤没有被解构和破坏,而且长乐镇是一个个性特征突出、传统文化根基较深的小镇,因此以此为考察对象来探究民俗体育文化的生长土壤和文化结构具有重要意义。3.笔者的家乡在汨罗,对泪罗市的民俗文化具有生于斯长于斯的认知优势、语言优势、地域优势与人缘优势,可为研究活动的开展减少阻力和消耗。①啜静,王若光等.我国民俗体育的历史变迁与现实状况[J】.体育科学研究,2013,17(01):15—21.14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3.3研究方法3.3.1文献资料法没有理论支撑的田野调查就是盲目的调查,笔者深知理论积淀对田野调查的重要性,通过研读民俗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民俗体育、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等方面的相关专著和文献,使调研能站在一个理论高度上思考民俗现象、理解民间行为;同时有针对性的查阅当地县志、史志并通过互联网获取长乐镇的相关信息,全面了解当地的地域状况、民俗风情、文化信仰等情况,可以拉近与当地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调查活动的顺利开展。再者,广泛搜集有关长乐民俗文化、民俗体育及长乐故事会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如相关组织或政府部门的内部文献资料及长乐的碑刻、诗联、账本、传说、手抄本等地方文献资料。3.3.2田野调查法作为现代社会科学的一个主要奠基人,涂尔干强调对社会事实的把握是学术的基础。社会科学的使命首先是呈现社会事实,然后以此为据建立理解社会的角度,建立进入“社会范畴”的思想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断磨砺有效呈现社会事实并对其加以解释的方法∞。田野调查是研究人员获得当地人的允许和合作,直接进入当地人的生活之中,观察访谈,取得有关当地文化事项的第一手材料的过程;调查者通过对目标社区体察和聆听他者的处境与需求,领会与描述他者的经历与感受,了解目标社区事件的时空场景和过程,从厚度和深度上都能以一种厚重的方式呈现社会事实,在事实里呈现并理解社会与文化。笔者2010—2013年的春节期问分阶段的多次反复深入田野,主要采取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口述史的方式去把握社会事实,全面真实的了解到长乐民俗体育的存在状态、组织运作以及长乐人的切身体会。①[美】保罗·拉比诺著,高丙中等译.摩洛哥田野作业的反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15 硕士学位论文4个案研究——扎根于汨罗长乐“故事会’’的田野考察4.1田野工作地点的概述长乐镇位于泪罗市东北部,北邻黄市、古仑、智峰诸乡,东连八景乡,南抵平江县伍市镇,西靠天井乡,距泪罗市区3l公里。镇内交通便捷,镇内京珠高速纵穿南北,县道京大线横贯东西。镇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6.9。C,平均降雨量1317.5mm。长乐镇现辖15个村,2个居委会,镇域总人口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l万人,全镇总面积58万平方公里①。长乐历来手工业、商业发达,农业盛产棉、粮和菜油,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乐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壮大,形成了以保安工具制造、甜酒深加工、化工、电子、建材、造纸等一系列的产业,拥有企业近千家,其中保安工具生产、甜酒系列产品为支柱产业,以此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②。长乐镇被评为“全国重点中心镇”、“全国文明村镇”、“湖南省星火科技示范乡镇”。长乐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长乐街取“长久安乐”之意,相传古时战乱,有江西移民至此安居,旧称长乐街,长乐镇因长乐街而得名,流传至今。据境内西山湾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殷商时期就已有先民定居。春秋时为罗子国古邑,战国属楚。至南朝梁大通年问(公元520年前后),岳阳县和岳阳郡治所便设于长乐。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湘阴县衙也设于长乐⑨。长乐镇古时置有驿道铺递,又有泪罗江水自西向东绕镇而过,水陆交通便利,因而自古商贾云集,是周边十几个乡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乐镇名胜古迹很多,古镇旧有北门、正阳、青阳、启明、钟灵、毓秀、挹秀、迎秀等十门,“普庆、同庆、吉庆、北庆、永庆”等五街,还有“鲁家、照壁、大庆"等八巷,规模宏大,故有湘北“小南京”之称。镇内现还有一条古老的麻石街,南北走向,宽4.5米,长约600米,两边古建筑鳞次栉比,保存较好,颇具民俗特色,尚可隐约看出当年的繁华景象。街口有一名胜古迹“回龙门”,据传是为了纪念沿江打捞屈原尸体的船由此返航而建,距今已逾千年。且境内尚①汨罗市人民政府.关于长乐故事会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申报资料【Z】.2009.@长乐镇人民政府,长乐地方志编写小组.汨罗市长乐地方志【Z】.2007.(内部资料、未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汨罗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5,11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有“望京台”、“望京桥”、“息蛙池’’等古迹遗址,据《一统志》载,元顺帝流居江南,后迎归登基时,行经此地小憩,时蛙声如鼓,令传禁,并登高台北望京都,故后人又称“望京镇”①。长乐镇文化底蕴深、文化氛围浓,民间文艺活动非常活跃,如“长乐故事会”、唱山歌、唱花鼓戏、玩龙、舞狮、彩莲船等民俗活动至今盛行。长乐人崇儒重道,谦恭有礼,勤劳淳朴,拼搏奋勉,且不乏能作曲填词、敲诗属对的贤人志士,成立有泪罗市骚坛诗联学会长乐分会、泪罗市老年书协长乐分会、岳阳太极拳协会长乐辅导站、长乐“夕阳红”腰鼓队等多个民间文艺组织。长乐镇还有着“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湖南省诗词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旅游名镇"等多项荣誉称号。现在,长乐故事、长乐甜酒、长乐保险柜、长乐麻石街,成为了长乐的文化标志。4.2长乐“故事会"的历史起源与发展由于缺乏文史资料的佐证,关于“故事会”的形式起源问题并没有得到一致的说法,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花灯演变说"和“地花鼓演变说”为其中两个主要的起源说法。“花灯演变说”是官方比较认可的一种起源说法,认为故事会起源于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为示太平盛世天子与万民同乐,于贞观二十年昭示天下,每年上元节(元宵节)大放花灯,这样便使得正月举行的祭祀活动与上元闹花灯相结合,慢慢演变成了故事会②;而“地花鼓演变说”比较流行于民间,认为“故事会”起源于明清时期,由民间艺术地花鼓演变而来,先人十分爱好看地花鼓表演,所以回家会根据印象对地花鼓当中的剧场进行回顾、构思与再塑造,经由铁匠们研究和打造道具,最后与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中的祭祀、花灯融合在t一起,形成故事会。长乐“故事会”,当地人也称“扎故事”、“玩故事”,具体指的是在春节或元宵期间长乐人民自己画上妆、穿上戏服扮演剧中特色历史人物向人们展示历史典故和历史故事的一个大型民间文化活动。长乐镇原主街道是一条长约600米的麻石古街,呈南北走向,靠北一头人们称为上市街,靠南一头临近泪罗江人们称为①长乐镇人民政府,长乐地方志编写小组.汨罗市长乐地方志【z】.2007.(内部资料、未出版)②汨罗市人民政府.关于长乐故事会列为国家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申报资料[Z】.2009.17 硕士学位论文下市街,上街和下街没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几年下来,觉得谁的势力大了,便根据街道长短,居民户数,人口基本相等,相应分为上市街和下市街两个故事会,目前是以一条名为“照壁巷”的巷子为界进行“比故事",同时对周边村落也进行了团队划分,如靠北头的周、杨、陈、鲁(即大屋周、官门杨、陈家门、鲁家段)诸姓氏协助上市街,靠南头的余、王、杜、李、丁、傅、荣家段(即隔江紧邻的平江王家巷、李家河和长乐的丁家河、傅家河、荣家段诸姓)协助下市街,如此分为两大阵营。千百年来每逢太平年景,从正月初起至元宵节,长乐上市街和下市街两个团体,举行“故事会"竞赛,内容为历代忠孝节义和民间的神话传说故事,表现爱憎与忠奸,渗透幽默与讽刺,显示新奇与技巧,传递友谊与祝福,祈求吉祥与和平,一年一年演绎,一代一代传承,技艺越传越精,故事越穿越多,影响越传越远∞。长乐“故事会”作为长乐人民最重视的一项传统节庆活动,传承至今,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它的表现形式多样,故事内容丰富,技艺愈加精湛。在长乐人的集体记忆里,长乐“故事会”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目前还有“脸谱’’、废弃的道具保留在长乐“故事会”民间博物馆),玩故事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初都有过高峰期,长乐镇一直保持着每年春节期间玩一次“故事”的传统,“故事”构成了长乐人生命记忆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被一代又一代长乐人复制、创新并延续至今。过去玩故事首先要抬着菩萨行走于前,长乐人认为小孩扎故事可以扎掉凶数,因此过去玩故事有娱神、驱邪避凶的巫术成分,也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寓意,同时也体现出人民群众娱乐宣泄的精神需要,现在长乐故事的巫术成分已经淡化,它更多表现为一种活跃地方文化、经济的节庆文娱活动,它是长乐人民团结进取、奋发有为集体精神的体现,是长乐人生命活力、生活情趣的精神表达。2006年,长乐“故事会”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5月,长乐“故事会”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3长乐“故事会"的内容与形式长乐“故事会"主要有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和具有“高、新、奇”④汨罗市人民政府.关于长乐故事会列为国家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申报资料【Z】.2009.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等特点的高跷故事(4.4中介绍)四大类,再以会旗、彩旗、横竖牌匾彩灯、油筒、威风锣鼓、乐队为辅,并配以玩龙(分为彩龙、火龙两种)、舞狮、腰鼓、秧歌、采莲船等穿插其间。