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50 KB
  • 2022-06-16 14:28:55 发布

客家谚语的取材和修辞研究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世界各地區族群的「諺語」,似乎有共通的形象,像是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話語裡總是含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充滿知性與感性,散發出智慧光苦。比較世界各地的諺語,也許可以發現同樣的智慧結晶存在於不同的文化及語言中,證明諺語除了其鄉上特殊性以外,似乎還存有普遍類似的地方。例如聖經「舊約中『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在東非南迪語(Nandi)也出現類似的句子『羊皮換羊皮,葫蘆換葫蘆』(Agoat"shidebuysagoat"shideandagourdagourd),只以羊皮代替了眼,葫蘆代替了牙」。1顯示不同的語文雖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但其屮蘊含的智慧相通、相近。朱介凡先生於其《中國諺語論》2中,對我國古籍上最早之諺語曾有極深入的探討:「我國古籍上諺字Z出現,當推左傳的記載」。按左傳隱公十一年:「周諺有ZH:『山有木,工則度乙賓有禮,主則擇Z。J」,桓公十年:「周諺有『匹夫無罪,懷璽其罪。』」周易、尚書、詩、論語都是早於左傳的典籍,書中雖多有提及諺語,卻沒有像左傳直接冠以『諺』的稱說。魯隱公引周諺解決滕侯與薛侯爭長的糾紛,朱建民先生說這是「一個富有現代意義的例子」,「此所樹立的地主國有權認定序列高下的先例,與現代國際禮節正相符合(1996年胤N使節公約第十六條),而其所依據的是短短一兩句古諺,足見諺語的力量已由個人口常生活伸展到阈際禮儀方面,而阈際間優先地位的爭執在以往不諭屮外是一件很嚴重的事。」3我們說諺語是語言的菁華,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它與H常生活緊密聯結,朱建民(1986):〈中華諺語志序〉見朱介凡《中華諺語志》第38頁。2朱介凡(1964):《中國諺語論》第四章第一節,台北市:新興。3朱建民(1986):〈屮華諺語志序〉見朱介凡《屮華諺語志》第41頁。2是前人生活經驗與智慧的累積,並但經歷時代變遷、環境變動,人類社會世代口耳傳遞下來的集體創作,有人說它「屬於廣義的常民文學一環」4,有人將台灣民間流傳的諺語視為台灣的「古詩經」 5,無論如何,它反映著民族的知識、感受、經驗及特性,最重要的,它也傳遞著人類的歷史與悄感。既然諺語是用來描述事實的一種語言型態,那麼當這個事實改變或消失之際,描述它的諺語又將如何呢?周振鶴與游汝杰說:「方言詞彙的消長和民間習俗並不總是平行的。有的民間習俗早已絕跡了,但是反映這些習俗的詞彙依然活在口語裡。通過這些詞彙可以瞭解方言區已經消失的民風民俗。」6這段說明方言詞彙與民間習俗的關係,也闡述了諺語與文化間的關聯。台灣是個多語族的社會,閩南與客家是兩大族群,華語是語言使用的最大宗,雖說共通的語言和文化是國家統一和社會凝聚冕要的因素,但多種語言和文化Z間的自然消長、相互學習,未必就會造成國家分裂。只強調一元化的語言文化政策,排斥和壓抑他種語言文化不僅斷喪多元文化發展的生機,釀成族群存亡危機,更容易引發激烈的抗爭與衝突。隨著解嚴而來的政治自由化,以及社會逐漸開放為多元化,民間強烈要求£1主的潮流,各族群的覺醒運動也乘勢而起。於是近年來政府、民間各界開始對木土語言、文化進行關注,冀圖減輕社會弱勢族擀過去遭受的深重打擊,並極力對瀕臨失傳的語言文化傳承進行彌補、挽救,母語的研究與教學便在這種潮流之卜•應運而生。「在台灣,客家人常被稱為社會屮的隱形人。」7身為客家子孫的一份子,雖然對客家的語言文化衰退感到義憤填膺,卻不得不承認它是一個活卞生的4陳威仁(1998.06):見《智慧的語珠》序。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5呂自揚(1993):見〈試為諺語寫原鄉〉一文,《台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一書自序。高雄:河畔。第10頁。6見周振鶴、游汝杰合著(1988):《方言與屮國文化》,台北市:南天,第207頁。