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68 KB
  • 2022-06-16 13:04:27 发布

《雾都夜话》如何打造电视版《故事会》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雾都夜话》如何打造电视版《故事会》郭庆  重庆电视台是一片生长故事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了一棵电视故事的参天大树——《雾都夜话》。《雾都夜话》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遵循了电视“讲故事”的规律。在大家一窝蜂制作长篇连续剧的环境下,《雾都夜话》以栏目剧形式将故事栏目化、栏目规模化、制作社会化,弥补了观众对单一、简短、完整故事的收视需求,通过多年的品牌经营和打造,成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重庆电视版《故事会》。在《南方周末》2005新年特刊中,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栏目被列为2004年中国电视年度表现亮点之一。      一、人类的故事需求  人类对故事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好的故事和会讲故事的人无论在哪里都受欢迎。1963年创刊于上海的《故事会》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也是中国期刊界一个长盛不衰的传奇,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  从印刷时代到电子时代,人们对故事的需求不会减少,会讲故事的电视节目受到欢迎自然在情理之中,而这也与电视的基本特性相吻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电视都在经历技术的、经济的、政治的和形式的变化,电视的含义也在不可避免地变化:从“图像广播”到“数字电视”,从“家庭电影”到“全能文化”。但不管怎么变,“电视都将去讲故事,以特殊的方式使我们成为受众,用它的影响与图像反映我们周围的世界,试图向我们兜售物品和观念,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将自身强加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上”①。现在观众最喜欢的三种节目类型都可以视为故事:电视剧——虚拟故事;新闻——正在发生的故事;专题——真实故事。      二、《雾都夜话》:讲什么故事?讲给谁听?  《雾都夜话》创办于1994年。节目创办之初,制片人马及人走街串巷,用半年时间深入到三峡库区和各区县调查老百姓究竟喜欢看什么。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两条著名的标语:我们的主体观众是中下层;我们的忠实观众是女人。马及人十分重视大众的参与和反馈,通过不同途径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他在重庆电视台内部资料《重视研究》上发过一篇短文《公开的秘密》,指出《雾都夜话》成功的“秘密”在于满足了作为电视“铁杆”观众的中下层人士和弱势群体(如农民、工人、退休者、女性等)的需求。从重庆本土到上星走向全国,从周播到日播,《雾都夜话》这个重庆方言栏目剧完成了10年的传奇。  《雾都夜话》开篇便说“这不是电视剧,这是真人真事,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自己演自己的故事。” 《雾都夜话》往往根据真实素材改编而成,内容涉及家庭、婚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故事,讲述普通人真实的生活经历。节目多以正剧的形式出现,给人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或希望。故事中既展现了普通人生活的艰辛、苦难与情感困惑,也表现了他们在困苦中的坚韧与乐观。一般的电视剧讲述的是过去的故事,虚构性强;《雾都夜话》叙述的是正在老百姓身边发生的故事,真实性和时代感更强。除了情感和伦理故事,节目也涉及反腐、下岗再就业、网恋等时代话题,关注时代改革大潮下小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可以看作是重庆版的《人间喜剧》。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电视声像符号演绎出来,引领观众去耳闻目睹与他们一样普通的男男女女的情感和伦理风波,去探寻人生的意义和活法,去感受小人物的悲哀无奈或尊严价值。说娱乐也好,逃避也罢,总之它满足了人们(主要是中下层百姓)的心理需求。  大多数剧情来自重庆的真人真事,大部分演员由当地的普通群众报名出任;电视手段简单甚至有时近于粗糙,一些演员的表演也显得生涩,这些招致了专业人士和普通观众的批评,但“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的亲民宗旨却使之得以长盛不衰。      