从项目组成来看,它是一种集戏剧、杂技、鼓乐、体育于一体的春节集会活动,从活动形式来看,“故事会”‘是一种具有竞争性、游戏性的社会互动活动。地故事是不依赖载体,直接在地上行走,由一人或多人组合作哑剧表演。如老汉驼妻,由一人表演,表演者上半身化妆为女性,涂脂抹粉,云髻高盘,下半身作老汉状,足穿草鞋,高挽裤脚,将一个化妆好的傀儡老头上半身捆于胸前,弯腰驼背,头戴草帽,腰部装上女人下半身。尖尖小脚穿上一双绣花鞋,老汉再装一双假手抱着女人臀部。表演者一手拿着小手帕,一手拿着蒲扇,边挥边舞,扭腰摆臀,时俯时仰,左顾右盼,还做出各种滑稽戏虐的动作,活生生一个老汉驼娇妻的形象。这类故事会还有蚌壳精、大脑壳、细脑壳、彩莲船、猪八戒背媳妇,还有穿胸官,即一根竹竿,从胸前穿过,由二人抬着竹竿表演,奇巧滑稽。地台故事又称矮故事,用木料制成1.5米宽、2米长、1米高的平台,过去往往由四人肩抬,现在改装成为置于车上推着行走。平台四周饰以彩色绸布,或用其他物件装饰。如将红枣一个个用线穿好,结成各种图案,饰如四周,也有用粉丝扎成一把把或彩色丝线装饰。平台上面根据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场景塑造和人物造型,一般有山石、树木、亭台、桥梁、船舶等等场景,例如《桃园结义》,就布景为桃园景象,桃树下设一长桌,桌上陈设香、烛、果、酒等,人物则穿戏装,勾脸谱,化妆成刘备、关羽、张飞等,立于案前作盟誓状。高彩故事又称高故事,一般是用木料制成长、宽、高均为一米的基台,过去由四人肩抬,现在改装成为置于车上推着行走。高彩故事是最有难度的,要用长约二米的特殊铁条,根据所需表现的内容弯曲成形,下端固定在基台中央,把化好妆的二到五岁大、体轻胆大的小孩用特殊技巧固定在铁条上,使之悬于空中,来演绎各种故事,并且不能让人看出人物是被捆绑于上,捆绑部位一般都是被服饰或道具等巧妙的掩盖①。例如《李靖与哪咤》,李靖居下,右手托着一座高约40公分的玲珑宝塔,哪咤左脚立于塔尖,右脚向前凌空跨出,脚下风火轮快速旋转,两手一执混天绫,一握乾坤圈,做出各种动作。①于思慧.游走在空中的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9 硕士学位论文4.4长乐“故事会’’中的民俗体育事项长乐镇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且其中不乏民俗体育项目,而且民俗项目一般都会在“故事会”这项大型集会中展现,笔者重点描述长乐故事会中民俗体育形式的表现及过程。4.4.1高跷高跷,一般是用两根长杉木制成,高度从1米到4米不等。用布条捆绑于小腿,脚踏于踏板上,徒手直立行走。是长乐“故事会”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之一,长乐人谓之“高跷故事”,简称高脚。在故事会中,它不纯粹是高脚运动,他们根据故事会所要表现的内容,由一人或多人组合,表演者均根据历史人物特色勾脸谱,着戏装,持刀、枪、剑、戟、马鞭等各种道具,他们摇摇摆摆、晃晃悠悠,行走于各自阵营的队伍之中,技艺高超者还可以扭、跳、弯腰、后仰、摇扇、扬鞭等各种惊险和滑稽的动作,愉悦中更是神气十足,所以每每高跷故事的出现,总能将小镇上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据长乐老艺人介绍,在八十年代故事会发展到高潮时,在一台《水泊群雄》的故事里,出动了一百零八付各具形态的高跷,一人高举“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在前方开道,再配以彩旗、号角、威风锣鼓等,一百零八个空中行人浩浩荡荡行进于古老的麻石街上,不仅吸引了了本镇人民,还吸引了四方游客,其惊心动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壮观场面深深的刻在了长乐人民的记忆之中,至今仍为一代又一代的长乐人民津津乐道。4.4.2玩龙玩龙、舞狮是长乐“故事会中”必不可少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给整个故事会带来热烈祥和的气氛,特别是玩火龙,历史悠久、技艺独特。据传,火龙自清康熙年间由河南中州传入长乐。开始时是在久雨不晴的雨季,人们为祈求上苍停雨放晴而进行的拜神表演。一条火龙由龙头、龙身(分成独立的8个龙把)、龙尾加上珠坨等十一人共同操作,虽是分把独立,但要求步调一致,浑然一体。火龙可以一龙独舞,也可以多龙组合,配上威风锣鼓、号角等鼓乐,就更加声势赫赫、热闹非凡,尤其在晚上表演,龙身通体燃烛,龙口喷出团团火焰,更是异彩纷呈。20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一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表演时,一阵威风锣鼓过后,随着几十龙人“咳”地一声,金龙出海啦,只见龙珠先导,龙头高扬,龙口喷着火焰,几十个龙把翻浪着冲入场地。“火龙行云”、“盘龙独舞"、“五龙献瑞”、“群龙树碑”、“分龙小结”,锣鼓声、吆喝声,一阵高过一阵。“龙跃天门”,是由几个龙把搭成天门模样,一条条火龙从天门中冲出,真是“龙池跃龙龙欲飞,龙上天门入紫薇”。随着“金龙闹月"、“五龙盘绕”把表演推向高潮。整个场面“群龙翻滚”,灯光闪闪,火焰腾腾,锣鼓声、鞭炮声、喝彩声惊天动地。“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好一个热烈壮观的场景。4.4.3舞狮狮一般成对的出现,其外形夸张,狮头圆大,眼睛灵动,大嘴张合有度。表演时由两人前后配合,前者双手执道具戴在头上扮演狮头,后者扮尾,披上红色毛缀成的狮皮饰盖扮演狮身,两人合作扮成一只大狮子,模仿真狮子的看、站、走、跑、跳、滚、抓痒、迎宾、施礼、惊跃等动作,形态逼真①。2013年元宵故事会中,长乐上市街的主打项目“龙凤呈祥",一支龙队一支凤队,与长乐下市街的舞狮在长乐街的三角坪进行比拼,小镇三角坪楼上楼下围满了观看的人群,活动现场锣鼓声、口哨声、叫好声,一片沸腾,掀起了今年故事会的高潮。4.4.4腰鼓、秧歌、锣鼓锣鼓分为威风锣鼓和小锣鼓二中,威风锣鼓由一鼓(直径1.2米)、一锣(直径l米)、一钹(直径40公分)组成一套。打击套路为:节节风、转四季头、抽头、摧锣鼓、炮锣等六个套路。上下故事会总共一次可出动20套,特别是玩龙舞狮的时候,打击起来,配合舞步,时轻时重,时快时慢,时而似行云流水,时而似万马奔腾,时而似雨打芭蕉,时而似金蛇狂舞;轻击去,如风摆杨柳,重击去,如滚动春雷,整天动地,威武雄壮,十分热烈。小锣鼓由一鼓、一锣、二钹、--d,锣等五人组合打击,锣鼓套路分为狮子滚球、长鼓溜子、喜鹊噪梅等,这些套路极具地方特色。还有长乐镇妇女们自组织的腰鼓队、秧歌队,也是故事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穿着艳丽的红色戏服,以一种轻快活泼的节奏在游会的队伍中行进。鼓声、舞姿、气势将节日里祥和、喜庆、热烈的气氛渲染愈加浓烈,①于思慧.游走在空中的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I 硕士学位论文点缀和烘托着故事会活动的始终,同时项目本身的魅力与价值也在节日中得到了凸显。4.5长乐民俗体育传承的生态系统文化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不可能脱离它的本土文化环境来了解一种文化事象存在与意义。在文明历程中,仪式活动或节庆活动始终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以此联系和组织起来①。长乐“故事会”作为长乐的一项文化传统,是长乐人自组织运作起来的节庆娱乐活动,通过这种传统文化活动,人们能够在群体中寻找自我、确证自我的身份,勾连起个人和群体、历史与现实的纽带,长乐民俗体育正是依托着故事会这个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展,这样一个群体性的活动给了民俗体育生存土壤与生命活力。笔者从长乐民俗体育的生存环境、组织行为、伦理价值三个层面来描述长乐民俗体育的生态系统结构。4.5.1长乐民俗体育的生存环境4.5.1.1文化载体一一“故事会’’长乐民俗体育并不是单一的项目展示,而是与其他民俗项目如戏剧、杂技、舞蹈等杂糅在一起,依托一定的组织形式得以展示、传播。“故事会”作为长乐人一年一度的民间集会活动,长乐镇每一年元宵“比故事”,长乐人家家户户出动,男女老少都不闲着,扎故事的风风火火筹备着,看故事的在街道上围观,看故事的还有来自邻乡或其他村庄的客人,大都是长乐人的亲友。“比故事”的时候长乐镇的女主人们一般在家里张罗饭菜,以前客人太多,要准备很多饭菜,吃的都是“流水席”,人等不齐,来了就吃,吃完又接着出去看故事。小镇上人山人海,故事队伍、龙狮、锣鼓、高跷、灯光、烟花鞭炮、叫喊声激荡起整个小镇的狂欢,其场面十分壮观、热闹。在这场游戏性的集会中,人们产生了不同于平常的情感体验。“集体欢腾”的活动是集体认同和娱悦的来源,在这种氛围中,人们意识到集体的存在。伽达默尔指出,游戏者愈是投入游戏,愈是失去自我,也愈能达到游戏的三昧;这是从与人往来的演出中演出自己、超越自己、演出另①李志清.仪式险少数民族体育在乡土社会的存在与意义(二)[J】.体育科研,2006.27(05):11—21.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一个意义的整体。这种游戏演出的另一种意义的整体,是对生命的丰富与滋润①。民俗体育项目也只有在这样的舞台上,才得以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更深次的影响民众。“故事会”作为长乐民俗体育的依托载体,已经成为长乐人文化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长乐民俗体育只有才这样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具有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长乐人的“故事会"就如同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它是长乐人的狂欢节。长乐民俗体育活动不管是高跷、舞龙、舞狮还是腰鼓、秧歌、踩莲船、划旱船在长乐“故事会”中都称为“故事”,这些古老的民俗体育项目为故事会增添喜庆、祥和的气氛,同时也依托着每年春节元宵期间的“故事会”周而复始的传承和发展。一项节庆活动之所以有效果,有渲染力、说服力,其关键在于透过象征性、戏剧性的演出,活动内容成为一群人共同的沟通语言,并发出涂尔干所谓的集体共识,提供团体生活中个人的情感意义与心灵归属②。高故事不上户,在会上扎,统一扎,但是地故事一户或者两户或者三户,看能力分。我们今年出的百多个台子,基本上我们从上头摆,只说故事就排到政府那头去了,排到下街去了,但是不能够排阵,只能排在我们范围之内。(一家)老少出动,扎起大场合来了,个个冒么里话说的。一扎故事,街上人去炕肉,乡里人又赚的看,又恰的(吃了)炕肉(腊肉)去的。反正那亲戚他就哈(都)来了,看个到你家来了没饭吃啊!那家家户户都有亲戚哒,有两三桌的都有,我爹爹那时在世时,那时张月间他是搞zeng(农村办酒宴时用的一种较大的蒸饭炊具),蒸几十斤米的饭放锅里,炖一锅皮粉,炕肉炖一锅,再就配点菜,就是流水席,来的就恰,个个等不齐的,人山人海,你要哦的(叨IL-V_)找人啊,冒地方找人哒,是吧!现在还是好点,这时么里(什么)时候出么里钟头去,到么里时候完,那你就等完故事恰饭咯。那时候就冒咯,反正故事会的就轮着吃饭,这里出了那里又出(故事),接着出,那班去了这班又去,不停,硬不停的哩!两套人马,那个出去了,这里又排阵(开始)啊!(201O年2月4日黄爹口述)①朱运来.传统庙会现代意义的人类学考察p】.广西师范大学,2012.@潘英海.仪式:心灵的叙说与数术[c】.汪芸.失窃的心灵【M】.台北:源流出版社,1994.23 硕士学位论文4.5.1.2地域传统一一“比"长乐故事会最大的特征莫过于一个“比"字。