7徐正光(1991):《徘徊於族群和現實Z間》自序〈塑造台灣社會新秩序〉,第4頁。3社會事實。客家人的確很少在公開的場合大聲說母語,卻有許多年輕人能流利的使用華語和閩南語。1998年筆者和盧谬杰等人合作〈1945年以來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論著冃錄初稿試印本報告〉時發現,客家話方面的語言研究、 教學研究明顯不足,關於諺語方面的論著嚴重缺乏,甚至較閩南諺語方面的研究落後將近一、二十年。 有感於此,筆者著手進行客家諺語的蒐集工作,本篇論文從客家諺語的「內容取材」及「修辭技巧」兩方面切入,企圖從中發現客家諺語所傳達的思想、觀點與文化內涵。並偶爾以相關的閩南諺語進行比對,盼藉此比較出閩南、客家兩大族群的文化異同,進而促進閩、客兩大族群的瞭解。曲於筆者才疏學淺,本篇論文研究成果未必如預期中理想,但求能拋磚引玉,讓後來從事研究者多一份參考資料。4第二章文獻探討目前在台灣地區所見的「方言」研究,盧彥杰、徐子晴8曾經做過調查,從1945到1998年為止,在語文研究方面,閩南語有570篇論著、書目,客家語僅有118篇論著書H,其中1975年以後的著作佔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很顯然方言研究在台灣的學術領域逐漸受到重視,但是客家語方面的研究稍嫌不足,後生晚輩尚有很人的發展空間。但是「諺語」方面的研究,不論閩語或客語皆仍是少數,乂因俚語、俗語、諺語、歇後語的分類並不明確,以致於可供參考的資料十分有限。本文試圖就專書、單篇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三部分來探討筆者所蒐集到的客、閩諺語的相關文獻,並分三節予以說明。第一節關於諺語研究的專書一?客家諺語:在客家諺語方面,有幾木主耍的參考論著。首先在1933年有菅向榮所著的《廣東語典》,內容雖然是著垂介紹客家話各次方言的音調、語法及會話,但是附錄部分有「台灣俚諺集」和「重要單語集」,池逐一做了註解,凡例屮亦說明台灣俚諺的語料收集,主要以苗栗地區為主,實為客家俚諺。雖然全書以H文寫作,附錄的俚諺也以假名標音,對不閤H文的人來說實在閱讀不 易,但是對於保存早期台灣客家諺語實屬功不可沒。接著在1965年到1981年期間,苗栗中原週刊社出版了一系列由謝樹新所主編的《中原文化叢書》,總共分為七集,內容囊括過去《苗友》、《中原》雜誌所刊關於客家文化的資料,每一集分成六類:客家語言研究、客家話、8參見盧彥杰、徐子晴等合著(1998):<1945年以來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論著目錄初稿試卬本報告〉。載於:《台灣語言及其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新竹:新竹師範學院。5客家掌故、客家風上、客家山歌瑣談及客家歌謠等。其中客家諺語散見於一、二、三、六、七集中,多半有註解並說明典故,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範圍內容繁複多樣,語料豐富。1978年客家大老陳運棟先生的《客家人》一書,主要是研究客家民系演變發展以及語言、文化,全書共五章,作者將諺語安排在第三章第四節,並將其分成二十二類,其中並將「歇後語」獨立成一類,均在本篇論文的參考Z列。本書諺語部分收羅類別十分豊富,可惜並未加上註解或說明。1985年雨青編輯《客家人尋『根』》一書,內容偏重在客家民系演變、開墾及分佈,介紹了客家人的生活習慣、民風習俗及文化等,傳統歌謠、諺語、俏皮話出現在第七章,分別在第五、六、七節予以討論,諺語部分只有條列,沒有註解說明,沒有經過分類編排,也沒有標咅,不過數量頗多,亦有參考價值。Z後在1990年由新竹縣客家文化研究會岀版《客家俗諺選輯》第一輯,此書編者為多年來致力於客家文化與客語教學的楊鏡汀先生,他肯定俗諺對於客語教學的正面意義,故編輯成書。全書收羅五百句俗諺語,其屮卩L|百五十句選自菅向榮先生的《廣東語典》,其餘則為竹東地區的常用俗諺。此書正好可以彌補《廣東語典》以日文書寫對筆者造成不便的缺點,唯作者並未加以分類,甚為可惜。同年有劉守松先生自行刊印出版的《客家人諺語》一、二集,此為作者將中廣新竹台「客語天地」節目的單元內容編輯成書,兩集共收集三百多句客家俚、俗、諺語及民間故事,並加上生活情境的扼要說明。時至今口,收錄數量最多的一本客家諺語專書,要屬徐運德先生1993年出版的《新編客家話一客家諺語》。