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00 KB
- 2022-06-16 14:23:3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英语谚语翻译中文化特点及策略探析摘要:谚语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是人们在生活中通过经验和不断的积累得出的语言精髓。如何正确的理解谚语的意思关系到谚语如何进行英语的翻译,翻译不仅仅是两个国家文化的桥梁,跨国的语言沟通,更是关系到跨国文化的传播,而且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很大。本文从谚语的含义和特点来进行阐述,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来研究关于在英语谚语的翻译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关键词:英语;谚语;翻译人与人之间全靠语言来进行交流和沟通,它是文化的精髓也是跨国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语言的人类无异于动物,文化就毫无意义空洞又乏味。在人类语言长河的发展中,人们开始使用一些有特点的语言来表达特定的意思,我们称这种特殊的语言为谚语。一、谚语的含义谚语是语言的组成部分,就像语言一样有着统一的定义。比如《英汉词典》将其谚语定义为:“popularshortsaying,withwordsofadviceorwarning.”不同的研究学者也有着不同的解释,至今还没有一个所被大众所认同的,包括所有谚语特点的含义。不过对大多数谚语的定义进行总结,能够得出谚语是由音律、简洁的谚语和生动形象的词汇所构成的。二、谚语的修辞手法从英语形成的初期我们能够了解到,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英语是与文化结合的。跟汉语相比,英语更像一个大杂烩,它集合了各种外来的语言,所以英语有着很大的优势。通常来看,英语语言的特点如下:(一)明喻英语中的明喻是指把比喻的对象和用来比喻的物体进行同时表达,用来阐述比喻的对象很像比喻的物体,多数用介词like来进行表达,连词像as,asif等等,动词有seem以及句型A...toasC,toD等等表示“好像”的意思,这种比喻的说法就叫做明喻。比如:
Desertification,asahungrywildwolf,isruthlesslyengulfingforests,lawnsandourlivingspace.(荒漠化象饥饿的野狼无情的吞噬着森林,草地和我们的生存空间。)英语中上面提到的介词、连词以及句型这种明喻的表达方式之外,还有很多经常用到的明喻词汇。比如aslongas等等这种有很强的美感的、短小简洁的明喻,比喻十分生动形象,令人有无限遐想与回味,运用的恰到好处的话,能够起到表达句子生动形象的效果。(一)暗喻暗喻又被称之为隐喻,它和明喻的结构不同,不需要用到像as、like这样的比喻词,而是直接将比喻的对象比作一个形象。比如:“A是B”这样的形式。暗喻在英语中应用的较为普遍,是英语中最主要的修辞格式。想表达的含义需要你去想像,相对于明喻来说更加的让人印象深刻。比如:silenceisgolden.(沉默是金。)(二)拟人拟人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谚语中经常出现,它是把一些事物拟人化,使其具有人的生命力,通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能够将谚语中抽象的单词变得生动形象,变得易于理解。比如:Theflowersnoddedinthebreeze.(花儿在微风中点头。)“flowers”是一个名词,译为“花朵”,其本身并不具备人的生命力,但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之后,就具备了人的生命力,能够做出点头的这一举动。这样比喻更好形容出花朵的娇艳,在风中的美丽的绽放着,十分具有美感。(三)转喻转喻也被称之为“借喻”是用比喻的事物来代替本体,但是比喻的词语和本体都不出现在句子中,就直接把A说成B。因为只有比喻的词语出现所以能够表达的感情更加的深厚和强烈。还能使语言更加简单明了。比如:Goodhead,goodjob.(好的头脑,好的工作。)三、英语中谚语的特征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人们与外界的沟通更加的频繁,语言文化的交流是各个民族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基本,汉语和英语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这两个民族的谚语能够反映出两个国家的优秀的民族文化。所以对英语中谚语的研究对于进行英语谚语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谚语中的宗教从宗教对谚语的影响中我们能够想到《圣经》对于英语谚语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圣经》中有很多的语录都是一些谚语的出处。可以这么说,《圣经》是美国和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一些谚语在《圣经》中都能看到。这种想法已经走进了英语国家人们的脑海当中,当人们想要表达一些内心的想法的时候,他们便会引用《圣经》中的一些谚语,比如《圣经》中一定会被提到的”God”: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二)谚语中的风俗语言反映了每个人的生活,生活中的习惯影响了谚语的表达方式,一个民族喜欢吃的东西间接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在西方国家,人们大多数都喜欢吃面包、奶酪、黄油、布丁等食物。所以在英语的谚语中就有“Theproofofthepuddingisintheeating.”从字面上理解其意思是“布丁好坏一尝便知。”但是其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都要尝试一下”。(三)地理位置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有很多,包括天气、交通、岛屿、山脉等等。所以导致其各个国家的谚语也有环境上的不同。我们都知道,英国是一个岛国,所以海岸线聚集,人们在任何方位都能够看见大海。所以英国人们对于大海有着特殊的喜爱之情,所以有着很多与大海有关的谚语。比如:all hands to the pumps.(船突然漏水,所有人都去抽水)暗含的意思就是“全力以赴”。(四)历史典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些大家的神话作品、预言故事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些经典的历史典籍中的故事,也被人们用于谚语中世代传承。在英语中经典的谚语大多数都出现在比如伊索寓言、莎士比亚的戏剧、或者古罗马的神话故事之中。这些谚语简洁明了、短小精简,而且蕴含了生活的哲理,引发人们的思索。比如古罗马的文化作品中的“Allroadsleadto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可以用中国的一句古诗来进行解释,陆游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明了说在困难面前一定会有方法的,不要被困难所击倒。