比是长乐故事的核心,一个比字贯穿着长乐故事会的始终。比知识、智慧、机智、趣味、技巧、热闹、出彩等,都在“比”字中体现出来。故事会以上市街、下市街两个营垒对阵,以古代戏曲故事和传统典故为题材进行比故事。长乐故事会这种“比”的传统赋予了一项身体活动丰富的意义与价值,以高跷为例,在长乐,高跷不是作为一种体育活动,而是作为他们的“故事”,他们称之为“高跷故事”,他们的高跷“竞赛”不是拼速度和耐力,而是有着他们自身的意义,它是一种有情节有故事有意义的身体活动。过去,每年正月开初,上下市街首先各出几副高跷,相互拜个年,共祝升平,恭贺新禧。或者一方出一高跷汉子手持一根竹竿,旁若无人,悠闲地走着,演绎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历史故事,又或者演一出“战鼓擂春”的故事,还有诸如“樊城下书”、“火烧绵山”,其寓意都是在向对方下“战书”,要比故事了,逼对方应战。长乐民俗体育被寄予了两个团体力量的竞赛,他们的“竞赛”方式,完全不同于现代体育的竞赛方式,长乐人有长乐人自己的比赛规则和评价方式。在“比故事”过程中,他们比数量、比内容、比新奇、比技艺、比智慧、比速度。例如,在数量上,一方出二付高跷表演“和合二仙”,另一方便会出三付高跷表演“福、禄、寿”三星,一方出“五女拜寿”,另一方则出“八仙过海”等,就这样越比劲头越大、越比数量越多。高跷活动因此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某年元宵节,下市街出动一百零八付高跷表演“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没想到另一方出其不意,回了一出“梁山好汉受招安”的戏,惹得众人哄笑,不得不拍手叫绝。又如,比高跷,高跷本是技巧性很强又具有一定难度和危险的项目,可长乐人骨子里就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常常你踩一米,我踩两米,你踩两米,我就踩三米,最高的能踩四米高,长乐高跷曾被国外友人评为“中华第一高”。还有的则以内容取胜,长乐人平时喜欢读点古书,有些人对历史典故和戏剧知识达到了精通的程度,对《三国》、《西游》、《水浒》、唐宗宋史等等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人物事件和历史故事信手拈来,比如,一台历史故事中有几个历史人物,姓甚名谁,身上穿什么服装,头上带什么发饰,手中拿什么道具,勾什么脸谱,姿势是站或坐、跪或卧,胡须颜色是青或红和形状如何等等,都有一定的规则,马虎24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不得∞。有一年,一方扎了台“辕门射戟”,指吕布在徐州时请刘备和袁术的大将纪灵赴宴的故事,纪灵虽是个元帅,但他在赴宴的时候是不能穿“靠”而应穿“蟒”,对方则是穿“靠”出来的。因此,如果一方在扮演历史人物时,出现着装、道具、脸谱、姿态等方面的错误,另一方则马上会扎出一台同样内容的故事,帮你纠错,有时还挂上“打假”牌子讽刺挖苦对方,他们在比故事的时候,真可谓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斗智斗勇、不依不挠。长乐故事会的比延伸到了生活的多个方面,他们什么事都要和对方比,跟对方较劲。如故事会会长的选举,有一年一方选的是“只子”(地方语,即一只眼睛瞎了),另一方也立马寻找“只子”,找不到“只子”,也就选个“掰子”(地方语,跛子的意思),不仅比故事会,还比公共事业。上市街建立了一个“长乐故事博物馆”,下市街立马也自筹经费建了个“长乐故事民俗馆”。连民间出资修的庙都是两座,上市街的二岳古寺、下市街的莲花禅寺。长乐人是如此执着于比。他们的“比”让人不可思议、让人忍俊不禁。长乐民俗体育就是在这种“比”的氛围中演变、成长、发展,“比”是长乐故事会的生命,“比”是长乐人的精、气、神,“比”是长乐民俗体育的地域特色所在。现在家户发电机多,基本上故事会要的话,你家里有发电机,你讲一下,把发电机拿去类,拿去,加油由故事会加,每台机子你有油的话补50块钱,每台机子补50块钱,冒油的话,故事会去加油,就是这样搞的,你要的话,你家里有发电机,你不敢说是我不行叻,根本没有!不会讲这个话!你拿就是了,拖走就是。(像这样安排任务,有没有拒绝的?)从来没有,一个是任务,第二个是上下市街比故事,门庆户挡,它争,争光不,不去不行啊,要冒搞的下市街赢就受气不,下市街就说我们上市街气啊,我们到下市街去,做生意的啊,在下市街有朋友三四的,坐在那里聊天,你们冒搞的赢啦,你们上市街没搞的我们下市街赢啦,怕人家说那个气话。那个时候根本冒谁说,我不来、我没空哦。你安排他就是,搞什么就搞什么。不晓得搞就卖苦力,推台子、抬东西啊,是吧!(2013年3月4日周爹口述)@于思慧.游走在空中的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0. 硕士学位论文4.5.2长乐民俗体育的组织行为4.5.2.1组织基础一一民间自组织长乐“故事会"属于民间自组织,长乐镇人民通过比“故事"自发分成了上市街和下市街两个团体,并成立了“上街故事会”和“下街故事会”两个分会,兼一个协调关系的总会,领导人员由群众自主投票选出,一般都是由一班爱好玩故事、拥有深厚技艺和文化功底的老艺人构成。过去,没有规章制度,都是根据各自的技艺进行分工,比如高跷技术人员管高跷部分,唱戏的或懂脸谱的负责化妆,懂技术懂历史典故的负责场景的布置或出谋划策,当然还有些则作为安保人员、协调人员、后勤人员等等。每年到了玩故事的时候,为头的人先召集各队队长及各街道有主事能力的人或家族族长开一个会,然后将故事会各个环节的任务分配到各个生产队,各生产队队长再将活动任务落实到单个家庭或几个家庭的合作承办,如一台“故事”的人员构成很大程度上来自一个家庭或多个家庭,而以“故事"为中心,围绕着一台故事的则是故事参与者家庭的亲友,由此形成一个以乡土精英为领导核心、以家庭为基本构成单位的集体运作体系。在每一年春节期间的故事会中每个参与者都是自愿性、自律性、非营利性的。过去,故事会只是长乐人们自娱自乐的一项集体娱乐活动,活动经费来源是村民的自觉捐赠和街道两边店铺的筹集,现在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文化消费的兴起与盛行,故事会获得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已经不需要村民和店铺捐助。经费来源渠道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1)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助,但这只是少量的资助;(2)参加各种表演和比赛获取资金。长乐故事会常常受邀参加各种展演活动如泪罗国际龙舟节开幕式、中国民间艺术节抬搁展演、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等等,在各种活动中故事会声名大振,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资金;(3)参加商业活动带来的经济收入。旅游景点节假日活动、商业市场开张或促销、一些婚丧嫁娶活动,需要请故事会、高跷、腰鼓、秧歌等表演的,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除去外出参加人员的工资,节余部分用来添换购置道具和其他开支;(4)社会筹资,主要从长乐镇、泪罗市的企事业单位或者长乐本土经济较富裕人士筹集资金。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4.5.2.2主导力量一一地方精英自古以来,地方精英就是各种权力、各种关系在基层交织与联系的纽带,也是维系地方关系,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精英对民俗体育的组织运作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他们既能充分运用个人的社会网络、社会资源为民俗体育的发展筹集资源,又能利用个人能力充分动员和整合乡土社会资本,是民俗体育活动运作起来的主导力量。通过田野考察得知,长乐民俗体育是由一群爱好玩故事的地方精英人士组织起来的,他们有的掌握技艺,有的拥有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较好的组织能力,有的两者兼具。总的来说大都热衷地方公益事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社会声望。同时,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要组织成员来自于某种既定的身份、品质以及他们个人对活动的热爱、对公共事务的关心程度,比如老党员身份、曾参与村务决策、曾担任过重要的社会职务或常常主持村庄事务等。他们当中有的人从小就热爱扎故事,跟着上一辈的人玩故事长达三四十甚至五六十年,受村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又对活动有着深厚感情,因此,随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故事会’’的复兴,他们作为老艺人、老技术人员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活动组织必不可缺的人,并受到人们的尊重,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主要负责技术上、组织秩序上的工作。但进入21世纪后,长乐民俗体育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本土,而是与外界社会、与市场、与政府产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文化部门的联络、市场业务的联络等等,都对活动组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经济、组织动员能力愈来愈成为民俗体育活动运作的核心因素,技艺因素退居其次。民俗体育要长远发展,能领导和动员活动的工具网络在当下显得更为重要。长乐故事会的核心组织成员是几个不仅热爱玩故事、同时有着较好的经济能力和较丰富的社会资源的人,他们能充分利用个人的社会网络资本,为活动的发展吸纳成员、集聚资本。如传承人陈范兴在上市街“故事会”中并不担任会长,但上市街“故事会”却是以他为中心组织运作的,陈爹是一个精力充沛、热情洋溢、动力十足的入,爱好组织公共事务,且乐此不彼。他曾担任村团支书、村长及政府企业办总支部书记、企业办主任、招商办主任、城建办主任等职,既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又具有比常人更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见识,而且为人正直,在当地人缘好、声望高。因此在故事会的组织过程中,他具有自下而上的权力,①胡科.基层群众体育运行中的社会精英【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02):101.111.27 硕士学位论文既能组织和带动其他人员,又能筹集资金、聚合资源。“故事会”作为长乐人一项集体活动,它的的组织运作与乡村其他公共事务的组织运作是交融在一起、相辅相成,属于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行为,因此“故事会’’的组织功能也延伸到其他集体事务上,如故事会的核心成员们还组织修公堂、修庙、修建民俗博物馆、修建老人年活动中心、组织庙会等,他们带头捐资,主动承担组织工作,在共同体的公共服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表卜1长乐上市街“故事会”的主要组织成员4.5.3长乐民俗体育的伦理价值4.5.3.1社会基础一一熟人社会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就是个熟人社会,是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形成的社会组织形态。