全書收錄約1400條客家諺語,並分成「時政」、「事理」、「修養」、「社教」、「生活」、「自然」、「生產」、「指評」等八類,其下又分細類,第八類「指評」屬於歇後語,其餘各類俚、俗、諺語皆存。此書不但收羅了最多語料,而月•將內容分門別類,乂做了意義上的註解說明,因此在筆者論文寫作過程中極具參考價值,助益良多。61994年至今,楊兆禎、鄧榮坤、李盛發、馮輝岳、廖徳添等人更致力於齐類俚、俗、諺、歇後語的蒐集、整理,客家諺語的專書逐年增加,對於未來從事研究客家諺語的學者,相信有很大的助益。 楊兆禎先生的《客家老古人言》和《客家諺語拾穗》,分別在1994年和1999年於新竹出版。作者平口致力於音樂教學與創作,利用閒暇做採集客家山歌的田野工作之時,也蒐集了為數不少的客家文化精雋語言,並將之編輯成書。兩書皆以首字筆畫順序編排,附有註解,以及對於部分特殊字或詞注上音標說明,唯前書以歇後語(師父話)為主,後者收羅較多諺語。鄧榮坤則著有《客家話順口溜》、《客家歌謠與俚語》以及《客家話的智慧》等書,其中《客家話順口溜》在1996年出版,收錄的大多是歇後語;《客家歌謠與俚語》出版在1995年,則有少數俚俗語;《客家話的智慧》1997年出版,內容含俚、俗、諺語,編排較無系統,但有語意、說明、例句、註釋,可謂詳盡。李盛發著作《客家諺語、歇後語選集》於1998年出版;次年馮輝岳《客家謠諺賞析》問世,將唸謠及俗諺混雜一塊,似乎視為同義詞。廖德添近日著作《客家師傅話》則全數為歇後語,以首字畫數作為編排順序。其他著作屮偶爾散見一些客家俚、俗、諺語,如《客家人一來方的猶太人》在介紹客家文化的章節裡,有個小段落分類列翠了二十多條諺語,並做了說明,也是可供參考的資料,但是這一類的書籍就不再贅述了。二?閩南諺語:閩南諺語》面的專書較客家諺語多上許多,關於內容分類的工作,不但比客家諺語做得多也較精細,甚至在書名上已經為歇後語和其他俾、俗、諺語做了區別,由於書目繁多,故不一一詳加介紹,只選擇筆者能力所能蒐集到的幾本著作,稍作說明。首先要先介紹的第一本閩南諺語專書是台灣總督府出版了一本《台灣俚7諺集覽》,為H本人平澤平七主編,本書以台灣地區的泉州話和漳州話為主,收錄有四千三百多條俚、俗、諺語,分成「天文地理、神佛、命運、國家、人倫、道德、人、身體、衣食住及器用、職業、學事、言語、禽類、獣類、蟲類、魚界類、草木、金石、事物、雜類」等二十篇,每篇為一人類,其下乂分成一白三十九類,每則諺語Z下皆有說明及音標,遺憾的是本書以曰文寫成。台灣英文出版社在1975年出版的《台灣諺語》,作者吳瀛濤,內容包含俚諺、農諺、弟子規、格言、歌謠、民謠、情歌、相褒歌、民歌、童謠、兒戲歌、急口令、流行歌、教化歌、民俗歌、歷史故事歌、歇後語等,共分成二十一大類,皆歸於「諺語」,且類別Z間多所重複,令人無法理解其分類的準則。雖然此書內容駁雜,但可供參考的歌謠資料尤其豐富,且涵蓋閩、客語,實屬難得。Z後一直到1985年以前,幾乎沒有具他以「諺語」為名的閩南諺語專書出現,直到李繼賢的《鹿港諺語釋說》出版。此書中收集流傳於鹿港或有關鹿港的諺語,總共一百則,是作者多年調查收集而得,其中不乏只流傳鹿港地區的特殊諺語。每一則諺語都經作者詳加註解、說明,某些特殊用字還以音標加注,可惜未做分類。接著李赫先生在1987年一口氣出版了一套《台語的智慧》,總共八集,內容囊括了台灣諺語八百則,每則之下都以生活化的故事解說。1995年經過 重新編排,加注音標(TLPA台語音標),並更名為《台灣諺語的智慧》,可惜仍耒進行分類工作。《台語的趣味》在1992年出版,名為《台語的智慧》的姊妹作,取材較《台語的智慧》口出,範圍也較廣闊,除了傳統的俚諺語,還摘取不少I國語、英語和台語「碰撞」後產生的新台語。並且在解析上,捨8棄長篇大論,卻增加了例句,這是《台語的智慧》所欠缺的。91991年有賴元山編著的《開心諺語》,此書為台視「天天開心」節目單元中的台灣鄉土俚諺集結而成,將百餘句台灣俚諺產生的背景和內容含義,都做了深入淺出的解釋,並附上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的例句。1992年,周長楫和魏南安合作編著的《台灣閩南諺語》曲口立晩報出版,書中收錄二千五佰餘條諺語及歇後語,依照首字筆畫順序排列,後以教會羅馬字標音,並注上解釋,另有一套錄音帶出版,以廈門音讀出。作者群長期從事台語音系的研究,賞握嚴謹的用字原則,「部份台語用字係以《康熙字典》和《漢語大字典》為根據,並參照音變規律所定,然部份台語用字仍值得斟酌。」10同時,有幾本分別從氣象學和管理學的角度切入台灣諺語的專書出現,聯明出版的周明徳《台灣風雨歲刀:台灣的天氣諺語與氣象史》、蕭新永《台灣諺語的管理智慧》由商周岀版,以及同名著作《台灣諺語的管理智慧》由誠正出版,鄧東濱所著。