三、《雾都夜话》:谁在讲故事?怎样讲故事?  讲故事是一种手艺,需要特别的技巧和语态。亲情、爱情、友情是永恒的主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永恒的原型。但由于技巧的高下有别,因此由不同的人讲述的同一故事,其传播效果也有很大差异。我们知道每天都在播电视剧,但其中真正受看、耐听的却不太多。《雾都夜话》的成功,不仅在于讲什么,更在于谁来讲,怎么讲,在于对电视故事各种元素的合理组织和成功运用。  首先是编剧和导演,作为故事内容和语态的主要设计者,决定着节目的总体风格。  一剧之本在剧本,这是栏目成功的基础和根本,但也是为许多人忽视的因素。同样是讲故事,小说和电视有很大不同:如果说小说主要是通过虚拟的时间来表现空间,那么电视主要是通过虚拟的空间来表现时间。在将小说改编成剧本时,必须注意空间和画面元素的设计和运用。在《雾都夜话》中,故事发生最多的场景是家庭、办公室、宾馆和公园等大多数普通人日常生活工作、休闲的主要场所,他们的爱恨情仇就在此演绎和转换。制片人马及人10年前是电视剧导演,他深知剧本的重要性,同时兼任栏目的总导演和总撰稿。不仅许多剧本出自他本人之手,而且每个剧本都经过他的严格把关和反复修改,可以说,每一个剧本都包含了他的心血。看一看他家里堆积如山的稿子,也许就会明白《雾都夜话》成功的奥妙所在。除了少数“命题作文”,《雾都夜话》在总体上避免宏大叙事,很少刻意去表现高尚、崇高、理想之类的东西,剧情也不一定要多么复杂曲折,而注重对生活原生态的反映,要求剧本给人赤裸裸的真实感,既让人似曾相识,又要出人意料,起到“陌生化”效果。《雾都夜话》的剧本除了由栏目组自己创作改编,还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向群众征集故事线索,向高校和社会作者征集剧本。由此保证了剧本的基本质量,也避免了节目质量的过大起伏。作为一档从周播到日播的栏目剧,节目质量的稳定显然有利于品牌的打造。现在不少电视台在向《雾都夜话》学习,有的还想在本地“克隆”一个,但如果不高度重视剧本,其失败是可以预见的。  考察《雾都夜话》的导演叙述方式,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对故事进行概念化演绎,将人物扁平化、事件简单化、结局单一化;节目偏重善恶概念的演绎和抽象表达,导演跳出来充当全知全能的上帝之手,去粗暴地随意干涉和操控剧中的人物和事件。另一种是隐藏在后面,重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与他们进行对话和交流,并顺应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的逻辑,如果没有把握,也不勉强收尾,而是给观众留下猜测和思考的空间。在《雾都夜话》中,后一种讲述方式占大多数。两相比较,后一种方式体现出导演和节目对观众更多的尊重和互动,因此也更能为大多数观众接受。  第二是演员。演员既是节目的素材,又是创作主体,其选取和表演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成败。《雾都夜话》不仅“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而且让老百姓参与到节目创作中,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雾都夜话》从创办到现在,不用专业演员,更不用说明星,而全部用业余群众演员。当初这种做法对马及人来说是“被逼无奈” ,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当时栏目的启动费用只有区区2000元。但就是这些以前从未上过银幕的业余演员,却以其本色、生活化的表演拉近了节目与普通观众的距离,有的还感染和征服了观众,其中不乏由此成长为专业演员和明星者,如著名演员蒋勤勤就是从《雾都夜话》走出去的。《雾都夜话》的演员基本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导演没有强人所难,硬要他们说蹩脚的普通话,而是让他们讲最擅长的重庆话,这样不仅免去了表演的造作之嫌,使演员的表演更自然,更以其浓郁的麻辣乡土味获得了重庆观众的认同和外地观众的好奇。重庆人热情、刚烈,有极强的表演欲,这为《雾都夜话》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演员资源。当然,并不是每个人想演就演的,必须通过相应的考核、选拔和培养。栏目组向社会广泛征集业余演员,在每期节目的结尾都有征集字幕:只要你喜欢表演,不分性别、年龄、职业……都有机会成为《雾都夜话》的演员,欢迎报名。在广泛报名基础上,栏目组每年都要开几次“选秀”大会,从中挑选出自己中意和需要的演员。可以说,在不经意间,《雾都夜话》在10年前就开创了电视“选秀”的先樱奘矫翊笾谟纱斯艘话选暗缡玉焙汀把菰瘪薄U庥肴缃裼潦⑿械摹把⌒恪薄K具有惊人的相似性。《雾都夜话》的大众化、平民化无疑顺应了社会潮流和电视的发展走向。  第三是剧中的讲述者。毫无疑问,剧中讲述者关系到故事的叙述角度和语态,它使散漫的事件故事化,零散的叙述结构化。