熟人社会中的人们,生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不仅“抬头不见低头见”,生产生活中更是有很多需要互助合作的地方,如生活的帮衬、红白喜事的相互帮助、农田水利的需要以及抵御外界不安全因素等,人与人之间相互认识、联系紧密,按照共同的社会规范行事。在这个共同体中,集体能为单个家庭或单位提供公共服务,满足个体或单位的生产生活需要,因此没有谁可以独立于熟人社会而生活。熟人社会中,不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个体对集体都有很大的依附性,这也是长乐“故事会”活动为什么能获取如此多的运作资源,例如,镇上街道旁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的大超市如果不愿支持“故事会”,超市的水利接通就会受阻。熟人社会中,脸面很重要,有脸者愿意与谁共享脸产生的资源,就是在赏脸给他,而他所要的最好的回报,不是物质帮助,而是多多的恭维、抬举和捧场。给他人面子就是对他人重要性的承认,也就是对他人成功、德性或善举的肯定、羡慕、欣赏、尊重、敬佩等①。人们在社会互动的时候一般不会同没有面子的人讲什么人情和关系,而一个有面子的人在这个熟人社会中,可以生活得很风光。因此,脸面成为了熟人社会运作的主要方式。长乐民俗体育之所以调动如此多的人参与其中,其在于人们所生活的圈子就是个熟人社会。对于长乐人而言,故事会搞活动是集体活动,叫谁参与叫谁组织,就是给人“面子",是“抬举”你、“看得起”你,而“看得起”是对长乐人莫大的鼓励。活动如果需要筹集资金,宴请地方上有钱的老板们吃饭,没有不捐资的,捐资既是给活动组织者“面子”,同时也让自己有“面子”。过去,故事会搞活动,谁要是不服从指派、不积极参与,今后谁家里办红白喜事就别想大家都去帮忙,这对于熟人社会中的人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因为这意味,你在这镇上没人缘没面子,会一辈子灰溜溜的。而常常参与活动的人或者为故事会做了贡献的,今后他家收亲嫁女,故事会会打红包,家里有老人去世,故事会还会扎故事会为其送葬,平常家里有个什么事,大家都会去帮忙,在长乐这是最为体面的事情了。而且,比是另一种形式的社会互动,它以一种挑逗、竞争、戏谑的形式存在,实际上是在敌对情绪伪装下表达真正的友谊,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交往与接触的需要。一个人如果是对公益事业热心,人家就看得你起,你用点钱无所谓啦,要是你不热心,人家就看你不来,自己穷点无所谓啦,公益事业你就要出钱出力。故事会请那些人(有钱人)吃饭,没有不出钱的,不出钱不好意思噻,你又是有钱的人!有一年我车祸出院,走也走不得恰(吃)也恰不得,我脚断成五段呐,脸上就搞得面目全非,以为要死的。他们要你去,他里抬都要抬得你去,你有什么办法呐,还不是去坐到那港(讲)一下。⋯⋯那是十六年前,个张月初二,不抬去不行呐,要出故事呐。像个号路(像这个事情),我认为呢,他人家不看得你起就不会抬你去噻,是吧,你还怕冒得你就扎不成故事!你要死了还不扎的故事!你也反想一下噻,他是看得你起噻,所以我就愈加积极些,后来能够走的能够去,就积极些。(2013年3月21日胡爹口述)①翟学伟.人情、面子-9权力的再生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硕士学位论文4.5.3.2价值取向一一儒家伦理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决定和影响着中国社会主要的民俗、礼仪、价值观念。在乡土社会中,习俗、礼仪、风尚文化主要通过心态和道德行为表现,并组织和引导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秩序。长乐民风古朴、凝聚力强与儒家伦理道德的强化和规范作用有着很大的关系。儒家伦理对长乐人的行动有着普遍而深刻的影响,长乐人家族观念、集体观念浓厚,十分重视伦理道德,据“故事会”一名组织成员讲述,长乐人家庭观念强,有责任感,长乐人很少有离婚的。根据笔者在长乐日常观察和访谈发现,在现代社会中很普遍寻常的离婚现象,在长乐人眼里,尤其是老一辈人眼里,离婚被看作是一个人人生的污点,而且人们会将这个人人生后期的遭遇与他的前期行为和道德品质联系在一起,认为是因果循环报应。一个道德败坏的人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服从,只有德高望重之人,在群众中才有威信、有带头作用,只要是群众中有威望的人出来组织事务,大家都愿意“捧场”。儒家文化铸就了长乐人强烈的集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并且他们十分重视道义和名节,不能容忍重利轻义的人,据一组织成员讲述,曾经有一个长乐人,扎了故事还要会上给钱,不给钱就不愿意扎故事,后来大家都不叫他一起扎故事会了,他自己也不好意思来了。这样不遵守乡村社会规范、不热爱公益事业的人,就会被孤立,并得到其他成员不好的评价和社会舆论。在乡村共同体中人们频繁、深入的互动特征使得信息渗透非常迅速,舆论的影响力非常大,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因为触及一个人的“脸面”和“自尊”,对个体是极大的制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思想观念逐渐开放,社会流动频繁,有些长乐人已经走出长乐镇定居在外,但他们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家乡意识、同乡意识,他们关注家乡的发展动态、支持家乡建设,据笔者调查,居住在泪罗的长乐同乡会、同学会,每年春节都组织同乡回家看“故事”。定居在外的长乐人认为,雁过留声,人要留名,一个人要为家乡兴旺发达做点贡献,在家乡群众中获得好的名声,与家乡亲友建立感情关系。这与儒家文化所设计的人生意义分不开,对一个中国的人而言,一个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方式莫过于“青史留名”①。①高丙中.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3.36.30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4.6长乐民俗体育的功能探讨4.6.1对个体的功能长乐民俗体育对个体的功能,是多方面的。(1)民俗体育作为一种体育活动,无疑具有很好的健身功能。高跷运动能提高人的协调性与稳定性,腰鼓、扭秧歌能够提高人的心肺功能水平以及身体的灵活性,威风锣鼓、腰鼓的练习提高人的协调能力及平衡能力等,在民俗体育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身体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2)长乐民俗体育实际上是一种民间“集体游戏”。对个体而言,集体活动就是最好的精神调节剂,故事会是长乐人一年之中难得一次的集体狂欢,人们可以将·年的辛勤劳累和艰苦生活的压抑,都在这一狂欢时刻尽情地释放与宣泄出去。社会生物学的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威尔逊曾说过“人类同其他动物一样具有相同的攻击性本能,这种内驱力必须通过竞争性体育运动或其他方式才能得到某种释放”,因而在这种民俗竞斗活动当中,人们以一种合乎乡村规范的渠道将不良情绪释放。(3)传承久远的民俗体育活动,也同样强化着个体的归属意识。在这种集体活动中,人们享受娱乐和强身健体之时,还可以消除孤独与寂寞,拓宽社会交往,增进情感交流,且游戏与竞争,有助于“游戏共同体”的形成,个体可以从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4.6.2对社会的功能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1)民俗体育活动的教化功能;民俗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精神风貌、伦理观念和社会秩序,它作为一种习俗活动,往往能成为教化民心的一种手段,在活动过程中,地域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规范在潜移默化中浸入人们的心灵,教化和塑造着人的思想和行为,自发地建构和再生产“共同体道德”,并为他们自觉地遵守和世代延传,使得大家都遵守共同的社会秩序与规范,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2)民俗体育活动的凝聚功能;传统村落虽以宗族为整体,但生活方式的分散性使得社区关联度不强,因此展开群体性游戏活动,有利于形 硕士学位论文成社会网络结构,消解潜在的冲突,构建稳定的社区①。不同群体的互动是认同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圆。长乐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把分散的人员联系起来,进行游戏与竞争,将游戏的竞争扩散到生活各个层面,包括经济实力、人员力量的展示与较量,这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互动,增强了共同体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起到了维系和团结的作用,因此长乐民俗体育是社会团结的凝聚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群体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人们会在合作中彼此帮助、消除隔阂、增进感情,从而促进了村落结构的稳定和整个社区的发展。4.6.3对文化的功能民俗体育既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族群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体育活动是增强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保存和传递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民俗体育的文化承载和文化传递功能;民俗体育活动产生于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价值追求、风俗习惯等内容,民俗体育是一种残存着的活的历史,起着保存和传递文化传统的功能。(2)民俗体育的符号象征功能;共同的文化经验是群体认同的基础与来源,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这个民族的标志。”文化标志或符号是一个族群、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存在形式,群体的文化符号往往能激起群体成员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长乐是一个具有独特精神风貌和文化气质的古镇,长乐“故事”作为长乐文化特征的突出体现,逐渐成为了长乐古镇的文化标识,起着维系地域情感、增强凝聚力的重要作用。(3)文化的构建作用。民俗体育构成的事件,往往成为族群的集体记忆。