蕭新永的書中收羅五十條管理諺語,並做四類細目分類,分為「組織管理與制度」、「行銷與推銷管理」、「人事管理」、「理財管理」,在解釋上以實用為主,不講究考據,也不講究說法。鄧東濱則從四千多則台灣諺語中,篩選出最足以涵蓋及展示管理智慧的諺語,共計三百零二則11,分成「管理哲學」、「管理理念」、「管理技巧」三大類,並將其統合在五十則具代表性的諺語中。在1988至1993昶陂g,莊永明先生出版一系列《台灣諺語淺釋》,共分成十集,內容囊括了俚、俗、諺語與歇後語,並以「俗語真言」、「雅言巧語」、「妙言絕語」等等為書名,旨在變化,書名看不出區別究竟為何。李赫(1992):《台語的趣味》一書自序。10周長楫、魏南安(1992):見《台灣閩南諺語》書中的使用說明。II鄧東濱(1992):《台灣諺語的管理智慧》一書自序。9洪惟仁先生著作《台灣哲諺典》於1993年由台語文摘雜誌社發行,將閩 南諺語依內容分成五篇,分別為大理篇、鬼神篇、命運篇、時令篇及犬候篇等,各篇之卜•舉例探討台灣人的宇宙觀、宗教觀、命運觀、時令文化與氣象知識,並有「又說錄」蒐集該篇諺語之又說,文中捉及的諺語均加以注音,音標採用台灣語文學會所訂「台灣語言音標」。此書將諺語分類並探討文化觀點的方式,提供後來研究諺語者一個可資參考的方向。此外,作者在序中將一萬餘條台灣俚諺分成「成語」、「歇後語」、「諺語」三種,又將諺語分成三類:「格言」、「俗諺」、「哲諺」12,並闡釋分類依據,在台灣諺語的分類上可調史無前例。1993、1994年台原出版社分別出版兩本杜文靖的著作,《古台諺現世說一台灣懷舊小語》和《古早話台灣情一台灣懷舊小語續卷》,各收錄台灣閩南諺語百餘則,分成「社會」、「人情」、「政治」三篇,其下以生活化的方式解說,可惜沒有咅標幫助讀者理解o陳主顯所著的《台灣俗諺語典》,從1996年開始出版,全套書計畫將有十卷,至1999年總共出版了四卷,以內容分類,卷一是「人生哲理」,卷二為「七情六慾」,卷三講「言語行動」,卷四介紹「台灣俗諺的生活T作」,冃前尚未窮盡,作者仍在努力調查蒐集。1997年楊青晶先生《台灣俗語辭典》出版,作者遍蒐文獻,並且做田野俗語採錄工作,全書收四千多句,每句有「譯註」、「釋義」、「例句」、「注音」,例句以台語語體文書寫,在「讀前須知」說明編例與注音,還以篇幅介紹泉、漳音差異表、台灣拼音簡易學習法、入聲訓練表,以及本書台語常用字總註解(一)(二)(三)。由於書屮有許多是楊青矗先生自己造的字,容易造成讀者閱讀不易,他都為讀者設想到了。在分類索引部份,作者分成二十八類,其下12洪惟仁(1993):《台灣哲諺典》中〈祖先智慧的寶石〉代序,第8、9頁。10又分衆多細類,正文裡將氣象俗語、季節俗語獨立成章,與-•般俗語、歇後語區別開來,讓筆者在找尋氣象諺語時省了許多麻煩。1997年由高雄市河畔出版社出版《台灣諺語Z存在》,作者為編撰《台灣漢語辭典》而享譽士林的許成章先生,全書著重在「台灣諺語賞析」和「台人口碑上的眾生相」兩部份,「台灣諺語賞析」分成引言、自然、眾生、食色四篇,「台人口碑上的衆生相」則為豬、鼠、牛、虎等動物仿史記作平議、記、列傳、世家,意欲諷刺四十年代以來的社會現彖。全書將諺語分門別類舉例說明,生字、難詞注上音標並作註解,亦有《台灣漢語辭典》可相互參照,每條諺語之下又作詳盡解說。1998年徐福全博士所著《福全台諺語典》出版,花費二十三年光陰,收錄的詞條共計一萬零四百八十二條,為四百年來同類專書之冠。本書編排體 例與一般漢字成語典相同,依首字部首編排,再以一句字數多寡排列。每一詞條皆先列漢字,盡量求其本字,漢字之卜•列其注音,最後列解釋,並且採用國際音標及圖像型調號標音(附錄一),易學易讀。書末並附錄分類索引,共細分為九十六類,不厭其詳,實屬難能可貴。此書對於筆者的論文研究助益匪淺。陳正之先生從事台灣鄉土文化採訪寫作十餘年,利用公暇之餘從事[H野調查,並以感性的筆觸寫作《智慧的語珠》,此書於1998年出版,本書內容採摄傳統諺語九百句,由個人而家族、婚姻、家業、人際關係、宗教信仰以及飛禽走獣、植物等等為主題,分十五篇敘述,娓娓道來生動有趣。13書中標音方式採用勺、殳、门注音符號,音值與閩南語實際語音未必吻合,用字亦稍嫌不妥,對於不閤閩南語的人閱讀學習上有困難。1999年許成章先牛繼《台灣諺語之存在》之後著作《台灣諺語講義》,13陳威仁(1998):《智慧的語珠》一書序言,第2頁。11全書共分十章,將台灣諺語的定義、表現技巧、屬性、本質、修辭、在社會的功用等特色,詳舉實例來分項欣賞解析,生字、難詞注上音標並作註解,後並附有歇後語和關於身體的俚語。書中就「表現技巧」和「修辭」來賞析台灣諺語的方式,為台灣第一人,並提供筆者寫作論文時一個思考的方向。