在《雾都夜话》中有两类讲述者:剧中人物和主持人。  剧中人物的讲述既“回放”事件、推究原委、设置悬念,又通过对过去的叙述引领观众理解人物现在的性格和处境,并对人物以后的行动进行铺垫和准备。在《雾都夜话》中,这类讲述者很少是正面的英雄,也鲜有反面的坏人,而基本属于中性的、被欺骗和被凌辱的角色;其语气不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趾高气扬、蛮横无理,而是善良、真诚、委婉、困惑和凄凉的。这一选择将被社会主流故意回避和重视不够的诸如婚外恋、家庭暴力、心理变态等社会和情感问题凸现出来,体现出对小人物的尊重和同情。这种自觉的伦理追求和情感叩问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也不违背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真善美的倡导,同时还使处于弱势的下层观众无形中得到了满足和宣泄的快感。《雾都夜话》在一个讲述“矮哥”的故事中,曾经站在丑陋的“矮哥”的视角来讲述他和一个高大漂亮的小姐的爱情故事,表现他对女性的轻视和伤害,这样虽然增加了节目的喜剧气氛,却让许多观众无法接受,甚至觉得恶心,认为节目不真实,瞎编乱造、无中生有。有专家指出:由于剧中的“矮哥”缺乏必要的内在美和闪光点,因此他的爱情故事便显得莫名其妙。其实,如果改变讲述者,主要由这位漂亮小姐来讲述她如何受到“矮哥”的伤害,表现她当初的幼稚拖衷诘淖坊冢壑谑强梢越邮艿模谕檎馕慌拥耐保疃嗖还浴鞍纭苯幸环丛鸢樟恕  主持人是节目中出现的人物之外的故事讲述者,类似于传统的说书人角色,由他来介绍故事的主要背景,对故事的情节发展进行串联(起、承、转、合)和评论。  几年前,电视界试图确立图像和画面的主导地位,甚至有人认为除了同期声,一切解说和画外音都是多余甚至有害的,最好的节目不需要一句解说。其实早在多年前就有日本学者指出:电视不仅是看的,也是听的。近几年谈话节目的风行证明此言不虚,纠缠于画面和声音孰高孰低毫无意义。《雾都夜话》的主要观众是女人,观看场所是家庭。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情景:许多家庭主妇们一边做家务、打毛衣或聊天,一边看和听与家庭、情感密切相关的《雾都夜话》,中途因为带孩子或接电话、倒开水,眼睛不得不暂时离开荧屏,但耳朵却在留意着剧情的发展。因此,这种剧中人物之外的讲述者或画外音,如果运用得当,是可以成为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对于《雾都夜话》而言,画外音的总体运用情况是比较好的,不仅使它和一般的没有解说的电视剧区别开来,而且适应了文化程度和理解力相对较低的下层观众的收视需求。  纵观《雾都夜话》的演变,它以前更多的是借用新闻化的叙述方法,记者以目击者、采访者甚至亲历者的身份介入生活,直击生活,具有非常强烈的真实感。为了强化这种真实,编导甚至请事件的当事人与演员一道共同再现曾经发生的故事。因此虽然大家都知道故事已经发生过了,但再现过程如此真实,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它的表演性。这种亦真亦假的讲述,深深地抓住了观众。《雾都夜话》的这种表现形式,把新闻纪实性和故事演绎性进行“杂交”,体现出电视文体的开放和包容性。   《雾都夜话》最初的叙述主体是作为事件采访者的重庆电视台青年记者(主持人)。节目开头,主持人在静夜中打开一盏橘黄色的台灯,以一种很平和的讲述方法,营造出十分温馨的听故事的氛围。然后节目以记者的现场采访和当事人对事件的“回放”画面为主,注重新闻元素的运用和现场痕迹的拍摄,画面中不乏血腥暴力的场景,强调故事中人物、事件的真实性,突出“这不是电视剧,这是真人真事”。虽然这个青年记者金某在《雾都夜话》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却随着《雾都夜话》的热播一度在重庆家喻户晓,据说以其高大粗犷的形象和浑厚的声音深受中年女性观众的喜爱,至今仍有不少观众还记着他。后来金某离开,节目的收视还受到一定影响。  后来的《雾都夜话》逐渐弱化甚至取消现场记者元素,从以前的电视纪实报道转向白话说书+剧情演绎的方式,更注重细节和心理表现以及抒情氛围的营造,将新闻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但它始终没有放弃提醒观众“这是真人真事”,注意保持真实和虚构的张力,让观众在感受“真实”的同时,也保持一份遐想或向往。现在,作为《雾都夜话》叙述者的主持人一般不出镜,而是以解说和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在剧中。一个深谙人情世故的成熟、平和的中年男性用地道的重庆话向观众娓娓道来,不时穿插的道德评价说到观众的心坎上,时而深刻,时而调侃,显得余韵不尽、意味深长。    注释  1、(美)罗伯特·C·艾仑编,麦永雄、柏敬泽等译《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作者单位:重庆电视台频道运营中心媒介研究部  责任编辑: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