这种记忆能够使群体内人员避免道德和智能的退化,能够向过去与未来展开宽广眼界,成为历史进程中积极有为的主体,在文化的维持、更新和延续中,不断的创造与构建自身的文化传统。我以前是住这里的,现在退休住在这里,看到民间这个事很有味道,有种乐趣,特别有乐趣,乐在什么地方呢,大家很有味道的凝聚,搞和谐凝固,家庭才①罗湘林.村落体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圆徐杰舜主编.族群与族群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255.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和睦,人才和睦在一起,才有这个味,为什么呢,正是大家都不要钱,不要什么,都要出力,有钱出钱,冒钱出力,这个思想是老一班传下来的,过去,打油喽,提喽,搞么里,拿咯,上市街下市街在竞争。现在大家在外面有了开阔的思想,凝聚在一起,乐在其中,很有味道。不错嘞,我出去40年,还是觉得家乡好。(2013年2月24日胡爹口述)4.7长乐民俗体育的解读4.7.1生活文化的呈现民俗的世界就是生活世界,民俗就是生活世界的表征和现象,长乐民俗体育实际是长乐人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一种常态。它的的参与成员都是业余爱好者和普通民众,平常大家各做各的事,有的在学校读书、有的做生意、有的在地里劳动,有的甚至在外地打工,但一到春节玩故事的时候,大家就会聚集起来,家家户户出动,人人个个参与。一班有声望、有组织能力、爱好玩故事的中老年人聚在一起专门负责故事会的组织与策划,在过去贫穷的岁月里,道具和服饰基本都是自己制作,村里的木工就做高跷,铁匠就打铁架,裁缝就做服饰等。妇女们就自导自排腰鼓、秧歌等节目,有技艺者打锣鼓或玩龙、舞狮等。据一位长乐老人介绍,在长乐几乎每个队都有自己的锣鼓,因为平常村里队里,红白喜事过节等都会用到。因此在长乐能敲锣打鼓的也多,男女老少都有。能踩高跷者男性女性都有,青少年为主,年龄较小者只有5-6岁,但技艺高超者一般是青年男性,年轻胆大的能踩到四米高;据调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长乐小孩都会踩高跷。由于高跷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专门有人拿着捧叉(高跷的安全保护工具,一根长约2—3米的木杆或竹竿,顶端装有一40公分直径的半圆形铁条)在一旁协助与保护,玩故事时,除了组织者、参与者,其他人就在人群中看故事、说故事、评故事、争故事;“故事会”队伍途径的街道,人们燃放鞭炮或烟花迎接故事,以示恭敬、祥和与热闹。说长乐人人人都在故事里,一点都不夸张。等到故事会结束,人们便回归平静的生活,但每一年故事会中的事件在长乐人的记忆里沉淀、发酵,越回忆越有味道。长乐民俗体育的传承在日常生活中实现,长乐故事及其活动项目都是在一种潜移默化的氛围中传承下来,是一种无意识传承,长乐娃从小就生活在扎故事的氛围中,每年故事会现场热闹非凡、内容高新奇异,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长乐人, 硕士学位论文大人们打锣,小孩也要打,大人们也乐意教,对小孩而言,能在集体活动中展示和表现自己是一件值得骄傲和快乐的事,于是小孩找着自己喜欢的项目自学或跟着学,有的争着踩高跷,有的抢着打鼓,如此,老带少,大带小,父带子,言传身教,口口相传,耳濡目染,一代一代的延续。因此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长乐小孩基本都能踩高跷,只是技艺高低不同。现在长乐民俗体育的传承方式正在由无意识传承向有意识、有组织的传承转变。4.7.2乡土社会资源的运作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嵌入在社会关系(社会网络)中的,有目的的(工具性)活动中可以获取并加以动员的资源。对于社会资本的使用,从群体层次而言,一般,致密的社会网络意味着群体拥有更加有效的社会资本,因为紧密性维持并提高了普遍信任、规范、权威和制裁等,这些团结的力量保证了网络资源得以动员∞。在我国传统农村社区,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乡土社会资本,长乐民俗体育的运作得益于镶嵌在长乐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乡土社会资本,它们包括人们长期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关系网络或组织,以及体现在其中的规范、信任、互惠、宽容、团结等内容,这些看不见、潜在的社会资本,可以为活动的组织运作带来很多有形的社会资源,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且社会网络关系紧密,个体更易遵从群体规范,村民还可以运用传统道德力量和乡村规范来惩罚不合作者,以此来维持集体的合作。而村民在集体活动中共同参与的经验、所结成的网络、人员间的相互信任以及集体行动的成功,都可以拓宽参与者的自我意识,将“我”发展为“我们”,并提高参与者对集体利益的“兴趣”,这种社会网络不仅充分利用村庄内部的资源,而且能吸收外部资源来为共同体服务②。而乡村社会资本越丰富,居民的归属感就越强,人们合作的效果就越好。长乐人余思慧女士如此描绘长乐故事会。“没有哪一项活动能让一个镇子的人上至百岁老翁下至一岁d,JL都能参与,而且如此热心和齐心”固。长乐民俗体育的运作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就是存在于长乐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资本,乡村社会资本所蕴含的传统社会规范、民间舆论、熟识信任、身份认同、村庄权威以及社会纽带、乡土精英人物的所带来的社①【美】林南著,张磊译.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9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吴光芸.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民合作[J】.今日中国论坛,2006,(08):112.113.@于思慧.游走在空中的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4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会资源等,这种依靠乡土社会资本的运作方式为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降低了运作成本,提高了运作效率。4.7.3混合了情感性和工具性的社会交往著名的社会学家林南将社会行动分为两种:情感性行动和工具性行动。情感性行动是为了得到情感和支持;工具性行动是为了寻找和获得额外有价值的资源。一般,工具性行动可以获得三种可能的回报:经济回报、政治回报、社会回报,也就是财富、权力、名声,而情感性行动可以获得身体健康、心里健康和生活满意三个方面的回报,且工具性行动的回报和情感性行动的回报往往是彼此增强的。拥有或者获取资源,对于保护和改善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社会认可并赋予行动者身份和名誉,为被认可的个体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结构内的价值和安全感。一个人参与集体活动,也就是在维持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可以强化身份和认同感,生活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个体,在社会参与与社会互动中可以确信和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个体,是一个共享相似的利益和资源的社会群体的成员,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而且为个人对某些资源权利的要求提供了公共承认④。因此,长乐民俗体育活动行为实际是一种混合了情感性和工具性的社会行动。长乐人有着共同的生活环境、同样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他们更易产生社会交往和互动。他们通过参与“故事会”这项集体活动,享受群体游戏和竞争的乐趣,感受群体凝聚和团结的力量,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体验情感。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人的社会名声、社会地位很重要,而名声就是集体对一个人的评价。在一个共同体中,个体都希望被自己所属的群体接纳,希望自己在所生活的社会圈子里得到一个好名声,群体规范与舆论形成对个体的压力,影响着个体的态度和判断,一个人要考虑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类型或事迹是不是符合群体规范、会不会得到不好的评价。因此参与活动不仅带有情感性因素也带有工具性因素。如果个体没有遵从群体行动或群体规范,个体很难被群体所接纳,还有可能被孤立。在长乐走访过程中,有一个事例,长乐镇有一个村子筹集经费建篮球场,结果有一户人家不愿捐资,后来,篮球场建好之后,那户人家的孩子都不敢到那个篮球场那里玩。①[美】林南著,张磊译.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9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5 硕士学位论文社会地位体现出一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性或位置,和名声一样,都需要网络圈子或所属群体的认可,因此一个人只有在社会参与或互动过程中才能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最广为人知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个体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对于乡土精英而言,在一个群体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实际上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像我们出去玩故事,我曾经出车祸弄伤了,不成了样子,自己还有点自卑,但实际上,我到外面去玩故事,别人都非常尊重,如果跟别人交谈之后,别人就知道你是个内行,比较尊重你,像屈子祠馆长,我们一同在经视演播厅,我主要是扎台故事,他就问那个故事的内容,我就说这是隋唐演义里面的场面,跟他一交谈,两个人就爱好相同,就能聊点历史上的东西啊⋯⋯(2013年3月21日胡爹口述)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5对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启示5.1我国民俗体育传承的现实状况体育化与项目化、现代化与市场化是当前我国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现实走向。在一股民族民间文化的热潮之下,民俗体育一时迎来了民俗体育的繁荣发展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发展。