最近又出了一本《實用台灣諺語典》,陳憲國及邱文錫所編註,樟樹出版社1999年出版,收錄五千餘條台灣俚、俗、諺語,「由於要將諺語與成語作一區別,凡四個字以下的諺語不收。」14為方便將華語諺語轉為台語諺語,也收集一千兩百條華語諺語做對照。此書以筆畫多寡作為編排順序,並附部首、筆畫頁數索引,採用教育部公布的TLPA音標以及台語勺夕门標音。同時楊兆禎先生《閩南語諺語拾穗》亦收錄不少的俚、俗、諺語,還包含歇後語,編排和音標方式與《客家諺語拾穗》相同。三?其他:《屮華諺語志》是一部關於中國諺語的巨著,是中國社會鄉土經驗的總整理。朱介凡先生投身諺語蒐集研究逾半世紀才得以成書。木書共十冊,依諺語性質,分為人生、社會、行業、藝文、自然五大部門,下分哲理、德行、生活等三十二大類,再分為與宇宙觀、社會觀、人生觀等一百五十七小類,小類下乂分細類,共計一千七百八十九。每條諺語之下,首即註明流傳地區,除字句註解,特著重文化背景與社會生活實況的剖析、歷史典故與傳說,並列舉特殊事例予以評述。雖然本書可資參考的台灣閩、客諺語十分有限,但全書的分類、編排和解說,對於筆者整篇論文的組織架構提供了不少的思考 空間,因此極具參考價值。另外還有一本樟樹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實用華語台語對照典》,由陳憲國及邱文錫兩人合編,收集詞彙分華語、台語兩部分,皆為現代實用的語14陳憲國、邱文錫(1999):《實用台灣諺語典》。台北:樟樹。12詞,包含成語、諺語。凡是意義相同,或是意義相近者都收集在內,所以對照原則是「詞彙意義」,而非它的形式。木書可以用華語查詢台語的說法,一個華語詞有數個相同或意近的台語詞,並且以TLPA音標標出各字的讀音,十分方便不闇閩語的閱讀者查詢、學習。我在寫作這篇論文時,常常可以從中找尋靈感或答案,所以對我而言它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工具書。第二節關於諺語研究的期刊論文目前在台灣,儘管1990年以後本土語言的研究篇幅増多,但是與閩、?諺語相關的單篇期刊論文,仍然寥寥可數。-?客家諺語:客家諺語相關的單篇期刊論文直至近兩年才出現,首先出現的是1998年黃瑞枝在「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中所發表的〈客家諺語與教學Z研討〉。作者在文中採取歷史研究法,解讀客家諺語的形構,研析諺語符號表徵的內涵與特質,盼能作為母語教學取材的依據。簡短一篇文章中,列舉了數百句客家諺語,並在結語屮歸納出客家諺語的六種特質:一是強烈的家族意識;二是勤儉的樸實生活;三是耕讀的教育內涵;四是仁義的為人處事;五是勵志的敦品力學;六是謹慎的實踐言語。末尾並舉出客家諺語的三種木質:統整化、多元化、彈性化,證明適於全方位課程設計的母語教材。〈談客家諺語的語言〉是鍾榮富先生1999年發表在《客家文化研究通訊》的文章。木文主要從語言的層面探討客家諺語,文屮不斷舉客家諺語為例,清楚說明立論,並且最後為客家諺語做一結語:「客家諺語的語言充滿兩相互動的況味,擺盪在相當樸拙、相當直接的未雕飾語言,與刻意經爸、極力聯對、押韻的文學語言之間,兩者的表達方式,表血上看是個無法妥協的矛盾,但兩者之間的對比與張力,卻又那麼自然地在客家諺語屮取得平衡與和諧。」1315以美感的角度,寫得相當貼切。-?閩南諺語:在台灣和閩南諺語相關的期刊單篇論文,多半以「台灣諺語」為名,論著繁多,在此我僅就所蒐集到的單篇諭文稍作介紹,其他不易蒐集的資料,我會逐步補齊,另外一些與我的研究較無關的文章,例如:〈從台灣諺語看戲曲〉16和〈從台灣諺語來談分類械鬥〉17 等,就不再一一贅述。1980年姚漢秋先生在《台灣文獻》連續刊載三期的〈台灣俗諺採撷錄〉, 每篇文章收錄百餘條的俚、俗、諺語,之卜•並做註解說明,遺憾的是俚、俗語居多,且沒有音標注音,不過對於俚俗語的保存仍功不可沒。同年12月,阮吕銳先生刊載於《史聯雜誌》的〈從諺語看台灣的婚姻觀念〉,這是一篇從民俗學的觀點切入台灣諺語,探討諺語中傳達出的婚姻關係及家族觀念。1986年幾乎同時有兩篇文章以台灣諺語中的「宗教思想」為題。鄭志明〈從台灣俗諺談傳統社會的宗教思想〉刊載於《史聯雜誌》,本文主要針對董芳苑牧師指出「台灣民間俗諺所表現的天命思想本質並非十分健全,流弊極大,阻礙社會進步,影響現代化的開展。」18鄭志明先生不同意董芳苑的說法,於是採用廣義的「宗教」,並稱Z為「宗教思想」,意欲與狹義的宗教組織有所區別。本文以文化兩大主流一儒家與道家的思想內涵,分析諺語中的宗教思想在大傳統文化的教化中的發展型態及其特性,並且探求社會內在結構的木質自引自發的潛意識運轉,以及外在文化的牽引與變遷的關係。