我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典籍中的谚语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说曹操曹操到,”“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等等。这些都是出自《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我国的四大名著中。再比如一些“孟姜女哭倒长城”,“跳进黄河洗不清”这些在我国的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中的有代表性的谚语。历史典籍中的谚语有很多很多,能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是国家的文化瑰宝,对于流传下来的谚语要进行传承和发扬,让其发挥更加重要的文化价值,从而为我国的文化交流做出杰出的贡献。四、动态对等理论的运用两国的文化差异造就了翻译的差异,这是在进行谚语翻译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小觑的因素。文化导致了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生活习惯,对一件相同的事情完全有着不同的看法。比如在汉语中有谚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意思就是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但是翻译为英语则是“Everybeanhasitsblack。”两个谚语中表达的形象的不同,表现出了民族间的差异性。综上所述,无论是英语谚语翻译成汉语谚语,还是汉语谚语与翻译成英语谚语。翻译者都要考虑国家的文化特点,避免因为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翻译的误会。所以如果想保持谚语的特性,动态对等理论就一定要派上用场。(一)什么是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是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尤金.奈达所提出的,他的作品都与《圣经》脱不开关系。并且在不断的进行研究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思维方式,在翻译方面有着不朽的成绩。动态对等理论是“就是翻译者与接受者有着一致的看法”就是”和最初的语言有着相同的意思。奈达认为,对等是根据原来的谚语所讲的,而自然是根据翻译的语言所讲的。要在最相近的意思上结合起来。奈达的动态对等包括很多,比如文化对等和理论对等。(二)如何用动态对等理论进行翻译
动态对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文化交流。谚语的翻译有着和普通的翻译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称之为特殊文化。一般的谚语都有着双重含义,字面的意思和暗含的意思,谚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要表达出字面的意思,还要表达出隐深的含义,更重要的事能够被人们认可。首先就是直译,直译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个事物用最直接的形式和直接的意思表达出来。直译的优点就是能够保留原有的意思,不出现翻译者自身的意思。翻译者要遵循动态对等理论的内容,就是说翻译的内容要被人们所认可,这样直译的方法就是有用的。比如:爱情是盲目的。(Loveisblind.)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bebeatenblackandblue)不劳则无获。(Nopains,nogains.)不怕迟只怕不做。(Betterlatethannever.)在这些翻译中,运用的就是直译法。既保留了原来的意思,也能被读者所接受。然后还有调整。调整的意思就是对一些句子进行自主翻译。有的情况下不能对一些谚语进行直译,因为每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不同,直译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大多数会进行一些调整翻译。也可以说翻译者很难在谚语中找到一些与谚语内容有关系的词语,所以这就要进行调整翻译。这样才会被人们所接受,从而实现动态对等理论的实施。比如:猫也有权晋见国王。这个谚语中出现了猫,如果从字面来进行翻译的话一定会造成一定的误解,因为有些国家视猫为不吉祥的动物,所以直译的话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为了让大多数人们所接受,则译为:Everyonemaylookataking.结语:谚语翻译作为中、英两国的文化桥梁,对于两国的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翻译人员有责大量的对于两国的文化知识的了解,在翻译中不能只简单的死译,也不能全部主管的直译,要充分考虑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的环境和内涵,要翻译的具有灵活性,要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一致,但是又不能过于死板,这样才能够成功的进行谚语的翻译工作,实现两国之间更好的文化交流。参考文献:[1]张继萍,揣琼.英语谚语翻译中文化特点及策略探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01).
[2]李洋.文化视角下的英语谚语翻译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3]颜晓敏.从文化的视角探讨谚语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4]熊晓华.汉语谚语的英语翻译研究[D].暨南大学,2010.[5]雷莺莺.文化差异下的英语谚语翻译[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5).[6]吴苏苏,曾淑芳.英汉谚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异化与归化[J].教学与管理,2010(06).[7]赵莉.从英汉谚语的文化特点看其翻译策略[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8]皮维.情景中的英谚汉译: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D].浙江师范大学,2008.[9]刘卫平.文化视角下的美国谚语翻译[D].广西师范大学,2008.[10]唐祝英.英汉谚语互译的主要文化策略:归化与异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1]刘书伶.浅析中国学生对中文谚语的翻译[D].西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