我国的龙舟竞渡作为一项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较早获得国家的重视,在国家的组织规划下,龙舟竞渡从一项乡土竞技活动一跃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竞技体育项目,如今龙舟竞渡的在传承地域上已经实现“南舟北移”,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传承主体的多元化、组织形式的规范化、比赛形式的多样化等发展态势,其竞技水平、龙舟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每年端午期间,全国多个城市以举办龙舟赛为契机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大大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龙舟运动成为了我国民俗体育项目现代化、体育化转型的成功典范。现在我国许多民族民俗体育项目都已经制定了器具器材的规格和比赛规则,如高脚竞技、射弩、陀螺、押伽、抢花炮、秋千等等,而且我国每四年举行一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还有一些高校将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高校课堂,从体育的视角而言,这些举措有利于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与保护。尤其近年文化旅游和文化消费的兴起,表演类民俗体育项目、“民俗村”等等应运而起,各地域各民族的民俗体育旅游市场更是做得风生水起,有些民俗体育项目成为了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的符号和标识。无疑,在一定时期内,民俗体育的多种发展路径对于发掘和整理我国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团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5.2我国民俗体育传承的误区在哈贝马斯的社会本体论中,认为现代社会由社会性的两个基本领域,即生活世界和系统构成,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拥有各自独特的规则、机制、行为模式,生活世界和系统分别是交往行为和工具行为的母体。哈贝马斯所说的系统世界是一种主题化的世界,它以目的理性为主导,看重行为的影响和 硕士学位论文结果,它主要是指市场、经济领域和行政组织领域,它的整合媒介就是金钱和权力。随着物质资料的增长、工具理性的极具膨胀,系统世界逐渐获得了对生活世界的优势地位。目前,以目的理性为主导的系统世界正在侵蚀和破坏着生活世界,导致生活世界结构分化的系统性变迁,这种现象哈贝马斯称为“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的危机与困境在于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在系统机制的引导下,民俗体育也逐渐从生活世界中漂浮起来。当前,许多的民俗体育活动在经济理性的驱使下,逐渐摆脱民俗体育依附的生存背景和文化土壤,开始了以经济利益为诉求的商业开发活动,民俗体育丰富的价值意义和文化意蕴逐渐被纳入报酬与利益的单向思考之中,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在逐渐破坏民俗体育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由此导致民俗体育传承的失范和异化。民俗体育从其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中剥离出来,而把它作为一个体育项目来开发和利用,即民俗体育走项目化的发展路径∞,这正是民俗体育的系统走向。而民俗体育活动如果单独地将其抛开仪式进行体育层面的认知和分析,这种体育活动内容就丧失了体育的文化根基,成为了一种毫无意义的肢体运动,这样的体育活动就失去了它的生命色彩。现在有许多民俗体育形式过分强调它的体育特性,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将民俗体育的游戏规则进行量化,或者提出一些项目化的保护措施,如开展民运会、将民俗体育资源纳入学校课堂等,这都不是民俗体育存在的根本,它只能是一种静态的保存,或者说它只能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手段,它实质上将民俗体育从一种意义丰富的民俗变成了一种单一的项目,将民俗体育作为一种体育项目,无形当中封存了民俗体育“建构人体存在和生命价值”的内在价值,从历史纵深的角度来看,这种失落了意义与价值、失去了生命依托的民俗体育最终将会走向死亡。因此,长乐民俗体育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变迁趋势下保持着好的发展态势,在于它始终依托它自身的生长环境和文化氛围,长乐“故事会”赋予了民俗体育活动故事性和意义性,对于长乐人,民俗体育他不仅是一项身体活动,更是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依托。虽然在市场经济和行政主导力量之下,民俗体育能够从技术成面、物质层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像我国龙舟竞渡,在政府主导、以龙促贸的系统机制之下,出现南舟北移、国际龙舟节、龙舟月甚至龙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等多个方面前所未有的成绩,但这种成果层面的成功只能说明系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暂①涂传飞.社会再生产机制:对民俗体育历史作用的人类学阐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01):19-23.38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时”动力和倍受关注的表象“诱因”,从运行机制来看,系统机制的运行不仅需要消耗着巨大的经济资源及社会成本,同时会产生民俗体育对系统的依赖惯性从而导致民俗体育生态系统自身内在活力的消解,乡土社会资本的流失,农村社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大降低,导致民俗体育组织动员的成本大增。而实际上系统整合机制的刚性特征,由于没有落实到民俗体育文化的价值意义层面而具有十分明显的脆弱性,当前民俗体育发展中普遍提出的经费不足、人员缺乏、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就是最好的明证。因此民俗体育的系统走向将动摇民俗体育存在的价值与根基,从而导致民俗体育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正是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危机。5.3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前景: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世界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来的,从哲学概念来讲,生活世界是前科学的、前逻辑的、未被主题化和目标化的原初经验世界和直观感性世界,具有未被我们的理性思维裁剪删改、未被理想化之前的原初多样性和丰富性,而且随个人的生活实践兴趣得以展开,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和人性化特色。从社会现实来讲,生活世界就是一个日常的世界。民俗学者高丙中最先提出民俗的世界就是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不仅有它的行为构成,而且有它的精神构成∞,它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因此民俗体育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而不仅是一个身体活动的世界圆。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人们参与民俗体育活动往往不是指向身体活动本身,而是带有某种意义,如跳跃是为了求偶,舞蹈是为了祈求平安,奔跑是为了庆祝丰收;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是为了分享和体验情感,享受集体娱乐;它的组织过程反映的是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和伦理价值观念。可以说,民俗体育展现的就是生命本身,民俗体育就是生活世界的表征和现象,体现了一种人类生存框架的日常生活模式,体现了人本真不伪的生命常态@。这正是民俗体育的生命活力所在。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反复形成的风俗习惯,不能将它从生活中抽取出来,撇下它的所处的环境以及创造、使用它的人,而应将它与民俗主体和所发生的情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否①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33-134.圆罗湘林.村落体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84.⑤田祖国,姜河等.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03):1.3.39 硕士学位论文则民俗体育项目将会因为失去它所依托的社会秩序和文化价值而逐渐走向消亡。高丙中先生如此说到,“民”在社会价值上不被尊重,一个社会就不会有民主,“俗”在生产方式上就没有地位,那么共同体的认同就会出现问题,它的社会再生产也一定会出现问题。民俗体育的传承必然要将民俗之民和民俗之俗当作一个整体,尊重和理解民俗之民,从而理解民俗的传承,让民俗体育依托它自身文化传统发挥作用的方式得到持续再生产,而不是依托政府行政力量和市场经济利jL厶盆。生活世界是系统的根基和意义源泉。现在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理性化,人们逐渐被各种系统概念奴役,生活的理性与精神的感性造成了现代人身心的分离与异化,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系统凌驾于人的生活世界之上,生活的意义逐渐被遗忘,人们逐渐失去了心灵依托和归宿,而民俗体育的身体活动性恰恰“填补”了民众“内在自然”硬件(身体))的“苍瘪”;其神秘、信仰、禁忌、仪式及顺应自然时空节律等性质又“治疗”了民众“内在自然”软件(心灵结构)在科技文明中的种种空虚、无奈,往往在科学、理性下无法解决的人生问题却能通过感性的“民俗"世界予以心灵上的慰藉。