19另15鍾榮富(1999.06):〈談客家諺語的語言〉,載於《客家文化研究通訊》,40頁。中堰: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籌備處。16周榮杰(1989.09,1989.11):〈從台灣諺語看戲曲〉分上、下集,刊載於《民俗曲藝》第61期第5・31頁、62期第63-93頁。17周榮杰(1989.12):〈從台灣諺語來談分類械鬥〉刊載於《史聯雜誌》第15期第33-50頁。18董芳苑(1975):〈天命思想之流弊〉一文,收錄於《台灣民間宗教信仰》中,作者董芳苑牧師,長春文化事業公司出版,第100-120頁。19鄭志明(1986.06):〈從台灣俗諺談傳統社會的宗教思想〉刊載於《史聯雜誌》,第8期第14一篇由潘孟鈴著作的〈由台灣俗諺看傳統社會的宗教思想特色〉,登載於《高市文教》。本文著重於闡述台灣民間信仰的特色,並借重通俗的諺語增其具體性與趣味性。作者歸納出幾點特色:一是含有濃厚的天命思想;二是功利的 色彩顯著;三是儒家提供倫理規範與人文主義觀念。此外有幾句話頗發人深省:「…實不難發現其深遠的源流與包容的本質,許多的信仰成分含有精深的 人生哲理與社會價值觀,如能深入瞭解,就不會覺得其像表面所看得那樣迷信與不合理。」20同年九月《聯合文學》刊載了一篇〈衫著新,人著舊一台灣民俗諺語屮的服裝意象〉,由蘇旭创、高輔霖兩人合作完成。這篇短文收錄了少數與服飾相關的諺語,卻試圖從中瞭解早期的服飾風俗、習慣和觀念等,甚至能體會出先民FI常生活中的苦樂與隱含的經驗、智慧。接下來1987至1991年間,周榮杰先生陸續在不同期刊上刊載了關於「台灣諺語」的單篇論作。1987年〈細說台灣諺語〉登載於《國立編譯館館刊》,1988年〈從諺語看台南府城〉和〈台灣諺語的雙關〉、1990年〈台灣諺語之社會觀的探討〉、1991年〈台灣諺語的對偶〉諸篇皆刊載於《台南文化》。可見周榮杰先生對台灣諺語的解析,不單單是從形式、內容,甚至深入其小的文化內涵,與民俗社會做了密切的結合。1992年洪惟仁先生〈從諺語看台灣人的宗教觀〉刊載於《台語文摘》,此篇後來收錄在1993年出版的《台灣哲諺典》中。1992年十二月,徐福全先生〈以數字開頭的台灣諺語〉刊載於《台北文獻》。1996年徐福全先生〈與飲食有關的台灣諺語一兼論台灣的傳統飲食文化〔上)〉刊載於《台北文獻》。本文蒐羅了將近六白條與飲食有關的古今俗諺,69頁。20潘孟鈴(1986.06):〈由台灣俗諺看傳統社會的宗教思想特色〉刊載於《高市文教》,第57期第96、97頁。15並逐字標咅,語料十分豐富,作者並試著利用這些語料來窺探台灣的傳統飲食文化,包括飲食價值觀、飲食習慣、飲食烹調方式,介紹當令美食,說明飲食與醫療保健的關係,以及年節、婚喪喜慶的不同飲食,最後再介紹飲食方而的禮儀與禁忌。這篇文章羅列的台灣諺語,後來都收入《福全台諺語典》屮,不過文屮的民俗介紹說明,極具參考價值。1998年許達然先生〈從俗語看台灣史〉這篇先是為楊青最先生的著作《台灣俗語辭典》做序,後來刊載於《文學台灣》。本文垂點在『台灣史』,俗語只是用來串連所有的歷史與事件的工具,不過因此引用了非常多的台灣俗諺語,難字也標上了注音,仍有參考價值,但其對台灣史方面的研究價值高於對台灣諺語解說的貢獻。第三節關於諺語研究的碩、博士論文時至今日,直接以台灣客家諺語作為碩、博士論文題日者,尚未有止式的研究成杲呈現,因此客家諺語方面的研究論文付Z闕如。至於以閩南諺語為研究對彖的,近年來則有三篇論文,分別是紀東陽《台灣諺語傳播思想初 探》、林寬明《台灣諺語的語言研究》和簡正崇的《台灣閩南諺語研究》。《台灣諺語傳播思想初探》於1992年出版,作者當時為輔仁人學人衆傳播研究所學生,自然從傳播學角度出發,以本土諺語中的傳播思想為分析對象,作探索性研究。其中第三章對台灣諺語中的語文傳播思想加以分析,探討台灣諺語對語文符號的規範,並嚐試對台灣諺語的語文符號傳播的心理意義進行瞭解。第四章探求台灣諺語中的非語文傳播思想,例如:身體行為、器物、聲調及身體特徵等,在台灣諺語非語文傳播思想的意義。第五章則以人際傳播思想為研究主題,對台灣諺語屮的規子關係、夫婦關係及兄弟關係加以陳述,並試圖針對台灣諺語中的人際關係、人際衝突等觀念進行分析。1994年林寬明以英文寫作《台灣諺語的語言研究》,此篇論文包含三個16部分的研究,前二章為第一部份,旨在提出一個能夠將台灣諺語與其他類似的用語區分開來的沱義,首先檢討早期台灣企圖對台灣諺語所下的泄義,然後再提出所謂「特性矩陣」的定義。第二部份以四章詳細分析了台灣諺語的語言特徵,包括聲韻、用字、句法上的平行與對等以及語意上的特徵。第三部份為論文的最後,主要討論台灣諺語的語用功能,亚提出一個解釋台灣諺語語用功能的模式。簡正崇的《台灣閩南諺語研究》是1995年私立逢甲大學屮國文學研究所出版的碩士論文,內容分為六章,首章依例的討論研究動機、方法、取材範圍、文獻回顧。第二章則對諺語作一明確定義,並將之與成語、格言、俗語、歌謠、歇後語等做一區別界說。第三章內容方面,將諺語材料分成「哲理」、「社會」、「專業」、「自然」四人類,選扌睪較具特色者加以說叨。第四章形式方面,則就其用韻與節奏,用詞特色與修辭技巧,句型結構與常用格式等逐一探討。第五章探討台灣閩南諺語的發展變化,弧調「差異說法」的現象及原因,並解析舊諺語的隱退與消亡,新諺語的誕生背景與現彖。末章則對本文做總結,舉出台灣諺語在各類學科研究上的價值,並根據問題發現與心得提出建議,盼能供政府單位推廣鄉土教育,或做為專家學者研究相關材料時的參考資料。17第三章研究方法第一節研究範圍-?資料蒐集:本篇論文研究對象為台灣「客家諺語」,在蒐集文獻的過程中,凡是論及相關概念建立的專書或單篇論文(無論客家或閩南諺語),以及前人編輯的客語、閩語字辭典和俗諺語典等T具書,還有其他學者針對台灣俗諺語所做的 相關研究,皆為筆者重要參考資料。其他社會學、民俗學、心理學、教育學、 語言學、歷史學、地理學、人類學、文學和修辭學等方面的書籍、文章,在進行研究時,因有參考之必要,故皆收羅在參考文獻之中。現有資料包括閩南諺語、客家諺語的專書和字辭典、俗諺語典等工具書共計六十餘本,以及二十多篇的單篇期刊論文和三本碩士論文。此外,《聯合報》、《口曲時報》等報章長期刊載的台灣民俗諺語(閩南俗諺語和客家俗諺語),以及《中原客家雜誌》所刊載的客家諺語,均在持綃蒐羅Z列。由於時間有限,以一己Z力實難進行台灣民俗諺語的出野調查及蒐集工作,故僅能從書面資料或他人的田野調查及蒐集(附錄一)予以分析、討論,間或訪求我八十五高龄的外婆及我的母親(附錄二),盼能彌補書面資料不足或闕漏Z處。—?諺語的界說:在說明研究範圍之前,得先為「諺語」一詞做明確界說。究竟「諺語」該如何定義?朱介凡先生於《屮國諺語論》屮對諺語的定義討論甚詳,除了一一列舉漢代以迄民國凡與諺語定義有關的界說,並提岀他的看法:「諺語是風土民性的常言,社會公道的議論,深具衆人的經驗和智18慧,精闢簡白,喻說諷勸,雅俗共賞,流傳縱橫。」。21周盤林先生在綜貫朱介凡、郭紹虞22、陳光堯23、薛誠之24等人的說法之後,也歸納出諺語的五要件,並定義為:「諺語為人類智慧及生活經驗所得之簡潔精鍊雅俗共賞之短語,有助於人群行為之指導而於口頭上廣泛流傳者。」25其指出諺語構成的五人必要條件,缺一不可:一在「形式上」為短而精鍊之語句;二在「性質上」為人類智慧及生活經驗之結品;三在「流傳上」為眾所共知而於口頭上廣泛流傳者;四在「功用上」有助於人群行為之指導者;五在「品位上」雅俗共賞而不過於粗俗下流者。周先生從五方面為諺語詳細界說,明口諺語的五大特性Z後,要為諺語與艾他相近語類做區分時,就顯得容易多了。還有一些學者試圖為台灣諺語下定義:「諺語在台灣語言中,或稱『古早話』,即強調其古老和發展期之早。」26或有人認為:27「台灣之諺語是短詩。……台灣諺語是社會史檔案。是最可靠Z掌故,最有力Z論斷。又是前人Z善言, 智者之訓話。」又有人說:「諺語即是俚語、俗語,又叫俚諺、俗諺,在台灣的口語中,多叫『俗語」和『古早人講的話』,是歷代祖•先從實際生活的環境中,仰觀天文星象,俯察地理萬物,近看人生百態,所觸悟感發,口耳相傳而來的生活短語。」28以上這些學者都從廣義的觀點為「台灣諺語」下定義,非但不夠明確,還為它發明了更多的「別稱」,使後人覺得更加模糊。許成章先生在為諺語定朱介凡(1964):《屮國諺語論》第二章,台北市:新興。22郭紹虞():《諺語的研究》23陳光堯():《中國民衆文藝論》24薛誠之():《諺語的探討》25周盤林(1975):《中西諺語比較研究》第3頁台北市:文史哲。26李繼賢(1985):《鹿港諺語釋說》第7頁,鹿港:財團法人鹿港文教基金會。27許成章(1997):《台灣諺語之存在》〈台灣諺語賞析一引言〉,第14頁。高雄:河畔。28呂自揚(1993.10):〈試為諺語寫原鄉〉一文,《台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一書自序。高雄:河畔。第4頁。19義時,也提到諺語的許多「別名」:「俚語,又名里語、巷語、^song5語、野語、古諺、里諺、俗諺、鄙諺、前諺、俚言,是未出版的史書。」29依照他的說法,似乎將這些「別名」均視為諺語的同義詞。以下針對這個問題,將做更深入的討論。我們可以分別從廣義和狹義為諺語下定義。