因此,回归生活世界是我国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是民俗体育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民俗体育在经历“物化”之后将逐渐回归它的内在价值,回归它自身的生态体系,依托它自身文化传统发挥作用的方式传承发展,如此,民俗体育项目才能继续活态地在民众的生活中自然流淌,这也是民俗体育文化得以社会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文化生态视野下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乐“故事会”为个案6结论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许多民俗体育活动已退化消亡,虽然近些年,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下,许多沉寂已久的民俗体育开始复苏,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以目的理性化为实质的现代化社会中,民俗体育的生存危机是值得担忧的,在民俗资源消费意识和民俗保护意识并行的今天,有人不禁感慨:民俗文化不保护也是灭亡,保护也是灭亡,民俗体育在当代社会的多种发展维度又是值得怀疑与反思。本文以长乐故事会为考察对象,对其中的民俗体育存在形式、所依托的社会文化环境、组织运作等各方面进行了田野调查,描绘出长乐民俗体育发展的生态图景,从而反观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误区与未来发展走向。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长乐“故事会”有“花灯演变说”和“地花鼓演变说”两个主要的起源说法,其中花灯演变说认为故事会起源于唐代贞观年问,唐太宗为示太平盛世天子与万民同乐,于贞观二十年昭示天下,每年上元节(元宵节)大放花灯,这样便使得正月举行的祭祀活动与上元闹花灯相结合,慢慢演变成了故事会;地花鼓演变说认为“故事会”起源于明清时期,由民间艺术地花鼓与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中的祭祀、花灯融合在一起而形成。(2)长乐故事会的内容包括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和具有“高、新、奇”等特点的高跷故事四大类,再以会旗、彩旗、横竖牌匾彩灯、油筒、威风锣鼓、乐队为辅,并配以玩龙(分为彩龙、火龙两种)、舞狮、腰鼓、秧歌、采莲船等穿插其间。长乐故事会从项目组成来看,它是一种集戏剧、杂技、鼓乐、体育于一体的春节集会活动,从活动形式来看,“故事会”是一种具有竞争性、游戏性的社会互动活动。长乐故事会中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高跷、玩龙、舞狮、腰鼓、秧歌、锣鼓、采莲船等。(3)长乐民俗体育传承的文化生态:“故事会”是长乐民俗体育发展的文化载体,“比”是长乐民俗体育发展的地域特色和传统,民间自组织为长乐民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组织支撑,地方精英是长乐民俗体育运作的主导力量,熟人社会是长乐民俗体育的社会基础,儒家伦理是长乐民俗体育的价值观念支撑。(3)长乐民俗体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对个体而言,长乐民俗体育活动具有健身、情感宣泄、归属意义的获得三个方面的意义;对于社会,能通过教化和凝聚,促进乡土社会秩序的再生产和村落结构的稳定;同时,长乐民41 硕士学位论文俗体育的开展还具有文化承载和文化传递、符号象征、文化建构的功能。(4)通过长乐民俗体育的实地考察与分析认为,长乐民俗体育是生活文化的呈现,是乡土社会资源的运作,是一种混合了情感性和工具性的社会互动行为。(5)从体育的传播与发展而言,我国民俗体育的体育化与项目化、现代化与市场化走向有其合理之处。但从文化生态的视角而言,我国民俗体育传承陷入了系统走向的误区,即把民俗体育从其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中剥离出来,当作一个体育项目来开发和利用,走项目化的发展路径,而失落了意义与价值、失去了生命依托的民俗体育最终将会走向静止和死亡。由此认为民俗体育的发展前景应是回归生活世界;民俗体育本身就是生命本身,民俗体育就是生活世界的表征和现象,生活世界是它存在的根基与源泉,因此从文化哲学层次来讲,民俗体育在经历“物化"之后将逐渐回归它的内在价值,回归它自身的生态体系,依托它自身文化传统发挥作用的方式传承与发展。42 参考文献专著[1lee国体育科学学会,香港体育学院编.体育科学词典[M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1张1}雅.论民间体育的内涵、外延-9作用[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31:F俊奇冲西方民俗体育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4】罗湘林.村落体育[MI.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5】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MI.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美)保罗·拉比诺著,高丙中等译.摩洛哥田野作业的反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汨罗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5.[8】于思慧.游走在空中的艺术[MI.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9】翟学伟.人情、面子-9权力的再生产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高丙中.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徐杰舜主编.族群-9族群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121(美)林南著,张磊译.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9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3】高丙中.民俗文化-9民俗生活[MI.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15】赵世瑜.小历史-9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MI.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6]Kt罗市政府主编.汨罗江记·tz.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7】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181(英)A.R拉德克利夫—布朗著,丁国勇译.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9】(美)克利福德·吉尔兹著,王海龙等译.地方性知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20】(英)JamesGordonFinlayson著,邵志军译.哈贝马J折[MI.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21】(英)格雷戈里·贝特森著,李霞译.纳文:围绕一个新几内亚部落的一项仪式所展开的民族志实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2]c.赖特.米尔斯著,陈强等译.社会学的想象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23】(美)布劳著,李国武译.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43 [24】(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251胡小明主编.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6】张林,李延超主编.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期刊[1】郭晓峰.试论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J】.辽宁体育科技,1991(06):33.37.【2】涂传飞,陈志丹,严伟.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08):24—32.【3】王俊奇.也论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概念及其关系【J】.体育学刊,2008,15(04):8—11.【4】占玉珍,王俊奇.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04):140.143.[5】陈红新,刘小平.也谈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概念及其关系【J】.体育学刊,2008,15(04):8—11.【6】徐礼云.徼州民俗体育的特征和功能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580,--582.[7】涂传飞,余万予,钞群英.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6.【8】张文涛,李磊等.草根文化视域下对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解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11,32(03):77.79,144.【9]fiT,,陶丽.许村大刀舞的文化特征及其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1):79.83.【10】黄永良,傅纪良.海岛民间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07):39-42.[11】陈莉.试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现实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6(03):5.7.【12】黄玲.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内涵式发展的优势与策略——以浙江省海岛城市舟山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5):562.564.【13]q:若光,刘曼航.我国民俗体育功能的现代化演进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10):24.28.[14】柯玲,邵荣.体育民俗学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6,(3):25.28.[15]T俊奇.关于民俗体育的概念与研究存在的问题一兼论建立民俗体育学科的必要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02):16.20.[16】戴维红,许红峰.民俗体育研究回眸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8,(09):47.50,61.[17】李先长,涂传飞.百年来中国民俗体育研究述评与展望阴.武汉体育学院学报09,43(06):16-22.[18】张建华,常毅臣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叨.中国体育科“ 技,2013,49(03):133.139.[191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24(11):54.61.【20]冯胜钢.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存在方式和存在基础的特征调查与近30年内逐步现代化的对策研究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1462.1464.[21】高松山,云林森,张文普.河洛文化中民间民俗体育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7,(10):93—95.[22】李艳茹,汪普健,张黎.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及其资源的开发研究叨.体育文化导刊,2007,(07):88-91.[23】啜静,王若光等.我国民俗体育的历史变迁与现实状况【J】.体育科学研究,2013,17(01):15.21.【24]q:俊奇.”边缘文化”语境下民俗体育发展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学报,2009,26(04):448-451.[25】李志清.仪式险少数民族体育在乡土社会的存在与意义(二)【J】.体育科研,2006.27(05):1l·21.[26】胡科.基层群众体育运行中的社会精英[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02):101.111.[27】吴光芸.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民合作[J】.今日中国论坛,2006,(08):112.113.[28】涂传飞.社会再生产机制:对民俗体育历史作用的人类学阐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01):19—23.[29]田祖国,姜河等.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03):1—3.【3017f义..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J】.体育学刊,2010,17(12):92.95.[31】饶远.民俗中的体育与体育中的民俗一以云南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05,(01):78.80.[32】易剑东.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演进路径与逻辑[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03):6.7,lo.[33】倪依克,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科学,2006,(08):66.70.[34】郑国华.城镇化与我国民俗体育发展——对江西省“孝镇”民俗体育的个案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06):1.8.[35】程斌.原始宗教情结下的花腰傣民俗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7,(08):93.94,69.【36]余万予.对中华民俗体育的初步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2000.[37]管宁.文化生态与现代文化理念之培育[J】.教育评论,2003,(03):7—11.【38】徐建.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阴.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5):6.10.4S 学位论文【l】胡娟.龙舟竟渡流变历程中的现代发展【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2】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f3】涂传飞.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4】徐晓琴.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p】.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5】朱运来.传统庙会现代意义的人类学考察[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6】戴维红.自组织视野下民俗体育的演化[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其他参考文献【1】汨罗市人民政府.关于长乐故事会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申报资料[Z】.2009.[2】长乐镇人民政府,长乐地方志编写小组.汨罗市长乐地方志[z】.2007.(内部资料、未出版) 附录一:各级访谈提纲长乐故事会领导层:1.故事会的各级目标是什么?2.故事会的组织结构是什么?3.故事会的组织过程是什么?4.故事会的经费来源是什么?(政府是否有投入?各部分比例是多少?)5.政府对故事会的组织管理是否有干涉?6.故事会开展的最辉煌时期是什么时候?7.故事会的开展中是否因为各种原因而中断过?8.故事会的最大优势是什么?9.社会中什么对故事会的影响和冲击最大?10.领导层认为故事会的兴衰原因是什么?11.是否有内部人员失误而导致活动的部分失败?对各人的奖罚措施是什么?12.故事会为何有如此多的副会长?其各自的职责是什么?是如何入选的?13.妇女是否参与活动组织或者活动参与?没有的话,为什么?长乐故事会的参与人群:1.故事会是如何起源的?2.故事会开展的最辉煌时期及其盛况?3。关于故事会,其印象最深刻的几件事是什么?4.故事会的开展过程中是否有过中断?5.故事会对大家的重要程度及其作用?6.故事会的参与人群有哪些?(老少为主?)其年龄构成及比例?7.故事会的参与表演者是如何练习和演练的?8.家族族谱上对故事会是否有记载?(复印)9.上下市街是否因为竞争而发生过争吵及斗殴?10.其认为故事会的兴衰原因是什么?11.什么对故事会的影响或是冲击最大?12.是否有内部人员失误而导致活动的部分失败?对各人的奖罚措旋是什么?13.故事会的经费来源是什么?14小时候还参与过什么样的游戏和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对自身或他人有什么影响?15.妇女是否参与活动组织或者活动参与?没有的话,为什么?长乐故事会的观众:1.故事会是如何起源的?2.故事会开展的最辉煌时期及其盛况?3.关于故事会,其印象最深刻的几件事是什么?(细节)4.故事会的开展过程中是否有过中断?5.故事会对大家的重要程度及其作用?6.家族族谱上对故事会是否有记载?(复印)7.上下市街是否因为竞争而发生过争吵及斗殴47 附录二:田野调查访谈时间及被访人信息 附录三:图片图1地故事之蚌壳精图2地故事之老汉驼妻图3高跷故事49 图4地故事之穿胸官图5高跷故事图6火龙 图7威风锣鼓图8牌匾图9牌匾5l 图10舞狮图11高跷舞龙图12腰鼓队52 图13高彩故事之孟德献刀图1S高彩故事之醉打蒋门神图14高彩故事之陈塘关53图16高跷故事 图17鞭炮迎故事图18长乐故事博物馆图19欢腾的长乐镇54 致谢关于民俗体育,最初我的意识只停留在小时候围观舞龙舞狮活动的记忆之上,疑惑于这些曾经多么富有激情的民间活动在近些年来的兴衰起伏,但和众多人一样,我自然而然的接受了民间活动变迁的表层事实,至于民俗文化现象背后的诸多问题未曾细想过,直到进行读大学读研进行民俗体育的调查研究,我才开始重新审视乡土的这些事。当我们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来到乡野之上,一个激情、浪漫、感性、朴实的乡土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置身于沸腾的人群当中,我没办法不激动,没办法不对它肃然起敬,乡土社会不乏智慧、不乏想象、不乏信仰,乡民们那种对自身文化活动的虔诚和热情,总是带给我许多的感动,同时也感受到了求索于乡土民俗世界的趣味,在现代社会日趋理性的今天,只有在这样的生活世界能找到点生活的本意和心灵的慰籍。在此论文收笔之际,回首七年求学生涯,我经历了迷茫、尝试、积极、苦闷、烦躁、徘徊、坚持,这其间遇到了对我人生影响至深的人和事,我一直心存感动与感激。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罗湘林老师,我从对学术的懵懂无知到现在一步步走向民俗体育科研的大门,每一次成长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导师的谆谆诱导和悉心教导。我自知天资不足、个性散漫,但导师总能包容我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错误和欠缺,导师的理解与孜孜不倦的教导给了我感动和坚持的勇气。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界定之难、资料之繁常常让我陷入思维的困顿与烦闷,每每这时导师都能以他敏锐的识见,启迪我一步一步走出困惑;在跟随导师求知求学的日子里,与导师的每一次交流与对话,总能让我豁然开朗、心境澄明;导师的思想和文字总是流露出一个学者深深的人文情怀,他还时常提醒我们搞学术研究不可功利化,要有一种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几年来受到导师的熏育教导,体会至深,日久积益,我的思想与心境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感谢体院的金育强老师、李艳翎老师、史绍蓉老师、贺昭泽老师、许之屏老师、章淑慧老师等许多老师,他们都是具有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的老师,在他们身上我同样受益匪浅。还有上海体育学院的李延超老师和西安体院的杨涛老师,他们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细致认真,他们为人为学的态度,深深的感动着我、影响着我、激励着我。还要感谢体育学院研究生办主任张翔老师,谢谢他对我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关心与帮助。另外,感谢在田野调查过程中为我叙述的乡民、为我提供资料的相关干部,为我提供人际资源的亲友,他们的积极配合和热情帮助,为我的田野调查减少了许多阻力,使我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文字资料以及图像、影像、口述史资料,这些 资料是本论文得以顺利完成的基础和关键。感谢师大与我一起走过的同窗好友和同门师兄弟姐妹,谢谢你们与我青春作伴,我会永远记得你们!最后,感谢我的母亲,这么多年含辛茹苦,把我养育成人。谢玉2014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