從「狹義」來說,可以採用周盤林先生歸納的五大必要條件的說法,那麼諺語只是常民文學的其屮一種形式,與成語、格言、歇後語、民謠等等並列;或認定諺語的形式必須是兩兩成對的句式,而且必須押韻,諺語的內容風格多半是正經的,功能則是教喻說理。30 從「廣義」來說,凡是流傳在民間,集合了先民智慧與經驗的常言、議論,內容為說喻教化,無論風格正經、詼諧,用字雅、俗,四字以上(含四字)的精鍊短句,均可稱為諺語。廣義的諺語是個人集合,包含一切的俚俗語、成語、歇後語,還有歌謠。筆者較認同廣義的諺語,因此本篇論文寫作採用較寬鬆的認定標準。三?諺語和其他相近語類的區別:我們常常聽到一般人將諺語、格言、俗語、謠諺、歇後語混為一談,又有稱做「古早話」、「老古人言」、「頭擺人講」或「師傅話」的,究竟這些名稱所指的實質內涵有何異同呢?(-)華語諺語方面:諺語專家朱介凡先牛-曾經在《中國諺語論》針對諺語和成語、諺語和謠、諺語和俏皮話、諺語和歇後語等,討論甚詳。周盤林先生也在〈諺語的定義〉31這一小節中,引述了朱、郭、薛等學者的說法,替諺語和成語、諺語和謠、29許成章(1999):《台灣諺語講義》第一章諺語的定義,第12頁。高雄:河畔。30楊冬英《台灣客家諺語Z研究》,未出版。31周盤林(1975):《中西諺語比較研究》第5・15頁。台北市:文史哲。20諺語和俏皮話等做了概念上的區別。並且綜合梁容若、湍錫or兩位學者的意見,將諺語、俏皮話、歇後語做了明確劃分。以下我們來看看周盤林先生綜合諸位學者看法後,如何提出他的說明,將諺語與其他名稱做區隔:321•「諺語」與「格言」:周先生認為諺語與格言在構成形式上、功用上、性質及品位上幾乎完全相同。它們最人不同的地方在於流傳方式,諺語先以口語流傳後來才見諸文字;而格言則是以文字書寫流傳於後。2.「諺語」與「成語」:從字句分別來看,成語多為四字以下的詞彙,較為固定,且不一定成句;諺語則多為四字以上的句子,一定要成句,句式較自由多變。縱使兩者都出現四個字的詞彙,也不難從中辨別兩者的差異。周先生主張諺語構成要件有五,四字的諺語一定包含所有構成的要件,而四字成語則總會欠缺其中的一兩頊。而且諺語可以視為成語,然而成語則不一定就是諺語。3.「諺語」與「俗語」:俗語在構成要件中除「品位」較低外,其他與諺語無甚差別。周先生並且還說:「俗語為鄉里粗俗Z語句,登不得大雅Z堂。」33這裡講究「品位」,恐怕是受鍾蝶作《詩品》以來的影響。 2.「諺語」與「謠」:諺語與謠最大的相似點為二者皆以口語作為流傳 方式,所以古今學者常「謠諺」並錄,以致混淆。其實兩者之間有非常顯著的不同點存在,例如:在「形式上」,謠的句式較長而且鬆散,諺語則簡短而精鍊;在「性質上」,諺語主要是經驗累積的結品,偏重道德義理的教化,僅可以口語傳述;謠則偏重於抒情,可以用來歌唱。有特歌謠裡頭包含有諺語,或者諺語可能採自歌謠,但兩者絕不是相同的東曲,不能以「謠諺」指稱諺語,以免造成混淆。5•「諺語」與M肖皮話」:諺語與俏皮話最相似的一點,在於兩者皆在32周盤林(1975):《屮西諺語比較研究》第5・15頁。台北市:文史哲。33周盤林(1975):《中西諺語比較研究》第7頁。台北市:文史哲。21間以口語廣泛流傳,在形式及性質上亦有其相似處。但是周先生認為「俏皮話品位過低,有些不但粗俗且幾近下流,如:『吊死鬼擦粉一死愛面子。」..…等。其與諺語Z髙雅含蓄不可相提並論也。」346「•諺語」與「歇後語」:一般學者常將俏皮話及歇後語混為一談,因此在區別諺語與歇後語之前,必須先比較俏皮話及歇後語的異同。俏皮話及歇後語最人的相似處,在於二者皆寄寓戲謔之意。「然俏皮話之戲謔在明說;歇後語之戲謔則需意會,此乃最人之區別也」35o溫錫H36先生起初也認為兩者是相同的束酋,但後來領悟兩者之間的區別,認為俏皮話上、下兩句意義相同,而必須一口氣說完;歇後語上、下兩句意義則未必一樣,而但下句必須「歇後」說出。至於諺語和歇後語的分別,歇後語雖然在流傳上及其形式上和諺語十分類似,但在功用上及品位上則不如諺語寓意深長而雋永。周盤林先生曾指出諺語的五人必要條件,顯然是從狹義的角度為諺語F定義,但是他的說法未必完善。例如在區別「諺」與「謠」時提到,在「形式上」,他認為謠的句式較長而且鬆散,諺語則簡短而精鍊,而觀察《古謠諺》37中所收錄的謠諺發現,古書中的謠雖不免有長篇鋪陳,但不乏簡短又精鍊的篇章,其用字與用韻,更讓人難以區分與諺的差別。以上諺語和其他相近語類的區分,是針對華語而言,若論及台灣客家諺語或閩南諺語就未必適用。一般台灣諺語和「歌謠」較為容易分辨,但是「歇後語」、「成語」、「格言」、「俗語」和「諺語」Z間,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嗎?